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每個人都能創造奇跡

世界源自于創造

“世界”這個詞語,究竟是人們虛構的概念,還是想象出的畫面?世界是什么?在最古老的語言體系中,詞匯只能用于對簡單的事物進行描述。譬如,“馬”這個詞語在我們頭腦中所產生的影像,就是我們的視網膜所呈現出的一幅由意識勾勒出的四足動物的圖像。

然而,假如馬這種動物本身在世界上并不存在呢?倘若別人叫你對這種動物的形象進行一番想象,而你對它卻一無所知呢?在這種情形下,你是否首先在意識里勾畫出一幅想象的畫面?它的外形的每一部分輪廓、每一道曲線,你都得想象出來;“馬”這一詞中所蘊涵的所有信息,都必須要呈現在你的意識中。

從古至今,生命從未停止過發展的腳步。宇宙形成了各種形態,出現了物質。天上的鳥兒、海里的魚兒、陸地上的野獸等等,種種生物誕生了,世界開始變成一個適宜居住的世界。直到最后,出現了人類。

然而,在這些生物形態誕生的初期,它們的生存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旱災、洪水、地震、火山爆發、極地寒冷、沙漠高溫等等。不過,所有生靈在這一次次災難的推動下,去激發更新的創造力,去挖掘更多的資源。

新的創造力造就了恐龍,使某些需求得以滿足;生靈的力量還形成了蝴蝶,以滿足另一些需求。在人類表現出這種創造力之前,世界上的千萬種生靈已經充分地將其體現出來。許多生靈從水中走上陸地,以逃避水中的威脅;而它們又不得不學習呼吸空氣,以適應陸地上的生存條件。長久生存在陸地上的生靈長出了肺,而生存在海水中的生靈則生成了腮。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生存條件,躲避各種危險,一些生物長出了翱翔的翅膀,一些則形成了堅硬的甲殼,還有一些鍛煉出了極快的速度。生長在溫和氣候地帶的生物長出了短短的絨毛,而嚴寒地帶的生物則長出了厚厚的皮毛;生活在一年四季交替變化地區的生靈,長出了一層羽毛。即便是在創世初期,為了使每種生物的不同需要都能得到滿足,生靈們也在創造力的作用下不斷適應這種變幻莫測的環境。

假如這種創造力無法推動生靈的進化發展,或是它根本就不存在,那么饑荒、火災、洪水就會接踵而至,所有生靈都會通通毀滅。事實上,正是這所有的災難、不幸和障礙,使創造力有了新的機會來發揮它的作用。創造力的豐富和力量,只有通過不幸和障礙的激發才能展現出來。

環境的必然發展趨勢導致遠古時期的巨型動物和爬行動物紛紛滅絕。然而,創造力并沒有隨之消逝,相反,它隨著時代的交替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變化著。

當造物主將這種創造力賦予了他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生靈,他就為這些生靈帶來了無窮的豐富內容和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世界上的任何一切都無法超越的,沒有什么可以與之抗衡,也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阻礙它的發展。從人類和生物界的整個歷史來看,創造力在不斷地滿足人類和動物的自身需求發展,提升人類和動物的智力水平。

在整個自然界中,最不可原諒的罪過就是停滯不前。生命的過程不是靜態的,而是不斷進步、不斷向前發展的。生命是個動態的過程,成長和發展,才是生存的真正意義所在。

體型大如一幢房屋、身長一百多英尺的巨獸龍(Giganotosaurus),恐怖的代言者、力量大如火車頭的暴龍(Tyrannosaurus),還有翼龍(Pterodactyl or Flying Dragon)——這些龐然大物都是史前存在的巨型生物,而后在自然界的發展中迅速滅絕了。世界從未停止過發展的腳步,但它們卻停滯不前。因此,它們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滅絕是注定的。

境遇相同的還有古代的偉大國度羅馬、埃及、希臘和波斯。在整個自然界中,止步就注定了滅絕。這些輝煌的文明歷史正是因為止步不前,最終消失在宇宙之中。

我所帶來的這本書,正是為那些尚未停下腳步,或絕不停下腳步的人們所寫。為了幫助他們更徹底地挖掘出自己的潛力,了解這種無窮盡的創造力,并更好地對其加以利用——這就是本書的目的和價值所在。

你的未來由你自己創造

面對選擇,許多人都會無所適從,感到恐慌不已。你不應該驚慌失措,因為你自己才是未來的創造者。你要憑借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無盡的力量,而不斷爭取便是其中的唯一規則。你應該遵循的原則就是創造力的原則。在遠古世代,人們為了生存和成功而不斷戰勝阻礙的種種抗爭就已經體現出了創造力的力量;自古至今,這種力量從未有過一丁點的削弱。

只有不斷地自我督促,不斷地進步以適應創造力的發展,你才能得到你渴望得到的一切。

這種創造力有著無比驚人的巨大力量。在它的作用下,每一種生物都能使自身不斷增長的需要得以滿足:最低級的生物能夠產生毒素或長出外殼以適應某種需要;鳥兒可以俯沖、盤旋、自由地翱翔于藍天之上;蜘蛛能及時長出新觸角以彌補缺失的那一只。倘若這一切都毋庸置疑,那么,作為一種最富思想、最有智慧的物種,一種有需要、有力量、有動力推動創作力、有能力利用創造力的物種,我們能夠利用創造力去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一證據。當我們在鍛煉耐力時,身體肌肉一開始會較為脆弱,輕易就會產生疲憊感。但是隨著時間和練習的不斷增加,你的肌肉力量就會在體內創造力的作用下得到提高,你的需求也會得到滿足。

你可以看到,這種力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里不斷發揮著它的作用。愛上它,并好好利用它,任何你想做到的事情就都能夠做到。倘若你發現面前擺著許多困難等著你去戰勝,這應該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只有當你對創造力急切召喚的時候,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才能將它的力量發揮出來。倘若一切都進展得十分順利,以至整日你都無所事事,那么你的創造力就會無休止地沉睡下去。

讓你遠離失敗的能量

創造力與運氣截然不同。運氣具有變幻莫測的特性,常常在你對它毫無所求的時候出現。假如你的口袋里只剩下最后一分錢,而你選擇了運氣,帶著它前往賽馬場或賽車場去賭上一把;然而,實際上幸運青睞于你的概率還不及百分之一,假如你輸了,你就會變得身無分文。

相比之下,創造力的特性則截然相反。如果你的生活波瀾不驚,平靜流暢宛如一首悠揚的歌曲,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順,那么創造力就會沉睡下去。因為無須它你也能順利地生活下去,對這一點它自己會有所意識。而一旦你的生活出現困難和阻礙,事情開始變得糟糕,甚至是死亡或毀滅來臨,創造力就會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只要你樂意這么做。

當你每時每刻都能運用創造力去做每件事時,成功必將屬于你。這是拿破侖所悟出的力量箴言。每個人身上的這種力量都是永不言敗的,只要你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能夠自信滿滿地繼續前行,你也絕不會失敗。這種力量會不斷地幫助你清除生活中的阻礙,推動你做出成就;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就會一直在你左右。一旦你遭遇巨大的打擊或背負沉重的壓力,這一力量就會不自主地被你利用并發揮出來,仿佛在一瞬間就賦予了你超人的能量,以至事后這種感覺也會歷歷在目。

然而,它絕非是某種超人的力量,它只是在你的意識之下沉睡著的巨大潛力。當你將這個沉睡的巨人喚醒,并將其與意識結合起來,那么,所有看似超人才能完成的任務就會成為再也平常不過的事情。

無論你是大權在握的管理者還是為生計不停奔波的窮人,無論你是企業家還是出納員,是銀行家還是律師,你都不缺乏這種創造力。無論貧富貴賤、身份高低,你身上的創造力都不受影響。它只取決于你對它的需求度;你的需求量越大,它就會給予你越熱烈的回應。

一旦你遭遇貧窮、疾病、困難或絕望的襲擊,一旦你所面臨的情況發生突變,在你意識中沉睡著的創造力就會蘇醒過來。它就像一位忠實的仆人,只要你召喚它,它就會立刻出現。它不僅隨叫隨到,不僅愿意助你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它擁有足以幫助你實現一切的能力。它就是無須用語言或文字來傳達的心靈感應;它擁有無窮盡的智謀和能力,它就是智慧,它就是思維。它是一種第六感,向你發出遠離危險的警示。無論你面前的困難有多么難以逾越,或是多么容易解決,這種智慧和思維早已做好了一切準備來對付它。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跟隨著這個意識中的巨人找到它的蹤影。它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它也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無論你應該做什么,你需要知道什么,只要你合理適時地求助于這位意識中的巨人,與它攜手并進、共同努力,你就會得到一切答案。

每個人都有偉大的創造力

上帝將創造力賜予每一個生靈,讓他們得以在這世上生存下去,協調自己以適應環境的變換。這種創造力隱藏于每一種生靈的背后,當它被急切需要時,就會將自己的力量發揮出來。在運用這種創造力的作用時,較為低級的生物只能使自己或自己的身體發生改變,它們不能使周遭的環境發生改變。

譬如,蝸牛或是烏龜能夠長出甲殼來保護自己,這種甲殼類動物通過改變自身構造的方式來適應環境的需求。在創造力的作用下,它們還能夠長出尖銳的爪子、鋒利的牙齒,或是其他保護自己的工具。除此之外,它們的自我保護方式也就僅限于掘洞、筑巢或將自己安置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它們沒有能力去改變四周的環境,只能改變自己。被賦予改造環境、駕馭環境的能力,甚至是賦予統領萬物的權利的生靈,也就只有人類。

迄今為止,人類尚未將自身這一能力完全開發出來,對它的利用也極為有限。盡管如此,我們對這一能力的控制權也是不置可否的。上帝將統治權賜予人類。上帝說:“我們要按照我們的樣式和形象去創造人類。我們要讓空中的鳥、海里的魚、陸地上的野獸、昆蟲,讓一切生靈處于人類的管理之下。”

很顯然,相信自己具有這種統治地位的人少之甚少。與此同時,那些出于為全人類謀福祉的目的而運用這種統治權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不過,人們不斷地構筑著四周的環境,多多少少都將自身的創造力投入了使用。

我們或許會聽到這種憤慨的抱怨:“你可別說是我造成了周圍有這么多貧民窟,別說是我導致了四周環境變得這么糟糕;這些不應該由我負責!就算我們家現在的生活過得如此貧困潦倒,這也不是我造成的結果!”聽好,我現在要讓你知道一些你應當知道的話。你之所以窮困潦倒、出身貧寒,就在于你的父母對這種命運的認定;他們認為自己無力改變這種境地,認為這是無法擺脫的注定的命運,也是應得的后果。正由于他們認為這些苦難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是不得不經歷的過程,因此在這種念頭的驅使下,他們的創造力則通通被用來不斷地加深這種悲涼。

而這種悲涼就延續到了你身上。在這種命運注定的思想下,你開始被動地接受周遭環境,并不斷地對其加以鞏固。事實上,你本應該更頑強地去努力,盡自己的更大能力以逃離這種悲涼的境地,追求更好的環境。

面對物質短缺的貧窮生活,拒絕接受這一切的靈魂,只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就能將貧窮轉化為力量和財富,這一點早已在人類歷史中得到證明。世界上大多數富人都是從一無所有發家的,世界上大多數偉人也都是出身貧寒。

弗蘭克·克萊恩(Frank Crane)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真正能稱之為王者的人,真正的領袖偉人,都是從普通群眾中誕生的。只有樹林里和草原上才能開出世上最美麗的花朵,溫室中絕不可能孕育出這種美麗。藝術家萊昂納多(Leonardo)、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科學家愛迪生(Edison)、巴斯特(Pasteur),以及宗教人士韋斯利(Wesley)、諾克斯(Knox)等,這些偉人絕不是出身于嬌生慣養的皇宮貴族或特權階級之中。”

這樣的天才之所以誕生,正是源于人類自身發展的需求,源于人類表達情感的迫切需要。這些人之所以成為一代偉人,正是由于他們能夠將自身內在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這就正如一首詩:

有種力量深藏我心,即生命本身;

我得以觸摸它、感知它的存在;

每當我觸摸它、感知它時,

它就會給予我安慰、賜予我幫助。

有種智慧深藏我心,即生命本身;

我能得以觸摸它、感知它的存在;

每當我觸摸它、感知它時,

它就會給予我安慰、賜予我幫助。

有種愛深藏我心,即生命本身;

我得以觸摸它、感知它的存在;

每當我觸摸、感知它時,

它就會給予我安慰、賜予我幫助。

你的生存需要什么,你自己決定

馬可·奧里烏利斯(Marcus Aurelius)說過:“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番審視,一切美好都源自于此。不斷地探索心靈更深處,這個精神源泉中就會源源不息地涌現出涓涓細流。”

每個人都能決定自己生存所需要的東西。每個人都能對周圍的環境加以改造。只要能夠堅定信念,就能將自己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以此獲得他渴望得到的一切。

第一,讓自己渴望的一切抽象化,并呈現在自己的意識里,進而創造它、實現它。

“一切都處于一種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科學證實了這一點。”邁克爾·普平(Michael Pupin)的這句話也就意味著,你的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種種創造。你所發揮出的創造力為你創造出期望的結果,它不會與你的期望背道而馳。你的生命也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過程。每時每刻,你都在將你所期望的創造力運行模式在意識中構建出來,并將這一模式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直至在創造力的作用下化為現實。

著名神經學專家提圖斯(Titus Bull)博士曾經說過:

“精神低頻震動的結果就是事物。一位病人之所以痊愈,正是源于患者自身的一種精神治療作用。病人體內的細胞靈魂運用某種固有模式進行自我治療,而醫生所做的一切也就是幫助病人將這種自我治療的能力激發出來。”

假設人類的身體的確如此,那么周遭環境也理應如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精神低頻震動的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創造力的低頻震動創造了物質。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創造力或精神力,并且對其加以利用,在自己的意識中形成一種固定模式。令人深感遺憾的是,真正得以控制這些模式的往往是你內心的恐懼感,而并非是你真實的愿望和期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堅持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呢?有什么理由動搖信念、放棄形成更好更完美的模式呢?堅持到底,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起來,成功也就唾手可得。正如愛默生(Emerson)所寫的:

萬能的靈魂,

眼中無事物大小之分;

靈魂到達之處,即為萬事實現之時;

無所不至的靈魂啊。

我是宇宙之主,

是太陽系和北斗七星之主,

是愷撒之手、柏拉圖的智慧之主,

是耶穌的靈魂、莎士比亞的才智之主。”

人人都能創造奇跡

阿基米德(Archimedes)曾經說過一句舉世聞名的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竿,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如果你打算建造一所房子,那么之前你必須做好一切計劃和準備。你必須將所規劃的藍圖精確地繪制出來,然后按照規劃中精準的數據去建造。這一過程是生產任何物質都必須遵循的準則。第一步,你的思維會根據意識的規劃而形成具體的藍圖,而這一藍圖的質量好壞就取決于你的思維是否清晰。在一種永恒力量的作用下,所有事物的實現都取決于它的模式,而模式的形成則源于思維,一切事物都源于一處。

然而,正如發電機決定了電能的使用效果,同理,你對意識的利用方式也就決定了意識的效果。從這一層面講,每個人都是一臺發電機。我們面前就擺著這永恒的終極力量,而我們能否賦予它某些任務,推動它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并作用于某種事物上去,這才是關鍵所在。倘若我們做不到這一點,人類也就無異于動物了。

在缺乏機會、缺少工具和條件的狀況下,人類建造出了世界七大奇跡。那一時期,人們首先將這些宏偉壯觀的建筑在意識中構建出來,然后對每一個細節仔細構思,在創造力的幫助下排除一切阻礙,使構思從意識中走向現實。即使是今天,在我們看來,那些障礙幾乎也是難以逾越、無法想象的。想象為人類創造出偉大,想象造就出吉薩高地的金字塔(Pyramid of Gizeh);想象造就出輝煌的羅德斯巨型雕塑像(Colossus of Rhodes),甚至一整艘輪船都可輕易從雕塑的一只胳膊下穿過。在條件貧寒、工具落后的原始時期,在現代器械缺乏的古老時代,人們利用創造力這一非凡的終極力量,創造出了空前絕后的偉大奇跡。

每個人都擁有創造力,每個人也都能夠將它的力量和作用發揮出來。不過,要想讓創造力在每個人身上發揮作用,還必須依靠一個前提條件:你必須形成一種模式。這一模式的形成就源于我們的思想。

上帝可以產生無數的奇思妙想,可以構思出遠超于世界七大奇跡的思想。你的頭腦同樣可以產生這種思想,正如古代工匠們的頭腦中所產生的思想一樣。如羅馬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的建造者米開朗琪羅,如建造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的建筑師,如建造地獄門之橋(Hell Gate Bridge)的工程師。

我們的意識和態度造就了生命中的一切精神力量,塑造了一切生活環境和外部條件。要想真正做到某件事,首先我們就要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我們確信自己能夠擁有什么,我們才會擁有什么。我們認定自己會成為何種人物,我們才可能成為這種人物。我們的意識決定了我們的現實條件,決定了我們的所見、所作、所為。除非我們將某種限制強加給創造力,否則創造力不會受任何事物的限制。

如果你想要表達某件事物,那么首先你就得相信它。倘若一開始你自己就不信任,那就根本不可能去表達它。秘密就在于:所有的成功、力量、財富,都源自于你意識中最初的念頭——成功的念頭、力量的念頭、財富的念頭。想要實現什么,你首先就應當在意識中將這些想法呈現出來。正如埃德加·格斯特(Edgar A. Guest)所說:

你心想自己有多少能力,你就能做成多少事情,

而你所做到的永遠不會多于你所想到的;

年輕的朋友,若是你畏懼自己,

那么你的手中也就空無一物了。

因為真正的失敗源自于你的內心,

若是意識到它,它才會存在,

即便你面臨最艱難的困境,

只要堅信自己能夠戰勝,

你就一定會勝利。

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對潛意識力量的發現,這就是千百年來最偉大的發現。”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曾這樣說道,“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了不起的發現。它發現人類的命運可以由自己來決定,人類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它發現人類并不只是服從于運氣或機會,人類自身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操控周圍的環境。創造力得以發揮作用的真正主人,正是我們自己。”詹姆士·艾倫(James Allan)也說過同樣道理的話:

夢想有多遠,你就會走多遠。任憑想象力自由馳騁。你眼前的想法,就是最終你所能抵達的高度;你眼前的視野,就是你將來所能獲得的成就。

創造力在作用于模式之后,產生了物質這一結果。意識最終產生了物質。物質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往往并不是物質的實質,最唯物論的科學家也都認同這一點。物理學家告訴我們,無論是一塊木頭還是人的身體,任何一種形式的物質,其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所有的物質都是原子的集合,而原子就是指相對獨立的一種微粒。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到這些微粒,它們的個體十分微小,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它的結構。

一直以來,物質由原子構成這一原理都被視為是無可非議的終極理論,直到近些年科學家們才將其推翻。過去,人們都相信,正是這些極小的微粒構成了我們自身,以及我們身邊的所有物質。這些微粒是不可分解的,是物質的最終組成部分;只是因為它們的體積太過微小,所以無法被我們觀察到、觸摸到,也沒法對其進行測量。

但是,在科學的飛速發展下,現在我們能夠對這些微粒進行進一步分析。物理學家得出結論,這些原子是可以被分解的,它們不是組成物質的終極顆粒;原子可以被分解為攜帶能量的正極鍵和負極鍵,這兩者被稱為質子和中子,它們被視為原子的組成部分。這些鍵不具有任何稠度、硬度、密度,甚至不具有任何實態。這些能量的攜帶者不停地旋轉運動,形成了空間里的磁場。它們從不停止運動,仿佛充滿了不斷搏動的生命力。然而,生命的本身在于意識!有位英國著名科學家就曾說道:“科學解釋物質的方式,正是通過不解釋物質來實現的。”

環顧四周,仔細看看,你眼前的書桌、你的房屋、你的身體,以至整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攜帶能量旋轉的微粒組成!

在這里,讓我們借用《紐約先驅論壇報》( New York Herald-Tribune )上的一段語言:“從前,宇宙被視為由多種不同的未知名物質所構成,而這每種物質所包含的化學元素也各不相同。每發現一種新元素,我們就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中。而它可能具備我們能想象出來的所有特性——它可能是超越人類想象極限的任何東西。”

然而,現在的科學已經將這一充滿浪漫色彩的論斷否定了。科學家證明,世界上的物質只有兩種,并沒有任何其他的形態。一種是名為電子的粒子,另一種是名為質子的粒子。前者實際上就是攜帶負電荷的一種小粒子,它為廣大的無線電迷們所熟知——無線電真空管中發揮作用的正是大量的這種電子微粒;后者實則就是攜帶正電荷的微小粒子。它們實質上都是帶電物質,而這兩者就是一切化學元素的組成部分。鉛原子、鐵原子、金原子、氧原子以及其他種種原子,這些原子之間的不同,只是源于它們所包含的電子和質子的數目不同。物質實際上不過就是一團電能,其他什么也不是。現代的物質本質觀正是如此。

倘若科學家們聲稱:總有一日,人類將會操縱風起云涌,種種能量都會處于人類的意識控制之下,造物主的法則也已被人類參透——“我真實地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籽,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對你們來說,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這種說法是否會讓你震驚不已?

物質作為一種能量,完全處于意識的掌控之下——這一說法越來越廣泛地被當代科學家所認可。

由此可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周圍的世界是源自于意識的產物。我們可以將新的東西不斷地注入意識當中,也能夠從意識中不斷地提取出新的東西,以此滿足我們自身的意愿。莎士比亞說:“世間萬物皆為意識使然。”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現今心理學專家的普遍認可,只是他們用了另一種表達方式作出說明。他們說,對我們來講某件事物是否真正存在,依賴于我們對這件事物是否有所意識。譬如,對于一個沒有收音機的人來講,空中就不存在傳送音樂的無線電;對于一個失去嗅覺的人來講,世界就不存在甜蜜的芳香。

心理學家沃倫·希爾頓(Warren Hilton)曾說:“當同一種刺激分別作用于不同的官能器官時,你感知到的感覺也各不相同。倘若沖著你的眼睛揍上一拳,你會立即眼冒金星;而如果是對著你的耳朵來一拳,你可能會聽到一聲巨響。實際上,這也就是光和聲的傳播在眼睛和耳朵里的震動效果。

對于外部世界的某一事物,你是用哪一部分大腦及與其相連的神經末梢去感覺的,就決定了它會為你帶來哪一種感覺。

你并非是用耳朵聽見太陽,而是用眼睛看見太陽。這正是由于你自身對于太陽發出的光波的感知、對這一共同震動的感知,是由大腦控制視覺的神經末梢完成的。詹姆士(James)博士曾經說過:“倘若我們在自己的眼睛上連接聽覺神經末梢,在自己的耳朵上連接視覺神經末梢,我們就得以看見雷聲、聽見光線,就可以聽見指揮動作、看見交響樂了。”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意識對外部世界所形成的成像,我們的機體器官對它們的感知,這些就決定了外部世界給我們帶來了何種感受,決定了它們在我們的頭腦中呈現出何種影像。歸根到底,一切都取決于我們自身。實際上,這些因素也就決定了我們如何界定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性質。

我們談論了半天,最終又繞回到盲人摸象這個老故事上了。摸到的是大象的身體,大象就是一面墻;摸到的是大象的腿,大象就仿佛一個樹樁;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大象就好似一根繩子。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是什么模樣,我們心中的世界也就會是什么模樣。

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各種各樣的感覺,我們就仿佛是一臺無線電接收器,將無數的感覺全部接收。你想要哪種感覺,就可以感覺到、傾聽到你想要的感覺。快樂也好,悲傷也好,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樂觀也好,恐懼也好,這都取決于你自己的選擇。你選擇愉快的聲音、感覺或是念頭,你就可以接收到這些信息。你可以只選擇你認為有利的感覺,也可以選擇遠離所有令你不快的感覺。當然,你還可以選擇令你絕望、沮喪或是悲觀的感覺,只要你愿意的話。你的手中掌握著一切的決定權。

有一股最強大的力量潛藏在你的體內,世間任何力量都無法與之匹敵。只要面對它,其他能量都會變得黯淡無光。倘若你想讓自己的生活、你周圍的環境能夠變成你希望的樣子,就要將這種力量充分地發揮出來。

你可能會有所疑惑:“然而,這并不能使事物本身發生改變,你只是改變了自己對待它們的態度和方式而已。”且不管事實是否如此,但其結果就是,我們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自己渴望的東西。譬如,當我們在收聽收音機時,生活指南、娛樂節目等各個頻道都可以隨意選擇,而我們在聽喜歡的頻道時,難道不是意識幫助我們做出的選擇嗎?誰能否認這一點?人人都認為,黑暗和邪惡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光明和美好的缺失。然而,浩瀚的宇宙間美好的事物隨處可見,大自然源遠流長的能量時刻都在創造著無盡的美好,我們為什么不去用意識來感知這些美好的存在?或者說,我們何不用自身的創造力量去創造出更多的美好?科學家們始終相信這一點:只要人類不斷地將渴望的美好填入生活環境中,遠離一切令人厭惡的邪惡和黑暗,那么,人類終將發現美好的一切。顯而易見,這一點我們通過自身能力是可以實現的。與此同時,生活中已經有了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打破了物質至上的理論枷鎖,不斷在利用美好來創造美好。

在自然界當中,光、熱、空氣、閃電,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力量。在人類生活的環境中也同樣,人體內蘊涵的看不見的精神和靈魂力量,才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鋼鐵和石頭可以被電的力量熔化,你的肉體也可以被你的精神力量掌控。這些力量足以讓你享盡榮華富貴,同樣也能讓你一敗涂地。

自年幼時期,我們就常常聽到那些哲人、科學家和導師們的勸誡和教導:“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你的也就是世界的。”

這句話人盡皆知,甚至對此深信不疑。然而,一旦我們身上的這種天賦需要被拿出來使用時,我們就會不由地開始疑惑。

博杜恩(Baudouin)這樣說道:

渴望得到想要的東西,卻從來都不信任自身的能力;渴望得到財富,卻終日思考著自己有多么窮困潦倒;這無異于緣木求魚。倘若一個人總是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懷疑,那么成功永遠也不會光顧;對他來說,失敗才是唯一的結果。

“你必須堅持朝你的前方行進……”

“古人說,羊每叫一聲,就少吃一口草,損失一口糧食。同樣,你每埋怨一次,也就必定會損失一次。你不停地念叨著‘我窮死了’,‘我永遠只能是個窮人’,‘我的能力比別人差太遠了’,‘我肯定做不好別人能做的事情’,‘我的運氣只能這么差’,‘我徹底失敗了’,你也就無異于在自己身上制造出無數的麻煩。

“倘若你的內心里滿是對失敗的恐懼,那么,不管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去爭取成功,你的付出都只能遭受壓制,你的努力也不會有回報,成功永遠都在你不可觸及的地方。”

拿破侖的成就從何而來?是什么力量將他造就成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領袖?歸根結底,這一切都來源于他的自信心。他堅信這世界上沒有任何障礙能阻擋他的腳步,他相信自己的命運不可摧毀。遺憾的是,他在進攻和撤退這兩者之間猶豫了幾個星期,原本的信心被拖延至所剩無幾,最終,他在莫斯科的寒冬里深陷泥潭,統治世界的偉大夢想分崩離析。命運已經將一切機會賜予了他,即便是那個冬天的大雪來得遲了一些,也不足以成為遲疑的因素。拿破侖的猶豫造成了失敗的后果,而真正擊敗他的對手,并非俄國人,也不是遲來的大雪,而是他自信心的喪失。

天堂之國在你心中

天堂并非無法企及的世界,天堂就在此時、此刻、此地,在我們身邊。不需要經歷多么久遠的磨難,我們就可以抵達。“天堂之國在你心中。”

在古希臘的文獻中,代表天堂的詞語就是“Ouranos”。從字面上講,它的含義就是擴展、開拓。也就是指,處于某一具有延伸性的狀態之中,能夠對外成長、發展、增加或繁殖等等。天堂的這一解釋也得到了耶穌自己的證實。他在描述天堂時,說道:“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里。芥菜種原是種子里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都宿在它的枝上。”

“天堂就在我們心中。”耶穌的這句話并沒有其他的特殊含義,天堂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力量,一種能夠不斷增加我們的幸福、增多我們的財富、豐富我們的生活能力的力量。這種力量每個人都具備。

然而,這個天堂的存在尚未被大部分人意識到。許多人因為陷入貧困而沮喪絕望,許多人正遭受著種種艱難困苦。但這并不意味著上帝犯了錯誤。上帝賜予了我們戰勝一切邪惡勢力的力量,上帝賜予了我們不斷豐富自我、充實自我的能力,我們心中自有天堂。如果邪惡勢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反復出現,美好能量也沒有得到增加,這只能是我們自己的失誤。我們沒能找到運用這一能力的正確方法,這也只是我們自身的不幸和悲哀。要想感受內心的天堂,我們就要對自身的創造力量有所意識,并且正確理解它,找到正確的運用方法。這樣的話,我們的生命就會永恒不朽。

所有真實的力量和想法,都源于我們的內心世界。盡管人類的知識尚且還極為有限,但人們都能夠利用創造力量,去控制外部環境,去創造外部世界,以此滿足自己內心世界里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你的內心世界里,一切問題的成因、所有困難的解決方法都可以被找到。只要你發現自己的一切力量,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你就會戰無不勝、無堅可摧。

內心世界會通過外部世界反映出來。意識中的意象是通過思維創造出來的。倘若你在內心世界里希望自己成為何種人,你就會發現,外部世界中的你就是這種人。豐富你的感覺和思維,豐富你的信念,你的生活也會隨之豐富起來。同樣,假如恐懼、憂慮、貧困或壓抑的念頭一直存在于你的精神世界中,這些邪惡的力量也將會束縛你的外部世界,成為你生命中的一把枷鎖。

你的內心思想和精神觀念是世間最重要的因素。我們可以用概念和形式的關系來解釋精神觀念和物質的關系:概念必然會在形式誕生以前產生。

你意識中的所有要求,都可以依靠體內無窮盡的創造力量轉化為形式。這種力量會在你的思維中凝聚、結晶,進而轉變成某種形式。

當然,你將形成何種形式是任何人都無法限制的。形式形成的好壞,取決于你意識中的影象。當你對意識中的影像做出選擇時,你也就選擇了形式的結果。顯然,在思維中你選擇了力量、財富、成功,那么你得到的形式也就是力量、財富、成功。你選擇了匱乏和貧困,你得到的也就只能是麻煩和桎梏。

或許你認為我太過樂觀,或許你會將這視為一種“激進派的說法”。世界早先就讓我們認識到,一切磨難和考驗都是命運使然;世界也告訴我們,有些人會貧困潦倒,有些人會榮華富貴;世界讓我們知道,所有的一切不過是一抹淺淺的淚痕。

我們從源遠流長的人類歷史得知,這個時代再偉大的學問,在下一個時代也可能被視為無知和愚昧。

作為《服務科學》( Science Service )的主編,埃德溫·斯洛森(Edwin E. Slosson)博士說過,只要新的思潮開始涌現,人類便會習慣性地拼命抵制,而這僅僅只因為這種思想被冠以“新思想”的概念和名號;提及這一原因時,他還說:“自古至今,縱觀科學史全貌,我們會發現:新的思想若是想要穿過舊思想的重重圍墻,找尋到自己的出口,就必須喬裝打扮一番。看上去這些新思想似乎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完全沒有為人類謀福祉的氣勢。”

愛默生(Emerson)也曾說過:“一切特立獨行都會遭遇一致性的抵御和排斥。一致性,這就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一種美德。它反感現實和創新,唯獨喜歡傳統和名譽。”

在不久的將來,未來的人們回過頭來觀望我們這個世界,看到如此多的人在窮苦的悲慘境地里苦苦掙扎,找不到出路時,他們會想,為什么這些人不去使用上帝所賦予他們的創造力,不去利用自身力量改變處境呢?這些人有多愚蠢!為什么不放眼看一看大自然,看看我們的自然界擁有多么豐富的物產啊!上帝既然創造了如此富饒的自然界,難道在創造你的時候沒有賦予你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力量嗎?難道上帝會故意將你置于窮困潦倒的境地,需要你精打細算后才得以勉強存活下去?

上帝創造了擁有滿天繁星的天堂,上帝造就了無限奢侈的豐富世界,那么,難道上帝在創造你的時候,會有意奪走你的安寧和幸福,讓你只能得到一丁點微不足道的必需品?

大自然將浪費和奢侈演繹得淋漓盡致。大量的昆蟲都擁有極快的繁殖速度,幸好它們的死亡速度與繁殖速度持平,世界才得以有它們的容身之地。兔子也有極快的繁殖速度,通常,一對兔子在3年內可以繁殖出1300萬只后代!一條魚一年之中所產下的魚卵數量足有百萬之多。我們看到,大自然的一切都極盡奢侈。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懷疑,認為上帝對待其他生靈比對我們還要慷慨呢?

用計算科學來做個比喻。假設每個人擁有的數字是固定不變的,不能被我們隨意增加或更改。那么,當你在計算數字問題時,就必須從自己擁有的數字中取出一些來,然后按順序進行排列和演算,得出得數。假設這個問題較為復雜,你所有的數字加起來都不夠用,那么你就不得不從別人那兒,或者是從銀行那里借來一些數字。

或許,你會對此嗤之以鼻:“這太愚蠢了。數字不過是某種概念罷了,根本就代表不了什么。我想擁有多少數字,就能擁有多少,我們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用它們完成任何一道運算題。”

確實,你想擁有多少數字,就能有多少數字。耶穌讓芥末種子和魚有了無盡的繁殖機會,同樣,你在學習運用創造力量時,你意識中的內容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添加,你生活中的美好也會愈來愈多。

你擁有創造一切的力量

我們的意識中存在何種意象,我們的生活就會是什么模樣。當我們開始使用創造力量時,我們的思維就會自發地進入“外化”狀態。一旦我們開始思考,也就意味著我們開始進行各種造物行為,而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就會與意識中的意象十分相似。我們的潛意識時刻都深受意識中思維的影響,并且在創造力量的作用下影響我們的外部環境。

一切力量來源于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可以操控這所有的力量。我們內心世界里已經存在的意象就決定了我們周圍外部世界的一切,因此,我們能夠自主地引導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方向,有意識地將它運用于某種環境中,利用它對外部條件發揮作用。

你內心渴望擁有的一切,你期盼的所有美好事物,它們通通源于你的意識。想要得到這些東西,你完全可以利用有意識的思維活動來實現。

所謂意識,或許是看到耶穌關心眾生幸福時我們所想到的慈悲之主;或許是看見專制者橫行霸道時我們聯想起的恐怖獨裁者。當然,在你的內心里意識是什么,對你來說意識就是什么。

每個人的意識都屬于上帝的意識,我們的意識就是“主的意識”。一旦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并且愿意去做,這種“主的意識”就能夠依照他的意愿化為現實,恐懼和憂慮就再也不會困擾于他。他成為了一切事物的主導者,不再對別人溜須拍馬;他學會了直視所有問題和困難,因為他堅信,他能在自己的意識中尋找到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而他只需要將自身的這種“主的意識”利用起來。

從大海中取出一滴水來,這滴水與整個大海里的其他水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氯化鈉含量也完全一樣,而兩者的唯一區別就是它們的量不同。從雷電中取出一部分電,那么它與整個雷電也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同樣能夠發動工廠里的機器或大型機車,而兩者的唯一不同也就在于量的不同。同理,一個人的意識與上帝的意識,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正是如此,唯一的區別就只是量的不同。

從本質上來看,人的意識就是上帝的意識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意識同上帝的意識一樣具有豐富的創造性,一樣具有接納所有知識的能力,一樣具有統治世界的強大力量。只要對這一點有所認識,并且能夠堅定地加以利用,那么,“你的也就是世界的,一切都是世界的。”

倘若你堅信自己的意識與上帝的意識一樣擁有至上的力量,一樣無窮無盡,那么,你就會成為自己的主宰者,你就能主宰周圍的世界。

我們體內的創造力量,為我們提供了所有的物質基礎,讓我們能夠不斷地成長壯大。倘若你渴望得到財富、擁有權利,你就必須利用自己的知識和信念,在你的精神世界里形成這種意識觀念。

將思想中的錯誤意象清除,將內心里有關恐懼、疾病、麻煩的意象清除,你就能消除所有不和諧的事物。我們總是對外部世界太過依賴,對內心世界所知甚少,這就是人們最大的問題所在。實際上,真正決定我們外部世界、決定我們種種境遇的關鍵性因素,就在于我們的內心世界。然而,我們卻缺少有關“駐扎在我們內心的主”的概念。

內心世界為我們帶來了健康、富足、幸福與生命,內心世界為我們帶來了世世代代的和平與完美。一切完美都源于內在。內心世界賦予你強大的能力,讓你實現合理的愿望,為你指明正確的方向。內心世界的力量,足以統御整個世界。

我們的思維,決定了我們的體力強弱、職業水平的高低和商業能力的大小。

一個人的思維會控制他的體力強弱。嘗試對這兩者進行一番比較:倘若你自己的意識很難被你掌控,那么你會有多強的體力?每個人身上會有多大的創造力量和潛意識能量?凡士通(Harvey S. Firestone)曾經說過:“思維才是商業資本的真正來源,而并非金錢。假如你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正在做著正確的事,那么你的目標總有一天會達成。”

思維的力量并非靜止或固定的,它以動態的形式呈現,我們的目標在自身創造力量的作用下會轉為現實。我們的思維可以掌控物質、創造物質。物質本身是不具備意識的。過去的種種意愿、思維和思想,就以今天我們所能看見的物質形態呈現出來。

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會產生思維,思維作為一種可以被利用的創造力量,為人類創造一切。倘若你對這一點有所意識,那么不管你正在籌劃什么樣的計劃,你就算已經達到一半的成功了。各種各樣的意象不斷地在你的大腦中閃現,好的或者壞的,積極的或者消極的,那么,你有什么理由不去選擇那些積極有利的意象呢?

《圣經》中大部分預言都在講述人與世界的統治權。它說,終有一日人類會成為一切的主宰者,世界將會是一個富足和平的世界,再也沒有淚水,沒有傷心。這一天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遙不可及,它總會實現,而我們的行為正在推動著它加速到來。只要人類能夠正確利用思想力量,這一天就會越來越近。只有思想的力量才能實現富足與和平。上帝的意識讓這個世界充滿了無窮無盡的財富,上帝對這一切都了若指掌,但我們人類卻沒能發現它的存在。只要我們認識到人類的意識就是上帝的意識,那么,我們自然也能發現這些財富的蹤影。

“與生俱來的方法”

真正了解自己精神力量的人少之甚少。傳統思想的觀點認為,人類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和地位。人們對自己周圍的世界應當全盤接受。倘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或是改變命運,那只會遭受天譴,只能表明他的品行極端不正。在這一傳統制度下,特權階級和封建社會得以形成。而這兩者悉心擁護的準則也正是這一制度。

耶穌究竟將何種教義傳授于眾人,以致統治者和牧師們紛紛暴跳如雷?耶穌究竟犯了何種罪過,讓他們眼中絲毫也容不下他的存在?這一切并不是因為耶穌將愛和仁慈的思想傳達給世人,也不在于他對一神教義的倡導;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向全世界的人們宣揚人人平等的理念,宣稱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子民,而這一理念恰好與統治者遵循的制度背道而馳。耶穌所提倡的教義會讓人們開始對現狀不滿,反抗和抵制統治者的壓迫,摧毀整個傳統的統治體系,動搖統治者的地位。于是,統治階級絲毫不能容忍耶穌的存在,不惜一切代價要置耶穌于死地,消滅他所宣揚的思想。

然而,人類的本性就排斥任何一種制度的壓迫,反感被迫接受周圍的環境,這就注定了耶穌的教義會將人類的內在本性激發出來,進而為以后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礎。人生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周圍的環境,他可以創造出理想的世界來,而他在誕生之時所處的那個世界,不過是可以被加以利用和改造的原材料而已。

正是在這種主導思想的帶領下,我們才能不斷地創造和發明出新東西,人類社會才得以進步和發展。人天生就是不知足的物種,為了滿足源源不斷的各種需求,就會不停地改造周圍的世界,這一現象在現今這個時代更為明顯。心理學家也得出結論:造物主的力量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這種力量可以被人類加以利用,使每個人成為他理想中的那個人。

專心致志地思考自己想要的東西,學會心無旁騖,要成為自己思維的掌控者。

想要得到富足和健康,就應該時刻思考著富裕和健壯。倘若你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那么你就只能止步不前,甚至不斷落后。倘若你的大腦只思考疾病和懦弱,那么你永遠也無法獲得健康和強壯。一個人倘若只去關注對手的目標,那么他必然不可能有什么作為。

帕斯卡(Pascal)曾經說過一句話,表達的主要意思就是“正是昨日的異想天開,才成就了今天的種種作為”。

我們今天所有的現實事物,都是我們的創造力量依據昨天的種種模型所創造出來的。一旦宇宙的能量聚焦于某個特定的目標,就匯聚成了一股無堅可摧的強大力量。在那些認識到這種非凡的自然力量的人面前,所有的物理力量都顯得黯然失色了。

除了作為一種思維力量,想象還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想象能夠帶領新發現、新創造成功抵達新世界的領域。無論人們處于多么卑微的地位,多么缺乏出眾的天賦,只要他們掌握了這種力量,就能成為世界的主宰者,成為一名領軍人物。他們是漂泊之船的領航人,整個世界的統治者,他們制定最高的法律規則,讓我們終生追隨其后。克拉克(Glenn Clark)在《亞特蘭大月刊( Atlantic Monthly)》中曾經說過:“這些人為人類創造了偉大的成果,我們所享受的一切文明,全是他們的成就。他們為世界創造出了所有的發展進步。他們讓我們認識到所有的精神力量。他們讓這個世界的混亂和偏見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秩序和公正。這個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這些不斷發明和創造的個人成就,而不是那些無所事事的無為者。”

電話、報紙、圖書館、鐵路及其他成千上萬種發明,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我們創造出更舒適、更富足的環境。全人類百分之二十的人創造出了這一切奇跡,并讓這一切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品。

世界上的大部分財富,也都為這百分之二十的人所創造。

或許有人會疑惑,這些人是什么人?他們都是什么身份?出生顯赫還是教育優良?事實上,這些人并沒有任何龐大的背景或是崇高的地位,而且,他們當中真正有先天優勢的人也不過寥寥可數,甚至大部分人從來都沒踏進過大學的校門。

正是殘酷的現實需要造就了他們的成功。他們發現了自身的創造力量,通過種種方式尋找到最佳的操縱方法,將這種力量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成就一切。

無須困惑,無須猶豫。你的創造力量隨時都會聽命于你,只要你召喚它,它就會為你創造你想要的一切。而你需要做的,只是依照以下這三個步驟去完成:

第一步,堅信并確定你體內存在這種力量;

第二步,明確你內心的真實目標是什么;

第三步,集中所有思想于這一目標之上。

當你全面地了解自己內心里的這種力量,你就能達成以上這幾點要求。

人就如同發電機,人體這臺發電機的驅動力量又是什么呢?很顯然,你的意念讓你開始運作起來。你應當全面了解的意念推動你投入工作中去。意念是動力、是信心、是保證,是我們內心力量的體現,是所有力量的體現。正是由于這種意念,我們才能將內心正確的意識化為現實中的物質世界。

一切都源自于意識,一切的物質、力量、知識都儲存于意識當中,意識無處不在。你的周圍無時無刻不圍繞著這種意識,而你自己的意識,同樣也潛藏其中。你能夠發現它的存在,并利用它去改造這個世界。倘若你自己沒能意識到并利用這種意識,那你只能怪自己。海洋里的一滴水與整片大海的性質是完全相同的,你的意識與上帝的意識也是相同的,同樣具有無窮的智慧,擁有永恒的力量。假設你深陷于貧困之中無法自拔,或者你遭受疾病的折磨難以解脫,你只能抱怨自己,因為上帝是公正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你的也就是世界的。”但你是否會利用這種力量才是關鍵所在。你不可能期待著別人幫你去利用這一力量,正如你不能期待別人幫你呼吸一樣。人類同樣具有萬能的智慧,它也是人類的意識,而不僅僅只為造物主所有。

雖然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片刻迷茫,

但我成功,我會笑著說,

快樂會降臨,一切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明天,我就會迎來好運。

上帝擁有無窮的財富,上帝乃我父。

他的財富,所有的健康、幸福和金錢,都是我的。

他的所有即為我的所有。

——埃拉·惠勒·威而科克斯

我們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能夠做什么;我們想得到什么,就一定會得到什么;我們想成為哪一種人,就會成為哪種人——從此刻起,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正如下面這段話所說:

當你心想成功之時,成功就已向你靠近;

當你心想勝利之時,勝利就已在你手中;

你需要什么,就能尋到什么,獲得什么:

你的所想才是這一切的主宰力量。

倘若你視自己為渺小的存在,

你永遠只能無所作為;

倘若你視自己為上帝的部分,

你就必會心想事成。

倘若你認為自己是非凡之人,

你就能實現非凡的理想;

只要你知道掌握自己的靈魂,

你的思想就會如雄鷹展翅翱翔;

引領生命抵達最高處的夢想。

——凱瑟琳·懷爾德·拉格爾斯

譯者:陳家錄
上架時間:2020-03-09 13:16:48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井冈山市| 广丰县| 射阳县| 晴隆县| 衡南县| 广水市| 监利县| 武安市| 盐津县| 龙南县| 行唐县| 山阳县| 桐梓县| 卓尼县| 咸丰县| 建阳市| 通河县| 沙坪坝区| 西峡县| 普陀区| 西吉县| 定南县| 南华县| 甘洛县| 商丘市| 香港 | 三门峡市| 简阳市| 勐海县| 民乐县| 兰考县| 崇仁县| 上思县| 紫金县| 丹凤县| 左贡县| 广东省| 习水县| 长泰县|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