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政治家(1)
- 偉大的猶太人(下)
- 鄭明武編著
- 4981字
- 2016-08-30 09:51:49
摩西——先知民族英雄
在他死后三千多年的今天,仍同樣受到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的尊敬,甚至還受到許多無神論者的尊敬。也許歷史上沒有誰象偉大的猶太先知摩西那樣廣泛地受人愛戴,而且他的名氣和尊敬他的人的數目世世代代以來在不斷地增長。
出生背景
摩西是猶太人最早的民族領袖。而關于猶太民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二個一千年的頭五百年。當時,兩河流域下游的沖積平原上,河道縱橫,士地肥沃,是人類最早的文化搖籃之一。猶太人最早就是出現在這里的某個地方,他們同阿拉伯半島及其附近地區的一些其他部落一起被稱為“閃米特人”。
后來,這支閃族部落的隊伍來到了當時迦南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并開始在這里定居下來。當地的迎南人稱他們為“希伯來人”,意為“渡河而來的人”。
盡管遭到了當地人的排擠,這批閃族部落的人還是在迦南定居了下來,并在這里繁衍后代。然而,一場饑荒又把他們趕離了迦南,他們來到了埃及,定居在埃及尼羅河畔的歌珊。
此時,這批希伯來人宗教開始逐漸取一,耶和華成了部族的神,這就是最初的猶太教。他們把亞伯拉罕尊為始祖,亞伯拉罕的后代雅各娶有兩妻兩妾,先后共生了12個兒子。這12個兒子的后代在埃及繁衍發展成為以色列人的12個支派。
以色列的后代在歌珊至少生活了400年。他們在那里日子過得很紅火,人丁興旺,子孫綿綿。到了大約公元前15世紀,埃及有一位新法老登上了王位。這位法老不承認約瑟對埃及曾經有過的功績,他對希伯來人生養眾多、繁榮強盛深為不安。
法老對他的百姓們說:“你們看呀,以色列民族比我們強盛,人口比我們還多。如果我們不用巧計對付他們,任憑他們繁殖延續,他們就會更加強盛,那么日后戰爭一爆發,他們會聯合我們的仇敵來攻擊我們,然后離開我們這個地方。”
當時法老正在尼羅河三角洲建新都拉姆塞,還要建一座糧庫和軍械庫城。他就派以色列人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和泥,燒磚,田間的農活。監工對他們非常狠毒,不給水喝,不讓休息,企圖用這種辦法來減少以色列人的壽命,損壞他們的身體。
但是結果卻相反:以色列人受的苦越多,他們繁殖生命的能力就越強,人丁越加興旺。
當時,希伯來人有兩個接生婆,一個叫施弗拉,一個叫普阿。埃及法老命令她們說:“你們為希伯來婦女接生,看她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把她留下,讓她活命。”
但是這兩個接生婆虔敬上帝,她們不愿意干這種事情。她們沒有殺死希伯來人的男孩,卻讓他們活下來。以色列人的人丁越來越興旺,法老知道后,就把她們叫去責問道:“你們為什么不聽我的話,把希伯來人的男孩都殺死呢?”
兩個接生婆機智地回答說:“因為希伯來婦女與眾不同,她們身體非常健壯,每次都是在我們未到時就生產了。”
法老聽了這活,就重新下了一道命令:“以色列人:你們所生的男孩都必須丟在河里、所有的女孩都可以留下。違者斬首。”
偉大的猶太民族領袖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生的,他幸運的活了下來,并在長大以后,成了猶太民族的英雄。
埃及宮廷歲月
在埃及法老極力迫害以色列時,有一個利未族人叫暗蘭的,娶了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為妻。約基別給他生了一男一女,女兒是姐姐米利暗,兒子是弟弟亞倫。
在埃及法老發布溺死以色列男嬰的命令后,這對夫婦又生了一個兒子,長得非常俊美。他們不忍心把這孩子扔到河里,在家里悄悄地把他養了3個月。
3個月后,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因為那孩子的哭聲很大,在大街上都聽得見。他們打聽到法老的女兒十分善良,常常作好事幫助以色列人。
為了不給全家人帶來麻煩,為了最終能夠保住孩子的性命,丈夫就找了一個蒲草箱,在上面抹上石漆和瀝清,將孩子放在里頭,然后把箱子擱在王宮附近河邊的蘆葦中,希望公主能夠看見,因為她每天都到那里去洗澡。孩子的姐姐米利安遠遠地躲著,看那孩子的下落會怎么樣。
公主象往常一樣來到河邊洗澡,洗完澡后就帶著使女們在河邊散步。他們看到了裝嬰兒的箱子,公主就打發使女把箱子拿過來。
公主打開箱子的蓋,一看,是一個男孩。那孩子一見生人就哭了,公主看著小生命在哭泣,非常憐憫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孩子。長得多憐人啊,我來收養他作義子吧。”
一直在附近窺視的米利安便跑過來,說她可以推薦一個保姆,公主欣然同意。于是,米利安回去帶來了她的母親,就這樣,這個男嬰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還回到自己母親的懷抱。
埃及公主收養了這個孩子,給他取名為摩西,意思是“從水里撈出來的”。
就這樣,摩西在法老的宮廷中健康地成長,生活在富足的生活中,住著華麗的房子,穿著漂亮的衣服,受著良好的宮廷教育。而他的生母為了使他不忘記自己是一個猶太人,常常偷偷地教他講本民族的語言,向他講述猶太人祖先的歷史,講述法老壓迫猶太人的事情。
最后,摩西的生母向他吐露了真情,讓摩西知道自己真正的出身。摩西也暗暗在心里立下志愿,要拯救自己那些受苦受難的希伯來同胞。
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后,摩西經常到工地上去看自己的同胞干活,有時也與他們交談。他看見自己的同胞在苦難中掙扎,聽見驅趕他們去干苦役的鞭撻聲,他的耳邊響著以色列人的哭泣和求救的聲音,睡夢中他常常看到母親溫存而悲哀的面容。
最使摩西感到氣憤的是以色列人對自己命運的麻木,以及苦難中相互間的冷漠。他的血管里,騷動的鮮血在奔流著。
一天,他看見一個埃及監工毆打一個希伯來同胞。摩西四顧無人,一氣之下,就把那個監工打死,埋在沙土里。
第二天,摩西照樣出去,看見兩個希伯來同胞爭斗,非常生氣,就上去教訓欺負人的那一個,對他說:“你為什么打你的同胞呢?”
沒想到那人竟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了我,象殺那埃及人一樣嗎?”
摩西聽到這話,頓時懼怕起來,心里說:“昨天的事恐怕被人發現了,所以今天才傳揚出來。”
他想,法老一定已經知道了他殺人的事。這事要讓法老知道,決不會饒他。果然,好心人很快給摩西報信,說宮廷衛隊來捉拿他了。
于是,摩西顧不上換衣服,倉惶地逃出都城,到東方的米甸去了。那里的荒漠使他逃脫了埃及衛隊的追捕。
沖出埃及
摩西一路向東,越過紅海和西奈沙漠,來到亞喀巴灣沿岸一個叫米甸的地方。米甸在阿拉伯沙漠中,在阿卡巴灣的東側。那里住著亞伯拉罕和他的二房妻子琴土拉所隼的兒子米甸的后代。這里是米甸人的住地,地名也叫做米甸。
當摩西到達米甸時,長途跋涉已經使他精疲力盡。他倉惶出逃時穿的那身宮廷服裝已經又臟又破,昔日的華麗連一丁點兒痕跡也沒有留下,完全象一個到處流浪的乞丐。
摩西在當地水并旁一塊石頭上坐下休息,好奇地觀看7個姑娘飲羊,突然有幾個牧羊人趕著羊群來到井邊,他們把那7個姑娘推開,飲起自己的羊來。
摩西見到牧羊人如此無禮,十分憤慨,不顧疲憊,沖上前去,揮拳就打。那幾個牧羊人害怕了,就趕著羊群走了。
原來這7個牧羊的姑娘是米甸當地很有威望的祭司葉忒羅的女兒。葉忒羅又叫流珥,當他聽到女兒們講起摩西見義勇為的事情后,就對女兒們說:“那個人現在在哪里?為什么撇下他呢?快去請他來家里吃飯。”
葉忒羅打發人把摩西請到家里來作客。談話中,他還了解到摩西是自己的遠親,就留他在家與自己同住,還把女兒西坡拉許給摩西作妻子。西坡拉給摩西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做革舜,另一個叫做以利亞撒。
據說,摩西在岳父家居住了40年,幫助岳父經營家業,放牧牲畜。境遇的改變,進一步鍛煉了摩西的身心。嚴峻的大自然,樸素而自食其力的牧人生活,孤獨地在露天中度過的時光,促使他思考生活的意義。
然而,摩西卻一直沒有忘掉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后代,是一個猶太人。艱苦、孤寂的生活環境,既磨煉了他的身體和意志,也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使命。然而,此時他看到其他的猶太人卻日漸背離了祖輩的傳統,他們對本族主神耶和華的信仰日益淡漠,他們對本民族的前途也已經失去了信心。一方面他們對城市里那種奢侈生活十分向往,而另一方面他們的實際生活卻變得越來越貧困。猶太人正在日益失去自身的特點和獨立性。
面對這種情況,摩西決心挽救本族人民,他深感自己負有這一神圣的使命,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這種愿望和感情變得越來越強烈。最后,他告別了岳父一家,踏上了返日埃及的征程,著手一項龐大而艱巨的工作——動員希怕來全族人民離開埃及,返回他們祖先生活過的士地。
此時,老法老拉已經死了,宮廷中的官員也早已換了人,繼位的新法老根本不知道當年摩西打死埃及人的事。所以,就此事來說,摩西可以放心地回來,不必擔心有人會舊事重提。
摩西和亞倫會見法老,對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在埃及的曠野里向我守節。’”
法老認為,這當然是一個花招,以色列人根本不想再回來受埃及人欺壓了。于是,法老拒絕了摩西的要求。據《圣經》中《出埃及記》篇的記載,當摩西的一次次請求被法老拒絕后,耶和華開始顯示神力,給埃及帶來了一系列災難。
第一次,尼羅河水變成了紅色,埃及民眾沒有水喝;第二次,埃及的地面上到處是青蛙,連法老的王宮里也出現了許許多多亂蹦亂跳的青蛙,搞得人人驚恐不安;第三次,大群蒼蠅飛遍全國,到處傳播疾病。看到法老仍然百般阻撓,接著,耶和華神又讓埃及發生了冰雹、蝗蟲、沙塵暴等各種災害。最后,是讓許多埃及人家的長子都染上疫病死去。
到此時,法老才真正害怕了,再也不敢拒絕讓猶太人走了,相反,他還懇求摩西趕快帶他的族人離開,以便盡快結束這些可怕的災難。
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了430年,來時只有70人,現在光步行的男子就有60萬之多。
最初,摩西領著以色列人走商隊來往的道路,就是沿著紅海的岸邊走。后來,他又領著以色列人向南拐彎,進入沙漠地帶,因為他怕當地人沿海設立的關卡不會輕易放行。
在葉法姆,以色列人頭一回停下來休息,然后又向北方轉,安營在比哈希錄前面,密守和海之間,離巴力洗芬城不遠的地方。以色列人這樣折來拐去,是為了迷惑埃及人,使他們摸不清他們的目的地到底在那里,以免中他們的埋伏和攔截。
此時,法老聽說以色列人浩浩蕩蕩出走以后,與他的仆臣們商量道:“放走以色列人,往后誰來服侍我們呢?不能這么便宜他們,讓他們跑了。”
于是,法老就親自點兵,帶領600輛戰車,來追趕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回頭看見塵土飛揚處是埃及的追兵逼來,都感到很害怕,他們七嘴八舌地抱怨摩西說:“難道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到曠野里來送死嗎?”
“我們祖祖代代服侍埃及人已經430年了,已經習慣了。在埃及當奴隸雖然苦,總比在這沙漠里白白地死在追兵的手里要好得多。”
摩西安慰陷入絕境的百姓說:“不要懼怕,耶和華絕不會看見自己的百姓受難而不管的。你們今天看到的埃及人以后再也不會看到了。”
果然,當黑夜降臨時,有一條煙霧構成的墻把埃及人從以色列人身邊分開。埃及人那邊一片黑暗,以色列人那邊光亮如白天。那天晚上,上帝還在紅海上刮了一夜大風,使海潮退去。
第二天,摩西來到海邊,根據耶和華的授意,伸出手杖把海水分開,劈出一條旱道,水在旱道兩邊象圍墻一樣高高聳立。以色列人于是便匆匆地順著這條旱道走到了彼岸。
法老看見以色列人過了紅海,暴跳如雷,命令埃及將士趕快尾追上去。法老的一切馬匹、車輛和步卒都跟著以色列人下到海中間的旱道上去。上帝用強光照射埃及軍隊,埃及軍隊便陷入一片混亂。
就這樣,摩西帶領猶太人順利地逃離了埃及的控制。
漂泊生活
渡過紅海后,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到了書珥的曠野。他們走進了無水區,走了三天都沒有找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瑪拉。瑪拉的水又是苦的,人畜不能飲用。人們渴得要死,他們難以忍受這樣的打擊。不滿和怨言再次在以色列人中爆發。
為了安定民心,摩西終于找到可以飲用的水。人們喝足了水,喂飽了牲畜,稍事休息又繼續前行。
以色列人到了以琳,那里有12股泉水,70棵棕樹。他們就在那里安營扎寨。不過以琳不是目的地,他們還要繼續往前走。
他們走啊走,從埃及出來已經6個星期了。這時他們來到以琳和西奈中間的汛這個地方。他們便在汛安營扎寨。
然而,汛這個地方仍然是一片荒漠。太陽熱得象火烤一般,更糟的是,帶的糧草和水也都用盡。人們又嚎叫起來:
“我們要水喝!”
“我們要食物!”
“我們還不如早早地死在上帝手下,死在埃及呢,那時我們還可以坐在肉鍋邊吃個飽。你們把我們領出來,到這個荒無人煙的沙漠中,是誠心要我們全都餓死嗎?”
聽到這些話,摩西痛苦地感覺到,以色列人身上的奴性太重了,他們竟然認為肉和飽飯比自由還珍貴。但是沒有辦法,必須安撫他們才能有前途。于是,摩西就出來安慰全體以色列人說:“上帝已經聽見了你們的怨言,快給你們送吃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