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真愛,經(jīng)得起似水流年的打磨(1)
- 人生要經(jīng)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 張婷
- 4946字
- 2016-02-25 14:58:38
愛是一種值得、也需要兩個人用一生固守的事業(yè)。滾滾紅塵中,兩顆心互動、磨合,從最初的靈犀一點到最終的渾然一體的過程,也是兩個靈魂不斷糾纏于吸引和排斥、疏離和親近的過程。愛,其實柔韌如絲,利刃難斷,卻禁不起滴水浸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是完整人格對愛本質(zhì)的切膚認知,對愛內(nèi)涵的深度詮釋。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如果有人問你:“有一個比你現(xiàn)在的戀人更好的異性愛你,你會不會移情別戀?”
你能不能非常爽快地回答說“不會”?
如果你回答得堅決果斷,你才是一個真正的愛情贏家。因為你懂得了,“真正的愛情心里只裝著一個人,而不是朝秦暮楚的游移不定”。
佛祖在菩提樹下遇見一人,此人正愁眉緊鎖地哀嘆著,于是上前問道:“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而且身邊不乏對你有愛慕之心的女人,你為什么還不快樂呢?”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不知道對那些女人究竟不是愛情,便不知道該如何取舍。”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某日,佛祖見一個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心生憐憫,便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進。佛祖好生奇怪,問其原因。他回答道:“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這么小,既然一口氣不能將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講到這里,佛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對那個不開心的人說:“你記住,你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便足矣。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
那人如醍醐灌頂,頓時明白了佛祖所講的故事的寓意,從此與妻子幸福快樂地生活著,不再庸人自擾。
凡塵俗世中,多少人止步在愛情的邊緣,參不透愛情的真諦,以至于與真愛擦身而過。一個人的心只有那么大,容不得太多的人,當你舉棋不定的時候,愛情也就左右搖晃,變得不純粹。
可能很多人都無法真正體會“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究竟是怎樣一種漫長,但可以確定:愛,不僅需要苦尋,更需要守候。真正的愛情是需要兩個人用一生來固守的。滾滾紅塵中,兩顆心互動、磨合,從最初的靈犀一點到最終的渾然一體的過程,也是兩個靈魂不斷糾纏于吸引和排斥、疏離和親近的過程。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美索布達尼亞,有一個美麗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帥小伙。她和小伙海誓山盟,誓死不分手,然而后來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小伙子去參戰(zhàn)了,再也沒有回來。姑娘每天以淚洗面,痛不欲生,有人說那位小伙子已經(jīng)戰(zhàn)死在沙場了,姑娘搖搖頭不相信;有人說小伙子已經(jīng)移情別戀了,姑娘搖搖頭也不相信。村里人都建議她找個人家嫁了,不要再守候一個死去的人(或者負心漢)。然而,無論別人怎么說,姑娘都是搖搖頭,依然默默地等待著。她天天等,時時等,等得春天走了又來,等得花兒謝了又開,還是默默地等待著。姑娘希望有一天小伙子可以回到她的身邊,連做夢都是和小伙子溫存的場景。然而歲月不饒人,姑娘就這樣等到了晚年也沒有等到她的情郎歸來。姑娘在臨終之際,請求上蒼讓她來生能夠見到她的情郎。
一千年后,姑娘再次做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孩,來到中國江南的楊柳岸。姑娘通過上天的點化明白,她今生將會再次遇到她中意的那個男孩。于是她天天等,天天尋,終于在斷橋見到了那個讓她朝思暮想的男孩。
姑娘心中怦然一動,和他搭訕,話語纏綿。從對方的話語里,姑娘知道,他也在一直尋找中意的女孩。男孩說他曾做了個夢,夢見有個女孩在佛祖面前苦苦求了一千年,希望用一千年的等待換來生與他一面之緣。姑娘苦苦一笑,淚水溫潤了眼睛,似斷了線的珠子滾落下來。
……
姑娘和男孩走到了一起,當他們老去的時候,姑娘和小伙子同時見到了佛祖,原來那個讓他們等待了千年的人正是對方。姑娘和相視一笑,笑得那么甜蜜。
其實,愛情就像去海邊撿貝殼,不撿最好的也不撿最漂亮的,撿你自己最喜歡的。最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最適合你的,也許是最讓你失望的。撿到了自己喜歡的那顆,就永遠不要再去海邊!
曾有人發(fā)表過這樣的愛情見解:“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所以,不要讓自己孤獨。不管你是正處于失婚狀態(tài),還是失戀狀態(tài),都不要讓自己孤獨等待,一定要找一個人來作伴——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發(fā)霉’。你大可將感情三七開,將七分愛情留給后頭的‘真命天子’,剩下的三分,就放到這個過渡性的伴侶身上好了。之所以只放三分真心,是因為這個尺度,進可攻而退可守,一朝尋到新的目標,抽身而退也容易。亦因為有了三分真心,所以不算玩弄感情;有了三分真愛,放縱便也合乎情理……”那么,愛情是不是真可以三七開嗎?投入三分,是不是真是放縱的最佳底線呢?先讓我們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挺漂亮的女孩,愛上了一個男孩。于是很自然地,女孩開始了人生的初戀。女孩可人的樣貌和清雅的氣質(zhì),使男孩深深心儀,他希望和女孩終身相守。可是女孩卻拒絕了他:“你是我第一個男朋友,誰知道我以后會不會遇到比你更好的。這樣吧,一年以后再說吧,如果我們真有緣,自然還會相逢。”
男孩聽了很傷感,但他沒有因失戀而失志,而是從此發(fā)憤圖強。一年后,由于他業(yè)績驕人,已從一名普通的辦事員升為部門經(jīng)理。一天,男孩接到女孩的電話:“在這一年里,我遇見過不少男孩,還是覺得你最好,我們結(jié)婚吧。”“真對不起,我已經(jīng)和另一個女孩子拍拖了。”男孩平靜地說。
一見鐘情,兩情相悅,彼此能夠一心一意朝著婚姻的目標前進,這是一件幸福,又幸運的事。然而,特別是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大家忙于工作,或是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或是因為寂寞、依賴,有些人總是精明地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tài)去戀愛,認為后面還會有更好的,眼前的可以先湊合著,等遇見更好的再換,就這樣,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還是最初的那個最適合自己。然而時間卻不是靜止的,很多美好就這樣被自己親手葬送。女孩不懂得只飲一瓢的道理,更不懂得珍惜眼前人,沒有付出真心的愛情便不能堪稱愛情。
年少輕狂時的熱浪拍打著愛情的船只,太多的人會翻了船之后幡然醒悟,然而都為時已晚。那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或許只有等到人們真正失去過才能體會。當溫柔的陽光映射在清淺的弱水中,你可否懂得,只取一瓢飲。
2.“圍城”內(nèi)外需要一顆平常心
據(jù)最新統(tǒng)計顯示,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適婚人數(shù)逐年減少,結(jié)婚人數(shù)逐漸下降,而離婚人數(shù)則穩(wěn)步上升。中國人的婚姻怎么了?專家認為,客觀上晚婚晚育觀念發(fā)揮了作用,“先立業(yè),后成家”的想法已深入人心,追求個性,追求獨立,追求自由的心態(tài)在年青人當中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同時也說明了婚姻的質(zhì)量在不斷提高,生活在現(xiàn)實婚姻中的人們,婚姻觀念要比過去開放得多,也寬容得多。正是基于這種開放性和寬容性,使離婚者不再像過去那樣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傳宗接代”不再是婚姻延續(xù)的理由,“搭幫過日子”的思想也漸漸淡去。
社會學家研究指出,現(xiàn)在人們對婚姻的選擇的確是個性張揚的體現(xiàn)。男女之間履行法律手續(xù)的人少了,不履行法律手續(xù)的人多了,同居、試婚,談不來就分道揚鑣,不管別人怎么看,這種價值觀的轉(zhuǎn)型使人們不會輕易讓一紙婚約束縛自己。個人對生活的選擇當然無可厚非,但每個人都應(yīng)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滿足自己欲望的同時,也要考慮離婚給社會帶來的副作用,看到單親家庭給孩子造成的陰影以及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定因素。從法律角度上看,夫妻之間有互相扶助的義務(wù),有互相照顧的責任,婚姻中不僅有愛情,更多的是親情,還有道德和道義等存在,維系婚姻還要靠這些因素存在。
一日,甲乙丙丁四位好友小聚。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便紛紛抱怨起工作的不順心及婚姻的乏味平淡。就在此時,甲提了一個假設(shè)——假如婚姻如同工作,大家希望簽訂一個幾年期限的婚姻合同呢?
此話一出,眾皆默然。每個人都在捫心自問,一年,三年,五年,抑或十年甚至終身呢?剛步入婚姻的乙說:“選擇一年期吧,如果合適就續(xù)簽,否則大家平淡的說聲再見。如同工作一樣,不順心,自然分道揚鑣,各自尋找下一個合適的人選。”
結(jié)婚三年的丙說:“還是選擇五年吧,彼此更多的磨合,就算是真的無法磨合成功,也至少努力了,或者說干脆就忍耐五年然后另覓新歡。”
正當大家點頭贊許的時候,其中年紀最大的丁嘆了口氣,說:“還是終身吧!”
眾皆愕然,紛紛詢問其理由。他緩緩地說道:“戀愛一兩年,然后結(jié)婚一兩年,正值余溫未了,若此時有了孩子,又談何五年或十年以后分道揚鑣呢?一年年的時間過去了,未必會有愛情殘留,然而無法割舍的是責任,對孩子的責任,對妻子的責任。試想一下,果真婚后再離,男人和女人的境遇卻是截然不同的。男人越顯成熟,事業(yè)也必定越有起色。而女人呢?盡心盡力地相夫教子,把自己最青春的歲月全都給了男人,女人還剩下什么,不過人老珠黃而已。其實最無辜的莫過于孩子,小小年紀失去父愛或者母愛,幼小的心靈將會布滿陰霾!”
一席話,大家紛紛低下頭,沉思不語。
婚姻需要兩人相濡以沫,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遇見就是一種緣分,能結(jié)合為夫妻更需要彼此用心地呵護這段感情。回頭看看妻子不再青春的容貌,看看丈夫不再偉岸的身軀,或者再看看孩子那天真的笑靨,面對這一切,你還在為婚姻的平淡乏味抱怨嗎?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擁抱你的愛人,守好你的家庭,平平淡淡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錢鐘書的小說《圍城》,揭示了“圍城”的含義:婚姻像一座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人想逃出來。如今可謂城里的人在突圍,城外的人在猶豫。帶著希望走進婚姻,帶著失望逃出圍城。生活在現(xiàn)實的圍城中,想保持浪漫格調(diào),就要求夫妻雙方是超現(xiàn)實主義者——不斷創(chuàng)造,精心培植。一勞永逸的婚姻就難免平庸,隱藏危機,圍城的基礎(chǔ)就難免動搖。愛情可以很浪漫,可是愛情步入婚姻的階段,浪漫就不是婚姻和家庭的首位了。不管已婚者還是未婚者,對婚姻都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期望值超高,現(xiàn)實婚姻與期望的偏差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那么婚姻的穩(wěn)定性也無從談起了。
是啊!人與人相處一時那是很容易的事情,相處幾年還能和睦如初就顯得不容易了;倘若朝夕相處并相伴走完一生的人生之旅,該是多么令人仰慕、令人欽佩!夫妻之間,之所以結(jié)為夫妻,除了愛情和姻緣,更多的應(yīng)該是一種樸素的親情和一種高于一切的責任。所謂的相敬如賓,所謂的相濡以沫,所謂的相伴相知,在愛情以外,維系一個家庭的純粹性和對婚姻的至高無上責任感,則是夫妻雙方的處世觀的根本體現(xiàn)。
所以,踏上婚姻的殿堂,保持一顆相知而相互理解的平常心是最寶貴的財富。
3.曖昧——愛情中不可觸及的傷痛
在物質(zhì)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各種休閑娛樂場所門庭若市,纏綿的音樂,曖昧的表情,其間充斥著淡淡的詭秘,長穿行于其中,難免會被曖昧同化。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能夠改變?nèi)耍送鶗簧磉叺氖挛锿崦辆拖窭浰诨ǎ獗斫k麗多彩,妖艷得讓人垂涎欲滴,本質(zhì)卻其毒無比。道理雖簡明易懂,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事卻偶有發(fā)生。也許,在人的天性里,本來就隱藏著不安分的基因。只是有的人善于偽裝,不輕易表露;而有些人喜歡張揚,唯恐天下不亂。不管基于那種情況,擁有愛情,就不要去碰曖昧。
在現(xiàn)代浮華的城市背后,很多人都會為了尋求更多物質(zhì)或者精神上的追求,抱著一種“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態(tài)度,玩曖昧。電視劇《蝸居》中的郭海藻就是其中的一位。
海藻原本是無數(shù)普通女孩中的一位,小家碧玉,沒有什么野心,也沒見過什么大世面,沒有主見,心地善良單純。她和小貝擁有非常幸福的愛情,他們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是彼此相愛,過得非常開心快樂。然而,市長秘書宋思明看上了海藻。
在海藻老板的暗箱操作下,海藻最終變成了宋思明的情人,走上與宋思明的“曖昧”之路,也許海藻并不是因為姐姐的房子,也不是因為有多么強烈的物質(zhì)欲望,而是虛榮心,因為偶爾出現(xiàn)了一個強烈喜歡她的而且又多金的老男人,她怎么能抗拒這種誘惑。
海藻的思想中藏匿著“人情債,肉來償”的觀念,把情感、職責、人情混淆為一鍋粥。
一面是捧她在手心的男朋友小貝,一面是能滿足她物質(zhì)需求的宋思明。愛情與曖昧之間,海藻曾經(jīng)也彷徨失措過,她愧對于小貝的真情,卻又無法放棄對物質(zhì)滿足的虛榮心,最終淪陷在物欲的浪潮中自食惡果。
在曖昧面前,如果沒有理性支撐,愛情將難以戰(zhàn)勝曖昧,甚至會淪為曖昧的犧牲品。曖昧是一種游離不定的情感游戲,在熱情似火的邊緣,火太旺容易自焚。飛蛾喜歡光明,努力飛向火燭,結(jié)果以自燃生命而告終。流星追求瞬間的美麗,以劃破月空為代價,黯然隕落無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