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篇
?工業是現代經濟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量,工業化是創造物質財富、提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生活,使人類由貧窮落后走向發達繁榮。實現工業化是我國加快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任務,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工業是現代經濟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量,工業化是創造物質財富、提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生活,使人類由貧窮落后走向發達繁榮的必由之路。
跨入新世紀,我國已經由傳統經濟轉向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了工業化中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社會。雖然,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產業結構不合理、層次較低、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水平仍然比較落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轉變,農民增收緩慢;人口總量繼續增大,老齡人口比重增大,就業形勢嚴峻等。特別是人均資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保護環境和資源的任務十分艱巨。這種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克服中外傳統工業化道路的缺陷,選擇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實現工業化是我國加快現代化進程中的艱巨的歷史任務”,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黨中央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內涵十分豐富,意義極其深遠。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充分利用現代工業文明的最新成果,大力提升工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強化工業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為第一、三次產業的發展提供“引擎”動力,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產業支撐,為社會事業的進步提供物質基礎。
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加快信息化發展。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新世紀工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和強大動力。在人類社會已經邁向信息時代的今天,離開信息化,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的工業化;沒有工業化的發展,信息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現代化也無從談起。因此,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必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現代化。只有這種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抓住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特有的帶動功能,加快工業化進程,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一要大力開發和運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信息產業,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首要任務;二是加強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工業現代化,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主要任務和具體體現。
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從表面上看,我國現有的工業化程度不低,產業結構中的三產比重已從1979年的28%、48%和24%變為2001年的15%、51%和34%。但仔細分析,我國的工業產業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并不高,工業產業主體地位的仍然是機械、紡織、原材料、冶金、礦山等傳統工業,并且還有相當數量的手工業。走的仍然是資金投入大、能源耗量高、經濟效益低的粗放型路子。為此,我們必須在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滲透和改造,提高工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加快發展新興優勢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發展循環經濟。我國工業化面臨的國土、資源、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等問題,是其他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未曾遇到過的。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世紀中期,中國能源消費量急速上升,從1978年的57144萬噸標準煤,增加到最高峰年份1996年的138948萬噸,增長了143.2%。可以說,在這一時期,中國工業化是一個高耗能的過程。盡管從1997年以后,能源消費增長的勢頭有所改變,但是,中國工業化的高耗能特征并沒有改變。2003年,我國能源消耗分別占世界總消耗量的比例為:石油7%、煤31%、鐵21%、氧化鋁25%。目前,中國能源的消耗率是日本的11.5倍,法國的7.4倍,美國的4.3倍。如果中國要在2020年實現GDP翻兩番的目標,則電力、石油、鋼鐵、煤炭消費將分別達到6.47萬億千瓦時、6.1億噸、3.6億噸、24.9億噸。近13億人口的中國如果模仿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消費模式,我們自己和整個世界都難以承受。為此,我們必須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工業化的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降低資源消耗,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工業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在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同時,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競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合理地引進更多的外資,吸引更多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有效克服我國資源不足、技術和管理落后等問題,更好地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對傳統工業發展模式和指導思想的重大調整,是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文明形態的全面轉型,是加速我國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深入探討具有我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工業化進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