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力推進石嘴山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對于經濟欠發達的石嘴山市,要想迎頭趕上,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要步子更大一點,辦法更多一點,動作更快一點,走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之路。

一、推進石嘴山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極大地煥發了全黨全國人民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巨大熱情,舉國上下呈現出一派謀發展、求發展、快發展、人心思進、一心一意奔小康的良好局面。各省、各地都在你追我趕,不甘落后,謀劃新的發展思路,表現出強烈的發展愿望和奮勇爭先的強勁勢頭。近年來,石嘴山市經濟也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長態勢。但是,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對于石嘴山市這樣一個以煤炭起步的重工業城市來講,面臨的壓力要大于周邊城市。目前,全市工業經濟處于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就業和再就業形勢嚴峻,發展后勁不足。而銀川、吳忠在利用區位優勢、環境優勢,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過程中,提出到2005年工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以上的目標,依石嘴山市目前的發展水平,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工業增加值只能達到40億元。自治區“大銀川”戰略和經濟核心區戰略的實施,使銀川、吳忠處于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加之內蒙烏海高耗能試驗區的設立,使石嘴山市已經明顯的處于“外壓內困”、“南北夾擊”的境地,形勢異常嚴峻。

盡管在發展中石嘴山市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困難,但也有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第一,有良好的外部條件可依。首先是西部大開發、中央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支持以資源開發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為解決因資源逐步枯竭帶來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其次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經濟加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為利用外資,發展外貿,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發達地區產業、資金梯次轉移的機遇。沿海發達地區正在加速產業結構升級、結構調整,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于勞動力成本高,優惠政策“過期”,正在喪失原有的優勢,急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石嘴山市承東啟西,優勢明顯。第二,有堅實的基礎可據。石嘴山市干部群眾有強烈的發展意識,各級黨政領導駕馭市場能力強,經過多年的艱苦拼搏,地區經濟實力增強。目前,已依托資源優勢形成了以電力、機械制造、冶金、陶瓷、化工、建材等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建成了新材料、河濱、大武口、太沙等幾個產業分工明確、發展前景好的工業園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如期實現小康目標;城市化進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發展;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這些,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二、推進石嘴山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必須把握的幾個重點

黨的十六大召開后,石嘴山市立足市情,著眼未來,提出了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力爭到200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1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7億元,人均GDP達到1800美元;到2015年,力爭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達到22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5億元,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提前五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推進石嘴山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集中力量加快發展,增強市域經濟綜合國力。發展是硬道理,這對于解決石嘴山市面臨的一切困難和問題,具有決定性作用。石嘴山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只有加快發展,跨越式前進,才能逐步縮小與沿海相對發達地區的差距,不斷增強市域經濟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理清發展思路,不斷探索有石嘴山特色的發展路子?;仡櫴焐绞械陌l展,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解放思想,都必須實事求是。要把中央的精神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與石嘴山市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注意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揚長避短,理清發展思路,以統一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動,形成加快石嘴山市發展的合力,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石嘴山市加快發展的活力。改革開放是強國興石和實現小康目標的必由之路。在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加快石嘴山市的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以開放為先導,突破傳統觀念和舊體制的束縛;必須堅持以開放促進改革的深化,促進觀念的更新,促進市場體系的發育與完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外引內聯和對外交流與合作,把石嘴山市的發展融入全國和國際經濟的大循環之中。

第四,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抓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為條件、互為目的,是辨證統一的整體。越是加快改革開放,越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任何時候都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換取經濟的發展。要從時代要求和城市的特點出發,不斷探索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形式和載體,反復抓、抓反復,常抓不懈,務求取得實效。

第五,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氛圍。要切實增強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感和政治敏銳性,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熱點問題,善于協調各種復雜關系,增進團結。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政治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加快發展;在改革和發展中實現政治穩定,社會安定。

三、全力推進石嘴山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一)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奠定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基礎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要加快石嘴山市的發展,實現既定的奮斗目標,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加快發展。要敢于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敢于想前人沒有想到的事,做前人沒有做到的事,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氣和信心。要正作風、鼓實勁、抓改革、促發展,克服按部就班、四平八穩、不思進取、怕冒風險、怕擔責任、不敢創新的工作作風。要敢抓敢管,敢于負責,敢于碰硬,敢于觸及矛盾。要有跨越式發展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信心,使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要創新工作思路,緊緊抓住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調整完善發展思路和工作部署,打破思維定勢,選擇更高的“參照系”,立足全國、全區看石嘴山,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善于借鑒一切有利于促進石嘴山加快發展的新辦法和好經驗,用先進的理念指導思路創新,以廣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觀念,找準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點。要精心謀劃,仔細研究,周密論證,科學決策,使加快發展的思路更加符合實際,更好指導工作。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構筑大產業,推動工業化

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牢固樹立建設大工業的理念,緊緊抓住發展工業經濟不放松。

一是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加速產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以現有15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重點企業為基礎,通過改組、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實施一批有資源保證,技術水準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發展壯大一批企業集團,形成一批經濟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骨干企業。要通過參股、托管、租賃、破產、出售等市場化途徑,對現有關聯度較強的企業進行整合,使一些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企業不斷壯大,打造聯合艦隊,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發展后勁。二是以抓大項目、好項目為切入點,擴大工業經濟總量。要緊緊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強化抓大項目目標責任制,加快工業項目的實施。同時,要做好煤資源型城市接替產業的選擇與發展扶持政策課題研究與爭取工作;以國家“西部新材料行動”計劃的實施為契機,加快新材料產業項目的引進,使石嘴山市成為西北新材料產業的龍頭。要通過上大項目,形成規模,擴大優勢企業群體,逐步做強新材料產業、煤炭及其深加工產業、重化工產業、特色冶金及其制品產業、電子元器件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三要積極開發煤炭、化工、冶金等產業的下游產品,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升級。要結合建成采區煤炭資源日趨枯竭的實際,運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新的替代產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做足、做好下游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四是建好園區發展平臺,推動區域產業集聚。把園區建設作為優化投資環境和產業化基地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突破口,加快園區內道路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發揮工業園區在政策、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整體優勢和功能。對于正在建設和完善的新材料科技園、河濱工業園區、大武口工業園區,在規劃上,要按照科學、合理、適用的要求,著眼于長遠發展,搞好整體布局;在建設上,按照產業規劃和布局,繼續加大水、電、路、暖、氣、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項目入園創造優勢條件;在管理上,引進先進管理機制,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實行園區建設、項目落實和完成經濟指標責任制;在投入上,充分調動企業、民間和全社會的力量,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增強工業園區建設的融資能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使其真正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成為工業生產要素優化聚集的平臺。五是環保先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破除環保與經濟發展相對立的觀念,牢固樹立抓環保就是抓經濟的思想,把環保放在改革和發展的大局中謀劃,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技術、經濟手段保護環境,探索環保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結合點,在確保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樹立長期缺水的意識,緊緊抓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突出農業結構調整這個重點,圍繞推進“富民工程”,調整抓農業的思路和辦法,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用標準化生產抓好農業,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一是把突出發展羊菜產業作為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突破口,常抓不懈。要重點抓好蔬菜新品種的引進與示范推廣、病蟲害防治、飼草調制、畜禽品種改良、疫病防治等關鍵措施的落實,提高種養效益,促進優勢產業發展。二是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全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圍繞發展羊、菜兩大主導產業,大力扶持寧夏夏綠脫水菜集團公司、石嘴山清真牛羊肉產銷集團、寶豐清真牛羊肉批發市場等龍頭企業,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農村流通組織和各類中介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方式。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四)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一要搞好規劃。實施跨越式發展,結合產業升級,減少傳統農業人口,進而加快城市化進程至關重要。在推進城市化建設過程中要打造產業支撐,以產業促進城市的繁榮。因此,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必須要與全市各縣區的功能和性質相統一,以產業定位,提高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使工業和第三產業成為推進城鎮化的動力源泉和物質基礎,加快產業發展和布局調整,努力實現以城促市,以業興城的良性互動。大武口區以建設“顯山、露水、透綠、暢通”的山水園林城市和創造西部最佳的人居環境、置業環境為目標,高標準、高起點地進行城市規劃;平羅縣立足于豐富的農副產品、便捷的交通,定位于建設銀北最大的農副產品流通、集散中心進行規劃;惠農縣定位于建設西北最大的脫水蔬菜基地,結合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建設進行規劃,實現以區促城,城區協調發展的目標;石嘴山區要依托河濱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以建設環境優、配置高、服務好的住宅小區,明確商住功能進行規劃。二要抓建設。在繼續抓好大武口舊城改造建設的同時,加大新區的規劃建設力度,以新區建設帶動老區改造。加緊實施遷居工程,力爭早日完工,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城區主干道路改造建設步伐,構筑城市發展新格局;認真組織實施星海湖整治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星海湖各項建設任務,提升城市品位。三要抓管理。堅持“建管結合,以管為主”的方針,明確責任齊抓共管。認真研究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全力做好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建設工地、公用設施和園林綠化管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鎮管理的各項法規政策,開展經常性的執法檢查,積極探索城鎮綜合執法的新路子,使城鎮管理真正走上法制化軌道,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四要抓經營。要創新城市經營機制,為城市建設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加大土地聚資力度,盤活土地存量資本,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培育活躍房地產二級市場,發揮土地聚財效益。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和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走政府資金引導、市場化運作之路。盤活城市設施資產,有計劃、有步驟地將部分經營性設施的經營權有償轉讓,發揮城市無形資產的潛在價值。推進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改革,打破公用企業政府包攬、壟斷經營格局,減輕財政負擔,籌集城市建設資金。

(五)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借助外力求發展

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是關鍵。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大環境的新形勢,必須要下決心提高全市的對外開放水平,形成快速高效的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形成更加活躍的發展局面,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一是要有新思路,新舉措。必須從過去的那種簡單的減稅讓利,以優惠的政策吸引轉移到構筑低成本的平臺,特別是注意解決自己對外商的承接能力,以滿足其擴大再生產和集群層面的要求。二是加大優勢產業、行業和優勢企業的對外推介力度。要堅持直接和間接利用外資以及直接融資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積極對外出讓產權、股權,鼓勵國內外客商參與優勢產業的開發,收購、兼并市內優勢骨干企業,采取租賃、承包等方式對外轉讓企業經營權,吸引國內外投資。三是改變招商方式,要由過去簡單的政府招商為主,轉變為企業招商為主。要培養和造就一支熟悉市場經濟、現代企業管理和國際慣例的高層次招商隊伍,提高招商成功率。切實搞好以商招商,通過優質的服務,留住現有客商,引來其他客商,起到引進一個,聯絡帶動一批的效應。

總之,在實施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振奮精神,扎實工作,以志在必得的干勁,頑強拼搏的沖勁,不畏艱難的韌勁,開拓創新的闖勁,把石嘴山的改革和發展推向新的階段,努力創造石嘴山更加美好的未來。

(原載于石嘴山市委機關刊物《決策與參考》2003年第9期和《當代寧夏》2003年第1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香河县| 贵定县| 丰台区| 兴隆县| 张北县| 永善县| 沾化县| 新疆| 山东省| 象山县| 伽师县| 南和县| 出国| 电白县| 河间市| 宁河县| 淅川县| 洛南县| 扬中市| 汝城县| 安西县| 乳源| 喀喇沁旗| 西林县| 邵阳市| 吐鲁番市| 太保市| 青铜峡市| 济南市| 兴国县| 阿合奇县| 吴堡县| 黔江区| 衡山县| 通州市| 司法| 泾阳县| 江门市| 定南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