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深入實施“三大工程” 加快石嘴山市發展

2003年年底,針對石嘴山市產業雷同、布局零散,環境污染嚴重、資源趨于枯竭、產業接續緩慢、就業解困壓力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乏力等問題,我們從緊緊抓住本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期出發,圍繞提前五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抓住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提出了大力實施“產業對接、藍天碧水、民心”三大工程的思路和要求。產業對接工程,即圍繞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和優勢產業的做大做強,在空間、產業、市場、要素等各方面與國內外有效對接,實現協調互進,聯動發展,把石嘴山建成寧夏經濟強市;藍天碧水工程,即把人的全面發展與保護自然生態緊密結合起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同步發展;民心工程,即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萬事民為先,關心群眾,改善民生,紆解民困,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2004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大力實施“三大工程”,全市經濟承2003年高速增長之勢,繼續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6億元,比上年增長33.9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比上年增長17%;引進招商引資項目協議總投資62.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1.79億元,比上年增長55.83%,資金到位率比上年提高11.4個百分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910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90元,比上年增長10%,是1998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2005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將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九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三大工程”總攬工作全局,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進程,不斷改善城鄉人民生活。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化城市。一是大力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結合起來,大力引進新的項目和技術,加快推進現有企業技術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和擴大生產規模,做大做強以稀有金屬、金屬鎂、碳基材料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以煤炭開采、加工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電石氣化和電石氮化為途徑的煤—電—能源重化工產業;以煤(硅石)—電—鐵合金及冶金爐料為軸線的高載能產業;以產、加、銷一條龍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等五大集群產業鏈,提高集中度。二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穩定糧食生產,繼續抓好羊、菜兩大產業的發展,力爭全市羊只飼養量達到190萬只,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加快發展枸杞、奶牛、優質牧草、地膜馬鈴薯、淡水魚等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培育和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三是培育壯大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大力改造提升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新型服務業,積極推廣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培育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努力提高服務業的市場化、社會化和產業化水平。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體力量和主攻方向,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力爭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銷售收入達到55億元,比上年增長22%。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繼續廣泛深入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掀起新一輪的招商引資熱潮,力爭實現全年協議引資額達到7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比上年增長10%,引進全國500強企業1~2家的目標。五是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啟動大武口新區、惠農新區道路、供排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快星海湖濕地恢復與保護綜合整治工程建設步伐,積極穩妥地推進舊城改造,精心組織實施好遷居工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綠色中國”石嘴山項目,力爭城市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觀。六是加強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工作。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繼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在鞏固2004年治理成果的同時,重點抓好城市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工作。認真落實“三同時”制度,實行項目環保“一票否決”制,把好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關,堅決杜絕新的污染源產生。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七是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實現城鎮新就業1.3萬人,培訓各類人員1.3萬人,勞務輸出1.5萬人次,安置“4050“人員600人。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力度,認真做好“五險合一”試點工作,建立并啟動城市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八是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全力構建和諧社會。通過努力,力爭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為加快建設西部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化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2005年1月2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镇宁| 湘潭市| 丰都县| 达孜县| 阳春市| 平舆县| 庆阳市| 镇巴县| 华池县| 临安市| 德兴市| 繁昌县| 长海县|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准格尔旗| 郴州市| 漯河市| 边坝县| 龙泉市| 建瓯市| 贺兰县| 北安市| 永和县| 沂水县| 盐边县| 临江市| 揭阳市| 北辰区| 南宁市| 含山县| 瓮安县| 平泉县| 云霄县| 孟州市| 荆州市| 建始县| 富顺县| 施甸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