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地大物博,是對我國的基本描述,也是讓我們一直引以自豪的。但面對13億人口這樣的一個巨大的分母,我們的地并不大,我們的物并不博。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養活著占世界1/4的人口,在創造世界奇跡的同時,也使有限的資源發揮了最大的承載能力。特別是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事業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要看到我國人均資源少的國情,看到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制約作用越來越大,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以高投入、高消耗實現了經濟的高增長,造成了資源的短缺

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突飛猛進。20世紀的后20年,中國石油消耗量增長100%,天然氣增長92%,鋼增長143%,銅增長189%,十種有色金屬增長276%。但是,中國的石油儲量僅占世界1.8%,天然氣占0.7%,鐵礦不足9%,銅礦不足5%,水資源不足7%;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耕地、淡水、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鐵、銅、鋁等重要礦產的國內保障程度低。如此高的消耗速度,迅速枯竭著中國的資源。從消費總量看,到201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7%,鐵礦石將達到57%,銅將達到70%,鋁將達到80%。

雖然我國的資源有限,但資源的單位產值消耗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卻明顯偏高。從主要產品的單位能耗來看,火電供電煤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水泥綜合能耗高45%,乙烯綜合能耗高31%。從水資源利用來看,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水平的25%,且時空分布不均,但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為0.4,是國外先進水平的一半左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0立方米,是國外先進水平的十倍。從礦產資源的消耗強度來看,我國每萬元GDP消耗的鋼材、銅、鋁、鉛、鋅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和4.4倍。去年我國GDP僅占世界4%,卻消耗了世界25%以上的鋼、30%的煤和50%的水泥。

石嘴山市同全國一樣,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增長速度加快。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9億元,人均超過1000美元,比上年增長14.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增長1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92元,增長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082元,增長7.3%,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兩位數突破,成為“九五”以來的最好年份。今年以來,全市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一季度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達到18.6%。但是,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老工業基地、能源基地,也面臨經濟發展同自然資源緊缺的矛盾。石嘴山市除煤炭、硅石外,其他資源有限,其中,全市有耕地105.5萬畝,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46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9畝/人),不足全區人均耕地(3.28畝/人)的一半;水資源緊缺,市境水資源總量為10.805億立方米/年(其中90%由黃河供給),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468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65.7%。工業生產絕大部分資源需從市外其他地區調入。但卻是我國產值能耗最高的地區之一,全市每萬元GDP消耗標準煤10.84噸,是全國水平的4倍,世界水平的8倍。

(二)以高投入、高消耗實現了經濟的高增長,導致了高排放和高污染

我國廢棄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倍。2003年我國工業和生活廢水排放總量453億噸,超過環境容量82%,其中化學需氧量排放1348萬噸,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萬噸,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國每年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近10億噸。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造成了我國環境質量的惡化。大氣環境處于嚴重污染水平。城市空氣污染嚴重,2003年監測的340個城市中,空氣質量良好、輕微污染和嚴重污染的分別占41%、32%、27%;酸雨污染突出,全國國土面積1/3左右受酸雨影響。生態環境退化嚴重。土地生態系統衰退,土地沙化、石漠化問題嚴重,其中,全國現有荒漠化土地面積267.4萬多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萬多平方公里;受工業“三廢”污染的耕地面積1.5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20,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1/5。水環境狀況嚴峻。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不上水,其中有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而且還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七大江河水系劣五類水質占40.9%,屬嚴重污染,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氧化。

石嘴山市環境狀況不容樂觀,被列為全國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單位。大氣環境惡劣,城市市區大氣環境質量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工業區都超過國家三級標準。城市區總懸浮顆粒、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分別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1.37倍、1.48倍和1.3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全市年產生固體廢物280萬噸左右(工業固體廢物250萬噸,生活和建筑垃圾30萬噸),年均綜合利用率為26%,多年累計堆儲量達5000萬噸,總占地面積約620公頃。且煤矸石堆放自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對大氣環境產生了二次污染。礦區沉陷嚴重,沉陷面積已達33.8平方公里。水資源質量較差,部分地區水體污染較為嚴重。2001年度石嘴山市地表水體均屬劣Ⅴ類水質,近三年未見好轉。大武口地區淺層地表水由于工業、生活污染浸流滲透排放影響,已遭受污染,水質下降。

以上這些數據和實事告訴世人,今天,我們正面臨著比任何時候都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危機,人類生命源泉之水,正在變得日益短缺;原本清澈靈動之水,正在變得凝重而渾濁,地球以其巨大的付出艱難地支撐著人類的發展,如果我們繼續沿著當前這種發展模式走下去,將難以解決人口與資源的矛盾,難以解決全球環境惡化的矛盾,也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動改革和發展。這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發展觀,是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重要升華,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新飛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現實選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解決現實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反映了發展的時代特征和必然趨勢。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能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要把堅持以人為本與尊重自然規律相結合,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永續的利用,實現社會永續的發展,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對發展內涵的認識達到較高境界,是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發展理念。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要滿足人的需要,也要維護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類當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類未來的利益。要改變那些重建設、輕保護,重開發、輕治理,重眼前的增長、輕長遠的發展,重局部利益、輕整體利益的做法,高度重視解決人口、環境、資源、生態等方面的問題,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一)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一改傳統經濟循環的“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的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倡導的是將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生產—消費—二次資源”的循環過程。循環經濟的原則是:減少資源利用量及廢物排放量,大力實施物料的循環利用系統,努力回收利用廢物。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廢棄物排放,提高經濟效益。1981年,丹麥政府制定法令,規定啤酒和軟飲料只有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才可上市出售。丹麥聯合釀酒公司迅速回應了此項法令,其99%的瓶子得到回收,有些瓶子重復使用達30多次。2002年,寶馬德國公司國內汽車回收處理再利用的部件已達到90%。2000年,世界一些國家的廢鋼回收率,德國為80%,荷蘭為78%,奧地利75%,美國67%,而我國僅達到20%。發展循環經濟,這是許多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也是我國應對環境資源壓力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嚴格控制新上高消耗、高能耗和高污染項目,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大力開展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石、廢水、廢渣、廢液和廢舊工業品的二次開發利用,建立一批循環經濟性企業。對于石嘴山市,要突出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整合現有企業和資源,關、停、并、轉規模小、耗能高、污染大的企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組建一些大企業、大集團,走煤、電、油、汽一體化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新路子。

(二)加強環境資源保護,為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要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強化全社會的環境、資源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擴展環境政務公開和環境信息公開,鼓勵人民群眾參與環保政策、規劃制定和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監督環境保護,發展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要實行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與法律。既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又要充分利用經濟手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嚴格實行環保準入制度,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切實解決危害人民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要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合理組織產業布局,認真落實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重點資源開發區和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措施,在保護中合理、有續開發,在開發中加強保護,實現永續利用。

(三)推進科技進步,增強發展的活力

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本質上要求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使經濟的快速增長建立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基礎上。要圍繞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要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觀念,改革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導向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科技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聯系,努力使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大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提高群眾的科學素養,引導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我國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起來。要全面創造條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緊緊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實施人才戰略,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為貫徹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提供強大的人才保證。

(四)加快體制創新,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難以實現根本性轉變,關鍵在于導致增長方式不合理的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實現根本性轉變。要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宏觀調控指導下,更加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要以《行政許可法》的貫徹實施為契機,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圍繞經濟增長、居民就業、物價水平和國際收支平衡四項指標,正確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主要職責。要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進行總量調控,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要依法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要通過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為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貫徹和落實提供保障、創造條件。

(五)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為貫徹科學的發展觀提供組織保障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科學的發展觀要靠正確的政績觀來實踐。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能否牢固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關的關鍵。要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列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加強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深深懂得,共產黨人的政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樹立政績的根本途徑是將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尊重客觀規律,提高領導水平,腳踏實地工作,俯首為民辦事;樹立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人民群眾的滿意和受益程度是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也是衡量干部的最終標準。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建立科學有效的引導和約束機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通過正確的用人導向,使勤政為民、求真務實的干部得到褒獎,使好大喜功、弄虛作假者受到懲戒。建立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既要看經濟指標,也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城市變化,也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當前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總量的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要以正確的政績觀,全面推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落實。

貫徹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指導我們各項工作的基本方針,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讓我們緊緊把握當前的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切實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人類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的貢獻!

(原載于2004年9月30日《寧夏內參》第2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通辽市| 榆树市| 吉林省| 揭西县| 肃宁县| 洞口县| 阿巴嘎旗| 金乡县| 龙胜| 昌都县| 隆尧县| 明溪县| 聂荣县| 布尔津县| 阜阳市| 三原县| 嫩江县| 蓝山县| 新和县| 临西县| 凤庆县| 甘洛县| 彝良县| 泸水县| 三原县| 信阳市| 太仓市| 霍山县| 朝阳县| 庆阳市| 德钦县| 南乐县| 原平市| 江孜县| 洛浦县| 绥芬河市| 鹰潭市| 吉安市| 达日县|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