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企業戰略
“戰略”一詞來源于軍事,即關于戰爭的目的、意義的整個謀略。如今“戰略”一詞已經滲透到所有的領域。就戰爭而言,戰略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最后的勝利。一個完整的戰略是由一系列戰役組成的,戰役又是由若干戰斗組成的。而戰略的形成會受到社會人文環境、經濟形態的影響和制約。戰略的“略”即謀略,又受到制定者的價值觀的驅使。為了實現戰略目的,爭取所有的有利因素和條件,戰略具有隱蔽性,戰役具有系統性,戰爭具有突發性。這是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戰爭的特點。今后的戰爭也會有這樣的特點。
社會是由不同類型的行業和組織構成的,有政黨、有政府、有各種社團組織,如宗教組織、學術組織等,當然最多的是各種各樣從事不同行業的企業。當“戰略”一詞滲透到各個行業和各種組織之后,戰略也就有了各自的意義和目的。政黨的戰略意義是代表本階級的根本利益,目的是要奪取政權、組成政府;政府的戰略意義是振興民族、強大國家,目的是保持社會發展穩定;宗教組織的戰略意義是要“拯救人的靈魂”,目的是發展更多的信眾……而企業的戰略意義就是造福于社會,施惠于企業員工,目的是創造效益,說俗了就是能賺到錢。
聯想集團是中國近三十年來一個成功的企業。聯想創始人之一柳傳志提出了“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管理三要素。這是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通俗的解釋。對公司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神州數碼集團是2001年從聯想分拆出來的公司,它繼承了聯想的管理思想,并在新的條件下對聯想的“管理三要素”進行了充實和豐富。
任何一個企業的戰略都不是從初創伊始就完美地制定出來并一以貫之地執行的,中間經過實踐的檢驗,有成功的部分,也會遭遇挫折和失敗,也就是說,會經常遇到危機。因此才有所謂的戰略調整、戰略轉型之說。美國企業家,后來又成了管理學教授的戴維· K·赫斯特在《危機與振興》一書中說:“一個現代企業的發展,究其緣由有相當程度是戰略上多屬偶然,經濟上每出意外,政治上源于災難。”赫斯特的說法表明,一個企業的戰略就是在企業的生存發展過程中不斷處理危機所形成的,不存在憑空設想的一套普通的戰略規律。每一個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戰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