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父母向左走,我就向右走(5)

我的女兒今年四歲。有一次我送她去幼兒園的時候,她有點肚子疼,到了幼兒園,我就對老師講,室外活動先不讓她參加了。不料,過了幾天,我去接她時,老師對我說:“你家孩子會自己‘請假’了。”原來她自己跟老師說肚子又疼了,不想參加室外活動了。事實上,她那一天好好的。我一聽十分生氣,這么小就學會說謊騙人,那還得了!聽說三四歲的孩子特別喜歡說瞎話。我很擔心,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愛說謊的壞習慣,那可如何是好?

為什么孩子要說謊?其實,在每一個謊言的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心理動因。孩子說謊有時是出于美好的愿望,有時是一些不良情緒在作怪,有時是出于逃避和耍賴,有時是一種心理補償。我們只有了解孩子說謊背后的真實情況,才能對他的說謊進行良好的教育。

孩子的說謊可分為無意說謊和有意說謊兩類:

無意說謊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與現實之間的界限,企圖用言語描述某種幻想的東西。孩子會把他自己想象的東西當做事實加以描繪,說出自己對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的一種想象,形成無特殊目的的謊言。如“我看見一只漂亮的小狗在天上飛”,“我爸爸有一把手槍”。這種謊言說出了孩子希望或畏懼的事實。這時候,審慎的家長就會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和動機,而不是簡單責備孩子說假話。從謊言中了解到的情況可以用于幫助孩子分清現實和希望。這種“謊言”,實質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有時,孩子的軟弱和退縮,導致他們一時沖動,編造了謊言。這種謊言屬于防御性的。

有意說謊通常帶有明顯的欺騙目的。有時,孩子說謊是他們推理的產物,如,當他們知道一旦講出事實真相將要受到懲罰時,就可能用謊言來掩蓋事實。或者,當孩子意識到不隱瞞事實將得不到社會承認或家長表揚時,也可能采用說謊的手法。有意說謊容易變成一種習慣行為。

對于孩子的無意說謊,家長不必過于追究,因為隨著孩子認識能力的提高,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而對于有意說謊,則要嚴肅對待。

其實,孩子并非生來就會撒謊,他們的天性是純真和直率的,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他們是誠實的人。孩子之所以撒謊,除其他心理因素外,家長的某些教育方式和行為是導致孩子撒謊的直接原因。

(1)孩子愛說謊是家長“教”出來的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形并不少見:不愿借東西給鄰居,就教孩子對人說“東西借給別人了”或“東西弄丟了”;不想去參加家長會,就讓孩子對老師說“我媽媽出差了”;不想接的電話,就讓孩子回答說“我爸爸不在家”;想讓孩子為自己保密便要求孩子說“這事別讓你爸爸知道,不然不給你買玩具”;為了讓孩子服很苦的藥,就會哄孩子說“不苦、不苦”;為了讓孩了打針,也會哄孩子說“不痛,不痛”……

其實,沒有哪一個家長有意要教孩子說謊,只是由于孩子,尤其是低年齡的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并且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言語和行動,因此孩子在與成人一起生活、交往的耳濡目染中,如果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他便會分不清真話與假話的界限,并在其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下了撒謊的種子。

(2)孩子愛說謊是家長“逼”出來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說謊有時是因為講了真話而受到了懲罰,所以就不敢再說真話。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并且習慣用嚴厲的懲罰來管教孩子,孩子為了逃避懲罰,就只好用說謊來擋駕。

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有些做父母的便要罵孩子或打孩子,這造成了孩子的過度恐懼心理,為了避免遭受家長的打罵,在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時,孩子會選擇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用謊言來保護自己。孩子第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回到家父母就責罵甚至痛打孩子一頓,于是當孩子再次沒有考好時,他會想如果說真話肯定又要受皮肉之苦,還不如撒謊或許能騙得過去,這時他自然會選擇“謊報軍情”或者“報喜不報憂”。有時孩子其實并不想說謊,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孩子又不好說出事實的真相,而這時有的家長卻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非要逼孩子交代,非要逼孩子說出個一二三不可,孩子無奈便只好選擇說謊來應對。

(3)孩子愛說謊是家長“慣”出來的

有些家長“愛子如命”,對孩子過于溺愛、嬌慣,處處都維護著孩子,對孩子的錯誤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采取包庇、袒護的態度。學校里組織勞動,有的父母害怕活又累又臟,就親自找老師給孩子請假,說孩子感冒了或是有其他事;孩子作業沒做,有的父母就親自打電話告訴老師說作業忘帶了,甚至還把責任推到自己的身上;孩子與別人打架或鬧矛盾,有的父母明知是自己孩子不對,卻硬說是對方不對。殊不知,父母的這些行為極易導致孩子說謊。孩子最善于觀察父母的言行和態度,他們會從父母的包庇和袒護中找到撒謊的根據,以后只要有對他不利的事情,他都會選擇使用謊言。

(4)孩子愛說謊是家長“騙”出來的

父母對孩子言而無信,也會造成孩子說謊。如孩子哭鬧著不愿去幼兒園,有的父母總愛說:“今天就去一次,明天就不去了”,可事實是,孩子第二天仍然必須去;孩子不肯好好吃飯,要邊走邊喂,于是大人就說再這樣就叫討飯的人把你帶走,可事實是,孩子仍然繼續生活在父母身邊;孩子要去游樂園,父母頭天晚上答應了,可到了第二天,爸爸有應酬,媽媽有牌局,搞得孩子空歡喜一場。

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尚不完善,在認知上經常出現偏差,在他們的眼里,父母說的和做的總是對的,他們分不清其中的是是非非,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空許諾、言而無信,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欺騙父母或別人。

(5)孩子愛說謊是家長“夸”出來的

孩子非常注重成人的表揚、贊許與愛撫,孩子做事時想把事情做好是一方面,但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想讓父母、老師高興,從而得到更多的贊賞。如果家長經常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時候,盲目而隨意地夸獎孩子,也會養成孩子愛說謊的習慣。

總而言之,父母的態度和言行不應該引起孩子用謊言為自己辯護的心理動機,也不應該有意給孩子提供說謊的機會。發現孩子說謊,家長的反應不應該是斥責和懲罰,而是就現有的事實向孩子講解,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沒有必要對大人說謊。

孩子說謊是個很普遍的現象。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為了逃避批評與懲罰。家長應該首先仔細調查,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在說謊,說謊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簡單地認為是道德品質問題,這一點很重要。

證實了孩子的說謊行為后,父母不要急于發火,而應嚴肅認真地與孩子交談,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如果孩子是出自好奇、頑皮、不當心而無意做了錯事,切忌粗暴的體罰,應該耐心引導教育。但是,孩子的有些錯誤則的確是應該受懲罰的,如孩子有損人利己的行為,比如媽媽發現兒子騙錢買玩具的情況,家長就應該給予嚴厲的批評或適當的懲罰,并及時和學校的老師聯系對孩子加強監督。

家長要在家庭中形成寬容的氛圍,不要過于苛求和責難孩子,更不能用體罰來對待孩子的過錯,不要讓孩子形成恐懼感,這是防止孩子說謊的重要條件。對于孩子的有意說謊,父母要進行認真的調查和分析,用事實真相來點穿謊言,讓孩子懂得說謊是要受批評的,從一開始就堵住孩子說謊的企圖。此外,要著重從正面教育孩子從小做老實人,講老實話,辦老實事,讓他們懂得不說謊的人才能心里平靜,精神愉快。

(1)幫助孩子認識到不說真話的壞處

說謊是一種不良行為,大家都不喜歡。孩子為了得到某種食品、玩具而有意說謊,家長不要認為孩子稚氣可掬而一笑了之,更不能認為這是孩子的“聰明”而四處炫耀,這會助長孩子的說謊習慣。如果孩子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而說謊,要向他強調:“做錯了事是可以原諒的,但說謊是不允許的。”當孩子說了謊能及時承認,或者減少說謊次數,父母應及時表揚和鼓勵,培養孩子改正缺點的自信心。

(2)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單獨與孩子談,不要立即當眾指責或教訓孩子

要仔細了解孩子說謊的潛在原因,比較小的孩子由于判斷不準,往往把心里想的當做事實說出來,家長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內心需求,而不是簡單責備孩子說假話,并且耐心教導孩子區分現實與幻想;如果撒謊是為了避開痛苦的經驗或回憶則應該真誠關懷他,指導他直面問題,敢于承擔責任。

(3)要防微杜漸

當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讓孩子從一開始就認識到說謊的嚴重性。寓言故事“狼來了”,就很能啟發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等小孩喜歡的形式,啟發孩子認識到說謊是錯誤的,以及說謊導致的不良后果。

(4)避免給孩子貼“標簽”

不要給孩子貼上“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簽。盡管有時候成人喜歡用通過給孩子歸類的方式來譴責孩子,但它造成的后果則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孩子今后可能會更加“努力”地說謊。

(5)要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可能感到生氣、惱怒和害怕。但不要忘記,這也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而不能只將它作為一次性事件處理了事。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討論道德問題。讓孩子明白誠實的重要性。你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你希望看到的是事實,父母、老師和同學都希望能一直信任他;幫助和啟發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或歪曲了事實真相。當孩子講述真實情況時,要對他們坦誠的態度予以贊同和肯定。引導他們自己認識到說謊是可恥的。告誡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礎就是誠實。對孩子的初次說謊不能掉以輕心,盡量防止暴怒和對他們輕易地加以否定,同時要抓住這個剛剛說謊的苗頭,使之不再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感到自己不是被討論的對象時,他們會更加愿意接受討論,也更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寓言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跡來和他一起討論。

(6)和孩子一起討論處理說謊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不再有說謊行為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處理說謊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這比僅僅讓孩子說聲“對不起”更有意義,它可以讓孩子明白:不是別人要懲罰他,而是他自己必須對自己的謊言負責。如果孩子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家長可以提供幾種方案,讓孩子選擇。心理學研究表明,羞愧感和內疚感遠比身體的疼痛感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和內疚是塑造孩子道德行為的有效途徑。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采取讓自己可能尷尬的措施來彌補自己的謊話,如要求孩子當眾承認自己的錯誤并道歉。要記住,你的職責是教育,而不是懲罰。

(7)關注孩子的需要

補償性說謊源于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家長應該與孩子結成同盟,和孩子一起來關注、滿足合理的需要。

(8)示范誠實,家長要起榜樣作用

有時候,孩子身上的缺點可能正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自身存在的問題。比如,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常常以說謊來“爭面子”,孩子可能會學習這種處理方式。再比如,大人粗暴地管教孩子,使孩子以說謊保護自己,大人平時哄騙孩子,“你自己乖乖地玩,一會兒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可事后說話不算數。時間長了,孩子習以為常,也就容易跟大人學,說話信口開河,不負責任,不考慮后果。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克服孩子身上的毛病,父母首先要檢查自己的行為方式。要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認識到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道德的。讓孩子深深記住,說謊是不光彩的事。只要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是可以幫助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的。

(9)正確運用獎懲手段

讓孩子認識到謊言總會被識破,說謊只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而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

如果孩子還是一再地說謊,建議最好是尋求心理咨詢專家的幫助,及時地幫助孩子改掉不恰當的說謊行為,而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促進其健康地發展。

從前有個國王,因為沒有兒子,他便向全國宣布,他要選擇一個誠實的孩子作為他的義子,將來好繼承他的王位。但是該怎么選呢?國王想啊想啊,最后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召集所有的孩子,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花種發給他們,并且告訴他們說:“你們誰用這些花種種出最美麗的花,誰就可以繼承我的王位。”

孩子們把花種拿回了家,開始精心地種植,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到了國王規定的日期,孩子們端來了一盆盆鮮花。這些鮮花姹紫嫣紅,爭奇奪艷。一盆賽一盆的鮮艷、美麗。國王看得眼睛都花了。在這么多孩子中,只有一個孩子捧著一個無花的空花盆沮喪地站在隊伍的最后。國王走到他跟前問道:“所有的人都用種子種出了美麗的花,你的花盆里怎么沒有花啊?”“我也不知道,不管我怎么培育,我的種子就是不發芽,我已經很用心地培育它了。”孩子低著頭十分慚愧地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巩义市| 双流县| 榆社县| 宣化县| 阳泉市| 澄城县| 资阳市| 湛江市| 惠来县| 栖霞市| 凤台县| 博兴县| 卓资县| 水富县| 新田县| 五莲县| 吕梁市| 哈巴河县| 杭锦后旗| 拉萨市| 石家庄市| 甘孜县| 临清市| 霍城县| 宜丰县| 屏东市| 沂源县| 林芝县| 原平市| 星子县| 城固县| 报价| 安宁市| 涞源县| 交城县| 象州县| 正镶白旗| 普陀区| 济阳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