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自建立以來,就念念不忘要收回這燕云十六州,即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天津等地。燕云十六州之中有七州在太行山東南,稱為“山前”,有九州在太行山西北,稱為“山后”,這山后的九州盡在長城以內。自燕云十六州落入異族之手后,宋朝便失去了屏障,一旦他們攻進來,真是暢通無阻,連防御的險要都沒有。
在宋朝開國的時候,就一心想要收復燕云十六州,但是每次都功敗垂成,到后來宋朝的軍事實力漸漸趨弱,要收復這些地方就更難了。宋真宗的時候,遼國發兵攻打大宋,宋真宗親自到澶州督戰,顯得非常勇敢。其實他是被逼無奈才去的,他也怕遼國,簡直怕得要命,聽說遼國打來的時候,他就想逃,甚至想要遷都,是大臣們百般勸說,他才鼓起勇氣到前線去督戰的。
沒想到這次他居然打了一個大勝仗,還殺掉了遼國的大將。遼國見自己打不過大宋,連麾下的大將都被殺死了,就過來請和。宋真宗簡直求之不得,馬上同意了這件事,與遼國和談,訂下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從此宋朝要向遼國每年進貢歲幣銀,雖然這是一個屈辱條約,卻換來了百余年的和平。
在這一百多年里面,宋遼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兩國互通使節,來往頻繁。等到了宋徽宗時期,朝廷看到金國攻打大遼,就想到一個妙法,要和金國共同夾攻大遼,取回燕云十六州。金國方面對宋朝的提議一定是感到萬分意外的,但是經過思量之后,他們同意了這個提議。
就在這時候,宋朝境內起義不斷,把朝廷弄得焦頭爛額,他們光顧著鎮壓國內的起義,已經顧不上攻打遼國了。等到1122年5月,起義總算被鎮壓下去了,宋朝的軍隊在童貫的率領下,朝遼國開拔。沒想到與之交鋒的時候,宋軍被打得大敗而回,童貫因為害怕因此獲罪,就派人去求金國救援,攻打燕京。金國的軍隊勢如破竹,攻破了燕京等地,并將那些地方收入囊中。
在這次結盟中,宋朝方面表現不佳,并未履行議定的承諾,但是在遼國被打敗之后,宋朝居然還厚著臉皮要把燕云十六州要回來,甚至連長城東端的三個州也都要據為己有。金國當然不答應這件事,幾經商議,金國給了宋朝燕京及附近的六個州,但要宋朝在以前議定的歲幣數額上,每年再加一百萬貫。
《三朝北盟會編》之中這樣評價宋金之間的海上盟約:“國家禍變自是而始?!钡拇_,宋金簽訂海上盟約之后,宋朝就開始倒霉了。雖然通過此次盟約宋朝方面收復了幾個州,但是金軍離去的時候,早已把其中的金銀財寶美女壯丁都擄去了,留下來的只不過是幾座空城而已。宋朝派官員和軍隊駐扎此地之后,糧餉的開支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數目,每月所需甚至達到了數十萬石之多。
北宋末年的財政狀況本來就吃緊,現在又一下子需要這么多錢,更是雪上加霜。朝廷對此也沒有辦法,拿不出錢之后就使勁壓榨百姓,巧取豪奪,結果多地農民又發生了暴動,給朝廷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與此同時,這次結盟讓金國發現了北宋的孱弱,因此,在消滅遼國后,金國便開始攻打北宋。
金國分東西兩路向北宋發動進攻,西路由粘罕(即完顏宗翰)率領,東路由斡離不率領,兩位都是有勇有謀的將領,在征戰大遼期間立下過汗馬功勞。這次攻打北宋,他們也是勢如破竹。粘罕所率領的西路軍隊在行軍過程中倒是遇到了不小的阻礙,在太原等地遭到了頑強的抵抗,但斡離不的軍隊幾乎暢通無阻,長驅直入。剛收回的燕京等地也沒起到什么防護作用,金軍打來立即就投降了。
斡離不的軍隊一路殺到了北宋的首都開封,將之團團圍住。金國方面向北宋提出條件說,需納給他們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絹帛百萬匹,再尊稱金帝為伯父,然后將燕云等地的百姓遣返原籍,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以及三鎮所轄的州縣割讓給金朝,滿足這些條件,他們才退兵。
聽說金國的鐵騎打了過來,一路南下。宋徽宗趙佶嚇得要命,趕緊把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桓。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對趙佶來說,他是全然沒有這種概念的,看到金軍朝著自己的老巢攻過來,他就讓他的兒子去抵擋那些金人,自己先逃命了再說。趙桓被逼無奈,只得即位成了皇帝,即宋欽宗。
宋欽宗趙桓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皇帝,看到金人圍住了開封,嚇得不管他們提出什么條件,他都全部答應。其實當時民間很多忠義之士都自發組成了民兵抵抗金國,各地的勤王軍隊也在趕來。金國雖然包圍了開封,其實他們心里也在擔心,倘使各地宋軍紛紛趕來,他們肯定討不了好。那時他們已經在考慮撤退的事情了,但可惜的是趙桓對眼前的情況估計不足,砸鍋賣鐵地滿足金國。
北宋同意割讓太原、中山、河間等地給金國,但那里的老百姓們都不買賬。他們的生命財產都是自己的,北宋有什么資格把他們送掉?還給不給人權了?老百姓不滿意了,于是自發起兵抵抗金國。北宋朝廷里面也開始爭議,到底該不該把這些地方割讓給金人。結果他們的商議還沒取得什么進展,大金的軍隊就又殺過來了,這次的兩路大軍一起南下,再次圍住了北宋首都開封。
三、金軍實在太嚇人
宋欽宗趙桓即位后,打擊了一系列奸臣,起用主戰派李綱。李綱后來被譽為南宋四名臣之一,忠君愛國,一心為民。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甚至認為他是一世偉人:“綱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雖以讒間竄斥瀕九死,而愛國憂君之志終不可奪者,可謂一世偉人矣!”
李綱是個辦實事的,掌權之后馬上構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抵抗金人。只可惜,趙桓是一個優柔寡斷、反復無常的人,在金人第一次包圍開封北歸之后,他就聽信讒言,罷免了李綱,并且把他貶到了別的地方去。那些好不容易構筑起來的工事,也都荒廢了。各地的勤王軍,居然全部都被趙桓遣返回了原地,以至于金軍再次包圍開封的時候,整座城的防御能力依舊是非常薄弱的。
這時候,趙桓任用了一個氣功大師抵御金軍。對于氣功大師我們不會感到陌生,因為現如今這類人依舊很多,并且個個身懷通天法力,呼風喚雨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他們還會什么空盆來蛇,用意念在0.01秒內去萬里之外把蛇抓過來,還能隔幾十米將人一指戳死,威力堪比武俠小說中的一陽指。不過這些都弱爆了,有的氣功大師甚至能隔著兩千里給大興安嶺滅火呢。
趙桓任用的氣功大師名叫郭京,差不多也是這樣一個人,他號稱自己會道家法術“六甲法”,還精通佛門“毗沙門天王法”,能夠生擒粘罕和斡離不,甚至能夠一路把金軍打到如今的內蒙古大陰山那個地方。趙桓聽了這樣的鬼話,竟然深信不疑,任命他為保衛開封的大將,讓他挑選軍隊抵抗金軍。
當時信任郭京的,大概不止趙桓一個,大臣們肯定也有相信的,否則郭京未必能這么順利就成為大將。這可能都是受到了宋徽宗趙佶的影響。趙佶極為迷信道教,自號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等,還曾重用妖道林靈素,花費大量的財力建造道觀,并給林靈素門下的道士發放俸祿??梢哉f,北宋會衰敗得那么快,除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崇信妖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趙佶的影響下,信奉道教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而且,金軍包圍開封的時候,趙桓內心的絕望是可想而知的。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相信那些神秘的力量,希望這些神秘的力量能夠助他脫離險境,所以趙桓才會對郭京十分信任。
這樣做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最終開封被金軍攻破,宋徽宗和宋欽宗都被他們給擄去了,一并擄去的還有大量的皇室宗親和嬪妃大臣,以及各色人等共三千余人。金軍押著他們一路北去,路途之上是艱辛的,不僅要忍饑挨餓,還要忍受金人對他們的各種凌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
在開封第二次被圍的時候,趙桓派人給在相州的康王趙構送去了一封書信,命他擔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當時河北等地已經在金人的掌控之下了,但是那里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了很多對抗金人的民兵隊伍,趙桓命趙構擔任河北兵馬大元帥,就是希望他能夠統領這些隊伍,抗擊金人,解開封之圍。再者,把這些民兵掌握在手中,也可以避免日后他們強大起來,會對朝廷產生威脅。
同時,趙桓命宗澤和汪伯彥為副帥。這兩位副帥一個主戰,一個主和,意見非常不統一。宗澤是一代名將,善于打仗,喜歡和別人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所以極力要求趙構發兵去解開封之圍。汪伯彥則覺得,他們現在兵力不足,匆匆組織起來的民兵,也不是金人的對手,貿然前去,只會損兵折將。
趙構表面上同意宗澤的看法,畢竟他的父兄都被圍困在開封,他也不敢公然說自己不打算去解圍,但實際上他卻根本不敢發兵打金人。宗澤百般勸他要打,他就想,要打,好啊,那就由你宗澤去打吧。于是趙構命宗澤把他的軍隊開赴開德府,他自己則帶著人躲到東平府去了。后來聽說徽、欽二帝被金人扣押,趙構就趕緊給宗澤下令,命他千萬不要亂動,在這當口,他的任何舉動都可能觸怒金人,這太嚇人了,所以千萬不能動:“不宜亂動,上誤國計。”
在那段日子里趙構自始至終都在猶豫著,到底要不要發兵打金人。最后金人倒是解決了他的疑難,他們把徽、欽二帝統統擄去了。這下趙構再也不用犯難了,金兵北歸后,他就帶著人馬到應天府登基為帝了,即宋高宗。這是在1127年,徽、欽二帝被擄后北宋滅亡,趙構建立了新的王朝,史稱南宋。
金人北歸之時,冊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國號楚。張邦昌當時死活不愿意,在《三朝北盟會編》上明確說到了,張邦昌百般拒絕,以至于粘罕要騙他說,是讓他去當宰相的,他才算勉勉強強跟著金人去了。后來又逼他說,如果他再不登基,就開始殘殺大臣,無可奈何之下,他才算做了這個傀儡皇帝。
金兵退去之后,張邦昌知道自己不得眾望,聽說趙構已登基為帝,于是就帶著玉璽前去請罪。他在趙構面前痛哭流涕,訴說著他的無奈和委屈。最后趙構見他哭得這么厲害,不好意思不原諒他,就免了他的罪,還升了他的官。但朝中百官卻因他做了幾天傀儡皇帝而對他恨之入骨,彈劾他的人很多,就連自己是個大奸臣的秦檜,居然也上書彈劾他,最后趙構就只能把他給賜死了。
趙構在公元1127年的5月初一登基為帝,隨即起用了李綱為相。李綱掌權之后,很快就組建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政府,使朝廷的各項事宜得以正常運轉。同時,李綱還特別關注河北等地的民間力量,他深知民間的忠義組織對朝廷的重要性,因此有意識地扶植他們,讓他們不至于被金軍逐個攻破。
在李綱的推薦下,一代名將宗澤上任成了開封府的知府并兼東京留守。宗澤出身貧寒,早年不受重用,還曾因反對宋金結盟攻打遼國而受到貶斥,但后來的事實證明,宗澤的看法是正確的,這顯出了他過人的洞見能力。在為官之路上,宗澤對百姓也一直都很好,做官清廉,體恤民情,受人愛戴。
到開封上任之后,宗澤便開始立即著手構筑抵御金人的工事。他把全城和四郊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區,每區派兵駐防,并在郊外險要之地建立了24所營壘,還在黃河沿岸的16個縣中創制聯珠寨。宗澤注重聯系正規軍及民間武裝,與之協同作戰。為了對付金人的騎兵,宗澤還造了1200輛戰車。自此,開封至黃河沿岸建立起了系統的防御工事,大大增加了沿線的軍事力量。
以前,金國沒有打來的時候,國內矛盾也很多,起義不斷,但是金國殺進來之后,大家紛紛覺得,現在不是內斗的時候,該一致抵御金人。于是之前造反的那些起義軍們,就與官軍聯合起來。有幾支起義軍人數達到了七八萬,有的甚至達到了十萬以上,最多的一支起義軍更是號稱三十萬。他們先后歸順了宗澤,愿意聽他號令。宗澤麾下很快就有了上百萬的隊伍,軍威大振。
宗澤和金軍交戰過很多次,在靖康二年,趙構讓他去開德府(即澶州)的時候,他前后就與金軍交戰達13次之多,結果戰戰取勝,獲得輜重無數。后來,趙構登基,宗澤鎮守開封,在同年12月份的時候,粘罕再次率領大軍前來攻打開封,被宗澤殺得大敗而回。第二年1月份,粘罕又一次進攻開封,依舊是無功而返,宗澤甚至一路把他打到了滑州,燒了金軍在那里囤積糧草的營寨。
金國從此被打怕了,他們和宗澤打,幾乎打一場敗一場,打得他們看見宗澤都叫宗爺爺。宗爺爺在的時候,他們再也不敢大規模侵犯南宋了。宗澤行軍打仗的確有極高的才能,對底下將士也非常好,賞罰分明,公正待人,深受大家愛戴。在他麾下跟隨他打仗的將領,后來很多都成了抗金名將,岳飛便是其中的一員,他跟隨宗澤南征北戰,受益頗多,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