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阻止老師們做他們唯一該做的本職工作:引導。只要老師給學生一個大致的目標,并提供協助,學生就會自己鉆研。我們天生就有這個能力。

110.是天資還是教育

很微妙的問題。

二者的界限究竟在哪兒?如果你不善演講,不善跑步,或者不善出謀劃策,這究竟是因為你從未受過訓練呢,還是因為你的DNA里缺了點什么?

假如你天資聰穎,那么你的成功基本上是注定的。學校或家長唯一的任務,就是在為你這樣的少數幸運兒開啟一扇扇大門的同時,將沒有天資的孩子也捎帶上。

這是一項沉重而孤獨的工作,它適合于一個外表是現實主義者而內心是悲觀主義者的人來做。

好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持另一種信念,認為社會的飛速發展提供了足夠多的機會,只要一個人努力奮斗,只要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自信,那么天資不足的問題在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克服的。

如果的確如此的話,那我們的責任就是調動孩子內心的驅動力,而不是以孩子缺乏天資為借口,不去鼓勵他們編織夢想。

111.“傻”是一個選擇

讓我們把“傻”(dumb)和“蠢”(stupid)區分一下。

說一個人“傻”,意思是,該懂的東西他不懂。而說一個人“蠢”,就是說,他什么都懂,但還是做了蠢事。

在過去的十年里,信息的獲取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汗學院,維基百科,數以億計的博客,多如牛毛的網站,只要你有興趣,就可以找到任何信息,不論你在哪里。

因此,學校的信息媒介作用沒那么重要了,而培養孩子發現信息的愿望更為重要。

“傻”曾經是由于缺乏信息獲取渠道、遇到不稱職的老師或父母管教無方造成的。然而在今天,“傻”是一個選擇,是一個人選擇不去學習的結果。

如果你不知道你應該學什么,沒關系,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但是首先,你必須有解決它的愿望。

112.關于積木的分歧

吉恩·施萊伯[1]主張給小學生更多的時間玩積木,不要讓他們總是坐在課桌前記筆記。

你贊成嗎?

用積木建造

用積木協商

用積木過家家

用積木模擬現實世界

玩積木的時間多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就少了,比如,學習寫數字“6”,背誦乘法表,記憶50個州的州名。

學校應該這樣做嗎?

家長們都會注意到中國七歲的孩子在學什么(三角學!)。我們看到那些孩子們鴉雀無聲、整齊地坐在教室里,紀律嚴明。顯然,這是一場競賽,而且我們正在輸掉。

我們確實正在輸掉,但我們輸掉的是一個為明天的工廠培養廉價勞動力的競賽。

紐約市教育局最近提出了一項針對所有三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測驗。這項四個小時的測驗要分兩天進行。顯然,玩積木不包括在內。

讓我們回顧一下本書開頭的論點——我們需要的不是博聞強記、唯命是從的工人,我們需要的是一代積極創新的領導者——所以,我忽然覺得玩積木很有點道理了。

不管什么時候,我都寧愿要一個興致勃勃玩樂高的孩子,不愿意要一個只會死記硬背的木頭人。如果我們不能(或者不想)贏得這個向底層的競賽,或許我們可以認真地考慮一下如何才能把力量用在向頂層的競賽上。

注釋

[1]吉恩·施萊伯(Jean Schreiber),紐約市的一位早教專家。

113.配方法和一百萬青少年

每一年,我們的國家都有一百多萬青少年正在處于學習如何領導、如何與人打交道的黃金時期。他們非常樂意參加公益項目,渴望了解他人,而他們最想學到的,是如何承擔責任。

于是,不用說,我們的學校就讓這些最聰明、最能干的年輕人去學習如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你從來沒學過,我簡單解釋一下,配方法就是把(b/a)的平方[1]加到等式的兩邊,這個方程就可以解出來了。

這完全是個抽象的東西,沒有一丁點實際的用途,而且學起來非常令人頭疼。那么問題是:為什么要學它?

原因之一:一元二次方程是微積分的基礎,而微積分又是高等數學的基礎。

原因之二:牛頓力學里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類似的分析。

二者都基于這樣一個概念:即文明社會需要盡可能多的知識,而要發展數學和科學(進而發展工程技術),就必須保證有足夠數量的學生懂得解方程,以便出幾個尖子人才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但很少有人探討學習這類莫測高深的抽象數學的代價。為了保證它的教學時間,我們擠掉了概率、電子表格、現金流量分析以及所有學生更容易接受的非學術類數學的教學時間。

另一個被忽視的,是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我們忙著訓練學生們應付SAT測驗或紐約州統考(Regents exam),不可能給他們一周時間去獨立地將配方法推導出來。不必推導,只需記憶。

又是服從。

就在我們應當把辦學的重點轉向發明創造(或革新和發現)的節骨眼上,我們卻在一門心思地訓練學生死記硬背和服從,因為這些東西容易衡量,容易控制,容易讓家長滿意。

數學和物理問題堪稱世上最完美的事物,教得好可以激勵年輕人從此走上終身學習之路。搞明白一個問題,獨立地找到答案,然后證明其正確性——這就是一個科技社會所需要的教育。

然而,我們放棄了這種教育。我們沒有時間和人力。家長們不再這樣問孩子:“你今天搞懂了什么問題?”他們不關心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比過去有了長進。家長們已經被推銷了這樣的概念,即成績單上是兩位數就達到了目的——只要第一位數字是9。

我的核心觀點是:在高中教三角和微積分唯一的好處,是可以鼓勵孩子們當工程師和科學家。除此之外再無意義。

實際上,這些課程的教學方式反倒使得想當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學生人數下降了。學校用這種高難度的課程作為篩選工具,淘汰那些學習不夠努力的學生。換句話說,我們正在用培養工程師的課程阻止孩子們學習能夠使他們成為工程師的知識。

高中數學本身并不是終點。假如你從此不再學數學的話,你已經學過的數學就基本沒用。話說回來,如果你感興趣,如果你有機會繼續深造,如果你選擇了橋梁設計或電腦芯片制造為職業,那么你在數學上花的每一分鐘都是值得的。所以,問題是:

用記憶、習題、考試的方法教高中數學是不是鼓勵孩子們成為科學家和工程師最有效的方法呢?

如果不是,那就改改吧。

(有沒有哪個數學能人或者工程師告訴你說,她得以做這份高精尖的工作是因為11年級的數學課本激發了她的興趣?)注釋[1]作者的解釋有誤,這里應該是(b/2a)的平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鄂州市| 商洛市| 永州市| 乌兰浩特市| 葵青区| 凭祥市| 罗源县| 木里| 凌云县| 西昌市| 泸溪县| 宝鸡市| 盱眙县| 耿马| 武城县| 惠水县| 隆化县| 临汾市| 东山县| 烟台市| 黔东| 庆元县| 霍山县| 昭觉县| 婺源县| 盐边县| 杂多县| 象山县| 光山县| 马边| 资中县| 桃源县| 黄冈市| 梅州市| 崇义县| 酉阳| 温州市| 肇州县| 武汉市|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