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饅頭的歷史

我們平時的早餐都有些什么呢?面條、蔥油餅、豆?jié){、包子、饅頭等。在這些食物里面,有幾種食物在古代的時候其實說的是一種東西,你們知道嗎?那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諸葛亮發(fā)明了饅頭?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之中有許多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事情,而發(fā)明饅頭,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

諸葛亮在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之后,與西南少族民族成為了朋友。大軍歸來的途中需要渡過瀘(lú)水。剛剛到達瀘水的時候,天空萬里無云,但當大軍準備渡江的時候,天色突然一變,滾滾烏云從天邊彌漫過來,大風開始吹起來,江面上的浪也越來越大了,船只搖擺不定,軍隊無法安全地上船,就算上了船,在這種天氣下也沒有辦法行駛到對岸。諸葛亮雖然精通天文地理,可是這種情況他還是第一次遇到,他感到十分迷惑。這個時候,孟獲過來告訴諸葛亮,由于連年的戰(zhàn)爭,瀘水邊死了許多的兵士,他們的靈魂現(xiàn)在漂浮在這里,不肯離去。

諸葛亮想到這些兵士為了國家犧牲了自己,如今戰(zhàn)爭結束了,活著的兵士們都可以回到家鄉(xiāng),可犧牲了的兵士們卻只能永遠地留在他鄉(xiāng),他們的靈魂也想回家,所以會停留在瀘水邊阻止大軍前行。諸葛亮問孟獲要怎樣來祭奠這些靈魂。孟獲說要用人頭當做祭品來祭奠才行。諸葛亮大吃一驚,本來就是要祭奠靈魂的,如果繼續(xù)用人頭的話,那么豈不是又要制造更多的靈魂出來?這樣下去,每次過江都要祭奠,又會增加多少的冤魂啊!而且殺人祭奠也太殘忍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奠,但是瀘水邊陰魂不散,兵士和馬匹都不敢過河,不祭奠又不行。諸葛亮就想,怎么能在不牽連無辜兵士的同時又能夠安撫逝去的兵士呢?諸葛亮冥思苦想,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馬上命令士兵宰殺牛羊,把牛羊肉切碎做成肉餡兒,在外層包上面粉,把外形做得像一個人頭,再把它蒸熟。諸葛亮為這種祭品取了一個名字,叫“饅首”。諸葛亮就用饅首當做祭品在瀘水邊祭奠死去的兵士們。祭奠結束之后,天氣真的慢慢變好了,烏云散去,江面也平靜了,大軍得以順利渡江。

從此以后,人們就習慣用饅首做貢品了。因為“首”和“頭”是一個意思,時間長了“饅首”就變成了“饅頭”。后來,饅頭不僅只是一種貢品了,還發(fā)展成了一種食物,傳播到各個地方。

各種各樣的饅頭

饅頭變成食物以后也不再是人頭的形狀了,因為里面包有餡兒,也有人把它叫做“包子”。包子的餡兒可以有許多種,豬牛羊肉、雞鴨魚鵝、各種蔬菜(蔬菜食品)都可做包子餡兒。所以,在一段時間里,有餡兒的和沒餡兒的都叫饅頭。但是,不管饅頭是有餡兒的還是沒餡兒的,它始終是祭祀用品之一,人們始終沒有忘記饅頭最開始的作用。那么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把有餡兒的叫做包子而把沒餡兒的叫做饅頭了呢?

到了清朝,饅頭的稱謂開始出現(xiàn)變化:北方人把沒有餡兒的叫做饅頭,把有餡兒的叫做包子。清朝時也開始出現(xiàn)一些十分有名的饅頭。例如,揚州的小饅頭,只有核桃那么大,用蒸籠蒸熟了之后,每雙筷子都可以夾兩個,這種饅頭看起來很小巧;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千層饅頭”,這種饅頭掰(bāi)開了之后,里面看起來像是有很多層,味道也很特別。

饅頭的叫法直到今天仍很混亂。在北方,沒有餡兒的,有的叫做“饃”、“卷子”,也有稱做“包子”的。在南方,有餡兒的,也有叫做“面兜子”、“湯包”的。現(xiàn)在,不管什么樣的饅頭,有餡兒的或無餡兒的,其實都和諸葛亮當初創(chuàng)制的饅頭差別較大,可是饅頭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小朋友,你現(xiàn)在知道饅頭也有這么多的故事了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文登市| 滕州市| 徐汇区| 临邑县| 建平县| 大丰市| 确山县| 方城县| 永登县| 浏阳市| 五大连池市| 米泉市| 蒲城县| 屯门区| 巫溪县| 信阳市| 增城市| 禹州市| 合山市| 金乡县| 霍山县| 远安县| 康平县| 万州区| 石首市| 砀山县| 石泉县| 宁国市| 桓台县| 临朐县| 阳江市| 阳曲县| 外汇| 林芝县| 曲靖市| 张家界市| 外汇| 长泰县| 玉田县|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