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5 MOS晶體管的短溝道效應

隨著器件尺寸的減小,器件的特征尺寸已經進入亞微米、深亞微米,導致各種高場效應在中反型(弱反型和強反型間)時就占主導地位,這些效應包括速度飽和、閾值電壓降低和熱載流子效應等。

其中基本的效應是速度飽和效應,由公式v=μE,可知電場E的增大將導致載流子速度v的增加,但由于高能聲子散射,載流子速度最終不再隨電場變化。在硅中,當電場約為106V/m時,電子漂移速度對電場強度的依賴程度降低,最終在溝道中某一點,載流子的速度將達到飽和值(vsat),約為105m/s。極端情況下,載流子甚至會在整個溝道區域達到速度飽和。

在長溝器件中飽和漏電流等于溝道夾斷時的電流,而在短溝器件中,當載流子速度飽和時,電流也就已經飽和。在速度飽和情況下,MOS漏電流公式改寫為

從式(1.27)可看出電流與過驅動電壓成線性比例關系,而與溝道長度L無關。實際上,對L<1μm的器件,IDVGS的特性已經表現出速度飽和,因為VGS-VTH等量增加產生了ID近似等量的增加,如圖(1.18)所示。

同時,由gm=vsat WC ox可知速度飽和時,跨導為溝長、漏電流的弱函數。隨著V G S增加,漏電流在溝道夾斷之前已經充分飽和,如圖(1.19)所示。速度飽和使得VGS增加所引起的ID增量下降,因此gm也低于平方率所預期的數值。

圖1.18 速度飽和對漏極電流的影響

圖1.19 漏電流的提前飽和及跨導的降低

漏電壓的增加使溝道變短,導致非零輸出阻抗,當溝長很短時,與漏電壓有關的電場會向源極擴展,使得有效閾值電壓降低。這種效應稱為“漏致勢壘降低”(Drain Induced Barrier Lowering,DIBD),它導致亞閾值電流大量增加,此時輸出導納的降低也比簡單的“溝道長度調制”效應所引起的更加嚴重。

在短溝器件中,漏端電場非常強,以至于載流子在兩次散射間可以獲得足夠大的能量,使得下次碰撞時產生碰撞電離,這些載流子稱為“熱載流子”。碰撞電離將產生電子 — 空穴對,在NMOS中,電子流向漏極,而空穴被襯底收集,結果導致襯底電流大量增加。同樣,“熱電子”也會導致柵電流增加,而且組成柵電流的一些電荷會留在氧化層中,使得NMOS閾值電壓上升,PMOS閾值電壓下降。雖然,這種效應可以用來制作非揮發存儲器,但是在普通電路中,此效應會降低電路的可靠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县级市| 如东县| 洪雅县| 西青区| 井陉县| 保定市| 兴隆县| 东至县| 长沙县| 义马市| 兴宁市| 吴旗县| 高尔夫| 温州市| 临清市| 石河子市| 万全县| 瑞昌市| 满洲里市| 南汇区| 台南市| 治多县| 余干县| 怀来县| 陆川县| 静宁县| 广东省| 句容市| 吴堡县| 平原县| 武功县| 顺昌县| 扬中市| 嘉鱼县| 民勤县| 九台市| 东乡县| 连州市| 牟定县| 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