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訓
- 趙建群 張岐主編
- 15字
- 2019-03-01 20:59:44
第一篇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訓指導
一、加強《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踐教學的意義
商品流通企業的范圍很廣,包括各種經濟性質和組織形式的商業、糧食、物資供銷、供銷合作社、對外貿易、醫藥、石油、煙草和圖書發行等企業。其主要經濟活動就是組織各類商品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實現商品的價值,并獲取贏利的經濟活動。
作為我國行業會計中主要分支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由于核算對象的特殊性,在核算的內容、核算方法等方面均與其他行業會計有著較大的差別。同時,即使同是商品流通企業,由于經營方式和商品不同,其核算方法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根據商品流通企業不同的經營方式及經營對象的特殊性,有針對性的開展區別于其他行業會計的實訓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在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誤區
1.觀念上的誤區。《商品流通企業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一般均在《財務會計》課程之后開設,當前該課程建設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過分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使相當部分已在《財務會計》部分學過的內容或已經掌握的技能仍納入到該課程的教學體系之中,同時當前企業大量新興的業務又沒有納入教學,既造成資源的浪費,又與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工作的實踐要求相脫節。
2.操作上的誤區。由于在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按照章節劃分規律組織教學,沒有從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工作的業務流程和規律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整合,使學生只是學會了一系列點、線式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無法建立起系統的會計工作業務流程觀。最后,由于沒有綜合的業務實訓做支撐,使學生無法系統掌握會計業務整個流程的崗位能力。實訓教學所采取的方式仍是平時會計習題的翻版,并沒有根據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工作所需的崗位能力需要進行系統的實訓內容、方式及手段的設計,缺乏與該行業會計實踐崗位能力要求的系統銜接,使學生對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核算的關鍵能力缺乏系統的把握,嚴重地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踐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根據教育部16號文件中提出的“高等職業教育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精神,《商品流通企業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對于構建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2.是實現融“教、學、做”于一體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由于商品流通企業核算內容及核算方式的復雜性,單純依靠理論教學是無法使學生掌握該行業會計的核算技能的,因此,通過源于企業真實核算業務資料整合而成的實訓平臺,將“教、學、做”融為一體,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3.是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重要保障。綜觀當前的就業市場,商品流通企業所需人才,在本專業學生的就業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通過科學的實訓體系,提高學生在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崗位的適應能力,為本專業學生畢業前的頂崗實習和就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的就業拓展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