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的味道(5)
- 竇桂梅:影響孩子一生的主題閱讀6
- 竇桂梅
- 2930字
- 2015-07-07 14:03:33
最先它不過是雪山冰巖下面滴瀝的小泉,逐漸才變成蒼苔滑石間的細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躍著喜悅的白色浪花的溪澗。以后它又逐漸發展,一時它是澄澈的清溪縈回在牛群牧草之間,一時它又是沸騰咆哮、素氣云浮的瀑布,一時它是波平如鏡、靜靜地映著藍天白云的湖泊,一時它又是飛流急湍、奔騰在崇山狹谷之間的險灘。不知經歷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納了許多清的和濁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無涯的、浩浩蕩蕩的大江。
每逢假日,我也常約伴去登山。
我們不相信那山巔的云霧繚繞中有什么“神仙”,也不相信那白云深處有什么“高士”。
我們去爬山,是為了休息腦筋,增強體質,豐富知識,同時也是為了鍛煉革命的意志。
當我們花了很大的氣力爬上第一個山頭,回頭看看我們所經過的曲折盤旋的小徑,看看在我們腳下飛翔的鷹隼,就不覺要高呼長嘯。
爬過幾個山頭以后,又看見前面還有更高的山俯視著我們。好容易爬上最后的頂峰,看看周圍,看看聳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蒼松。在我們腳下是蒼茫的云海,云海的間隙中,可以看到鄉村,看到通往天邊的道路……
這真是一種好的運動,好的鍛煉,登山遠望真令人心曠神怡,好像胸中能裝得下山川湖泊。
我們曾在大海的近旁度假。
碧綠的海水吐著白茫茫一片浪花,蔚藍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般的圓蓋覆在上面,海鷗翱翔在晴天和大海之間。太陽就睡在我們的腳下。
遼闊的晴空,清新的空氣,蕩滌了我們多少工作的疲勞啊!
這是湖邊休養所里的夏夜。
涼風輕輕地觸動著幃幔,我懷抱著微白的清宵夢入到渺茫的煙水之中。湖上的白蓮花冉冉起來,變成穿著輕紗的姑娘在荷葉上跳著芭蕾舞。
我沒有到過龍門壺口,沒有看到過雁蕩龍湫,但也看過黃果樹的瀑布和許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
遠離瀑布還好幾里,就先聽到丘壑雷鳴,先看到霧氣從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見一股洪流直沖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懸空的彩練,珠花迸發,有如巨龍吐沫;水沖到潭里,激起了沸騰的浪花,晶瑩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濕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傾墜,下有深潭不可逼視。轟隆的巨響,震耳欲聾,同游旅伴雖想交談幾句,也好像失去了聲音。
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壯宏偉的氣勢,奔騰沖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圍,它雖然沒有具體說出什么,但它的沖勁的確使人振奮。
我并不怎么喜歡盆栽的什么名花;我倒是更喜歡在廣闊的草原上,看見淡淡的微風平勻地吹拂著無邊無際的含露的野花。
盆景把宏偉的山川變為庭院里的小擺設。有人贊賞這些東西,認為這是人們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來安排山川。但在我看來,這些“理想”多少帶有消閑的情趣。它怎能代替我們登上高山俯視云海,振衣千仞崗的感受呢!
小溪流唱著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將沖擊著一切崖岸流向大海。靜靜的群山,則仍留在原來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遠去。
流水一去是決不回來了,但有時也會化作一兩片羽云望故鄉。
閱讀小助手
“頌”是一種文體,一切以贊美、歌頌為主題的文章都可以稱作“頌”。《祖國山川頌》就是一篇寫得非常好的“頌”。作者以動情的筆墨,自豪地列舉了祖國的五個片段:“自然歷史圖”“祖國人民關系圖”“民族語言圖”“四季晨昏圖”和“祖國山川圖”,作者心有所思,筆有所觸,盡情地用文字揮灑著對祖國的無限愛戀之情。“祖國山川圖”更以點代面,寫到了揚子江、大山、深海、黃果樹瀑布、門前小溪等等。這一系列的意象,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現了祖國山川的如畫之美,更形成了一股磅礴之氣,自然流暢地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之情。你喜歡這篇文章嗎?如果讓你寫一篇文章來贊美我們的祖國,你會選擇用散文、故事還是詩歌來表達呢?
樂讀單
一、我閱讀我感悟
1.在《愿你慢慢長大》和《給我的孩子們》中,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感受是“不安”,也是“悲哀”。對此你有怎樣的理解?你希望自己的成長過程是怎樣的?(統整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并與身邊的人探究:《后半生的魔法師》一文中的爸爸年輕時的“魔法”與中年時有什么不同?然后請你填寫下列空白。(推理信息)
年輕的魔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為爸爸的魔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給我的孩子們》和《想北平》這兩篇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都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評鑒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愛這土地》一詩中,詩人寫到“假如我是一只鳥”,“鳥”的形象與作者要歌頌的“土地”有什么聯系?《鄉愁》這首詩寫了四種不同的意象,這些意象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評鑒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閱讀我實踐
1.《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葉》這篇文章細致地刻畫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落葉”為線索,把祖母收集落葉、在落葉上寫詩、把寫詩的落葉鋪滿墳頭等事件串聯起來了。請你試著填寫下圖,用一條線索串起不同的事件來寫一個人物。(寫作引路)
2.《想北平》描寫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祖國山川頌》則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祖國的山川風景。你來描寫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故鄉時,也可以觀察當地的民俗,欣賞當地的風光,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請你試著選取一個角度,如風景、美食、博物館、歷史……做一張手抄報。(實踐探索)
三、我閱讀我挑戰
向愛讀書的你推薦以下作品,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來選讀。
1.《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
多年前,龍應臺以一位母親的親身經歷寫下了《孩子你慢慢來》。她在書中說:“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這本書飽含作者對孩子的愛,帶給無數讀者感動和啟迪。這其中也包括一些青少年讀者。閱讀這本書,你一定能對作者、對你的母親,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更深的體驗。
2.《中國讀本》(或《我們的母親叫中國》)蘇叔陽
《中國讀本》的前身是《我們的母親叫中國》。蘇叔陽先生花費了大量精力讀了幾百本書,把五千年中國文明濃縮成十幾萬字。這本書用飽含著愛國激情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中國版圖、思想、倫理、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知識。
3.《緣緣堂隨筆》豐子愷
豐子愷被譽為“隨筆大師”。他尊敬生活簡樸的工農,喜歡天真純潔的兒童,憧憬“天下如一家,人們如親族,互相親愛、互相幫助、共樂其生活,那時陌路就變成家庭”的社會環境。因此,他的散文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情景,含義雋永、語言流暢、文字樸實,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