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脈診

切脈是祖國醫(yī)學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幼兒脈診比成人簡單一些,幼兒發(fā)育未全,橈尺骨較短(手腕骨),加上幼兒在切脈時,他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安靜受診,所以切脈時最好用醫(yī)生的食指來按壓脈的關(guān)位(橈骨高突處的動脈),拇指放在背面這樣幼兒雖是手在微動,也不妨礙切脈,切完關(guān)脈,再切寸脈,最后切尺脈,也可以只切關(guān)脈。左手寸、關(guān)、尺主心、肝(膽)、腎,右手寸、關(guān)、尺主肺、脾(胃)、命門,這里僅把兒科常用的脈象解釋如下:

是在表皮浮動的脈,用手指輕微壓于橈動脈上即可觸知,有浮動的感覺,若重按時,則反不如輕壓時脈動有力,這種脈象表示了病在身體的表面,屬陽,風邪之氣、外因病多。脈浮緊則多是發(fā)熱、驚風、頭痛、惡寒等癥,宜用發(fā)汗祛風和宣散的方法治療。

在輕壓時,不能觸知,必須重壓才能觸到,這種脈象則表示病在身體內(nèi)部,屬陰,七情、飲食、內(nèi)因病較多。沉而有力的脈則是里實或食積,可以瀉之;若是沉弱、沉細、沉遲,則既不能瀉,也不可以汗,應當根據(jù)病情加以溫補。

遲脈是指脈搏的次數(shù)少,一呼一吸(一息),一息四至以下的脈(每分鐘80次以下的),屬陰,幼兒尤甚,主要是虛寒證。脈沉遲則表示身體機能衰退,治法當以溫補。

數(shù)是脈搏快急的意思,就是一呼一吸(一息),一息六至以上的脈(每分鐘脈搏100次以上的),屬陽,這種脈象則表示熱病,若是久病的幼兒沉細而數(shù)則預后不良(嬰兒每分鐘的脈搏次數(shù)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細脈與洪脈相反,脈來如發(fā)如絲,是氣血已虧的脈象,治療不宜汗,也不宜瀉,宜據(jù)病情加以溫補。

是指脈搏幅度大,是熱正在進行之脈象,治法可根據(jù)幼兒身體強弱,或汗或清,但久病體弱而脈洪的幼兒,預后不良。

是和緩的脈,是脈搏非數(shù)非遲的平穩(wěn)脈搏,也可說是無病脈,病人若現(xiàn)此脈,雖病易治。

脈如用手按壓繃緊的繩子,脈與筋肉可以分清,沉緊則是冷痛,浮緊則是風寒。

是按之應指有力而堅實的脈,多見于熱郁、傷食、氣痛、譫語等,治宜根據(jù)病情或瀉或清,或開郁順氣。

脈軟而無力,按之則無,抬手則不能立即觸知,這提示虛弱病,幼兒腹瀉時,常有此脈象,治法宜溫補。

脈若有若無,提示心臟衰竭已極,病情嚴重,只有大補氣血。

是很危險的脈象,也可以說是將要死亡的脈象,脈有規(guī)律或不規(guī)律的停止。若是不規(guī)律的停止,尚有一點希望;若是有規(guī)律的停止,如三動一止,或四動五動一止,這是心臟已經(jīng)衰竭,死亡(休克)即在眼前。

對于小兒,除切脈外,還應進行觸診,用手觸摸患兒腹部和手足的皮膚是否和脈象所示一致。若脈浮數(shù),且手足皮膚涼是熱蘊于內(nèi),或手足皮膚涼唯腹部熱甚,以上病癥宜急清熱;若皮膚熱而脈遲是虛熱,宜溫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丹江口市| 波密县| 仙游县| 蓬安县| 宜川县| 萝北县| 炎陵县| 周至县| 南江县| 广汉市| 宁乡县| 牟定县| 余庆县| 连江县| 元江| 南投市| 育儿| 洮南市| 临武县| 益阳市| 崇阳县| 卢龙县| 永仁县| 鲜城| 化德县| 益阳市| 信丰县| 英吉沙县| 灵山县| 浦城县| 政和县| 乌恰县| 杭锦后旗| 旬阳县| 赞皇县| 桃江县| 宝清县| 和静县| 论坛|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