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父母會說話,女兒就會很聽話
- 好媽媽培養優秀女孩的100個心理技巧
- 鄭麗英編著
- 1275字
- 2015-06-02 22:34:58
面對離自己越來越遠的女兒,父母感到她真是一個叛逆的家伙。可是在叛逆的背后,父母卻看不到自己一直堅持的傲慢與偏見、在與女兒交流中缺乏的足夠的尊重與技巧。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聽到父母抱怨現在的女兒與過去相比實在是太不聽話了,即便是說破了嗓子,她還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當我們不停地在女兒身上找原因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換一種思維方式,想一想我們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呢?
姑姑要回北京了,小女孩執意要和爸爸送姑姑到火車站。其實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媽媽卻說什么都不同意。為此,小女孩和媽媽商量了半天,結果還是沒有得到允許。小女孩倔犟地要上公交車,媽媽當著很多人的面上車拉她下去,弄得司機都不知如何是好,姑姑也很尷尬,沒辦法,只好讓司機先開車。到了城里,媽媽還是不允許小女孩去火車站,這回小女孩竟然先跑了,搞得大家哭笑不得。姑姑只好勸媽媽先回去。媽媽指著跑遠的女兒,扔下這么一句話:“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就在姑姑快上火車的時候,小女孩終于哭了。姑姑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怕回家媽媽打她……
我們讀到這里,是否也該有所反思?當前這樣的父母并不在少數。他們是怎么了?為什么不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呢?
父母每天和女兒在一起,除了玩,就是和女兒說話了。可惜我們的父母很多時候不會說話,話說得過分了,就很容易變成吵架。吵架要是還不夠火候,就干脆動用武力等粗暴的方式來實現與女兒的交流。很多父母都是用這種高壓的方式使女兒達到短期的服從。就連眼神這種會意的交流,在女兒面前也變成了瞪眼。于是我們經常聽到孩子說:“我媽媽一和我說話就瞪眼,好像不瞪眼她就無法和我說話似的。”
我們說話的目的就是為了溝通和交流。話說得好了,溝通和交流就會很順利,而且能夠化解矛盾、消除誤會,父母和女兒就會和睦相處;話說得不好,就無法溝通與交流,即便是你抱著真理,女兒照樣不會聽你的。所以那些整天感覺自己苦口婆心卻又換不來好結果的父母們要知道,想讓女兒聽話,父母說話就要講求技巧。只要說話有技巧了,溝通自然就好了,女兒也就會聽話了。
育女心得
作為媽媽究竟該怎么做才能換來一個聽話的女兒呢?
(1)說話要讓女兒聽懂
很多時候,女兒也許根本就沒有聽懂父母的話。父母以為女兒知道怎么做了,其實她不知道。比如要求女兒專心學習,到底怎么個專心法,父母沒有給女兒詳細的指導。于是女兒走神也好,裝模作樣也罷,原因都在于父母沒有把話說清楚。所以父母在對女兒提出要求時,還需要讓她清楚行動中的具體細節要求。
(2)要尊重自己的女兒
其實,女兒不聽話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父母對女兒不夠尊重,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言行粗魯,態度蠻橫,這是對女兒極大的不尊重,很容易傷害她的自尊心。這樣做,也許一時可以讓女兒忍受,時間久了,必然導致女兒的逆反心理。
(3)要了解女兒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與個性,因此,父母不能按同一個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孩子,更不能把適用于別人的行為準則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了解女兒的性格,再根據女兒的性格采取適當的說話方式,這樣才能讓女兒喜歡聽你的話,也更愿意聽你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