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下沒有人能挖走我的團隊(2)
- 團隊應該這樣帶:尖刀團隊的12堂總裁內部課
- 凡禹
- 4998字
- 2015-05-30 11:46:27
1999年馬云融資100萬美金。有了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請人,去世界500強請人。結果他請來的負責營銷的副總裁,第一個月跟他談市場預算的時候,說今年需要1200萬美金,還說以前最少要花2000萬美金。馬云總共才融了100萬美金,實在沒辦法,最后只好又請他離開了。就是這件事讓馬云認識到,“辦公司不是要找最優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適的人”。
創業是一件非常美妙而又充滿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選擇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謹慎,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對于企業而言,衡量人才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是他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從作業要求的角度說,匹配的就是人才。理性的用人標準是不被人才的光環所誘惑,而是緊緊扣住“企業發展需要”這根弦。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網站建立起來了,馬云立志要使之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獲得以高盛牽頭提供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馬云立即著手的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
馬云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碑敃r,在阿里巴巴12個人的高管團隊成員中除了馬云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接下來幾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學校的MBA,還有國內大學畢業的MBA。但是,阿里巴巴請來的很多業界高手們,卻嚴重“水土不服”。他們總是講得頭頭是道,但結果干起來全錯!后來這些MBA中的95%都被馬云開除了。
馬云后來回憶道:“我跟北大的張維迎教授辯論,首先我承認我水平比較差,95%的MBA都被我開除掉了,難道他們就沒有錯嗎?怎么可能95%都被我開除掉?肯定有錯。因為這些MBA一進來跟你講年薪至少十萬元,一講都是戰略。每次你聽那些專家跟MBA講得是熱血沸騰,然后做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從哪兒做起。”
錯誤讓馬云明白,公司當時的發展水平還容不下那樣的人。那些職業經理人管理水平確實很高,就如同飛機引擎一樣,但是將飛機的引擎裝在了拖拉機上,最終還是飛不起來。
后來在阿里巴巴有這樣一句名言,“讓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跟潛能”。馬云不斷說,我考三次大學沒有考上,一定很平凡,如果你們覺得我今天是成功的,那每個平凡的人都能成功??梢哉f,阿里巴巴現在的成功離不開這一用人理念:找到最合適的人才,放在最適合的位置。
拓展透析
拿破侖說過:“最難的倒不是選拔人才,難點在于選拔后怎樣使用人才,即讓他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边@是因為,發現人才、識別人才、選拔推薦人才,都是為了善用人才。
企業所需要的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人,但一定是最適合的人。因為“崗位需要”而使用人才,所以,“優秀”的人未必就是最能滿足崗位需要的人選,在這種意義上,合適比優秀更重要。
作為企業管理者,一個重要責任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員工的潛能,讓腰粗的人背土——不傷力;讓腿粗的人挖土——有勁;讓駝背人墊土——彎腰不吃力;讓獨眼龍看準繩——不分散注意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使員工與其崗位相匹配,通過崗位匹配達到開發員工潛能的理想效果。
一家公司的招聘登記表格中有這么一欄:“你有什么短處?”一位下崗女工來應聘,在這一欄如實填上了“工作比較慢,快不起來”。很多人一致認為,她是不可能被錄用的,誰知最后老板親自拍板,錄用了這位女工,讓她當質量管理員。
老板說:“慢工出細活,她工作慢,肯定會細心,讓她當質量管理員錯不了,再說,她去許多地方應聘過,沒有被錄用,到這里被錄用了,肯定會拼命地干,以后我們公司肯定不會有退貨了?!苯Y果正如老板所預言的那樣,那名女工工作成績顯著,公司的確沒有退貨了。
其實,在任何一家企業中,員工能力都是有區別的,這就像“發動機”和“螺絲釘”一樣,企業雖然需要對企業產生變革性影響的“發動機”型人才,也離不開兢兢業業為企業奉獻的“螺絲釘”型的員工。
把錢投在員工身上是最賺的
我們認為員工是公司最好的財富,有共同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員工是最大的財富。
今天銀行利息是2個百分點,如果把這個錢投在員工身上,讓他們得到培訓,那么員工創造的財富遠遠不止2個百分點。我們去年在廣告上沒有花錢,但在培訓上花了幾百萬。
——馬云2002年在寧波會員見面會上的演講
當互聯網產業整體在裁員發展的時候,阿里巴巴卻在擴大發展。因為馬云覺得21世紀人才最重要,對阿里巴巴來講,期權、資本都無法和人才相比。員工是公司最好的財富,有共同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員工是最大的財富。
馬云家的保姆,他每月給她1200元,杭州市場價800元。她做得很開心,因為她覺得得到了尊重。阿里巴巴那些高層月薪四五萬元,即使給他們加一萬元、兩萬元,他們也不會感到什么;但是如果對廣大員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氣會大增。
對于所有在阿里巴巴門口徘徊的人才,馬云表示只要是人才他都要。阿里巴巴2004年在廣告上沒有花錢,但在培訓上花了幾百萬元,他覺得這將給公司帶來最大的回報。阿里巴巴有120萬會員,而且連續兩次被哈佛評為“全球最佳案例”,連續兩次被《福布斯》評為“最佳B2B網站”。在網絡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會員數躍居全世界第一位。沒有優秀的員工,企業根本沒法做到這些。而這些成績,正是馬云把錢投在員工身上賺到的。
拓展透析
員工決定企業的成敗,員工弱則企業弱,員工強則企業強,員工進步,企業才能進步。明白了這樣道理,企業管理者要重視員工的培訓,在不斷改善員工的薪資、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要加大培訓力度,以員工的進步推動企業的進步。大多世界知名的企業都把培訓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西門子公司一貫堅持由公司自己來培養和造就人才。早在1910年,西門子就為其內部人員開設了正式的培訓課程,只不過與后來豪華的培訓場所相比,早期的培訓是在車間進行的。后來,西門子建立了針對不同層次員工的各類培訓學校,并為這些學校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培訓老師。在西門子的全體員工中,每年參加各種定期和不定期培訓學習的多達15萬人。公司每年用于培訓及購置最先進的培訓實驗設備的費用就高達6~7億馬克。但是,在西門子高層的認識中,從來都不覺得這筆費用昂貴。
與西門子不同的是,麥當勞強調的是全職業規劃培訓,也就是“全職業培訓”。在麥當勞,從計時員工到高階主管,結合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有不同的培訓計劃,通過各區域的訓練中心以及漢堡大學進行階梯式的培訓,使得麥當勞的員工能夠持續不斷地學習、成長。麥當勞在人才引進上不注重資歷、學歷,在他們不計較員工出身的背后,是他們對自己培訓體系的自信。麥當勞非常重視員工的成長與生涯規劃,他們的高層多是從內部晉升上去的。
LG公司的培訓最為特別,他們更加注重精英群體的培訓。在LG公司,每個員工的培訓機會不是一樣的。新員工只有一些最基礎的培訓,而做到高層管理者的員工,則有機會去韓國總部培訓中心,或去國外參加專門培訓,甚至到大學里專門進修MBA。
公司里的很多培訓項目都是專門為“核心人才”設立的?!白層心芰Φ娜讼扰嘤枴保邪l展潛力的員工的培訓機會更多。這是LG公司對員工的一種變相激勵:要想獲得更多的培訓機會,只有使自己的業績更好,更優秀。
對員工不培訓,是管理者對企業不負責任的表現,是企業最大的浪費。把錢存在員工的身上,是最精明的投資。
在員工之中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Dream target(夢想目標)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是調配資源的指導。Dream target必須通過創新的方法才能實現,而不是簡單地沿用現有的手段,拼命去擠牙膏。電子商務正迎來井噴的發展,我們必須超高速的成長,才能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我們要為我們的mission(使命)、vision(愿景)和dream(夢想)去奮斗,而不是為完成KPI任務,更不應該是為了獎金而努力。
——馬云《不能為了獎金“奮斗”》
“獎金不是福利。獎金是通過努力掙來的,它不可能人人都有,也不可能每個人都一樣。它不是工資的一部分,而是因為你的業績超越了公司對你的期望值(請特別注意這一點)。”
2010年1月19日,馬云在飛機上撰寫內部郵件,回顧了阿里巴巴在過去一年的成績,同時宣布,2010年,將對公司除高層以外的所有員工繼續加薪。
對阿里集團來說,過去的2009年是精彩、復雜、遺憾和興奮交錯的一年。馬云說:“我們幸運地在2008年提前對經濟形勢做了危機判斷,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更由于大家一如既往地艱苦努力,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擁抱變化,集團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盡管存在著很多問題,而且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但馬云對整體結果表示滿意。在郵件中,馬云充分肯定了集團在2009年所取得的成績,并給出75分。這是馬云十年來首次宣布對阿里巴巴的打分結果,也是10年來所給出的最高分。
在加薪方面,馬云強調了這樣的觀念:阿里巴巴不會為競爭對手和行業做法而加薪,但所有阿里人將平等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財富。獎金不是福利,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平均主義”在阿里巴巴行不通。
在加薪的同時,馬云也并未忘記對員工價值觀的強化。馬云稱,奮斗不是為了獎金或加薪,而是為了使命、愿景和夢想。巧妙的逆向推理,使員工明白了加薪原因——阿里人在和馬云一起為夢想奮斗,而關于理想,是值得埋單的。
2007年,在阿里巴巴上市后,其初步招股說明書顯示:阿里巴巴總股本為50.5億股,公開發售8.589億股。其中阿里巴巴4900名員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億股。按絕對值計,近千名阿里巴巴員工將擁有超過100萬元。這創下了當時國內IT類上市公司最大規模的員工“造富”紀錄。
此前,百度上市創造了8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240位百萬富翁。馬云本人只持有阿里巴巴B2B子公司1.89億股,以招股價上限粗略計算,上市后馬云身價為22.7億港元。其他7位董事中有3位身家過億。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足5%。此舉可以說是馬云激勵手法的集中體現。對此,馬云毫不諱言:“這樣,其他股東和員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勁?!?
可以說,馬云的這種激勵員工的機制可以說是最有效的,人要生存,要發展,精神是支撐,物質是保障,所以兼顧員工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激勵,才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它讓員工明白,工作不僅是員工的一種謀生手段,還能滿足員工的價值感。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的潛能只能發揮出20%~30%,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員工把另外70%~80%的潛能也發揮出來。在馬云看來也同樣如此,他認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和旺盛斗志。
拓展透析
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良性的激勵機制,要能夠充分調動員工內在的工作激情,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空間,并構造一個科學的人才晉升渠道,使公司制度蘊含激勵的巨大力量。
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總是善于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來“釋放”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自覺摒棄安于現狀的心理,從而實現人人積極進取。
《喬家大院》所敘述故事的歷史背景是在清朝末期,那時沒有成熟的現代企業制度,所有的商業都是家族式管理,甚至還有傳男不傳女思想,喬致庸開的錢莊也不例外。
但是,喬致庸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很快發現家族管理的弊端:論資排輩,“伙計”居于最底層,很多優秀的伙計不為老板所重視。他意識到,很多能干的伙計對錢莊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而他們低微的身份對調動這部分員工的積極性非常不利,而如果能夠“激活”這些能干的伙計,錢莊的業務將實現關鍵性的突破。
于是,喬致庸果敢起用新人,從內部挖掘出28歲的馬荀。馬荀干過10年學徒、4年跑街,他個人攬下的生意占錢莊生意的80%,顯然是錢莊里跑得最快的千里馬。后來錢莊的發展證明了喬致庸的眼光,馬荀這匹優秀的千里馬成功地進入了接班人的行列,卓有成效地使錢莊起死回生。
馬荀使喬致庸嘗到了甜頭,他以“伙計身份”實現了企業原有體制的創新。這些創新為錢莊生意帶來了顯著變化:伙計與掌柜甚至東家平起平坐,被尊重感得到增強;錢莊效益和員工效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個激勵機制的引進,極大增強了伙計們干活的積極性,錢莊生意更加興隆。
由此我們看到,如果一個公司缺乏內部激勵機制,就不會擁有富有活力的企業文化,員工就會喪失工作的熱情和欲望。只有科學有效的激勵方式激起員工的進取心,企業才會有活力。
你的成功是整個團隊帶給你的
阿里巴巴是一個團隊,有你很好;沒有這個團隊,你很不好。你離開了,要去再找這樣一個團隊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