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MBA、MPA、MPAcc管理類聯(lián)考邏輯零基礎高分輔導
- 陳慕澤
- 16字
- 2019-01-01 00:42:34
第二節(jié) 綜合能力邏輯試題的基本分類
一、邏輯試題恰當分類的意義
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有確定的目的,其次要有確定的對象。這里,給對象作恰當?shù)姆诸悾瑢τ谶_到目的、做成一件事,有重要意義。
例如,對于一個醫(yī)生來說,把好人和壞人作為人的基本分類,顯然不得要領;將人分為男人和女人,或者分為成年人和兒童,對醫(yī)學有一定意義,但將之作為醫(yī)學上最基本的分類也不恰當;而把人分為健康人和病人,才是最恰當?shù)幕痉诸悺?/p>
同樣,MBA邏輯試題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但什么是最恰當?shù)幕痉诸惸兀?/p>
在各種類型的邏輯測試中出現(xiàn)的邏輯試題,按其測試的目的可分為兩類:一類試題的目的主要是測試邏輯知識,不妨稱之為“知識型”邏輯試題;另一類的目的主要是測試邏輯思維能力,不妨稱之為“能力型”邏輯試題。
MBA邏輯測試中不出現(xiàn)“知識型”,只出現(xiàn)“能力型”邏輯試題。或者換句話說,MBA邏輯試題就是“能力型”邏輯試題。
“能力型”邏輯試題按其和邏輯知識的關系分為兩類。一類試題的應對是這樣一種思維過程,它只依賴邏輯思維素養(yǎng),不需要涉及邏輯知識的有意識運用。日常邏輯思維就是這樣一種過程。不妨稱這類試題為“獨立能力型”。另一類試題雖然不以測試邏輯知識為目的,但掌握與運用相關邏輯知識有利于正確迅速地解題,不妨稱這類試題為“知識相關型”。
“知識相關型”邏輯試題只涉及與人的日常邏輯思維及其能力素養(yǎng)相關的邏輯學基礎知識。在這些知識中,一部分與解題“強相關”,這些知識可提供一種確定甚至程序性的方法,這種方法可實質性地減少解題難度,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和速度;另一部分與解題“弱相關”,這些知識雖然不能提供確定的操作性解題方法,但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正確迅速地解題。
所以,可將“知識相關型”試題分為“強相關”和“弱相關”兩類。“強相關”型試題的應對與“強相關”邏輯知識的正確運用有實質性關系;“弱相關”型試題的應對與“弱相關”邏輯知識有不同程度的關系,但總體上這種關系比“強相關”型試題弱。
上述分類要求從解題的角度(而不僅是從理論概括的角度)關注以下問題:
·第一,區(qū)別于知識型試題,能力型邏輯試題,即MBA邏輯試題的特點是什么?解答此類試題的總體要求是什么?
·第二,在MBA邏輯試題中,知識相關型試題的特點及解題要領是什么?
·第三,哪些是“強相關”的邏輯學基礎知識?它們?nèi)绾握_運用于解答MBA邏輯試題?
·第四,哪些是“弱相關”的邏輯學基礎知識?它們?nèi)绾握_運用于解答MBA邏輯試題?
·第五,區(qū)別于知識相關型試題,獨立能力型試題的特點是什么?它們有哪些基本類型?各種類型試題的解題要領分別是什么?
·第六,在歷年的MBA邏輯真題中,上述各種類型的試題大致分別占怎樣的比例?
二、什么是(純)知識型邏輯試題以及為什么綜合能力考試不測試此類試題
在MBA邏輯測試中不出現(xiàn)知識型邏輯試題。為了比較說明能力型邏輯試題,接下來分析一道這種類型的試題。
【例1-1】高尚的話都是真話;“范跑跑”說的是真話。所以,“范跑跑”說的是高尚的話。
以下哪項對上述推理的評價最為恰當?
A.推理正確。
B.推理錯誤。犯了中項兩次不周延的錯誤。
C.推理錯誤。犯了小項不當周延的錯誤。
D.推理錯誤。犯了大項不當周延的錯誤。
E.推理錯誤。犯了“四詞項”錯誤。
【解析】題干是一個三段論推理。其中,“‘范跑跑’說的話”是小項,“高尚的話”是大項,“真話”是中項。正確三段論的規(guī)則之一是:中項至少周延一次,否則,出現(xiàn)的錯誤稱為“中項兩次不周延”。本例的中項“真話”在大、小前提中作為肯定命題的謂項都是不周延的。因此,該推理違反規(guī)則,犯了中項兩次不周延的錯誤。答案是B。
這是一道測試考生三段論知識的試題。
這道試題的特點是:一個考生如果不了解相關的邏輯知識,即使他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正確選擇答案。(MBA邏輯試題有五個選項,隨機選擇的正確率是20%。這里所說的正確選擇答案,不包括這種情況。下同。)一個考生只要掌握了上述相關知識,哪怕此種掌握依賴于死記硬背,哪怕他的日常思維能力事實上很弱,也非常可能選擇正確答案。這就是所謂的知識型邏輯試題。知識型邏輯試題對于一般形式的邏輯考試來說也許是必要的,但它不符合能力型邏輯考試的要求。
知識型的邏輯試題不出現(xiàn)在MBA邏輯測試中。
三、什么是“(知識)強相關”型邏輯試題
【例1-2】不可能有人會不犯錯誤。
以下哪項和題干斷定的意思相同?
A.所有的人都可能會犯錯誤。
B.有人可能會犯錯誤。
C.所有的人都必然會犯錯誤。
D.有人必然會犯錯誤。
E.有人必然不會犯錯誤。
答案是C。
在作解析之前,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思考1-1】中國隊不可能進入決賽。
以下哪項和上述斷定的意思相同?
A.中國隊可能進不了決賽。
B.中國隊必然進不了決賽。
答案是B。
【思考1-2】中國隊不一定不能出線。(一定=必然)
以下哪項和上述斷定的意思相同?
A.中國隊可能出線。
B.中國隊必然出線。
答案是A。
“必然”和“可能”在邏輯學中稱為模態(tài)詞,它們的關系是:
不必然A=可能非A
不可能A=必然非A
【思考1-3】總經(jīng)理:所有責任人都扣除獎金。
董事長:我不同意。
以下哪項最符合董事長的意思?
A.所有責任人都不扣除獎金。
B.有的責任人扣除獎金。
C.有的責任人不扣除獎金。
答案是C。
【思考1-4】總經(jīng)理:有的責任人不扣除獎金。
董事長:我不同意。
以下哪項最符合董事長的意思?
A.所有責任人都扣除獎金。
B.所有責任人都不扣除獎金。
C.有的責任人要扣除獎金。
答案是A。
“所有”和“有的(有些)”在邏輯學中稱為量詞,它們的關系是:
并非所有……=有的并非……
并非有的……=所有并非……
現(xiàn)在來解析例1-2:
不可能有人會不犯錯誤(題干)
=必然并非有人會不犯錯誤
=必然所有人都會犯錯誤(選項C)
題干否定的是“可能”和“有的”,和題干意思相同的正確選項中一定包含“必然”和“所有”,這叫“對偶”。具有對偶關系的邏輯概念包括三對:
·“必然”和“可能”
·“所有”和“有的”
·“且”和“或”
這一知識點對解答一部分MBA邏輯試題(如例1-2)有重要意義。
【例1-3】甲、乙、丙和丁四人涉嫌某案被傳訊。四人分別做了如下陳述。
甲:如果我作案,那么丙是主犯。
乙:丁作案。
丙:甲參與了作案,但主犯不是我。
丁:作案的是乙。
已知只有一人說真話,可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A.甲和丙都作案。
B.甲和丙都沒作案。
C.丁作案但乙沒作案。
D.乙和丁都沒作案。
E.上述各項均不能從題干的條件推出。
【解析】思考的切入點是:四人中哪兩人的斷定互相矛盾?互相矛盾的兩個命題必有一真一假。已知只有一人說真話,則說真話的必在互相矛盾的兩人中,則其余兩人說假話。至此不難推出結論。
四人所說的話的結構如下。
甲:如果甲,則丙
乙:丁
丙:甲且非丙
丁:乙
相關的知識點是:“如果A,那么B”和“A且非B”互相矛盾(A和B是任意的命題)。先強調(diào)一下,這一知識點對于MBA邏輯應試非常重要。因此,互相矛盾的是甲和丙,其中必有一真。因此,乙和丁說假話。
因此得:乙和丁都沒作案。答案是D。
四、什么是“(知識)弱相關”型邏輯試題
【例1-4】陳華為了圖便宜花50元買了雙旅游鞋,不到一個月就斷裂了;不久,他按市價的幾乎一半買了件皮夾克,結果發(fā)現(xiàn)是仿羊皮的。于是他得出結論,便宜無好貨。
陳華得出結論的思維方法,與下列哪項最為類似?
A.李京是語文老師,他仔細地閱改了每一篇作文,得出結論,全班同學的文字表達能力普遍有提高。
B.王江檢驗一批產(chǎn)品,第一件合格,第二件是次品,于是得出結論,這批產(chǎn)品不全合格。
C.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原因或是設備故障,或是操作失誤,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已經(jīng)找到操作失誤的證據(jù),因此得出結論,可以排除設備故障的原因。
D.吳瓊鄰居的小男孩,頭發(fā)有兩個旋,脾氣很犟;吳瓊的小侄子,頭發(fā)也有兩個旋,脾氣也很犟。吳瓊因此得出結論,頭發(fā)上有兩個旋的孩子,脾氣很犟。
E.吳瓊認為頭發(fā)有兩個旋的孩子脾氣很犟,因此得出結論,自己的孩子脾氣不犟是因為頭發(fā)上只有一個旋。
【解析】題干的陳華和D項的吳瓊的推理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答案是D。
【例1-5】過去,我們在道德宣傳上有很多不切實際的高調(diào),以致不少人口頭說一套、背后做一套,發(fā)生人格分裂現(xiàn)象。通過對此種現(xiàn)象的思考,有的學者提出,我們只應該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線倫理”。
以下哪項作為“底線倫理”的定義最合適?
A.底線倫理就是不偷盜、不殺人。
B.底線倫理是作為一個社會普通人所應遵守的一些最起碼、最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
C.底線倫理不是要求人無私奉獻的倫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做一座大廈,底線倫理就是該大廈的基礎部分。
E.底細倫理是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所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
【解析】A、C和D項都違反了相應的定義規(guī)則,因而都不正確。A項和E項不符合“定義必須相稱”的規(guī)則,A項“定義過窄”,E項“定義過寬”;C項不符合“不得以否定句給正概念”下定義的規(guī)則;D項不符合“定義不得運用比喻”的規(guī)則。答案是B。
以上兩題涉及都涉及邏輯知識。例1-4涉及“以偏概全”,這是一種謬誤,有關歸納推理;例1-5涉及概念的定義規(guī)則。
五、“強相關”與“弱相關”型試題的共同之處和區(qū)別
“強相關”與“弱相關”型試題都屬于“知識相關型”綜合能力邏輯試題。分析例1-2至例1-5可以發(fā)現(xiàn),這類試題及其應對有如下特點:
·第一,涉及相關邏輯知識。
·第二,不是測試考生對相關邏輯知識的掌握,而是測試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不熟悉邏輯知識不等于不能正確解題(這是“知識相關型”試題與“知識型”試題的區(qū)別);但掌握并正確運用相關知識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正確快速地答題。
·第四,不難發(fā)現(xiàn),與應對例1-2和例1-3這樣的試題相比,熟悉相關知識對于應對例1-4和例1-5這樣的試題的意義要弱得多。這就是“強相關”和“弱相關”的區(qū)別。
·第五,應對“知識相關型”試題,應重點把握“強相關”知識點,掌握相應的操作性解題方法。
·第六,要正確認識“弱相關”知識在解題中的意義,不要夸大此種知識在應對能力型邏輯測試中的意義。不要使綜合能力邏輯應試準備成為無針對性的邏輯知識大復習。有些“弱相關”試題,例如例1-5,盡管與某些邏輯知識相關,熟悉這些知識有利于解題,但在實際解題中,從思考相應的邏輯知識及其運用入手不足取,這會使原本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對于試題,正確的方式是首先不把它作為“知識相關型”,除非發(fā)現(xiàn)有必要思考相關的邏輯知識及其運用。
六、什么是“獨立能力型”邏輯試題
【例1-6】*參加某國際學術研討會的60名學者中,亞裔學者31人,博士33人,非亞裔學者中無博士學位的4人。
根據(jù)上述陳述,參加此次國際研討會的亞裔博士有幾人?
A.1
B.2
C.4
D.7
E.8
【解析】要點是兩個分類。第一,亞裔和非亞裔學者。第二,博士和非博士。
由60名學者中,亞裔學者31人,可得非亞裔學者29人。
由非亞裔學者中無博士學位的4人,可得非亞裔學者中有博士學位的(29-4=)25人。
由博士總數(shù)33人,得亞裔博士有(33-25=)8人。答案是E。
【例1-7】*比較文字學者張教授認為,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中,字形與字義的關系有不同的表現(xiàn)。他提出,漢字是象征文字,其中大部分都是形聲字,這些字的字形與字義相互關聯(lián);英語是拼音文字,其字形與字義往往關聯(lián)度不大,需要某種抽象的理解。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不符合張教授的觀點?
A.漢語中的“日”、“月”是象形字,從字形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對象;而英語中的sun與moon則感覺不到這種形義結合。
B.漢語中的“日”與“木”結合,可以組成“東”、“杲”、“杳”等不同的字,并可以猜測其語義。英語中則不存在與此類似的sun與wood的結合。
C.英語中,也有與漢語類似的象形文字。例如,eye是人的眼睛的象形,兩個e代表眼睛,y代表中間的鼻子;bed是床的象形,b和d代表床的兩端。
D.英語中的sunlight與漢語中的“陽光”相對應,而英語的sun與light和漢語中的“陽”與“光”相對應。
E.漢語的“星期三”與英語中的Wednesday和德語中的Mitwoch意思相同。
【解析】張教授的觀點是:漢字的字形與字義相互關聯(lián),英語的字形與字義關聯(lián)度不大。C項不符合上述觀點。答案是C。
【例1-8】一個部落或種族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滅絕了,但它的文字會留傳下來。“亞里洛”就是這樣一種文字。考古學家是在內(nèi)陸發(fā)現(xiàn)這種文字的。根據(jù)對所發(fā)現(xiàn)的這種文字的研究,專家們推測,使用“亞里洛”文字的部落或種族在歷史上生活在遠離海洋的寒冷地帶,因為在此種文字中,表示“冬天”、“雪”等的文字頻繁出現(xiàn),但沒有表示“海”的文字。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專家的推測?
A.“亞里洛”中有表示“魚”的文字。
B.“亞里洛”中有表示“熱”的文字。
C.“亞里洛”中有表示“馬”的文字。
D.“亞里洛”中沒有表示“山”的文字。
E.“亞里洛”中沒有表示“云”的文字。
【解析】題干中專家進行推測的假設是,一種古文字語言中有某種文字,則使用此種文字語言的古代部落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就有此種文字所表示的自然物;否則就沒有。E項如果為真,說明此種假設不成立。因為任何自然環(huán)境不可能沒有云。
其余各項都不能削弱題干。如A項不能削弱,因為魚不一定海中才有。B項不能削弱,因為生活在寒冷地帶的部落也接觸熱的自然物,例如火。答案是E。
【例1-9】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巖洞中,有許多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筍。這些石筍是由水滴長年滴落在巖石表面而逐漸積累的礦物質形成的。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項結論?
A.過去漓江的江面比現(xiàn)在高。
B.只有漓江的巖洞中才有地下河流。
C.漓江的巖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D.上述巖洞內(nèi)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筍形成后出現(xiàn)的。
E.上述巖洞內(nèi)地下河流的水比過去深。
【解析】如果E項不成立,即上述巖洞內(nèi)地下河流的水不比過去深,則該地下河流的水過去至少和現(xiàn)在一樣深,也可能比現(xiàn)在還深,從而石筍的根部所在的巖石就不可能露出水面,于是題干關于石筍成因的解釋就不能成立。如果E項不成立,則題干不成立。如果題干為真,則E項為真。
其余各項均不能從題干推出。例如,D項不能從題干推出。即使上述巖洞內(nèi)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筍形成前出現(xiàn)的,只要石筍的根部所在的巖石露出水面,題干關于石筍成因的解釋仍然可以成立。如果題干為真,則D項可能假。D不能從題干推出。答案是E。
例1-6至例1-9是獨立能力型試題。這類試題的解題思考,是邏輯思考,其核心是邏輯推理。和例1-2至例1-5不同,解答獨立能力型試題,不涉及邏輯知識的應用。一個邏輯學家也許可以從中分析出某種邏輯知識的運用,但即使邏輯學家自己解答此類題目,他的實際思考過程也絕不會是對這些邏輯知識有意識的運用過程。解答獨立能力型試題所依據(jù)的,或者說,獨立能力型試題所測試的,就是日常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為任何一個健全的思考者天生具有。這種能力不是靠記憶,而是靠訓練得到加強。正是此種能力的差異,反映出思維素養(yǎng)的差異。這種能力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與“知識相關型”相比,“獨立能力型”試題具有較高的測試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區(qū)分度。一般來說,邏輯試題與知識的相關性越強,則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區(qū)分度越低。當然,這是就其一般性而言的。特殊地,一道精到的“知識相關型”試題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區(qū)分度,完全可能高于一道勉強的獨立能力型試題。
七、A類和B類:綜合能力邏輯試題的基本分類和不同的應對方略
以上通過實例分析說明,MBA邏輯試題分為獨立能力型和(邏輯)知識相關型。知識相關型又分為強相關和弱相關。
強相關型試題,約定稱為B類,其余為A類。
把MBA邏輯試題分為A、B兩類,是恰當?shù)幕痉诸悾驗锽類題和A類題的應對方略有實質性的區(qū)別。理解和把握此種區(qū)別,對于成功應試至關重要,或者說最為重要。
應對B類題的方略是把握以下問題。
第一,什么是強相關的邏輯知識點?這樣的知識點包括哪些?
所謂強相關,完全是基于MBA邏輯應試的經(jīng)驗概括出來的概念,指的是這樣特點的邏輯知識點:第一,雖然MBA邏輯測試的目標不是邏輯知識而是思維能力,但畢竟是邏輯測試,掌握這些知識點,對于正確應試、擺脫解題思考的盲目性是完全必要的;第二,能給解題以某種確定性的依據(jù),使解題過程帶有某種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對思考的壓力,從而降低試題的主觀難度。
在MBA邏輯應試中,強相關知識點事實上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它們是:
·基本邏輯概念(“非”、“且”、“或”(“要么……要么”)、“則”)
·條件關系
·四個重要的等值公式
·“則”和“或”(“要么……要么”)的推理規(guī)則
·對當關系
·對偶關系
這六個知識點中,最重要的是前面四個。
第二,如何基于日常思維實際,準確理解上述知識點?
第三,如何在解題中恰當?shù)剡\用上述知識點?
如果說應對B類題的要領是在解題中恰當運用某些知識點的話,則應對A類題的要領不是這樣。應對A類題的不確定性要比應對B類題大得多,因此,總結應對A類題的方略、概括應對A類題的規(guī)律性方法要困難得多。對此,大家都在摸索,這是見仁見智的。
本書應對A類題的方略如下。
第一,闡述應對MBA邏輯試題要關注的若干要點:如何準確迅速地閱讀、理解和概括題干?如何正確把握并恰當運用選擇性思維和排除性思考?如何識別和排除干擾項?如何理解“如果為真”?如何理解“能”和“最能”?如何抓住解題之扣?等等。
第二,把MBA試題分為七種題型(論證辨析、邏輯推斷、語義辨析、謬誤辨析、類比辨析、因果5法和數(shù)字比例,前五種為基本題型),分析概括不同題型的解題要領,其中包括在必要的地方穿插闡述弱相關知識點及其在解題中的恰當運用。
A類題包括獨立能力型和弱相關型。上述七種題型中,B類題主要集中在邏輯推斷(A類題也多有邏輯推斷),其余基本是A類題,其中,論證辨析、語義辨析、數(shù)字比例基本都是獨立能力型題;弱相關型題多出現(xiàn)于謬誤辨析和因果關系。
A類題是MBA邏輯試題的主體,對考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區(qū)分度高于B類題,但B類題更能體現(xiàn)考前準備和考前輔導的意義。
在解題前,不必刻意區(qū)分是A類或B類。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B類題的特征是明顯的。如果一道題的B類特征不明顯,則先當做A類題應對。
- 2015年MBA、MPA、MPAcc管理類聯(lián)考邏輯精選420題
- 陳慕澤2018年管理類聯(lián)考(MBA/MPA/MPAcc等)綜合能力邏輯精選450題
- 2015年全國管理類專業(yè)學位聯(lián)考綜合能力考試模擬試卷
- PMP考試輕松通關1:高頻情景與模擬題
- 全國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yè)資格考試復習題集:安全生產(chǎn)實務(道路運輸安全·2024版)
- MBA、MPA、MPAcc聯(lián)考歷年真題解析與考點分析系列(全新改版)
- 旅游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
- 2015年MBA、MPA、MPAcc管理類聯(lián)考邏輯零基礎高分輔導
- 2017年管理類專業(yè)學位聯(lián)考綜合能力考試·數(shù)學考點歸納與真題解析
- PMP考試輕松通關2:精華概念與模擬題
- 2017年管理類專業(yè)學位聯(lián)考綜合能力考試數(shù)學精選500題
- 陳慕澤2019年管理類聯(lián)考(MBA/MPA/MPAcc等)綜合能力邏輯零基礎高分輔導
- 中國領先企業(yè)管理思想研究(珍藏版)
- (2017)MBA、MPA、MPAcc管理類聯(lián)考邏輯分類精選400題
- 2015年管理類專業(yè)學位聯(lián)考綜合能力考試數(shù)學精選50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