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就對琵琶音樂抑揚頓挫的韻律有過絕妙的寫照:“大弦嘈嘈如急語,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里的“急語”、“私語”、“鶯語”和“大珠小珠”等詞語生動地展現了琵琶樂音的輕重快慢及起伏停頓的韻律。
在我們日常說話中,只要重視并運用語調的抑揚頓挫的韻律變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內容也能講得娓娓動聽,牢牢吸引住聽眾;如果不善于運用語調變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動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單調平淡,使聽眾昏昏欲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駕馭語調的技能技巧,以便能淋漓盡致地表達思想感情,增強說話效果。
1.停頓與連接
說話中的停頓與連接是為表達語句的意義和層次、思想和情感服務的,并不完全受標點符號的制約。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需要停頓;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則要連接。這一點應該牢記,但也不能死搬硬套。
停頓與連接在說話中起著重要的表情達意的作用,主要意義在于以下六點:
(1)保證語意清晰明確,不使聽者產生誤會。
(2)強調重點,加深印象。
(3)并列分合,使內容完整。
(4)造成轉折呼應。
(5)體現思考判斷,給聽眾的領悟提供依據和時間。
(6)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象。
2.重音
重音可分為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語法重音是顯示語句語法結構的,位置比較固定,有一定的規律。強調重音可分為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強調某種特殊的感情,如表露喜怒好惡等所使用的重音。邏輯重音是能突出語句目的、體現邏輯關系、點染感情色彩的關鍵詞句,其具體表現較為復雜,應根據內容予以區分并把握。重音須在非重音的環境中存在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突出,兩者必須有機地銜接和過渡,做到和諧統一。
在表達時,重音一般是重讀,但也可根據不同的言語環境選擇相應的語音變化來突出重音,如壓抑氣息,用輕聲或低聲表達,用短促有力的聲音表達,用拖長的聲音表達等,都可以顯示重音并實現言語目的。
在言語交鋒中,有時可以利用重音技巧擺脫對方所設計的圈套,取得有利地位,同時也陷對方于尷尬境地。例如:
一天,林肯低著頭在擦自己的靴子,有位外國外交官看見,便嘲諷道:“喂,總統先生,你經常擦自己的靴子嗎?”
“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誰的靴子呢?”
林肯一句話就轉移了對方說話的重音,使自己脫離被嘲弄的境地,而陷對方于尷尬之中。
3.升降
人在說話時,聲帶拉緊,聲音就升高;聲帶放松,聲音就降低。語調的這種高低抑揚變化,就是升降。人在說話中,同一語句的高低升降變化不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內容也就不同。試體會一下“我怕你”這句話因高低升降不同所產生的不同感情與內容。
語調的升降變化貫穿于整個語句,但在句末表現得最明顯。它可分為高升、降抑、平直和曲折四種類型。
高升調句子語勢逐漸由低到高。一般表示驚訝、疑問、反詰、呼喚、號召等。例如:
(1)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表反詰。
(2)我們一定要把經濟搞上去。↑表號召。
降抑調句子語勢先高后低,逐漸下降,句末低而短。一般表示肯定、懇求、感嘆、自信、允許、祝愿等。例如:
(1)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表示肯定自信。
(2)你瞧,多美的彩虹啊?↓表贊嘆。
平直調整個句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高低升降變化。一般用來敘述、說明、解釋,表示莊重、嚴肅、冷淡、遲疑、悼念等。例如:
(1)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心地善良,樂于助人。→表敘述。
(2)一根火柴可以毀掉整個森林。→表嚴肅。
曲折調全句語勢曲折變化,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句末尾音特別加重、拖長并造成曲折。一般用來表示夸張、諷刺、幽默、嘲弄等。例如:
(1)他是很好,好得連說謊都有人諒解。表嘲弄。
(2)你是一個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表諷刺。
說話不可單一,應當抑揚頓挫、有起有伏,語調有抑有揚,語音有高有低,語速有快有慢,吐字停頓有長有短,文采有濃有淡,風格有俗有雅,如此才能讓所說的每句話都能娓娓動聽,牢牢吸引住聽眾。
通過背誦提高自身說話能力
每個人幾乎都有過背誦文章的經歷。背誦的目的因人而異: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所說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訓練當眾講話能力。
為了這個目的,并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增強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優秀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空空如也,那么你再伶牙俐齒也無濟于事。記憶與口才一樣,它并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后天的鍛煉對它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記憶力越強,“背”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誦”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里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并茂的表達。
背誦法,與速讀法相輔相成。速讀法的著眼點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在“準”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辭或文章一定要準確,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一定要準確無誤。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第二步,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要花點工夫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思想感情,并注意培養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對所選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于準確表達內容。第四步,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背誦的過程也可分步進行。第一,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并茂,只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并且,在背的過程中,自己要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準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并隨時注意讀音的正確與吐字的清晰,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這個訓練的最后一步,用飽滿的情感和準確的語言、語調進行朗誦。
這里的要求是準確無誤地記憶文章,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們要背誦高爾基的《海燕》,我們首先就應明白,這是篇散文詩。它是在預報革命的風暴即將來臨,謳歌的是海燕——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詩都是熱烈激亢的,表達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革命激情。那么,我們在朗讀《海燕》時就要抓住這個基調。當然,僅僅抓住作品的基調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對作品進行一些技巧上的處理,比如劃分段落、確定重音、停頓等等。平平淡淡,沒有波瀾,沒有起伏,一調到底的朗誦是不會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誦《海燕》時把握了它激昂奮進的基調,卻沒有注意朗誦技巧,開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結果到了表達感情的最高點時,就只能是聲嘶力竭。我們說這也是把握欠準確的緣故。如果注意了朗誦技巧和作品感情脈絡的發展,此類錯誤就完全可以避免。
這個訓練最好能有老師予以指導,特別是在朗誦技巧上給些指導。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找朋友幫助,請朋友聽自己背誦,所謂“旁觀者清”,別人容易發現的不足可以成為我們改進口才的依據。
要準確記憶,學習知識如此,有效說話也是如此。通過記憶和背誦,可以鍛煉和促進大腦的語言思維,達到提高口才水平的目的。
通過復述提升自身表達能力
復述法就是利用重復敘述別人講話的方法,訓練人的敏捷思維、暫時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并且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后請朗誦較好的人進行朗讀,最好能把它錄下來,然后聽一遍復述一遍,反復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復述出來。復述的時候,你可把第一次復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后對比原文,看你能復述下多少,重復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復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于背誦,更在于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能面對眾人復述就更好了,它還可以鍛煉你的膽量,有助于克服緊張心理。
這要求我們在開始時,只要能把基本情節復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意思復述出來;第二次復述時就要求不僅僅是復述情節,而且要求能復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復述時,就應基本準確地復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提高要求。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復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復述出來,并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復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復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復述8~10個句子。持之以恒,必然可提高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
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較短、感興趣的材料進行,這樣便于你把握、記憶、復述。隨著訓練的深入,你可以逐漸選一些句子較長、情節較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這種練習一定要持之以恒。有的人一開始就選用那些句子長、情節少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結果常常是欲速則不達。這就像我們學走路一樣,還沒學會走,就要學跑,是一定要摔跤的。這個訓練枯燥乏味,沒有耐心與毅力,很難達到練習目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口才依賴于平時不間斷的訓練和培養。持之以恒地應用復述法訓練自己的口才,你的說話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快速的提高。
通過講故事鍛煉自己的口才
人們都聽過故事,但并不一定都講過故事,講故事看起來很容易,要真講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呀,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甚至讓你廢寢忘食地去聽,可是自己一講起來,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學習講故事對練口才是一種好方法。
講故事,對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為故事里面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表達能力。
這里的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節性是通過各種性格的人的言語、行動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講故事之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比如,我們要講《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那么我們就要分析其中的幾個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然后把國王的愚蠢無知,騙子的狡詐陰險,大臣的阿諛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無邪,都用語言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把握故事語言的個性化。故事的語言不同于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性強、個性化強。所以當我們拿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不要馬上就開始練習講,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適合我們講的故事。
重復講述。對材料作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練講。通過反復練講達到對內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與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維妙維肖地表達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
另外,邊練講,還要邊配以表情、動作。看看你講故事時的表情、動作是不是與你講的內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首先發音要準確、清楚。平舌音、翹舌音、四聲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話講。其次不要照本宣讀。講故事是不允許手里拿著故事書照著念的,那樣就成了念故事了。講故事要用口語化的語言去講。
由于個人知識、心理及年齡的差異,練口才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你就會找到打開“口才家”之門的金鑰匙。
故事可以使平白簡易的語言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經常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如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從而提高口才表達技巧和說話能力。
訓練自己說話通俗的方法
一個經過合格語言訓練的人懂得什么話說得,什么話說不得,同樣一個意思,如何說才會意味猶長,讓人會心一笑。在古今中外的語言實踐中,語言技巧可謂是英華璀璨,博大精深,在此只能舉其犖犖大者,以供讀者欣賞,希望從中可使你找到當眾講話的靈感與技巧。
說話的通俗性,是指說出的話不但要生動、巧妙,而且還要明白、易懂,使人樂于接受。語言表達要大眾化。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用語通俗,一聽就懂;二是意義通俗,深入淺出。違背這兩點,不僅會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甚至還會造成各種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