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講授“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專家,我們的論述,其實受到三重限制: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個人的學術及審美趣味、代表國家利益的教學體制。這三者之間,固然有合力,但也不無縫隙。意識形態的限制,因歷次政治運動而得到充分的暴露,世人對此多有警惕。再加上1950年代的諸多轉折,太富于戲劇性了,以致做學科史清理時,很容易被拎出來冷嘲熱諷一番。可實際上,還有很多別的因素,同樣制約著這個學科的發展。
這里...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作為講授“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專家,我們的論述,其實受到三重限制: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個人的學術及審美趣味、代表國家利益的教學體制。這三者之間,固然有合力,但也不無縫隙。意識形態的限制,因歷次政治運動而得到充分的暴露,世人對此多有警惕。再加上1950年代的諸多轉折,太富于戲劇性了,以致做學科史清理時,很容易被拎出來冷嘲熱諷一番。可實際上,還有很多別的因素,同樣制約著這個學科的發展。
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