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單親孩子也能高飛

現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單親孩子也越來越多。離婚對于父母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但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個災難。溫馨的家庭轟然坍塌,親情被人為斬斷,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發生劇變,人際關系變得復雜化,導致這些孩子的生活道路坎坷艱難。

在父母離異、家庭變化的境況中,孩子會有很強烈的被拒絕的感受,他們會覺得自己跟其他的孩子有很大不同。單親孩子能否形成健康的人格,與父母和教師的教育有很大關系。

嫣嫣在兒子佑佑3個月大的時候就和丈夫離婚了,在孩子兩歲時,她決定赴英國留學。當時大家很難理解她的舉動,嫣嫣堅定地說:“離婚讓我懂得獨立的重要。”

后來,上小學四年級的佑佑轉學來到一所新學校,了解情況的老師對這個孩子既同情又擔心,總怕孩子受到其他同學的傷害。一天,老師要求學生們介紹自己的家庭,課前老師對佑佑說:“你如果覺得不方便,可以不用介紹。”誰知他堅決地說:“您不用照顧我。”結果發言時他非常自然地講道:“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所以我不記得爸爸的樣子,但我有一個了不起的外公,我覺得他就是男子漢……”佑佑的表現讓老師很吃驚,也讓老師開始對佑佑刮目相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發現佑佑的各項表現都是全班最好的。可以說,佑佑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老師對單親孩子的看法。看來,只要教育得當,單親的孩子也能高飛。

別將教養責任與婚姻一起畫上句號

當一個家庭面臨解體時,作為父母應該做些什么呢?

承認家庭的確發生了變化,真誠面對孩子的問題

孩子是敏感的,會感覺到家庭的變化。所以,不要企圖對孩子隱瞞發生了什么,那樣會增加他們的不安,讓他們失去對成人的信任,進而失去對所有人的信任。作為家庭的一員,他們有權利知道家庭破裂的事實,這也有助于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

離婚并不單純是哪一方的錯,要消除負罪感或受害者心態

不要向孩子控訴對方的無情和不負責任。要讓孩子知道,離婚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的配偶的錯,更不是子女的錯,不要試圖將自己的創傷作為反面教材去影響孩子今后的成長。孩子需要從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們有自己去憧憬未來和探索世界的權利。

對年齡稍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關系不好很容易讓他們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沒有讓父母滿意。他們會認為父母離異是他們的錯,并由此產生自卑和內疚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從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影響自身人格和創造力的發展。

如果父母某一方覺得離婚是自己的錯,往往會在行動中試圖對孩子進行補償,導致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失去客觀標準。如果父母某一方認為離婚是對方的錯,也許又會有意無意地責備對方,不經意間那些“媽媽不要我們了”、“男人都是壞東西”之類的語言,會成為孩子常聽到的口頭禪,這種教唆會使孩子對另一方產生敵意、厭惡甚至仇恨情緒,使他們失去對世界的信任和對未來的信心,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甚至會影響孩子成人之后正常地經營自己的家庭生活。

不要爭搶孩子,孩子不是私人財產

也許你覺得你才是最愛孩子的,孩子跟了對方一定不會幸福,但要知道,孩子的媽媽(爸爸)和你一樣有資格去愛孩子,同時孩子和沒有監護權的媽媽(爸爸)有權利保持正常的親子溝通,孩子可以借此獲得健康的親情,這些有利于其身心發展。

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避免補償心態

當你覺得因自己離婚使孩子失去過多而對不起孩子時,你可能會盡力給孩子更多的物質上的滿足,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但你要清醒地意識到,物質上的過分滿足和行為上的嬌縱,都無法替代精神上的缺失。對孩子的溺愛并不是補償,相反很可能會導致孩子任性、自理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這些還有可能是他們未來不負責任、有暴力行為的來源。要避免補償心態,給孩子一個正常、健康的成長空間。單親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擔責任,走向成熟。

別將教養責任與婚姻一起畫上句號

婚姻結束,并不等于對孩子的責任也結束了。作為非監護方,一定不要覺得反正孩子不用自己管,可以省心了。其實,孩子永遠同時需要母愛和父愛,增加你與孩子的接觸與溝通,會讓他更容易從父母離婚所造成的陰影中走出來。作為監護方,也一定不要將孩子扔給自己的父母,因為,你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缺乏你的照顧,或者因為老人的溺愛、缺乏約束或嫌棄,而走上歧途。如果父母中的一方認為孩子是負擔,影響了自己重新組建家庭,因而怨恨孩子和另一方,則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孤獨、壓抑甚至厭惡家庭的心理。應盡可能地讓孩子了解,父母雖然離婚了,但依然都愛著他,對他的教養問題依然會共同承擔責任。

孩子不是人生的賭注,積極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別將一次婚姻的失敗當做人生的終結,從而將自己的希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那樣不但會失去自我,也會束縛孩子獨立成長。一個成人如果不能勇敢地面對失敗,從頭再來,孩子稚嫩的肩膀又如何能夠承載兩代人的重托?成人勇敢地面對困境,會給孩子帶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你完全可以做到:提高家庭的自信力,營造和諧友愛的氣氛;生活從封閉走向開放,增加孩子的社會交往。只有這樣,你和孩子才會有幸福的明天。

我們常說,孩子是無辜的,因為父母的離異而令孩子受到傷害,是本不應該發生的。可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要學著重新適應生活,更用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既然生活已經改變,就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自己和孩子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和快樂吧!

針對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危機,成人還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來自家庭以外的愛,用愛心撫慰他們的創傷;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間相互照顧,讓熱情、有同情心的孩子與之交往,用友情彌補親情;創造活動的環境,積極鼓勵孩子參加各項班集體和社會活動,用鼓勵消除自卑;還可通過談心等多種形式,讓孩子慢慢意識并做到:

接受父母離異的客觀現實 樹立“大人離婚,并不是不要我了”、“父母之間的感情是父母兩個人的事”、“盡管父母離婚會給我帶來一些麻煩甚至傷害,但這的確是他們的權利”、“不能因為我,讓父母勉強生活在一起”等正確的觀念。

正確認識自己 父母離異不是我的錯,我并不比別人差,不必因此而看不起自己,我還可以和自己的老師、同學、伙伴及其他親友有正常的交往,并能從他們那里得到幫助和支持。

我有權決定跟誰生活在一起 我不是父母用來要挾對方的籌碼。我需要把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首位,選擇能夠使我健康成長或與我合得來的那一方,并且有權利和父母雙方見面、相處。

多與父母溝通 離婚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容易,我要更加理解父母的難處,并在自身能力許可的范圍內為他們分憂。

給自己“舔傷口”的機會 畢竟我還不是成人,我要學會適當地進行心理調適,增強抗挫折能力,經歷了這樣的痛苦之后,我會多一分成熟,讓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更勇敢地面對困境和挫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安福县| 玉环县| 寿阳县| 麻城市| 商河县| 连江县| 宾川县| 黔江区| 金溪县| 新余市| 固安县| 伽师县| 威宁| 威信县| 张家港市| 扎兰屯市| 安宁市| 政和县| 南漳县| 东光县| 璧山县| 汉源县| 星子县| 仪陇县| 焉耆| 明溪县| 喜德县| 通化县| 文登市| 雅江县| 忻州市| 通榆县| 奉化市| 无极县| 余江县| 丰镇市| 临邑县| 武平县| 康保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