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我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批評

張寧從上初中后開始過上了寄宿生活,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每當他回到家,媽媽總是給他做他最喜歡的餃子,臨走前總是給他帶很多好吃的,叮囑他要好好學習。可是在張寧的眼里,他覺得媽媽太嘮叨了,什么一件小事情也總要強調好幾次。

“這是我給你準備的簽字筆和筆記本,我給你放在書包里了。里面還有幾袋榨菜,還有幾包方便面。”媽媽再三強調道。

“行了,媽媽,我知道了。不用和我講了,我的耳朵都已經聽出繭來了。”張寧有點不耐煩的樣子。

“不管你聽不聽,反正你要記住,用的時候都在書包里面。”

張寧自從住校后,和其他同學一起迷上了看漫畫書。有時候上課時間他還偷偷看,不久他的這一不良習慣被老師發現了,通知了他的家人。媽媽知道后很傷心,批評他:“你這孩子,一點也不聽話,我整天如何告你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怎么上課時間還看漫畫書。真是太不像話了。”

“沒事的。我們班里看漫畫書的很多,又不止我一個人?”張寧一臉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你這孩子,我是無法管你了。”媽媽很無奈地說道。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的家長一定會有這樣的苦惱:自己家的孩子根本不在乎家長的批評,從來就把家長的斥責當做耳旁風,你今天剛剛批評他,明天他照樣我行我素,屢教不改。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即使動用暴力,打罵孩子,孩子也是明知故犯,和家長唱反調。

心理學中,當由于作用次數過多、刺激強度過久時,對方會產生極不耐煩的情緒,甚至出現逆反的心理,這被稱為“超限效應”。上面的事例便是“超限效應”在現實中的典型案例。它源于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里聽牧師演講。起初,牧師的演講很精彩,在場的各位用熱烈的掌聲表示認同,馬克·吐溫準備一會兒去捐款。可是牧師的演講時間有點太長了。十分鐘過后牧師還沒有講完,這讓馬克·吐溫感到有點反感,原本他想多捐點錢,可是這時他臨時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的演講竟然還沒有完,馬克·吐溫更加生氣了,他決定自己一分錢也不捐。又過了一段時間,牧師的演講終于講完了。募捐也隨后開始舉行,馬克·吐溫出于憤怒,非但沒有捐錢,反而從募捐款里偷偷拿了兩個硬幣。

現實中,父母苦口婆心的嘮叨便是“超限效應”的證明。很多時候,媽媽會對孩子關懷備至,噓寒問暖。然而他們總是重復嘮叨老生常談的幾句話,讓孩子產生了厭煩。因此即使孩子犯錯后,面對家長數次的批評,內心也會產生抵觸心理。“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例如,當孩子因為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對一件事提出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后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實際上父母過分的叮囑并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使孩子的神經細胞處于抑制狀態,從而影響信息傳遞效果。所以,時間過長、內容過多或教育方式單調重復等不良管教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應”。有的父母經常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頻繁的大而空的說教教育。盡管家長所講的很有道理,可是由于家長總是三番五次地在孩子面前講,這會讓孩子感到厭煩,進而難以承受,以致和父母頂嘴。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握好“度”的問題。超過“度”就會產生“越限效應”;而不及“度”又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教育孩子掌握好分寸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不能總是沒完沒了的重復,講多了反而會讓孩子感到聽覺疲勞,有的孩子偏偏會和家長作對,專門做錯事。

強強十分貪玩,放學后總是和一群朋友泡在網吧,很晚才回家。母親幾次三番讓他收斂一下,用心學習,可是他置若罔聞,根本沒有當回事。

一天晚上,強強和同伴在網吧瘋玩,到了十一點才準備回家。他心情很緊張,心想這下子可是要挨批了。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敲門,媽媽給他開了門。強強低下頭做好了挨罵的準備,可是媽媽一句也沒有說他,媽媽只是很失望地說了一句話:“強強,你太令媽媽失望了!”說完媽媽轉身進了廚房,一會兒媽媽從廚房端出一碗面,對強強講道:“這么晚了,還沒有吃飯吧!光是顧著玩了,不吃飯是不行的,趕緊吃飯吧。冰箱里還有牛奶,你自己拿吧。”說完媽媽去休息了。

強強看著眼前的這碗面,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感到自己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媽媽等他這么晚,還等著給他做飯。而他卻是把時間浪費在玩游戲上面。自己太對不起媽媽了。自此以后強強再也不去網吧了,他總是按時回家去寫作業。媽媽并沒有給他講一堆的大道理,也沒有在他面前嘮叨一番,而是采取另外一種方式來教育兒子。媽媽用自己的行動打動了兒子,讓兒子迷途知返。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首先自己要冷靜,不能過于激動,講出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語來。當感覺到孩子不服氣的時候,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怨言,因為有時候有可能孩子也有難言之隱,有可能家長會對孩子產生誤解。如果家長不分原因就將孩子批評一番,到時候才知道并不是孩子的錯,那只能讓孩子更加傷心,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會因此降低。

有的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只要發現孩子的錯誤便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孩子劈頭蓋臉地訓斥一番。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很沒有面子,家長的這種做法深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樣的批評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夠改正錯誤,可是到了最后只能是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造成孩子對家長的怨恨,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語氣要緩和,要多和孩子講道理,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每回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不能總是擺父母的架子與權威,而是要講出所做的必要理由,讓孩子能夠心服口服去按照自己的要求辦事情。

當孩子犯錯后,他自己本身會產生一種惶恐,會覺得心里很內疚,很矛盾。有時候他們也想和家長講出自己的過錯,可是他們又會擔心和父母講清楚后得不到父母的諒解反而會受到嚴厲的批評。這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壓力,促使他深刻反思自己犯下的錯誤。這時候家長如果對孩子批評一番或者痛打一頓,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原有的愧疚消失了。他們會覺得自己的錯誤和父母的批評相互抵消。相對于體罰等教育手段,對孩子進行心理制裁往往會起到更加好的效果。

還有的家長平時孩子犯小錯后沒有當回事,等到孩子鑄成大錯的時候才后悔當初沒有好好教育孩子。由于孩子認知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平時發現孩子的錯誤后,家長既不能大動干戈,認為孩子的品行或者道德有問題,也不能不以為然,縱容孩子繼續犯錯,錯上加錯。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語氣要緩和,態度要溫和。專家建議,和孩子講道理時要把握黃金三分鐘,即講道理的時間要控制在三分鐘以內,最長不超過五分鐘。另外對孩子要先褒后貶,先對孩子最近的表現進行肯定,然后轉折提出對孩子的批評與看法。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滨海县| 南召县| 凉城县| 潜山县| 襄垣县| 江源县| 青冈县| 滨海县| 高台县| 巩义市| 三河市| 左云县| 淅川县| 呼和浩特市| 文水县| 治多县| 林甸县| 岑溪市| 都兰县| 交口县| 巴林右旗| 浠水县| 昭平县| 观塘区| 读书| 清徐县| 翁牛特旗| 沙河市| 饶阳县| 永德县| 苗栗县| 乐东| 蓬溪县| 安陆市| 休宁县| 玉田县| 上虞市| 汾阳市| 彭山县|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