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吳道子:“吳帶當風”的千古畫圣
- 百位世界杰出的藝術(shù)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啟示錄)
- 畢尚 風華主編
- 1392字
- 2015-04-08 15:54:14
吳道子,又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我國唐代杰出的畫家,他以卓絕的繪畫成就被后人稱為“畫圣”。
吳道子出身于貧苦人家,自幼窮困孤苦。但是處于逆境當中的吳道子少有壯志,好學不懈,特別喜歡畫畫。他的才華被同樣愛好藝術(shù)的官員韋嗣立賞識,收他做手下的當差,從此吳道子有機會跟隨韋嗣立來到四川,四蜀綺麗的風光、雄奇的山水,啟迪著他的創(chuàng)作才華。吳道子不拘泥于古法,大膽探索,終于自成一家,創(chuàng)出了山水之體。
后來吳道子擔任兗州瑕邱尉,繁瑣的公務(wù)使吳道子無法安心作畫,于是他決定棄官而去。20歲時,吳道子來到東都洛陽,專心從事繪畫藝術(shù)。他向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他的同學中有后來被尊為“塑圣”的著名雕塑家楊惠子。由于對繪畫的癡迷,吳道子后來干脆放棄書法,一心撲在繪畫上。
正因為對繪畫藝術(shù)的鐘愛,吳道子作畫充滿了激情。他作畫時意守丹田,全神貫注,胸有成竹,心中早有了全幅畫的構(gòu)思,因此無論他畫多大的畫像,無論落筆是從頭開始,還是從手開始,或是從腳開始,都能畫出惟妙惟肖的作品來。吳道子為當時很多寺院畫了壁畫,一時間聲譽溢于四方。
唐玄宗李隆基是位頗知風雅的皇帝,他本人就精通音律,也善書畫。他聽聞吳道子的大名,于是就把他召入長安(今陜西西安),讓他專為宮廷作畫。入宮以后,隨著身份、地位的提高,吳道子有機會隨皇帝巡游四方,而且可以結(jié)交各地名流,瀏覽四方古跡。這對開闊吳道子的眼界、形成他的畫風有重要作用。
吳道子還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藝術(shù)靈感。他曾看過當時著名劍術(shù)名家裴曼將軍舞劍,裴將軍瀟灑自如、行云流水般的劍舞讓吳道子深受啟發(fā)。他觀后心潮澎湃,援筆繪畫,所畫之作如有神助,栩栩如生。
吳道子的繪畫技藝突破了前人的技法。他所畫的人物、佛像,雖然不是絲縷必備,但是神韻卻很充足。吳道子善于運用線條的飄動變化和力量,來表現(xiàn)人物靈活多姿的形象。他畫的人物,衣角飄飄,盈盈若舞,形成了“吳帶當風”的獨特風格。這種逼真的繪畫效果使得他的畫名噪一時,被稱作“吳家樣”。吳道子繪畫不僅講求逼真,而且講求傳神。
吳道子的繪畫技藝,在當時就廣為人知。每當他在寺中作畫,圍觀的人就里三層、外三層,像墻一樣圍住他。吳道子畫佛像頭頂?shù)膱A光,不用思慮,信手一揮,一個圓弧就出現(xiàn)了,令圍觀的人嘆為觀止。吳道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即使人物千百,他也能畫得毫不雷同。
這一切,都得益于他繪畫方面的天賦,更重要的是平時的苦練。吳道子的畫和張旭的草書、裴曼的劍術(shù),被譽為當時的“三絕”。
天寶年間,吳道子被派往四川繪嘉陵江景色。這次故地重游,吳道子心情舒暢無比,兩岸青山綠水,一一收于眼底。回到京城后,吳道子在大殿上展開長卷,將川江三百里勝景,一日之間就畫好了。唐玄宗看后稱贊不絕,他說別的畫家要幾個月完成的事,吳道子一天就可以做完。吳道子高超的山水、人物畫技藝為他贏得了“畫圣”的美譽。他的同學楊惠子本來在繪畫上也很有成就,但看到吳道子的畫后自嘆不如,從此放棄繪畫,專攻雕塑,終成一代“塑圣”。在當時的畫壇,吳道子享有極高的聲譽,后輩畫師紛紛奉他為師,一時間弟子成群,影響深遠。
“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此時已近垂暮之年的吳道子晚景也很冷落,不久他就在孤寂無聞中溘然去世。然而他所創(chuàng)立的繪畫技法對后代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在中國,而且對朝鮮、日本的畫壇影響都是不可磨滅的。他的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圖》、《高僧圖》、《地獄圖》等是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