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米芾:北宋書法博士
- 百位世界杰出的藝術(shù)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啟示錄)
- 畢尚 風(fēng)華主編
- 1579字
- 2015-04-08 15:54:14
米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或人稱米南宮,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和鑒賞家。米芾言行舉止異于常人,具有玩世不恭的個性,為中國藝術(shù)史上少有的有趣人物。
書史稱“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蔡勝在度”。在書法上,他和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為宋四大書法家,但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灑奔放,又嚴(yán)于法度,蘇東坡盛贊其“真、草、隸、篆,如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chuàng)山水畫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云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xiàn)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后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較多,使這種畫風(fēng)得以延續(xù),致使“文人畫風(fēng)”上了一個新臺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究竟是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后人各有側(cè)重。
米芾的母親閻氏是皇后的乳娘,所以幼時生活在宮廷里。他從小聰慧,七八歲時開始學(xué)書法,十多歲時就能書碑刻,長大后更是強聞博記,古文詩詞,無所不涉,藝道大進(jìn)。但是他喜議論,而且心高氣傲,雖然具有前程萬里的良好背景,因為憤世嫉俗,舉止頡頑,時而裝瘋作顛,身在宋朝卻好穿唐代服裝,所到之處都是多人圍觀。當(dāng)為州官時,他見了巨大奇石而大喜,整衣冠拜揖呼之為“兄”等,這種違世異俗的行為,在封建社會里,既超越禮法規(guī)矩,又不能與世隨和,故在執(zhí)政者看來,當(dāng)然就不是什么“堂廟之材”。所以,他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只得“三加勛,服五品”而已。
米芾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獵很廣,加之眼界寬廣,鑒定精良,所著皆為后人研究畫史的必備用書,有《寶章待訪錄》、《書史》、《畫史》、《硯史》、《海岳題跋》等。
米芾平生于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雖然畫跡不傳于世,但書法作品卻有較多留存。南宋以來的著名碑帖中,多數(shù)刻其書法,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yuǎn),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jié)構(gòu),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的書法是以臨摹許多名家的作品,融會貫通而自成一家的。這被有些人稱為“集古字”,常引為笑柄,但卻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
米芾書法成就完全來自后天的努力,絲毫沒有取巧的成分。他30歲時在長沙為官,曾見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廬山訪東林寺碑,且都題了名。元佑二年還用張萱畫六幅、徐浩書二帖與石夷庚換李邕的《多熱要葛粉帖》。看他的書法,24歲的臨桂龍隱巖題銘摩崖,略存氣勢,全無自成一家的影子;30歲時的《步輦圖》題跋,亦使人深感天資實遜學(xué)力。到了后來,已是自成一家了。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時,往往隨其所往,在座船上大書一旗“米家書畫船”。
米芾愛石,相傳他出任漣水軍時,因漣水距靈璧較近,視靈璧石如珍寶,每得必藏,所藏很多,并一一鑒賞取名,終日閉門不出醉心賞玩。一日,楊次以按察使身份來到漣水巡視工作,見米芾不理政事,終日閉門不出,便正色質(zhì)問他:“朝廷把距京千里之縣交付給你治理,你哪能整日玩弄石塊,而不問政事?”米芾從左袖中取出一塊靈璧石來,只見該石小巧玲瓏,色澤清潤,狀如峰巒,仔細(xì)看去小峰上還有一洞壑,真是渾然天成。米芾說:“這么好的石頭怎么能不惹人喜愛呢?”楊次接過來仔細(xì)端詳,果然好石,隨手放入自己的袖中。
米芾又取出一塊靈璧石,但見層巒疊嶂,山色蒼潤,奇巧無比。楊次接過來端詳之后,隨即又納入袖中。米芾再取出一石,其石造型奇特,集瘦、透、漏、秀于一體,色澤如墨玉,擊有悅耳之聲,真乃巧奪天工,為神雕鬼鏤之作。米芾對楊次說:“如此美石,怎能不惹人喜愛呢?”楊次答道:“不只你一個人喜愛它,我也喜愛它。”說畢,從米芾手中奪過該石,徑直朝門外走去,出了門便登車遠(yuǎn)去。米芾見楊次奪石而去,心中大為不快,幾個月都郁郁不歡,多次致函楊次索還心愛之石,最終未能追回,米芾為此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