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9月29日,“意土戰爭”爆發——意大利為奪取奧斯曼帝國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今利比亞)而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就在意大利軍隊和奧斯曼帝國軍隊展開激烈戰斗的時候,厭惡平庸生活的墨索里尼一下子不安分起來了,此時已經有了嚴重的民族主義傾向的他開始上街演說,反對意大利政府發動這場戰爭,結果被當地政法抓起來在監獄里關了五個月。
五個月的監獄生涯仿佛像一把火,點燃了墨索里尼體內狂熱的政治因子——他馬上創辦了本地社會黨的第一張機關報,《階級斗爭報》,積極地宣傳社會主義的同時對共和黨進行大肆地攻擊。由于墨索里尼有著不錯的口才和出色的文筆,這使得他把《階級斗爭報》辦的十分出色,也讓他逐漸在意大利聲名鵲起,成為了眾人皆知的青年人物。
1912年,意大利社會黨在勒佐伊彌利亞舉行全國代表大會。墨索里尼在這次大會上出盡了風頭,很多人把他看成是全國的英雄。因此,還不到三十歲的墨索里尼一躍成為了意大利社會黨的主要領導成員和黨報《前進》的總編輯。在墨索里尼接管《前進》報之后,報紙發行量驟然增到10萬多份,經濟情況大為改觀。黨員人數也由5萬人發展到15萬人。
1914年初,世界風云突變,一場席卷全球的世界大戰即將拉開帷幕。而此時的墨索里尼卻正在經受著思想上的“變異之痛”,一直都信奉社會主義的他開始向極右思想轉變——深受尼采唯意志論的影響,他開始他鼓吹“超人”哲學,認為“超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有權才能奴役群眾,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實現自己權力意志的工具。因此,他開始反對民主、反對馬克思所提倡的真正社會主義,而對尼采的反動戰爭理論則是萬分推崇,甚至對外宣稱,“戰爭就是道德,戰爭是強權政治的集中表現,只有通過戰爭才能達到自我擴張的目的”。
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6日,意大利政府宣布中立。對于意大利政府選擇中立的做法,墨索里尼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他多次在集會上辱罵政府,并且積極地宣揚,“這是意大利開疆拓土的大好機會,每一名意大利人都有義務去為之獻出自己的生命與鮮血。”
11月,意大利社會黨在米蘭召開黨內大會,作為主要領導成員的墨索里尼直接在會議上叫囂,“我堅決不和那些膽小怕死、希望保持中立的人說話,因為他們就是整個國家的罪人。”墨索里尼的言論引起了整個社會黨的不滿,很多人站出來指責他是一個好戰分子。面對眾人的批評,墨索里尼做出了一個自認為能夠很好報復那些反對他的人的舉動——1915年,他選擇了退出意大利社會黨,參加“義勇軍”。當時,意大利政府在英法兩國政府許諾戰后將阜姆和達爾馬提亞劃歸意大利豐厚誘惑條件下,于當年5月加入協約國陣營,對同盟國宣戰。而墨索里尼所參加的“義勇軍”就是支持意大利政府軍的自發性武裝。
踏上戰場,建功立業,這在墨索里尼看來是謀取政治資本的最好機會。所以,在踏上戰場之前,他將他所掌管的《意大利人民報》交給友福耳科辦理,并在離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去前線作戰了,希望后面要有保障,要睜開眼睛,盡力奮斗。謹祝諸君努力!”
參加“義勇軍”沒多久,墨索里尼就轉到了著名的勃薩里尼聯隊,后在嘉索、伊松佐和阿爾卑斯山作戰,后來進入法國邊界。由于意大利軍隊的實力并不是很強,所以一參戰就被奧匈帝國的軍隊打得不像樣子,有30萬人陣亡。值得墨索里尼慶幸的是,他不但活了下來,身上連一點兒小傷也沒有。
1916年,墨索里尼所在的團隊在阿爾卑斯高原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于是團長讓擅長寫文章的他去撰寫團隊的光榮戰斗史。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墨索里尼拒絕了這一個在別人看來很不錯的美差,他直接告訴團長說:“我是帶著滿腔的熱情前來參加戰斗的,而不是跑到這個鬼地方來寫文章的,我希望留在戰壕里,而不是待在后方的辦公室里。”
繼續留在戰場上的墨索里尼比之前更加勇猛了,此后幾乎每一次沖鋒他都沖在最前面。所以,團長提拔他當上了排長,不過因為他曾經有著社會黨的背景,排長就是他能夠在軍隊中所謀取到的最高官職。就是在緊張的戰斗生涯中,墨索里尼也并沒有完全停下手中的筆,他經常為報紙上寫文章和戰地通訊,積極地發表自己對于戰爭的觀點,號召意大利人積極地參與到戰爭中來——“我現在處于兩面夾攻的地位,一方面對付前線國外的敵人;一方面對付后方國內意志薄弱的人。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戰友,整個意大利軍隊也需要更多的戰友,只有勝利才能夠讓我們成為無上光榮的國民。”
不管是誰,在直面鮮血和殘酷的殺戮之時都會尋找心靈深處的依托,以此來減輕心中的恐懼。同樣,墨索里尼也不例外,之前非常厭惡宗教的他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開始信奉其天主教,他開始將教皇視為最崇拜的人,他說:“羅馬之所以能夠不朽,是完全靠天主的觀念,或普遍性質。假如沒有教皇,也沒有這普遍性了。”更為重要的是,墨索里尼從信奉宗教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宗教力量的強大,他開始主張意大利政府宣傳天主教——“意大利要強大,在世界上稱雄,不能沒有維系人心的東西。天主教必須予以重視。”
1917年2月23日的一次地雷引爆訓練中,墨索里尼因為操作失誤直接引爆了地雷,當“轟”的一聲響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以為被炸飛的希特勒絕對去見上帝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墨索里尼竟然沒有死——后來總共做了27次手術,從他身上取出44個彈片。此次雖然大難不死,但是墨索里尼的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他在戰場上繼續待下去了,部隊長官命令他退伍回家。
再一次離開部隊的墨索里尼已經不再為退役而傷心了,相反,他還十分的高興,因為他已經撈足了足夠的政治資本。于是,墨索里尼興奮地回到了米蘭,從好友福耳科的手里重新接過《意大利人民報》,繼續宣傳自己的政治理念。
就在墨索里尼回到米蘭這個大舞臺上沒多久,意大利在戰場上的局勢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配合英、法、俄三國軍隊的行動,意大利軍隊在伊崇左河中游的高原地帶發動了第十一輪的強攻,結果被同盟軍第十四集團軍在卡波雷托地區圍堵——第十四集團軍用毒氣炮彈和燃燒彈猛烈轟擊,意大利軍隊喪失伊崇佐河東岸陣地和所有的重型火炮,撤退后企圖堅守西岸,但立足未穩,又被德、奧軍隊的進攻突破,只好倉皇退卻,10月28日,意軍放棄重要鐵路樞紐烏迪內,退向塔里亞蒙托河。
就在潰兵跑到亞蒙托河的時候,士兵們的情緒開始發生變化,很快潰兵門就嘩變了,“打倒軍官”、“打倒戰爭分子”的呼聲此起彼伏。士兵們的嘩變使得整個意大利人民對當局也產生了強烈的不滿——10月26日,在大規模的反政府浪潮中,博澤利政府垮臺,由奧蘭多上臺組閣,不久,意大利軍隊總司令卡多納被解職,由阿芒多·迪亞茲繼任。
當前局勢的變化使得一直高呼“參戰”的墨索里尼如喪考妣,連續一個星期不能入睡,直到后來朋友為其注射嗎啡之后才有所好轉。但是,隨著國內情緒的轉移,墨索里尼又開始在報紙上鼓吹戰爭,“威尼西亞平原不久便有大戰。戰爭的失敗,古今如出一轍。協約國方面的缺點,就是只知固守戰壕,不能出奇制勝。現在逐漸改變了戰略戰術,我們凱旋的戰事大概就要開始了。”
阿芒多·迪亞茲繼任意大利軍隊新司令之后,意軍的氣勢逐漸得到恢復,此后在維爾托打敗奧軍,一雪卡波雷托之恥。戰場上的局勢也逐漸像墨索里尼所說的那樣開始向著意軍有利的一方傾斜,他的觀點又再次受到了意大利人的關注——“協約國必將戰勝同盟國,這一天不會太遠了,我們都將看見勝利,得到最終的戰利品。”
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達成停火協議。
1918年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發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蘭,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魏瑪共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而成功預測了這場戰爭結果并一直堅持呼吁“參戰”的墨索里尼立刻在意大利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聲望,在加上其又有一段英雄般的戰場經歷,因此意大利的退伍軍人們都一致擁護他成為意大利的新領袖。
這個時候的墨索里尼終于嗅到了成功的氣味,他決心抓住當下的有利局面讓自己登上意大利的最高政治舞臺。于是,在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蘭組建了“戰斗的法西斯”組織——意大利法西斯的雛形開始顯現。
當時,墨索里尼成立的“戰斗的法西斯”組織只有150個人,大多數人都是一些流浪在街頭的亡命之徒,他們的組織宗旨是:“用軍隊的組織,組成一個革命團體,恢復意大利固有的國性,鏟除赤化勢力”。墨索里尼和他的“戰斗的法西斯”組織一成立,就受到了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面對日漸覺醒的無產階級,壟斷資產階級看到依靠資產階級議會已經不能維持他們的社會地位了,于是轉而支持墨索里尼建立的公開法西斯恐怖勢力去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
因此,得到巨額財力支持的墨索里尼開始積極地在大學生、小資產階級、富農和資產階級軍官等群體中進行民族沙文主義的蠱惑宣傳煽動。對于墨索里尼的行徑,意大利工農階級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但是因為社會黨中的右派領袖因為缺乏對法西斯的正確認識,而一直對其實施姑息政策,間接為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的盛行掃清了障礙。結果使得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組織很快發展壯大。
1921年墨索里尼將“戰斗的法西斯”改稱為“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曾經那個在瑞士流浪的年輕人終于等來了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機會——1919年11月,選舉墨索里尼的票數不過4000,1921年的選票驟增至17.8萬。法西斯黨為此大肆慶祝。他們在國會組織了法西斯黨團。法西斯黨在國會535席中雖然只贏得了35席,但他們的反動能量卻很大,成了操縱國會、干預國事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威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