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一般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二指關于宇宙和人生根本的原理。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而美文,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它可以指作為獨立文體的美文。周作人最早從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發表《美文》,提倡“記述的”、“藝術的”敘事抒情散文,“給新文學開辟出一塊新土地”。王統照、傅斯年、胡適等曾撰文起而應和,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徹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美文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學史上確立。作為獨立文體的美文,實質是散文的一種。
而廣義的美文是指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欣賞的作品,帶有實用目的之寫作,例如新聞、公文、論述等可統稱為雜文。美文重感性,長于抒情;雜文重知性,長于達意。不過兩者并非截然可分,因為雜文寫好了,可以當美文來欣賞,而美文也往往為實用目的而寫作。
哲理美文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哲理美文中的象征思維:哲理美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征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哲理美文的聯想思維:由于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哲理美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本書分為九個章節,依次為人生,生活,青春,人際,處世,品質,意志,情感,立志等。里面精選了中外眾多名家精彩的美文,有的是散文,有的是雜文,但每一篇都力求精當。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時常諷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美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美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