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張良——三到橋頭學本領(3)

父親高興地說:“融兒,你分得很對,能不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要這樣分?”

孔融脆生生地說:“每人分一個,說明六個堂兄妹都分得著;盤子里還要留一個,這也可理解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盤子里就行,所以我這樣分。”

大家恍然大悟,連夸孔融聰明過人,父親也開心地笑了。

諸葛亮——10歲諸葛亮喂雞巧求學

諸葛亮(181一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后,任蜀漢丞相,后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愿。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瑯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都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于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于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饑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于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于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里,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么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么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喂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人聽了諸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蒙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造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并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后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并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鉆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諸葛亮于危難之際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于赤壁,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后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于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隆中對》等。由于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于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恪——機智靈活,添字得驢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諸葛恪是吳國名臣諸葛瑾(諸葛亮兄長)長子,從小即有才名,平日辯難析疑,少有人及。

古時候有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叫諸葛恪,他的父親諸葛謹,字子瑜,是西蜀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長兄,在東吳做官,為人忠厚老實。

一天,東吳國君孫權大宴賓客。諸葛謹帶著年僅七歲的諸葛恪赴宴。

席間,孫權叫過一個手下,低聲吩咐了幾句。手下忍住笑,得令而去。

不一會兒,下人從花園里牽進一頭驢。驢臉上掛著個長長的標簽,上面寫著“諸葛子瑜”四個字。

原來孫權是借此開諸葛謹的玩笑,因為諸葛謹臉長得長長的,很像驢臉。

百官看了哄堂大笑,有些人還在臉上比畫,朝諸葛謹指指點點。忠厚老實的諸葛謹頓時滿面通紅,手足無措。

諸葛恪見了,離開座位,跪在孫權面前請求道:

“主公,請允許我添上兩個字,好嗎?”

孫權早聽說諸葛恪聰明,正要考考他的本事,當即命左右捧出文房四寶。

諸葛恪在標簽上寫上了“之驢”二字。這下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孫權大喜,拍拍諸葛恪的肩,說:

“真是個討人喜歡的小機靈鬼!好,這毛驢就賞給你們父子吧!”

過了幾天,諸葛恪參加孫權舉行的宴會,再次見到了孫權,孫權問道:

“你父親和你叔父哪個更有才能?”

諸葛恪回答說:“我父親好一些。”

“為什么?”

“因為我父親知道為誰做事,而我叔叔不知道。”

孫權大笑起來,叫諸葛恪各向大臣們依次敬酒。

當斟酒到老臣張昭面前,張昭已有幾分醉意,不肯再喝,并說:

“這不是尊敬老人的禮節。”

孫權對諸葛恪說:”你如果能使他理屈辭窮,那么他就應當喝酒。”

諸葛恪于是反駁張昭說:

“過去師尚父九十歲時,還執旗搏鉞,仍然沒有叫老。如今帶兵打仗的事,將軍在后,吃飯喝酒的事,將軍在前,怎么說不敬老呢?”

張昭無話可說,于是滿滿喝了一杯。

孫權覺諸葛恪不尋常,后來開始逐漸安排他做些具體事,諸葛恪都能很好的完成。

諸葛恪長大后,才能更為突出,軍事上也很有智謀,逐漸成為東吳的重要將領,后來陸遜死后,諸葛恪升為大將軍。

孫權死時,征召諸葛恪以大將軍身份兼太子傅,并把年幼的孫亮托付于他。

華佗——下定決心,濟世救人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據人考證,他約生于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

華佗是我國古代有名的神醫。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媽媽就離開了人間。那一天,華媽媽正繡著花,突然就暈了過去,以后就一直臥床不起。華佗請了好幾位醫生來給她治病,可那些大夫一看到華媽媽的病狀,都搖搖頭走了。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華媽媽不久便去世了。華佗很愛媽媽,他的死令他非常傷心,趴在墳頭上哭了很久很久……正是在這一天,華佗暗暗地下定了一個決心:自己將來長大后一定要做個本領高超的醫生,救死扶傷,給天下所有的病人消除痛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万荣县| 班玛县| 北安市| 张北县| 乌鲁木齐县| 阿拉善右旗| 三江| 宾川县| 峨眉山市| 寻乌县| 巴里| 璧山县| 贺州市| 霸州市| 仙桃市| 玛纳斯县| 会理县| 西乌珠穆沁旗| 盐边县| 阿拉尔市| 吴川市| 广汉市| 库尔勒市| 土默特左旗| 旬邑县| 通道| 买车| 珲春市| 元谋县| 土默特左旗| 集贤县| 东丽区| 赞皇县| 临汾市| 张家口市| 桦南县| 临朐县| 界首市| 普陀区|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