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唐公主
- 同昌公主
- 孫文梅.QD
- 3901字
- 2008-12-24 11:40:20
“誰讓我偏偏生在帝王家呢?”小公主梅靈被面前的情景驚住,她喃喃地念著永福公主這句發自內心的吶喊。那是她的姑姑,一個她從未謀過面的姑姑。無論是之前的傲慢無禮和此時悲怨哀愁,都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靈。
看著姐姐顫抖的身體如在秋風抖瑟的紙鷂,廣德公主不由一陣心酸,緩緩地伸出又手抱住了她。永福公主就勢倒在妹妹身上,放聲大哭。哭得蒼涼心碎,哭得肝腸寸斷,仿佛要把所有的不甘全部發泄出來一般。廣德公主緊緊地抱著她,臉上也溢滿了淚水。
同昌公主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此時她除了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說什么,做什么。
良久,永福公主突然止住了哭聲。她伸手推開廣德公主,擦干了眼淚,臉上迅速恢復了往日的驕傲。她的眼神又冷淡起來,對著妹妹和小侄女又下了逐客令:“你們都走吧,我這座小廟容不下兩位大菩薩。”
廣德公主象是早已習慣了這種冷淡,她起身向永福公主福了福。“姐姐多保重。過些日子妹妹再來看你。”說罷,她不再等永福回話,便一把攬住梅靈,一同走出了殿門。
同昌公主不敢言語,只是疑惑地看著廣德姑姑。
“梅靈,你現在什么也不要問,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這些事情了。”廣德公主深深地嘆息著。
走出玉真觀,告別了廣德公主,梅靈慢慢地走回到宮中。一進寢宮,她便閉門不出,即使母親淑妃來探視她也不見。她在苦苦思索著兩位姑姑的話。為什么,做為尊貴無比的皇家公主竟然會流那么多的眼淚?兩位姑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她知道這個疑問或許只能等她長大之后才能解開。因為她早已明白,做為公主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知道的。皇宮里也不會有人敢對她說這種事情,包括她的父皇和母妃在內,沒有人會向她解釋這些不為人知的秘聞。
今天的事情對她來說太過離奇,讓她震憾之極。在此之前,她還真不知道皇宮中還有這樣一個道觀,觀里住的竟然是她素昧謀面的姑姑永福公主。而這位公主看起來年屆三十,卻沒有嫁人,居然做了道姑,過著這般樸素清靜的日子。但是,即使這樣,公主她并沒有擺脫紅塵的煩惱,她過得很不快樂,她的眼神閃現著悲苦和絕望。
同昌公主并知道永福公主的過去,可是她卻已經看到了她的現在。她回想著永福公主剛見到她時所說的話:你最好不要長大,若是你長大了可就不會過得象現在這般快樂了。她暗暗地想,難道公主長大后真得就不快樂嗎?可為什么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她情愿不要長大。
可是,歲月的流逝乃是大自然永恒的規則,不會為任何人而停止。花開花落,春去秋來。一晃眼過了數年,小公主梅靈還是在不情愿中長大了。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梅靈已經成長為一位標致的小美人,出落得如花蕊般嬌艷,似嫩柳般婀娜。她繼承了母親的絕色容貌,也繼承了父親的皇家氣派,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她是父皇的驕傲,是母妃的榮耀,是大唐皇宮里一顆最奪目的明珠。
可是,雖然榮華富貴之極,公主卻過得并不快樂。這么多年來,她依然沒有忘記那年在玉真觀永福公主所說的那句話。其實幾年來的皇宮生涯已經讓她體驗到了公主的富貴生活與相對的孤獨寂寞。做為公主,尤其是一位最受寵愛的公主,她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也非同一般。
在皇宮里,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她?有多少人在研究她?她每天都會看到很多人的眼神,也會被很多人的目光掃視。這些目光中有喜歡的,有羨慕的,有嫉妒的,也有仇恨的。那些眼神有熱情的,有冰冷的,有淡淡的,有懦懦的……各種各樣的眼神和目光讓她每天都感覺到好累。她當然明白,在這些人群中,真正從內心喜歡她的人恐怕除了她的父皇和母妃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三個人。各宮的嬪妃們對她是妒嫉多于羨慕;兄弟姐妹們大都對她的得寵頗不服氣,卻又不敢惹她,只好對她敬而遠之;太監宮女們對她除了奉承和巴結就是唯唯諾諾。偌大一個皇宮,她竟然沒有一個朋友,她想起來就為自己感到悲哀,卻很無奈。
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里,她再次來到了玉真觀。現在,她已經知道了玉真觀的來歷。前朝睿宗皇帝有兩個女兒,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她們是大唐女皇武則天的孫女。金仙和玉真兩姐妹成長的時候,恰好是宮廷斗爭最錯綜最血腥的時候。玉真公主兩三歲的時候,她們的母親竇德妃遭人陷害,而武則天卻聽信讒言,將其秘密處死。因此她們姐妹倆沒了母親的庇護,童年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在宮里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終于等到了父親睿宗當政,她們方才有了出頭之日。但從此以后,她們卻看破了紅塵,便以為“母親祈福”的理由向父親提出了修道的愿望。于是,睿宗下令在皇宮左右為她們修建了兩座豪華的道觀。就是金仙觀和玉真觀。金仙公主早逝,而玉真公主卻得到了一母同胞的哥哥玄宗皇帝的眷愛,從此過著逍遙自在的神仙似的生活。這位玉真公主芳名叫做持盈,她享受著皇家最高的待遇。她所居住的玉真觀便緊臨皇宮,有一角門和皇宮直接相連,使她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同昌公主幾年前便是無意中從角門進入了玉真觀。但此時的玉真觀已不是盛唐時期的玉真觀了。安史之亂以后,大唐的國運日下,這座華麗的道觀便漸漸荒廢了。直到永福公主入住之后,才稍稍修葺一下。但是與前朝相比,可就差得遠了。
同昌公主此次之所以能來到玉真觀,是因為永福公主生了重病。否則皇帝和淑妃是絕對不會允許她去玉真觀的。
因為自從幾年前,同昌公主從玉真觀回宮后那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著實把他們嚇住了。為此,皇帝還重罰了那些跟隨的宮女。還將玉真觀與皇宮相通的角門堵死了。梅靈不忍心再讓宮女們因她受罰,便只好忍住欲望不再私自去了。
依然是在那座已經斑駁的殿堂里,她又見到了她的兩位姑姑,廣德公主在永福公主病重時便一直陪在她身邊。這時的永福公主已在彌留之際,她不再象以前那樣的傲慢無禮。她看到了她的小侄女,并且一眼就認出了是梅靈,她的臉上露出了稍許笑容。
她抓住小侄女的手,拼著力氣向她說道:“梅靈,謝謝你,謝謝你能來看我。你是姑姑所見到的最美麗最高貴的小公主,姑姑真希望你能夠永遠幸福。聽姑姑的話,你一定要學會自強,不要任人擺布。若是有機會,就去找一位值得你愛的男人相伴一生。不要象姑姑這樣沒出息,潦倒一生,抱恨終年。”她一口氣說了這么一大堆話之后,便又喘息不止。廣德公主趕忙將她扶住,輕輕地為她捶捶后背。
梅靈面容慘淡,心里涌上一陣酸楚,眼淚不知不覺地滴落下來。“姑姑,您歇歇,梅靈知道您心里苦。梅靈會記住姑姑的話。”
永福公主喘息稍定,又轉眼看向廣德公主:“妹妹,告訴姐姐,你幸福嗎?那于琮對你還好嗎?”
廣德公主微微一怔,聽到這句問話似乎很感到意外。她看著姐姐殷切的目光,知她已是回光返照了,便道:“是的,他對我很好。但是他也經常夸姐姐。說姐姐是一個豪氣萬丈的奇女子。”
永福公主苦笑了。“妹妹,別安慰我了。姐姐在世人眼里是非常不堪的,那于琮又怎么會高看我呢。”
廣德公主懇切地說道:“是真的,姐姐,妹妹不騙你。父皇突然宣布解除你們婚約,于琮并不知內情。而他作為臣子又不敢過問皇家之事。后來,父皇命我嫁到于家后,有一天,我向他提及此事。他就嘆息了一聲,說姐姐是一個率性之人。父皇這樣做對你并不公平。”
永福公主笑了,這一次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悅,她含淚帶笑道:“好妹妹,這是真的嗎?于琮他真的理解我,他懂我的心是嗎?”
廣德公主緊緊地握住姐姐的手,用力地點了點頭。一股清淚落在永福公主消瘦的面頰上。她轉著頭看了看梅靈,又看了看妹妹,緩緩地道:“如果是這樣,我雖死也無憾了。妹妹,替我謝謝他。梅靈,你們保重。來世再見了。”說著她慢慢地垂下了頭。
一代公主就這樣香消玉殞了,走得如此悲涼,如此寂寥。
這永福公主與皇帝原本就不是一母所生,且又獨自在玉真觀出家,從此便與皇宮隔絕。因而和皇帝李漼之間的兄妹感情并不深厚。皇帝對她更是頗為冷淡。對于妹妹的死,他并沒有感到悲傷,只是看在同昌公主與其親近的面子上,命令禮部仍按一般公主之禮儀下葬。
永福公主靈柩前,廣德公主淚流滿面,她的駙馬于琮對著永福公主靈柩大禮參拜。同昌公主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他們夫妻二人。
大殯之后,同昌公主便急切地去了廣德公主府。廣德公主滿臉憂傷地看著她:“梅靈,我知道你對永福姑姑的事情一直感到很疑惑。今天,姑姑可以告訴你了。”
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便娓娓說道:“世人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事實上并不盡是如此。本朝的公主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險。因為按照皇家的規矩:公主的駙馬要出身于士族,是士大夫家庭的,而且本人又考中過進士。但是這樣的人才卻是很難尋覓的。一是那進士是非常難考的,多數人要花費半生心力,考中進士的人年齡都偏大,而且多數人都已娶妻生子。二是很多士族大都非常清高,不想因此落個攀龍附鳳的名聲;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不喜歡和皇家結親,認為公主們都驕橫跋扈,很難侍候。他們不愿意為自己套上枷鎖。因此名門士族之家更不愿意娶公主為妻。所以說要給公主找個合適的夫婿是很難的。”
同昌公主愣了愣:“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公主都驕橫無禮啊?他們這樣認為是不公平的。”
廣德公主苦笑道:“其實,這倒也不能全怪那些士大夫。因為本朝在初唐時期確實出現過幾個嬌縱淫逸、玩弄權術的公主。如高陽公主、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人。她們不僅自己不得好死,還牽累了夫家子嗣。因此在世人的眼里,對公主們的口碑都不是很好。一些豪門貴族只求太太平平的過日子,誰也不想惹禍上身。代宗時期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鬧出那段打金枝的笑話后,公主的身價更是一落千丈。升平公主白挨了駙馬一個耳光,皇帝和皇后還得賠著笑臉,忍氣吞聲地給他們做和事佬。從此之后升平公主便收斂了許多。到了近期,絕大多數公主還是非常守禮法規矩的。”
同昌公主道:“難道公主就非得嫁名門士族嗎?”
廣德公主微微一點頭:“是的,這關系到皇家的臉面。公主若是嫁到普通人家就會為世人恥笑。要知道人言可畏啊!”
同昌公主又道:“那永福姑姑找到合適的駙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