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嚇死人
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人總是擁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和機敏,他們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當我們始終像小孩子一樣好奇的時候,世界也會給我們讓路。
詹姆斯·瓦特年紀輕輕便表現出超凡的好奇心。一天,他放學回家,看到外祖母在廚房做飯。肚子咕咕叫的小瓦特走進廚房,等著吃飯。一旁忙碌的外祖母對他說:“乖瓦特,你去幫外祖母看著那壺開水好不好?”順著外祖母指的方向,瓦特來到燒開水的灶前,灶上的水正在沸騰,壺蓋也跟著上下跳動。
這讓小瓦特很開心,他覺得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現象。他興致勃勃地問外祖母:“到底是什么讓壺蓋跳動呢?”
正在切菜的外祖母無暇回答小瓦特的問題,沒有理他。小瓦特再次問道:“外祖母,快告訴我,到底是什么讓壺蓋跳動呢?”外祖母見小瓦特如此執著,只好隨便說了幾句敷衍他。
但好奇的小瓦特并不相信外祖母的回答,每次家里燒水的時候,都主動要求去守著開水壺。一連好幾天下來,仔細觀察的小瓦特終于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原來是壺里的水燒開后產生的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的。
發現了這個原理后,小瓦特極其開心。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他把壺蓋反復揭開、蓋上,不停地測試,甚至在壺蓋上放碗、茶杯等餐具,結果都證明是壺里的水蒸氣提供了巨大的推力。
后來,好奇的小瓦特成為了世界公認的蒸汽機發明家。后人評價他的蒸汽機是真正的國際性發明,有力地促進了歐洲18世紀的工業革命,推動世界進入“蒸汽時代”。
為了紀念這位推動社會前進的發明家,后人還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
那么,是什么促使小瓦特成功的呢?誰也想不到,瓦特雖然心思細膩,但做事向來動作遲緩,稍不順利便焦慮重重;他還經常無緣無故感到無助,想要放棄正在進行的事情;他的理解能力也極差,經常一個簡單的問題要問上很多次才能明白。
不過他的好奇心從未消退,始終對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和敏感,而且善于動手。動手能力慢慢地被好奇心培養起來,正是這樣,才有了后來為人類社會做出重要貢獻的瓦特。
所以,真正讓他在科學領域里有所建樹的是那份難以磨滅的好奇心。
好奇心,人人有之。八卦別人的隱私,在傳播別人的隱私中獲得一種快樂和成就感,這是畸形的好奇;對于新生的事物,以一種謙虛的態度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無可厚非的好奇;而在科學中,對舊事物的奇異現象產生好奇,由此創造出新事物的壯舉,這是造福全人類的好奇。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是個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一天,他發現鄰居家中的母雞正在孵蛋。過了會兒雞蛋殼便裂開了,一只小雞崽從蛋殼里鉆了出來。他對雞蛋變成小雞這神奇的一幕感到非常好奇,想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自己動手做了一個雞窩,在窩里面加了許多茅草,然后拿來雞蛋,自己學著母雞的樣子,坐在雞蛋上,想要親自孵出小雞。
過了許久,他挪開身子看了下窩里的蛋,沒有半點反應。他并沒有氣餒,而是極其耐心地繼續等待。
到了傍晚,家里人發現愛迪生沒有回家,異常著急,到處找他。最終,母親在鄰居家的后院找到了愛迪生。他正安靜地坐在草窩里,一動不動,看到母親過來,便焦急地問道:“為什么母雞能孵出小雞,我卻孵不出呢?”
母親忍不住笑了:“傻孩子,因為雞的體溫比人的體溫高啊!”
也許我們看過這個故事最多只是笑笑,覺得愛迪生小時候很可愛。不過,愛迪生后來的巨大成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就算是被學校開除的差生,若是擁有超凡的好奇心,也會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便對自然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一天,他奔跑時摔了一跤。祖母心疼地跑過去,想要扶起他。他卻有些焦急地沖著祖母喊:“別過來,別過來。”祖母愣在原地,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晚上吃飯的時候,祖母才了解到,原來法布爾那時正在觀察一群螞蟻搬運一只死蒼蠅,然后他又發現了一只很奇怪的小蟲,想要抓住它。為了不踩到蟲子,只好自己絆倒在地。而祖母過來的方向很可能會踩到那群螞蟻,這才叫祖母不要過來。
祖母了解后哭笑不得,但還是被小法布爾的好奇心感動了。從此,祖母經常教他認識各種各樣的昆蟲以及它們的習性。
不過,法布爾經常會因為研究昆蟲陷入忘我的狀態。他常常在晚上偷偷穿上鞋,去山上尋找那只發出奇怪叫聲的昆蟲;他會為了研究昆蟲如何產卵而爬到樹上,經常被人誤認為小偷;甚至他會因為研究昆蟲幾個小時都待在草叢中,全身癢痛都不在乎。
19世紀末,這個曾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小男孩,最終寫出了令世人驚嘆的科普著作《昆蟲記》。在作品中,法布爾以人為觀察者,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和手法書寫著無奇不有的昆蟲世界——全文看似平淡,但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此外,著作中還融入了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給讀者帶去了知識、美感和趣味的享受。《昆蟲記》后來被稱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與“昆蟲的史詩”。
好奇心并不是小孩的專利,只要對周圍的事物保持高度的興趣,便會產生一種想要獵奇的欲望。而這種欲望,恰好是讓世界向前推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