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史悠遠,稱謂彌新 從馬壩人活動地域到今日廣東

廣東歷史悠久,很早以前,廣東的先民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在《呂氏春秋》中,廣東被稱為“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中稱“南粵”。在古文獻中,“越”與“粵”互為通假字,可以互調使用。隋唐之后,“粵”泛指嶺南一帶的地方,也稱“南粵”。在歷史的長河中,“廣州”、“廣東”等地名次第出現,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廣東省及其轄境。

趙佗像

趙佗是開發嶺南的第一人,他創立的南越國使嶺南從原始社會的分散部落統治,一躍跨入了封建社會的有序發展,為今后的歷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十二三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嶺南地區的曲江盆地馬壩鎮就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距今1.6萬至1.4萬年間,在漠陽江上游的陽春陂面鎮鹿村崗一帶,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活動遺址(陽春獨石子文化遺址)。進入新石器時代后,原始人類活動開始遍布廣東北江、東江和韓江流域及湛江至汕頭的沿海平原地區。商和西周時期,廣東先民百越族就已經和中原地區有了經濟貿易和文化上的往來。春秋戰國時期,嶺南越族人與楚國、吳國及越國的關系已十分密切,相互之間的來往十分頻繁。相傳周夷王八年(前878)時,楚子熊渠“乃興兵伐庸,揚粵,至于鄂”,即指楚國派人征伐今天的廣東,并設置楚庭。現在越秀山的中山紀念碑下,還有一座刻著“古之楚庭”的石牌坊,就記載了這個傳說。《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就有軍事和政治上的關系。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又繼續派兵南征百越,攻打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攻打嶺南。屠睢因為對當地百姓大開殺戒,被當地人用毒箭射死,后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任囂和趙佗一起率領大軍,經過4年的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了平定嶺南的大業。之后,秦始皇在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桂林郡包括今廣西中部和北部的地區;象郡則包括現在的廣西東部和廣東高州、雷州、連州,以及海南島和越南東部的廣大地區;南海郡則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包括了今廣東的大部分地區。任囂任南海郡尉,郡治番禺(今廣州)。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任囂也成為第一代嶺南王。

馬壩人復原像

馬壩人,距今12.95萬年至13.5萬年,是介于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一種古人類型,是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馬壩人是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也是迄今為止廣東省發現的唯一古人類。

公元前208年,在中原戰亂之時,任囂突然病重,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理南海郡郡尉。任囂死后,趙佗即起兵隔絕南嶺通往中原的道路。秦朝滅亡之際,趙佗武力攻打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昌樂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均在南越國控制范圍內。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趙佗去世,其后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歷時93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將南越劃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東漢末年,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

赤壁之戰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公元210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217年,步騭將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至番禺。264年,東吳為了便于治理,又將南海、蒼梧、郁林、高涼4個郡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

南北朝時,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南朝統治者對越族人實行籠絡控制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導致州、郡數量猛增。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并,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

唐朝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嶺南道轄今福建南部、廣東全部、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地方則常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655年后,5府皆隸屬于廣州,長官稱五府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肅宗至德六年(761),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懿宗咸通三年(862),嶺南道劃分為東、西兩道,東道治廣州,今廣東大部分地區屬嶺南東道,兩廣分為東西也由此開始。

宋朝對唐朝的行政制度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今兩廣地區設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7州,轄61個縣。廣南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今廣東大部分地區屬于廣南東路,“廣東”省名即為“廣南東路”的簡稱。

廣州博物館

廣州博物館館址鎮海樓,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是收藏和展示廣州地方歷史文物的重要場所。

元朝地方行政分省、路、府、縣四級,廣東分屬江西行省、湖廣行省。在省之下、路府之上設道,是為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內分為廣東道(道治在廣州)和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廣東布政使司,廣東成為明朝的一個直隸和十二個布政使司之一。當時,將中央下轄的直隸和十二個布政使司俗稱為“省”。過去長期隸屬廣西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劃歸廣東管轄,廣東省區輪廓自此基本形成。清初承襲明制,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改稱為省,“廣東省”的名稱正式開始使用。清時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總督府駐肇慶,乾隆十一年(1746)又遷到廣州。清代時,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屬于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清政府也經常派水師在南海巡視。

民國時期,廣東省的名稱和范圍同清代相同,但改為省、縣二級制,并在省、縣之間分區設置綏靖區。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之后廣東行政區域多有變動。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3年以后,廣東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至今廣東省的行政區劃是下設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湛江、肇慶、江門、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陽江、清遠、東莞、中山、潮州、揭陽、云浮21個地級市,其中廣州和深圳為副省級城市。下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8個市轄區、23個縣級市、37個縣、3個自治縣。23個縣級市名義上直屬省政府,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深圳夜景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廣東已經成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全省經濟社會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的發展讓這片古老的百越之地煥發著新的生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黔西县| 翼城县| 宁南县| 安平县| 资源县| 兴化市| 陆河县| 东辽县| 克拉玛依市| 上思县| 武安市| 堆龙德庆县| 宁阳县| 正定县| 临清市| 合阳县| 佳木斯市| 永州市| 西林县| 岐山县| 松桃| 高平市| 巴彦县| 海阳市| 富宁县| 金寨县| 长汀县| 永兴县| 文成县| 洪洞县| 柞水县| 盖州市| 错那县| 溆浦县| 鄂伦春自治旗| 平阳县| 卢龙县| 县级市| 西安市|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