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永樂城的殘卷與寒星

黑水河之戰后的第十日,軍醫處的艾草味濃得化不開。我蹲在李五的床前,看他用沒受傷的手捏著塊布片,在煤油燈底下慢慢擦拭一截斷箭。箭鏃上的倒鉤還掛著褐色的痂,那是從他腿骨里剜出來的西夏狼牙鐵。

“三郎,”他忽然停下動作,布片蹭過鐵鏃發出刺耳的聲響,“見過這么邪門的箭頭嗎?淬了西夏狼毒,中箭的人要是沒及時剜肉,不出三日就爛穿骨頭。”

我看著他腿上纏著的滲血繃帶,想起那天他在擔架上咳出的血沫,胃里又開始翻涌。演武場的木弓和斷戟突然變得遙遠,那些被爺爺故事鍍上金光的戰事,此刻在煤油燈的昏黃里,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

“五叔,”我指著他枕邊一本線裝書,封皮上用朱砂寫著“永樂城殉難錄”,“這是……”

李五的眼神陡然黯淡下去,像被風熄滅的燈芯。他把斷箭放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翻開書,紙頁間掉出半片燒焦的信箋,上面用褪色的血寫著幾個字:“水盡,毋念,折家兒郎……”

“這是我二哥寫的,”他的聲音沙啞得像被砂紙磨過,“元祐五年(注:此處時間線調整為符合主角穿越后的元祐二年背景,歷史上永樂城之戰為1082年,此處以人物回憶倒敘處理),永樂城被圍第十八天,城里的井水早枯了,弟兄們舔馬尿,啃樹皮,西夏人用拋石機往城里扔死貓死狗,蛆蟲爬滿了城墻……”

他的手指劃過信箋上模糊的血字,指甲縫里還嵌著黑水河的泥垢:“我二哥是折克行老爺(折可適之父)帳下的親兵,城破前一晚,他把這信塞進箭桿里射出來,正好被巡夜的弟兄撿到。等我們殺到永樂城時,城已經變成了焦炭,二哥他們三百多個折家兵,全被西夏人釘在了城墻上……”

我猛地站起身,后退了一步,撞翻了旁邊的藥罐。瓷片碎裂的聲音在寂靜的軍醫處格外刺耳。我想起祠堂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牌位,原來每一塊冰冷的木牌背后,都藏著這樣慘烈的故事。爺爺說的“戰歿”二字,不是評書里的輕描淡寫,是活生生的人被釘在城墻上,是用最后一絲力氣把血書射向故鄉的方向。

“所以你爹才不讓你去前線,”李五合上書本,把斷箭重新放回枕邊,“永樂城那場敗,折家折了十三個主事的爺們,老夫人(折可適之母)哭瞎了眼,到現在都不肯相信三公子真的沒了……”

三公子?我想起家乘殘卷里那個模糊的名字——折文煥,父親早逝的胞弟。原來他不是簡單的“陣亡”,而是死在了那場讓整個折家都刻骨銘心的慘敗里。

深夜的祠堂比往日更冷。我跪在折文煥的牌位前,手里攥著從李五那里借來的半片血書。牌位上的名字用金粉描過,卻依舊透著一股蕭索。供桌上的油燈芯結了花,光影在滿墻的牌位間明明滅滅,像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我。

“三伯父,”我對著牌位喃喃自語,“我是仲安,你沒見過的侄子。”

玉佩突然又開始發熱,這次不是在城墻下的灼燙,而是一種溫吞的暖意,像有人隔著布料輕輕拍我的背。我把血書貼在玉佩上,那褪色的血字似乎在微光中動了一下,與玉佩背面的“守土勿失”四個字遙相呼應。

“他們說你被釘在城墻上……”我的聲音哽咽了,“永樂城的沙子是不是很燙?西夏人的刀是不是很涼?你射出血書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家里的老夫人?”

沒有人回答。只有夜風穿過祠堂的窗欞,發出嗚嗚的聲響,像誰在低聲哭泣。我想起白天父親處理軍務時,偶爾會對著窗外的黃河發呆,他鬢角的白發似乎比黑水河之戰前更多了些。原來那些沉默的眺望里,藏著失去親人和部下的痛,藏著對那場慘敗的不甘和警惕。

“仲安?”門口傳來腳步聲,大哥折仲武端著一碗熱粥走進來,“這么晚了還不睡,爹叫你去前堂。”

我連忙把血書藏在袖中,跟著大哥走出祠堂。月光灑在庭院里,給青磚鋪了層銀霜。前堂的燈還亮著,父親的身影映在窗紙上,正對著一幅巨大的西北地圖指指點點。

“過來。”父親頭也沒回,“看看這個。”

我走近一看,地圖上用紅筆在“永樂城”的位置畫了個圈,旁邊注著“死地,勿近”四個大字。父親的手指劃過圈外的一條虛線:“這是西夏人從宥州到永樂城的糧道,當年他們就是靠這條道源源不斷地運兵運糧,把永樂城困成了死城。”

他轉過身,臉色在燈光下顯得有些蒼白:“李五跟你說過永樂城的事了?”

我點點頭,喉嚨發緊,說不出話。

“很好,”父親嘆了口氣,倒不像往常那樣嚴厲,“有些事,你早該知道了。折家不是鐵打的,也打過敗仗,流過血,甚至差點……”

他沒說下去,只是從桌案上拿起一卷泛黃的紙,遞給我:“這是你三伯父折文煥留下的兵札,他在永樂城被圍前三天寫的,說西夏人在城外挖了深壕,斷絕了我們的水源,還提到他們用一種‘旋風炮’拋射火球,威力驚人。”

我展開兵札,上面的字跡遒勁有力,卻在最后幾行變得潦草,顯然是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寫的。字里行間,除了對軍情的分析,還有幾句不起眼的批注:“水窖已空,弟兄們皆渴甚,某愿為先鋒,夜襲敵營取水……”

“他最后還是沒沖出去。”父親的聲音低了下去,“永樂城的敗,不是因為將士不勇,是因為朝廷的瞎指揮,是因為主將的剛愎自用。但記住,仲安,”他突然抓住我的肩膀,眼神銳利如刀,“無論因為什么,折家兒郎在戰場上,只有死戰,沒有投降!”

他的手指捏得我肩膀生疼,卻讓我混沌的腦子清醒了過來。是啊,永樂城的慘敗是痛,但折家沒有倒下,他們依舊守在府州,守著西北的門戶。就像這祠堂里的牌位,雖然冰冷,卻支撐著整個家族的脊梁。

從那天起,我變了。

演武場的晨霧里,總有一個提前半個時辰到場的身影。我不再抱怨木弓的沉重,而是對著靶子一遍遍拉弓,直到手指磨破也不停歇。王栓再嘲笑我時,我會沉默地舉起弓,用越來越準的箭術讓他閉上嘴。有一次,我一箭射中了三十步外的銅錢,他驚訝得把剛塞進嘴里的麥餅都掉在了地上。

“小子,長進了啊!”王栓拍著我的肩膀,缺了門牙的嘴笑得合不攏,“有點你三伯父當年的樣子了。”

我沒說話,只是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我知道,我離三伯父還差得遠,離父親和大哥也還差得遠。但我在努力,像府州城墻上的磚一樣,一點點夯實自己。

這天傍晚,訓練結束后,我獨自留在演武場,練習父親教我的槍術。月光下,我的影子隨著槍尖舞動,忽長忽短。突然,我腳下一滑,摔倒在地,長槍也甩了出去,砸在不遠處的兵器架上,發出“哐當”一聲響。

我坐在地上,揉著摔疼的膝蓋,心里有些沮喪。無論怎么努力,似乎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累了?”一個聲音在身后響起。

我回頭,看見父親站在演武場邊,手里拿著那截從黑水河撿來的斷戟。他走到我面前,把斷戟遞給我。

“拿著。”

我接過斷戟,冰冷的金屬觸感讓我打了個寒顫。

“知道為什么讓你練槍嗎?”父親蹲下來,看著我的眼睛,“因為槍是百兵之王,直來直去,沒有花架子,就像我們折家的人,只知道往前沖,守護該守護的東西。”

他指著斷戟扭曲的戟頭:“這上面的每一道痕跡,都是一場血戰。你高祖父用它殺過遼將,你祖父用它守過城門,現在,它到了你手里。”

我緊緊握住斷戟,仿佛能感受到上面沉淀的千年殺氣和忠魂。

“爹,”我抬起頭,看著父親,“我想跟你學真正的槍法,像你一樣,上戰場殺敵。”

父親笑了,這次的笑容里沒有了往日的嚴厲,只有欣慰:“好。從明天起,天不亮就來演武場,我親自教你。”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記住,仲安,永樂城的陰影還在,但折家的魂不會滅。只要我們還握著手中的兵器,還站在府州的土地上,西夏人就別想跨過黃河一步。”

我用力點點頭,看著父親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手里的斷戟和脖子上的玉佩,似乎都在這一刻,與我的心跳產生了共鳴。

遠處的黃河傳來低沉的咆哮,像一首亙古不變的戰歌。我站起身,重新舉起斷戟,對著晨星閃爍的天空,擺出了父親教我的起手式。

我知道,通往真正折家將的路還很長,充滿了血與火的考驗。但我不再迷茫,也不再畏懼。因為我身上流著折家的血,手里握著折家的戟,心里裝著折家的魂。

永樂城的殘卷已經泛黃,但折家的故事還在繼續。而我,折仲安,將是這個故事里,新的一筆。

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演武場的訓練會更加嚴酷。但我期待著,期待著有一天,能像我的祖先們一樣,騎著馬,握著戟,站在烽火狼煙的最前線,用自己的血和肉,去守護這片我穿越而來的土地,去詮釋“折家將”這三個字的重量。

夜風吹過演武場,帶著遠處城墻的寒意,也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調子,像爺爺在遙遠的時空里,輕輕哼唱著那首關于邊關的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泰安市| 鄢陵县| 长春市| 都兰县| 兰溪市| 环江| 永昌县| 荥阳市| 台中县| 铁力市| 监利县| 轮台县| 余江县| 遂川县| 定陶县| 德兴市| 宁都县| 东兴市| 青阳县| 社旗县| 清苑县| 乐业县| 大竹县| 灌南县| 武陟县| 同仁县| 瓦房店市| 佳木斯市| 全南县| 永修县| 蒲城县| 江永县| 盐城市| 古浪县| 昔阳县| 四子王旗| 家居| 屏山县| 赞皇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