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書香啟智·族學初開

自廣果寺歸來,張子胄一路仍在回味大師的點撥,只覺茅塞頓開,心緒難平。他目光落在身旁的乖孫九齡身上,心中暗忖:這孩子天資卓然,卻沉靜過人,不似尋常孩童般嬉鬧淘氣,眉宇間總透著一股端嚴之氣,儼然是個小大人。自己雖傾囊相授,終究是一個老頭子的見識,天地未免窄了些。

他凝視九齡片刻,心中一個念頭逐漸明晰:孩子快七歲了,正是需要同伴的年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不若與族中耆老商議,將各家適齡子弟聚在一處,共開族學?如此一來,既可讓九齡在切磋砥礪中進益,也能叫他在同齡人的陪伴里,尋回幾分孩童應有的活潑生氣。

想到此處,張子胄心中已暗自盤算起回去后該邀哪些人商議。一旁的張弘愈見自己父親眉頭越皺越緊,不由疑惑道:“爹,方才大師不是還盛贊九齡靈心慧性,是天賜之材嗎?您怎的反而愁容滿面?”

張子胄沒好氣地瞪了兒子一眼,斥道:“九齡自然處處都好,這還用你說?我愁的是如何替他鋪就更長遠的路!總不能指望孩子光靠天賦吃飯。你這當爹的,整日里沒半點心眼,也不為這獨苗多思量思量!”

張弘愈挨了訓,只得訕訕低頭。小九齡在一旁瞧著,也不插話,只抿著嘴笑瞇瞇地看父親吃癟,一雙明澈的眼睛里閃著靈動的光。

張弘愈早已習慣了父親的數落,也不惱,只一邊將小九齡抱到膝頭坐好,一邊笑道:“那爹您可是琢磨出什么好法子了?”

“我思忖著,回去就請族里幾位叔伯過來商議,咱們正房出面,把族學辦起來!”張子胄越說越是振奮,“你瞧瞧旁支那幾個,官階個個比你高,這次說什么也得讓我乖孫給正房爭一口氣。到時候進了族學,準保拔得頭籌!”

他說得眉飛色舞,仿佛已經瞧見九齡獨占鰲頭的模樣,恨不得立時便回去寫請柬。

張弘愈聽著,卻忍不住悄悄翻了個白眼。是,他官職是不高,可好歹也是個正經官身。他那堂弟張弘雅倒是中了進士,如今不也閑居在家,未曾授官么?

“你就知道狡辯!”張子胄沒好氣地拍了兒子肩膀一下,“你堂弟弘雅那是名士風范,寄情山水、志在翰墨,豈是尋常閑居可比?再看看你和你弟弘毅——一個安于微末小官,一個只顧經商謀利,全然不懂科舉正途才是光耀門楣的根本!”

他說罷一甩袖口,哼道:“懶得同你多說!”

張弘愈只好笑著搖頭:“行行行,爹說什么都對。”

這時,坐在父親膝上的小九齡卻挺直了腰板,伸出小手拍了拍胸脯,朗聲道:“爺爺放心,九齡將來定去科舉,給您爭光!”

張子胄頓時眉開眼笑,一把將孫兒接過來摟住,連聲道:“瞧瞧我乖孫,就是不一樣!還好半點不像你爹!”

-----------------

回到張府,張子胄徑自入了書房,埋首寫起請柬來。盧氏聽得動靜,迎出來正瞧見丈夫和兒子,便問:“爹怎么一回來就扎進書房了?”

張弘愈笑道:“爹要替九齡張羅族學,這會兒正忙著寫請柬呢。”

“爹真是為九齡處處操心。”盧氏話音未落,低頭見小九齡凍得小臉通紅,連忙將他牽進屋,取來暖爐為他烘手取暖。“阿齡今日在寺里可乖?”

“乖!”小九齡用力點頭,揚起手腕,將繞了好幾圈的白玉佛珠給母親看,“娘您瞧,慧能大師還夸我聰慧,贈了我這串佛珠呢。”

盧氏見兒子這般可愛模樣,心中軟成一片,溫柔地撫了撫他的頭發:“好孩子。走,該用晚飯了。”

晚飯時分,正院燈火初上,一家人方才落座,張子胄便吩咐身后小廝:“去將我書房案頭那份名帖取來。稍后隨我至祠堂,召開族會。”

不過片刻,張氏族人便陸續齊聚祠堂。因張弘矩、張弘顯等幾位在外為官的叔伯未能趕回,留在韶州的各房子弟大多到了,這些孩子開蒙進度不一,師從各異,正低聲交談著。

張子胄見人來得差不多了,便肅容宣布:“今日請各位前來,是為我張氏一族共開族學之事。學堂就設于這祠堂旁,一切資費由我正房一力承擔。”他環視眾人,緩聲道:“諸位若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

正說著,門外一道清癯身影邁入——正是張家族中學歷最高、曾中進士的張弘雅到了。張子胄面露笑意,揚聲道:“弘雅來得正好!你見識廣、交游皆學問之人,依你看,該請怎樣的夫子才最合適?”

張弘雅人如其名,風姿清雅。他一襲素袍,身形如修竹般挺拔疏朗。眉目溫潤,眸光沉靜,周身透著一股不言而喻的書卷清氣。

他徐步上前,先向張子胄從容行禮,又對張弘愈微微頷首。

“弘雅不必多禮,快坐。”張子胄素來最喜這般知書達理的文人風范。一旁的張弘愈卻不以為然地撇撇嘴,抱著九齡挪到旁邊去了。

“不瞞伯父,”張弘雅斂衣落座,聲音清和,“我倒認得幾位貶謫至嶺南的舊友,皆學識淵博、胸懷經緯,遠在我之上。若論為師授業,再合適不過。”

旁邊一位族老忍不住插話:“那你推薦一個唄。”

張子胄也撫須點頭,眼中滿是期待:“弘雅不妨細說一位最合適的,也看看我們能否請得動。”

張弘雅沉吟片刻,聲音依舊清和:“侄兒確有一位至交,姓沈名玨,表字懷瑾。前朝高宗末年官至中書舍人,常在禁中侍奉,代王言,掌綸誥。后因詔書詞草觸怒天顏,左遷至嶺南安置。其人堪稱天下文宗,不僅經史子集融會貫通,更深諳朝廷典章制度之精要。若能請得他出山,莫說教導蒙童,便是將來九齡侄兒進士及第、應對殿試策問,亦可得其真傳。只是……”他略一停頓,“不知沈先生是否愿重涉塵俗,再憶京華往事。”

眾人一聽“中書舍人”四字,又驚又喜,紛紛交頭接耳。這般曾在御前執筆、掌天下制誥的人物,學問見識豈是嶺南本地夫子可比?一時間堂中盡是稱善之聲。

張子胄強壓激動,忙問:“如此大才,現在何處清修?該如何相請?”

張弘雅含笑答道:“恰巧他就在左近結廬而居。侄兒平日也常去請教學問,還算有幾分薄面。伯父若決意要請,明日我便專程拜謁,代為說項。”

“好好好!”張子胄撫掌大笑,一把拉過身旁的九齡,“明日你帶上九齡一同去!這孩子靈性足,連慧能大師都青眼有加,正好讓沈先生也瞧瞧。”他心里早已篤定,這般機緣,定要讓乖孫頭一個在先生面前留下靈慧印象。

“是,那侄兒明日便來帶上九齡同去。”張弘雅起身拱手,告辭離去。

“好啦,今日便到此,待一切商定,再知會大家。”老太爺揮了揮手,眾人遂各自散去。

剛出祠堂,幾位妯娌就忍不住咬起了耳朵。李氏用手肘捅了捅旁邊的劉氏,撇著嘴低聲道:“瞧瞧,說是族學,我瞧著倒像是給正房那位‘小祖宗’專設的陪讀班!咱們自家請的夫子教得也挺好,何必去湊這個熱鬧?再說了,我們家老爺的官銜,可比他張弘愈高出半階呢!”

劉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擺擺手道:“你呀,盡說酸話!你不想去,我們九思可是要去的——中書舍人哎!那是什么級別的先生?你請的那位,最多也就會教人背背《千字文》,別把孩子給耽誤嘍!”

“哼,且看著罷,”李氏猶自不忿,“我就不信,我們家九瑞會比九齡差到哪里!”

“你呀,每回見著九齡就酸氣沖天,”劉氏睨她一眼,轉身離去,“人家官階不高,可正房有錢有勢,請得動尚書郎做老師。不服氣?不服氣也沒用!”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崇义县| 卢湾区| 浠水县| 郁南县| 礼泉县| 东辽县| 凌源市| 甘南县| 泾阳县| 景泰县| 青阳县| 高安市| 虞城县| 浙江省| 新丰县| 达孜县| 淮滨县| 商都县| 吴江市| 福清市| 库尔勒市| 兴安县| 卫辉市| 陆河县| 凤庆县| 太白县| 凌海市| 衡东县| 成都市| 疏勒县| 友谊县| 诸城市| 罗甸县| 乐东| 泉州市| 伊通| 诸暨市| 龙口市| 廊坊市|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