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紅薏米真能賣的掉
- 杏花村:李凱和他的非遺直播往事
- 凡人小飛
- 2041字
- 2025-08-26 00:58:50
李凱揣著剛打印出來的評論截圖,踩著田埂往王大爺家走時,正午的太陽正曬得玉米葉發蔫。
紅玉米視頻的播放量還在漲,早上又多了五條問能不能買玉米的私信,其中一條說“想煮給剛從鄉下搬來的奶奶吃,讓她嘗嘗老家的味”,看得他心里發暖,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王大爺家的院門沒關,土坯墻上爬著豇豆藤,一串串紫花垂下來。李凱剛進門,就看見老人坐在堂屋門檻上,手里剝著普通玉米,金黃的顆粒在竹筐里堆了小半筐,紅玉米卻不見蹤影——上次說的那幾株,熟了也沒見老人摘。
“大爺,您看!”李凱把截圖遞過去,指著那條“想給奶奶嘗”的評論,“好多人想買您的紅玉米,不是圖好看,是想找老家的味道。”
王大爺放下手里的玉米棒,接過截圖瞇著眼睛看。他識字不多,只認得“奶奶”“老家”幾個字,卻順著李凱的手指慢慢掃過屏幕:“這些人,真愛吃這玉米?”
“真的!”李凱蹲在他旁邊,把手機里的私信翻出來,“您看這個上海的買家,還說愿意出10塊錢一斤,比普通玉米貴三倍呢!”
他怕老人不信,又補充,“上次我用竹筐裝著寄了5斤,人家收到說沒吃夠,還想再買。”
王大爺沒說話,又拿起普通玉米棒剝起來,指甲縫里的泥蹭在玉米粒上,也不在意。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悠悠地開口:
“去年我摘了一筐,挑著去縣城集上,從早等到晚,就有人問了句‘這玉米是不是壞了’,最后全喂雞了。”語氣里的無奈,像堂屋梁上掛著的老玉米,干得發脆。
李凱知道老人是怕了,怕再像去年那樣白忙活。他想起村里人的淳樸——上次三嬸家的梨熟了,吃不完就挨家送,從沒想過賣錢。
王大爺這輩子跟土地打交道,認的是“種了能吃、能換錢”的實在,紅玉米去年的遭遇,早讓他沒了指望。
“大爺,這次不一樣!”李凱趕緊說,“我拍了視頻,把您爹讓您種玉米的事、畢摩爺爺講的谷神故事都拍進去了,人家買的不只是玉米,是這故事,是咱杏花村的念想。”他指著院角堆著的竹筐,“我還用您編的竹筐裝,又好看又透氣,人家說這是‘帶著山里的味’。”
王大爺的手頓了頓,眼神飄向院外的玉米地,紅玉米穗子在青紗帳里若隱若現,像撒了把碎紅瑪瑙。“可就那幾株,摘下來也賣不了幾個錢,還耽誤我種別的。”他嘴上這么說,剝玉米的動作卻慢了。
李凱看他松了口,趕緊趁熱打鐵:“咱不用多,先摘10穗試試,賣得好,明年您多種幾行;
賣不好,剩下的我全買了,煮著給爺爺和您吃。”他怕老人還猶豫,又加了句,“您要是信我,就給我個機會,也給這紅玉米個機會,別讓您爹傳下來的品種,真就這么沒了。”
這話戳中了王大爺的心。他抬頭看了眼李凱,又看向堂屋墻上掛著的老照片——那是他爹生前的照片,手里還攥著一穗紅玉米。老人沉默了半晌,突然把手里的普通玉米棒往筐里一扔:“行,試一次。但說好了,賣不掉你自己吃,別給我錢,這玉米不值錢。”
李凱心里一陣高興,差點跳起來:“謝謝您大爺!我保證,肯定能賣掉!”他說著就想往玉米地跑,想趕緊把紅玉米摘下來,生怕老人反悔。
“等等!”王大爺叫住他,起身往屋里走,很快拿了個舊布口袋出來,“摘的時候輕點兒,別把穗子碰掉了,這玉米嫩,不經碰。”他把布口袋遞給李凱,又叮囑,“只摘熟了的,沒熟的留著,給谷神留兩穗。”
“哎!”李凱接過布口袋,口袋上還留著去年裝玉米的土味,卻讓他覺得踏實。他往玉米地走時,王大爺也跟了上來,手里拿著個小竹籃,說是“幫著挑熟的”。
兩人鉆進玉米地,紅玉米穗子垂在眼前,顆粒紅得透亮,沾著晨露的痕跡。王大爺伸手摸了摸穗子,又捏了捏顆粒,才說:“這個熟了,這個還得等兩天。”他摘玉米的動作很輕,像怕碰疼了谷神的眼淚。
李凱舉著相機,把這一幕拍下來——王大爺的手在紅玉米穗上輕輕拂過,陽光穿過玉米葉,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想,這鏡頭比任何特效都動人,因為里面藏著老人對土地的敬畏,對爹的念想。
摘了10穗紅玉米,裝了小半布口袋。王大爺看著口袋,突然說:“明年,我再種兩行吧,不多,就兩行,給你爹留個念想,也給谷神留個交代。”
李凱心里一熱,趕緊點頭:“好!明年我幫您種,咱們還拍視頻,讓更多人知道您家的紅玉米。”
回到家,李凱把紅玉米擺在石磨上,用手機拍了張照片,配文:“王大爺家的紅玉米,摘下來了,帶著谷神的故事,帶著爺爺的念想。10塊錢一斤,竹筐裝,包郵,要的朋友私信我。”
發出去沒半小時,就有三個網友下單,其中一個就是上次買5斤的上海買家,這次直接訂了10斤:“我媽說這玉米有她小時候的味,讓我多買些凍在冰箱里。”
李凱趕緊把好消息告訴王大爺,老人正在院子里編竹筐,聞言嘴角翹了翹,手里的竹篾條轉得也快了些:“行,賣了就好,別讓人家等急了。”
傍晚,李凱騎著自行車去縣城寄快遞,左手抓著車把,右手護著裝紅玉米的竹筐。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路上遇到放羊的阿婆,阿婆笑著問:“凱娃,又去寄玉米?”
“是啊阿婆!”李凱笑著答,“王大爺的紅玉米,好多人等著吃呢!”
風吹過玉米地,傳來“沙沙”的響,像谷神在笑,像王大爺爹的念想,終于有了回音。李凱知道,這只是開始,往后,會有更多人知道杏花村的紅玉米,知道這里的故事,知道老輩人守著的那些念想,從來都沒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