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第2夢 (下)畫布上的光

藝術節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那面曾經斑駁的老墻,如今成了校園里最受歡迎的角落,總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在那里駐足、拍照,或是單純地享受著被藝術包圍的感覺。

而對林薇和陳默來說,壁畫項目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合作的終止。藝術節后的第一個周一,李哲興沖沖地找到了正在食堂吃飯的兩人。

“猜猜怎么著?”他迫不及待地說,甚至沒等兩人回應就繼續道,“學生會剛剛通過提案,要把校園里所有的老舊墻面都變成藝術墻!校長點名要你們倆負責統籌這個項目。”

林薇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所有的墻面?那得有多少啊?”

“至少十面,大小不一。”李哲推了推眼鏡,“學校還會撥一筆專項資金,用于購買材料。而且,參與項目的同學可以獲得藝術選修學分。”

陳默若有所思地攪動著碗里的湯,“需要組建團隊。”

“沒錯!”李哲興奮地說,“已經有不下二十個人報名了,大家都被你們那面墻震撼到了。藝術老師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美育實踐機會。”

林薇看向陳默,發現他眼中閃爍著難得一見的興奮光芒。她知道,這個項目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不僅是藝術創作的機會,更是改變整個校園環境的力量。

接下來的周末,林薇和陳默坐在圖書館里,開始規劃整個項目。他們攤開校園地圖,標記出所有需要美化的墻面,并根據每面墻的位置和特點,初步設定了不同的主題。

“禮堂側面那面墻陽光充足,適合溫暖明亮的色調。”林薇指著地圖說,“可以以‘生長’為主題。”

陳默點頭表示同意,“體育館那邊的墻面,或許可以運動為主題,但不要直接的體育動作,而是表現運動的力與美。”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漸漸勾勒出整個校園藝術墻的藍圖。在這個過程中,林薇發現陳默并非如表面看起來那樣孤傲,他只是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涉及到藝術創作,他的眼中就會有光,話語也會多起來。

周一下午,他們在美術教室召開了第一次團隊會議。令他們驚訝的是,竟然有三十多名學生前來參加,涵蓋了從高一到高三的不同年級。

“我以為只會來十幾個人。”林薇低聲對陳默說。

陳默看著滿教室的人,微微皺眉,“人太多,難以管理。”

“但這是好事,說明大家真的感興趣。”林薇鼓勵地說,“我們可以分組,每個組負責一面墻,我們總體指導。”

會議開始時,陳默顯得有些緊張,發言簡短而直接。林薇自然而然地接過了話頭,詳細解釋了整個項目的規劃和理念。她注意到,當談到藝術構想時,陳默會補充具體的技術細節和實現方法,兩人形成了一種默契的配合。

最終,他們根據大家的興趣和特長,分成了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兩面墻面的創作。林薇和陳默則作為總協調人,會巡回指導各組的進展。

項目啟動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實。每天放學后,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學生們在墻面前討論、測量、打稿、上色。林薇和陳默則像兩只不知疲倦的蜜蜂,穿梭于各個創作組之間,提供建議和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不少挑戰。有的組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僵局,有的則在技術上面臨困難。一次,體育館墻面組因為對“運動的力與美”理解不同,設計稿遲遲定不下來。

“有人認為應該畫具體運動動作,有人則認為應該抽象表現。”組長向林薇和陳默求助,“我們無法達成一致。”

陳默看著組員們的設計草圖,沉思片刻后說:“為什么不結合呢?用抽象的背景表現運動的流動感,加上具體動作的剪影作為前景。”

林薇補充道:“可以采訪學校的運動員,了解他們運動時的感受,把這些情感元素也融入設計中。”

這個建議打破了僵局,組員們重新興奮起來,開始了新一輪的創作。

另一個小組則在技術上面臨難題——他們想在一面凹凸不平的墻面上創作浮雕效果,但沒有人有雕塑經驗。陳默竟然周末特意去了市立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周一就帶著自己整理的簡易浮雕制作指南來到了小組工作現場。

“你可以不用這么麻煩的。”林薇看他熬夜整理的材料,忍不住說。

陳默搖搖頭,“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林薇看著他專注的側臉,忽然明白了為什么當初壁畫項目的其他組員會覺得他難以合作——陳默不是固執,而是對藝術有一種近乎虔誠的尊重,他不允許任何敷衍和將就。

時間一天天過去,校園里的墻面逐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每面墻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主題,但又和諧地構成了一個整體。學生們經過時,常常會停下來觀看進展,甚至有人自發地為創作團隊送來自制點心和飲料。

最讓林薇感動的是,這個項目似乎打破了年級和班級之間的界限。她看到高一的學生與高三的學生熱烈討論,看到理科生和文科生一起調色繪畫,看到平時在校園里默默無聞的學生在墻面前自信地表達自己的創意。

一個雨天的下午,林薇和陳默躲在亭子里避雨,看著雨幕中的校園和那些已經完成大半的墻面。

“從來沒想過,藝術能有這樣的力量。”林薇輕聲說,“它不只是墻上的畫,更像是連接每個人的紐帶。”

陳默罕見地笑了,“你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時說的話嗎?”

“什么話?”

“你說藝術能改變空間,改變人的心情。”陳默看著雨中的校園,“你現在做到了。”

林薇感到一陣暖流涌過心頭,“是我們做到了。”

雨漸漸小了,陽光從云層縫隙中透出來,在濕漉漉的墻面上折射出斑斕的光彩。兩人靜靜地站在那里,看著光影在校園中移動,仿佛整個世界都在慢慢變化。

最終驗收日那天,全校師生都被邀請參加“校園藝術墻之旅”。每個小組都派代表講解自己墻面的設計理念和創作過程。令林薇驚訝的是,陳默主動提出要做最后的總結發言。

當所有小組都介紹完畢后,陳默站在眾人面前,深吸一口氣,開始了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長的一次演講:

“很多人認為藝術是孤獨的創作,但這次項目讓我明白了,藝術真正的力量在于連接。”他的聲音起初有些顫抖,但越來越堅定,“每一面墻背后,都不只是一個創意,而是許多想法的碰撞與融合。感謝每一位參與者,你們讓我學到了比藝術更重要的東西——分享與合作的價值。”

掌聲如雷動中,林薇看到陳默眼中閃爍著淚光。她知道,對這個習慣用畫筆而非語言表達的男孩來說,這番話意味著多么大的突破。

項目結束后,校園生活恢復了往常的節奏,但某些東西已經悄然改變。林薇和陳默依然經常一起畫畫,只是現在他們的畫布不再是墻面,而是普通的素描本。他們找到了校園里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麗角落,常常在那里寫生、討論、分享彼此對藝術的理解。

一個秋高氣爽的周末,他們相約去市美術館看一個新開展的現代藝術展。站在一幅抽象畫前,林薇忽然說:“有時候我在想,十年后的我們會是什么樣子。”

陳默沉思片刻,“我會繼續畫畫,這是確定的。可能會嘗試不同的形式和媒介,但核心不會變。”

“我想學習藝術治療。”林薇輕聲說,“看到藝術如何改變了校園,如何連接了人們,我想用它來幫助更多人。”

陳默轉過頭看著她,眼中滿是贊許,“那會很適合你。你有一種...讓人敞開心扉的力量。”

林薇笑了,“而你有一種,讓人靜下心來感受美的力量。”

展覽結束后,他們沿著河岸散步。夕陽西下,河面上泛著金色的波光。陳默忽然停下腳步,從背包里拿出一個小畫本。

“給你的。”他略顯靦腆地說。

林薇打開畫本,驚訝地發現里面全是這些日子以來她的素描像——在壁畫前專注工作的她,在團隊討論中發言的她,在校園角落里寫生的她...每一幅都捕捉到了她不同時刻的神態,筆觸細膩,充滿感情。

“這...太珍貴了。”林薇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

“是你讓我明白,藝術不只是個人的表達,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陳默認真地說,“謝謝你。”

林薇翻到畫本的最后一頁,發現那里貼著一張小小的照片——是兩人站在完成的老墻前的合影,照片背面寫著一行字:“給帶來光的你”。

夕陽的余暉中,兩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交織在一起,就像他們共同創造的那些畫面,各自獨立又和諧統一。

回到學校,林薇站在那面最初的老墻前,現在它已經成為校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想起那個初秋的早晨,第一次看到陳默在這里作畫的情景,想起那些共同奮斗的日子,想起團隊中每一個人的笑臉。

藝術確實改變了這個空間,改變了在這里學習和生活的人們,但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她自己。她學會了堅持,也學會了妥協;學會了領導,也學會了跟隨;學會了表達,也學會了傾聽。

教室內傳來鋼琴聲,有人在練習畢業典禮的曲目。林薇忽然意識到,高中生活終將結束,大家會各奔東西,追求各自的夢想。但這些墻上的畫會留下來,繼續影響著未來的學生,就像它們曾經影響過自己一樣。

陳默悄無聲息地來到她身邊,兩人并肩站著,沉默地看著墻上的星空。無需言語,他們知道彼此心中有著同樣的感慨與感恩。

“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在不同的城市了。”林薇輕聲說。

陳默點頭,“但藝術會把我們連接在一起,無論在哪里。”

夜空中的第一顆星亮了起來,接著是第二顆、第三顆...很快,整個星空清晰可見,與墻上的畫面奇妙地呼應著。

林薇想起自己曾經說過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畫布上的光,既照亮他人,也被他人照亮。此刻的她更加確信,真正的藝術存在于這種相互照耀的過程之中,而這個過程,將會持續很久,很久。

星光下,兩個年輕的身影站在畫墻前,仿佛也成為了這幅巨大藝術作品的一部分,靜靜地訴說著關于成長、友誼和美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才剛剛開始。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射阳县| 桓仁| 土默特右旗| 宿州市| 拉萨市| 上林县| 仁布县| 全南县| 巫溪县| 临沧市| 大连市| 广水市| 边坝县| 高淳县| 罗江县| 三原县| 卢龙县| 晋江市| 泰来县| 漯河市| 中方县| 巍山| 太仓市| 富裕县| 临泉县| 东辽县| 青河县| 永康市| 吴桥县| 二连浩特市| 桂东县| 仪陇县| 白山市| 四会市| 桐乡市| 洛南县| 彭泽县| 黄大仙区| 汝城县|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