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夢(上) 畫布上的光
- 每一個夜夢,都是一個隨筆
- LH降谷海
- 3372字
- 2025-08-24 12:00:36
林薇第一次注意到那個男孩,是在校園最西側那面斑駁的老墻下。
時值初秋,九月的陽光透過梧桐樹葉,在老墻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男孩站在腳手架前,正專注地在墻面上描繪著什么。他動作流暢而自信,與周圍三三兩兩趕著去上課的學生形成了鮮明對比。
林薇停下腳步,看了看手表——離第一節課還有二十分鐘。她猶豫了一下,改變了原本直接去教室的路線,轉而走向那面老墻。
隨著距離拉近,墻上的畫面逐漸清晰。那是一片星空,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點綴著銀白色的星子,一條淡淡的銀河橫貫其中,美得令人窒息。
“喜歡嗎?”男孩突然開口,卻沒有回頭,依然專注于手中的畫筆。
林薇嚇了一跳,隨即意識到對方可能從墻面的反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很美。”她真誠地說,“這是學校藝術節的作品嗎?”
男孩終于轉過身,露出一張清秀但略顯蒼白的臉。他的眼睛很大,卻像是蒙著一層霧,看不出太多情緒。
“算是吧。”他簡短地回答,然后指了指林薇的校服口袋,“你的筆快掉出來了。”
林薇低頭一看,果然,她那支最珍愛的繪圖筆正半露在口袋外。她急忙把它塞回口袋,再抬頭時,男孩已經重新背對著她,繼續在墻上作畫。
“我是高二(3)班的林薇。”她試著自我介紹。
男孩停頓了一下,但沒有轉身,“陳默。高二(7)班。”
林薇還想說些什么,上課預備鈴突然響起。她只得匆匆道別,快步向教學樓跑去。臨走前,她瞥見了墻角立著的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校園壁畫項目——征集參與者”。
一整天的課程,林薇都有些心不在焉。她的腦海中不時浮現出那面墻上的星空,以及那個叫陳默的男孩專注的神情。作為校美術社的成員,她一直渴望有機會參與大型創作,而墻面壁畫正是她從未嘗試過的領域。
放學后,林薇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再次來到了那面老墻前。陳默已經不在了,但那片星空依然在那里,仿佛真的有一種吸引人凝視的力量。
“來找陳默嗎?”一個聲音從身后傳來。
林薇轉身,看見一個戴眼鏡的男生抱著幾本書站在不遠處。
“我是李哲,陳默的同學。”男生推了推眼鏡,“看你站在這里發呆,猜你可能是對壁畫項目感興趣。”
林薇點點頭,“這畫很美。陳默一個人完成嗎?”
“目前是這樣。”李哲走到墻前,“原本是一個小組項目,但其他人都陸續退出了。陳默堅持要繼續做下去。”
“為什么其他人退出了?”
李哲猶豫了一下,“有人說陳默太難合作,太固執己見。但我覺得,他只是對自己的作品有很高的要求。”
林薇若有所思地看著墻面上的星空,“我能理解這種感受。”
“如果你感興趣,明天放學后陳默通常會在這里工作。”李哲笑了笑,“也許你可以直接跟他聊聊。”
第二天,林薇果然帶著自己的素描本來到了老墻處。陳默正在調色,看到她來,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我想參與這個項目。”林薇開門見山地說,同時打開素描本,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有扎實的繪畫基礎,而且我很守時,能堅持完成項目。”
陳默瞥了一眼她的素描本,表情沒有任何變化,“為什么想參加?”
“因為我相信藝術能改變空間,改變人的心情。”林薇認真地說,“這面墻原本斑駁灰暗,但現在它變成了一個能讓人駐足欣賞的地方。我想成為創造這種改變的一部分。”
陳默沉默了一會兒,然后遞給她一支畫筆,“試試看給那顆較小的星星加上光暈。記住,要輕,要均勻。”
林薇接過畫筆,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按照指示在墻面上描繪。她的手很穩,動作流暢而精準。
完成后,陳默審視著她的作品,微微點頭,“還不錯。明天放學后四點,準時到這里。”
就這樣,林薇成為了壁畫項目的第二個成員。
最初的合作并不順利。陳默習慣于獨自工作,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記與林薇交流他的構思。而林薇則喜歡事先規劃和討論,兩人的工作風格截然不同。
有一次,林薇在陳默尚未完成底稿的區域添加了一些細節,本想給他一個驚喜,卻沒想到引發了兩人第一次爭執。
“你不應該在沒有商量的情況下修改我的部分。”陳默的語氣平靜,但眼神中透露著不悅。
“我以為我們已經達成了整體構思的共識。”林薇辯解道,“而且我只是添加了一些細微的裝飾...”
“細微的裝飾也會改變整體的平衡。”陳默指著墻面,“藝術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每一個元素都與其他元素相互關聯。改變一處,就可能破壞全部。”
林薇感到一陣委屈,但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仔細審視墻面。漸漸地,她意識到陳默是對的——她添加的那些細節雖然本身很美,但與整體風格確實不太協調。
“對不起。”她誠懇地說,“我會把它改回來。”
陳默似乎有些驚訝于她的迅速認錯,停頓了一下,說:“不必完全移除,可以調整一下色調和形狀,讓它更好地融入整體。”
這次小沖突反而成為了兩人關系的轉折點。從此,陳默開始更多地解釋他的創作理念,而林薇也學會了在做出改變前先與同伴商議。
隨著時間推移,壁畫逐漸擴展,從最初的星空增加了山川、河流和森林。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駐足觀看,有時甚至會提出建議或表達贊賞。
“有人告訴我,每天經過這面墻都會讓她心情變好。”一天下午,林薇一邊調配顏料一邊說。
陳默輕輕“嗯”了一聲,但林薇注意到他嘴角微微上揚的弧度。
項目進行到一半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幾乎毀了他們的作品。那天下午天空突然陰沉下來,暴雨傾盆而至,兩人來不及做任何防護措施,只能眼睜睜看著雨水沖刷著墻面,顏色混合流淌,幾周的努力幾乎毀于一旦。
林薇站在雨中,看著模糊一團的畫面,感到一陣絕望。她轉頭看向陳默,卻發現他正專注地盯著墻面,眼中沒有沮喪,反而有一種奇異的光彩。
“看,”陳默指著被雨水沖刷后形成的色彩流動,“這種自然形成的效果,是任何畫家都無法刻意創造的。”
林薇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確實,雨水雖然模糊了原有的線條,但卻創造出一種朦朧而夢幻的效果,仿佛夢境中的景象。
“我們可以以此為新的起點。”陳默的聲音中帶著罕見的興奮,“不是修復,而是重構。把這次意外融入創作中。”
兩人站在雨中,開始討論新的構思,完全忘記了渾身濕透的不適。最終,他們決定將這次意外轉化為創作的一部分,以“自然與藝術的對話”為主題,重新設計壁畫。
這個決定意味著大量額外的工作,但他們都沒有怨言。某種程度上,這次意外打破了兩人之間最后的那層隔閡。現在,他們不僅是合作者,更是共同面對挑戰的伙伴。
項目接近尾聲時,校園藝術節也即將開幕。壁畫成為了同學們熱議的話題,甚至有不少人主動前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我們應該辦一個工作坊,”林薇提議道,“讓更多同學參與最后階段的創作。”
陳默起初猶豫不決,擔心太多人參與會影響作品質量。但在林薇的勸說下,最終同意了嘗試。
令兩人驚喜的是,工作坊異常成功。同學們踴躍參與,在他們的指導下為壁畫添加細節。原本孤立的創作過程變成了一場小型社區活動,甚至連校長都前來參觀,并表示贊賞。
藝術節開幕式上,完成的壁畫成為最大亮點之一。在陽光下,墻面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美麗,星空、山川與河流和諧共存,既有精心的設計,又不乏自然的流動感。
陳默和林薇并肩站在人群前,接受大家的掌聲。當被問及創作理念時,陳默出乎意料地讓林薇單獨回答。
“這面墻講述的是變化與堅持的故事。”林薇看著陳默,微笑著說,“它告訴我們,美不僅存在于完美無缺的作品中,也存在于創作過程中的意外與適應。最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當我們向他人敞開創作過程時,藝術才能真正連接人心。”
藝術節結束后,壁畫項目帶來的影響遠超預期。學校決定將更多墻面開放給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形成了一個持續的公共藝術項目。陳默和林薇被邀請指導新的壁畫小組,他們的合作模式成為了范例。
一個溫暖的午后,兩人再次站在那面已經完成的老墻前。陽光透過樹葉,在壁畫上投下移動的光斑,仿佛為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
“謝謝你當時堅持要參與。”陳默突然說。
林薇驚訝地轉頭看他。這是陳默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表達感激。
“謝謝你給了我機會。”她輕聲回應。
陳默從背包里拿出一個小畫本,遞給林薇,“這是項目進度的完整記錄。我想你應該保留它。”
林薇翻開畫本,里面不僅有壁畫的各個階段草圖,還有不少她工作時的速寫。她感到眼眶微微發熱,“這太珍貴了。”
“下一個項目,”陳默看著遠處的一面空墻,“我有個關于四季更替的構思...”
林薇微笑著點頭,“聽起來很棒。我會準備我的素描本。”
陽光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射在那面已經煥然一新的老墻上。那里曾經只有斑駁的痕跡,現在卻充滿了色彩與光影,講述著改變與成長的故事。
就像這面墻一樣,林薇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畫布上的光,既照亮他人,也被他人照亮。而真正的藝術,或許就存在于這種相互照耀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