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霧未散,天地仍是一片茫白。
李明德攥了攥空空的掌心,終于問出了:
“……那我該如何修行?”
李延琛不語,只將拂塵輕輕一揮。
濃霧頓如帷幕兩分,一尊丈八高的上清天尊雕像自虛空中緩緩顯現。玉冠、金帶、云履,衣褶間雷紋暗涌,仿佛隨時會活過來。雕像足踏九品蓮石,手持如意,眉心一點朱砂在霧里透出幽光。
李延琛深吸一口氣,整了整衣襟,上前拈起三支早已備好的線香。香頭無火自燃,一縷青煙筆直上升,如一條細小的路往天穹去。
“叩首。”李延琛聲音低而穩。
李明德按照道經所寫,心無雜念,恭恭敬敬三拜九叩——
香煙裊裊,升至天尊眉心,卻倏地四散,像被什么看不見的東西一口吞盡。神像依舊垂眸,無風,無音,無光。
李延琛等了三息,終究嘆了口氣。
“果然……祖師不應。”
他抬手,拂塵柄在掌心一轉,露出尾端暗藏的機括——只聽“咔噠”一聲輕響,一粒銅錢大小的物件滾入他指間。
那是一枚天師錢。與普通的銅錢不同,這枚天師錢沒有錢孔,比起銅板它更像是現代的硬幣。
錢面浮雕并非是上清天尊,而是一位少女頭戴碩大艷麗的牡丹花;錢背也不是當朝通寶,而是刻著宋元通寶四個大字。
“拿著。”李延琛把銅錢按進李明德掌心,“這是牡丹仙子座下的天師錢,百年前城破時從城隍廟里流出的。”
銅錢觸手冰涼,卻在李明德指縫里漸漸生溫,仿佛有極細的心跳順著經絡往他腕上爬。
“沒有天神,沒有感應。”李延琛聲音沙啞,“但它仍殘留一線‘天門炁’。想要修行就只能靠你對道如何理解了。”
“當然,要是有四錢天師出手...”
話音未落,銅錢在李明德掌心驟然一亮。
一道細若游絲的粉紅紋路,自錢中心蜿蜒而出,順著他掌紋游走,最終在心口處消散。原本被李明德握在手心的天師錢也消失不見。
李延琛看著消失的天師錢,眼底第一次露出震驚而欣慰的笑:
“你這也算是入門了,等你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時候,這枚天師錢就會徹底融入你體內,如此,你就算上是一錢天師了。”
“那到底要如何修行啊。”李明德在納入了天師錢后,只感覺自己力氣增長了許多,并且感覺比之前精神了許多。
這番變故是李明德切身實地感受到的,他對于接下來的修行越來越感興趣了。
雨霧重新合攏,天尊雕像已隱。
李延琛把拂塵背到身后,像把一柄收鞘的劍。他抬眼望向灰白的天,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從今日起,你每日只做三件事:讀書、站樁、斬念。”
“讀書?”李明德活動著仍微微發燙的掌心,“還是《上清大洞真經》?”
“不。”李延琛從袖中抽出一本薄薄的小冊,藍皮無字,紙頁泛黃,像是被火烤過又浸了水,“這是《牡丹譜》。”
李明德一愣:“花譜?你讓我學種花?”
“種花是外象,養炁是內景。”李延琛翻開第一頁,指尖在墨線上一拂,一縷淡粉色的煙絲自紙上飄起,凝成一朵指甲大的牡丹,懸在兩人之間,“牡丹仙子主‘開闔’之道。花開一瞬,天門一線;花落一刻,萬念歸塵。你要做的,就是感悟開闔,體驗開闔,在無數次花開花落中修行自身。
他屈指一彈,牡丹碎成光點,散進李明德眉心。少年只覺胸口心臟跳動的同時,一抹抹炁如電流般隨血脈流入全身。
“站樁。”李延琛抬手,在白霧籠罩的地面上劃了一個圈,“日出之前,面東而立,雙腳如根,雙膝如弓,雙臂虛抱。意守丹田,心念桃花:開則炁升,闔則炁降。初時一炷香,日后加到三炷、五炷,直至雨落不濕衣,桂落不沾身,才算小成。”
李明德聽得認真,忍不住問:“那斬念呢?”
李延琛忽然笑了,笑意里帶著久違的鋒利:“每日戌時,去倚香院最熱鬧的地方——不是后院密室,是正廳花筵。絲竹、脂粉、酒令、笑鬧,都是刀。你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但是心頭卻不能起一絲漣漪。旁人醉酒,你醉花;旁人縱情,你縱念。念起即斬,念滅即生,每一斬,都在牡丹錢上留一道紋。紋滿九轉,你就可以獲得牡丹錢的認可,從而獲得第一份神通。”
李明德喉頭動了動,想象自己坐在燈紅酒綠里,如老僧入定,不由苦笑:“這……可比背道經難多了。”
“難,才有趣。”李延琛抬手,一指點在他眉心,“記住,牡丹錢不開則滅,不闔則散。你眼下只是天門炁初開。真正的修行,是把這縷炁煉成你自己的根。”
李延琛收起笑意,聲音低緩:“今夜回去,站樁到天亮。明晚亥時,倚香院正廳,我親自守你斬第一念。”
李明德深吸一口氣,卻仍壓不住不斷跳動的心臟。
雨絲落下,白霧皆散。“回去吧,阿團還在家里等你回來呢。”
李延琛負手而立,看他背影消失在回廊盡頭,眼底那一點欣慰的光,終于亮成了夜色里最安靜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