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底回響與鏡城秘道
- 鏡中之城與未完成的我們
- 沃贏夏
- 2887字
- 2025-08-23 01:11:52
應急門在身后沉重地合上,將外界的光線與聲響隔絕。四人站在狹窄的混凝土樓梯間內,只有頭頂一盞昏黃的應急燈提供著有限照明。空氣中彌漫著灰塵和金屬氧化的氣息,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臭氧味道。
徐朗打開手電筒,光束在布滿涂鴉的墻壁上掃過:“歡迎來到鏡城大學的地下世界。這些通道大部分建于上世紀冷戰時期,最初是防空洞,后來被學校擴建為設備通道和備用實驗室。”
“現在主要用來布設網絡線和管道,”顧嶼補充道,他的聲音在狹窄空間里產生輕微回響,“但也有些部分已經被遺忘了。”
林溪注意到墻壁上的涂鴉并非隨意亂畫,其中夾雜著一些數學公式、代碼片段,甚至還有與她剛才在書簽上看到的類似符號。她下意識地拿出手機想要拍照,卻被顧嶼輕輕按住手腕。
“這里最好別留下數字痕跡,”他低聲說,“有些區域有被動監測。”
林溪點頭收起手機,轉而更加專注地觀察和記憶。她的“記憶宮殿”開始運轉,將沿途的每一個細節——管道上的編號、墻上的標記、轉彎的次數和方向——都精準地存儲起來。
陳默走在最前面,出人意料地,在這個環境中他似乎更加自在,偶爾會停下檢查墻上的某個面板或地上的標記。“這下面的結構比官方圖紙顯示的更復雜,”他小聲評論,“有很多未記錄的擴展和修改。”
他們沿著通道前行,經過嗡嗡作響的配電室、布滿網絡交換機的機房,以及一些標著“禁止入內”的鐵門。林溪注意到顧嶼對那些緊閉的門格外關注,似乎在記憶它們的位置。
“聽說過鏡城的‘鏡面傳說’嗎?”徐朗忽然問道,聲音在通道中產生輕微回響。
林溪想起夏冉提過的校園傳說:“一點一點。”
“很多人以為那只是比喻,”徐朗神秘地壓低聲音,“但實際上,這座城市真的有一個‘鏡像面’——不是平行宇宙那種玄乎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地下結構。據說在鏡城地下,有一個與地上城市幾乎對稱的隧道網絡,通往各個重要建筑。”
顧嶼輕笑:“夸大其詞。只是防空洞和基礎設施通道的連接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復雜而已。”
“但確實有些通道不屬于任何官方記錄,”陳默突然插話,他停在一個分岔路口,指著左側那條更加昏暗的通道,“比如那條,不在任何現有圖紙上,但根據管道布設和電纜走向,它應該通向舊圖書館方向,長度約三百米。”
徐朗興奮地拍手:“看吧!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探索有意義!學校隱瞞了很多事情。”
林溪看著那條黑暗的通道,心中一動。舊圖書館——那里是否有通往特藏室的非正規路徑?
顧嶼似乎看穿了她的想法:“那條通道三年前就被封死了,入口澆筑了混凝土。校方發現有人在里面進行未經許可的‘研究’。”
“什么研究?”林溪問。
顧嶼與徐朗交換了一個眼神:“不清楚。發現時已經人去樓空,只留下一些奇怪的設備和符號。學校迅速封鎖了消息。”
林溪感到脊背一陣發涼。時間點 again——三年前,又是這個時間點。
他們繼續前進,來到一個相對開闊的區域,這里似乎是一個小型樞紐,多條通道在此交匯。中央有一個下沉式的設備區,里面排列著老舊的服務器機柜和配電設備。
“這里是地下網絡的一個節點,”顧嶼解釋道,“很多早期校園網絡的基礎設備都在這種地方。”
陳默忽然蹲下身,從背包里拿出一個巴掌大的設備,上面有幾個指示燈正在閃爍:“這里的電磁信號很異常。不是常規的設備泄漏。”
顧嶼也皺起眉頭,拿出自己的平板電腦連接線,插入一個看起來已經廢棄的服務器的接口:“有人在這里接入了非標準設備,借用了學校的電力,但避過了監控。”
林溪看著兩人專業地操作,忽然意識到這也許不是一次簡單的“校園探索”。徐朗可能是出于好奇組織了這個活動,但顧嶼和陳默顯然另有目的。
“能找到信號去向嗎?”陳默問。
顧嶼搖頭:“很隱蔽,中轉了好幾次,最終指向校外。但手法非常專業,不是普通黑客。”
就在這時,林溪注意到遠處陰影中有什么東西反光。她悄悄離開小組,向那個方向走了幾步。在手電筒光束的邊緣,她看到墻上刻著一系列熟悉的符號——與她父親筆記中的幾乎一模一樣。
符號下方還有一串數字:”89.12.07→ 23.18.45→ 06.09.21”
“發現什么了?”顧嶼的聲音突然從身后傳來。
林溪下意識地用身體擋住墻上的符號:“沒什么,只是些舊涂鴉。”
顧嶼的目光越過她的肩膀,看到了墻上的刻痕。他沉默片刻,輕聲道:“你不應該來這里。”
林溪轉身面對他:“為什么?因為這些符號嗎?你之前給我看的筆記上就有類似的,你知道它們是什么意思,對不對?”
顧嶼的表情在昏暗光線下難以辨認:“我知道的足夠多,以至于明白不該深究。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安全。”
“和我父親的失蹤有關嗎?”林溪直接問道。
顧嶼明顯愣了一下:“你父親?”
“林振聲,考古學家,四年前在鏡城參與一個項目時失蹤。”林溪緊緊盯著他的眼睛,“你知道些什么,對嗎?”
顧嶼的表情變得復雜:“林振聲是你父親?這就能解釋...”
他的話被徐朗的驚呼打斷:“嘿!這邊有發現!”
兩人對視一眼,暫時放下對峙,走向徐朗和陳默所在的位置。
陳默已經打開一個老舊的機柜,里面不是網絡設備,而是一臺看起來十分古怪的混合式計算機——部分是老式的模擬設備,部分又是先進的數字組件,連接方式不同尋常。
“這是什么?”徐朗好奇地問。
“模擬數字混合計算機,”陳默輕聲說,語氣中帶著罕見的興奮,“非常古老的技術,但適合某些特定類型的計算。有人把它改裝過,接入了現代網絡。”
顧嶼檢查著設備:“這是為了進行某種信號處理和模式識別。看這里——”他指著一段纏繞的特殊導線,“這是在捕捉極其微弱的電磁信號,幾乎是背景噪聲級別的。”
“用來做什么?”林溪問。
顧嶼搖頭:“不確定,但需要這種級別的隱蔽,肯定不是合法用途。”他拿出一個小型設備連接到計算機上,“讓我嘗試下載一些日志數據。”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金屬碰撞的聲音。
四人瞬間靜止,徐朗迅速關掉手電筒,黑暗中只聽到彼此緊張的呼吸聲。
又一聲音響,這次更近了,像是腳步聲在金屬通道中回響。
“保安?”徐朗用氣聲問。
顧嶼搖頭:“這個時間不會有人巡邏這片區域。”
他迅速收起設備,打了個手勢:“我們得離開這里。分開走,老規矩,一小時后地面匯合。”
“分開?”林溪緊張地問。
“通道就像網絡,分布式才安全。”顧嶼簡短解釋,“徐朗,你帶林溪走左邊第二條通道,直走會遇到一個梯子,通向化學樓地下室。我和陳默引開來人。”
沒時間爭論,腳步聲越來越近。徐朗拉起林溪的手,迅速向左邊的通道移動。顧嶼則向相反方向扔出一個小裝置,落地后發出尖銳的警報聲和閃爍 lights,隨即與陳默消失在另一條通道中。
林溪被徐朗拉著在黑暗中奔跑,只能依靠他手電筒偶爾掃過的光束辨認道路。她的心跳如鼓,但大腦卻異常清醒,默默記錄著每一個轉彎和特征。
他們終于來到一個鐵梯前,徐朗迅速爬上去推開頂部的蓋板,微光從上方灑落。
“快上去!”他催促道。
林溪爬上梯子,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儲物室中,周圍是化學試劑的味道。徐朗隨后爬上來,小心地合上蓋板。
“安全了,”他喘著氣說,“那些應該是學校的網絡安全人員,偶爾會抽查地下通道。顧嶼總是太過謹慎。”
林溪沒有回應,她的注意力被墻上的一個標志吸引——一個被橄欖枝環繞的鏡子圖案。鏡城大學的校徽。
但在她的記憶中,這個校徽與之前看到的略有不同。這里的橄欖枝更加纖細,鏡子的造型也更加復雜,中心似乎有一個極小的、不易察覺的符號。
與她父親筆記中的某個符號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