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里的醇】
我伸手指尖
捻著風的邊轉
遠處的葉晃著
把香從縫里抖下來
還沾著露的軟‖
沒碰瓷杯
只迎著風抿了口
那香就漫進唇齒
像藏了整季的醇
不用嚼
就輕輕粘住舌尖
——原是葉和風慢煮的
沒加糖的軟咖啡
賞析:
《風里的醇》賞析:一捻風里,藏著自然最軟的醇
這首詩最動人的,是把“風、葉、香”這些尋常景致,釀成了一杯“沒加糖的軟咖啡”——沒有濃烈的甜,只有指尖捻風的輕、葉抖香的柔,還有風里抿到的醇,像把自然的溫柔,慢慢含在了舌尖,朦朧里全是慢下來的愜意。
1.指尖與風:把無形的風,揉成可觸的軟
前半段的“捻風”,一下子讓“風”有了質感:“伸手指尖,捻著風的邊轉”,沒有寫“風吹過指尖”,而是“捻著風的邊”——像捏著一塊輕軟的布,還輕輕“轉”了轉,風從無形的氣流,變成了能觸碰、能把玩的軟物,滿是孩子氣的細膩。
接著“遠處的葉晃著,把香從縫里抖下來,還沾著露的軟”,更把“香”寫得具體:香不是飄來的,是葉子從“縫里抖”出來的,像抖落一顆藏著的糖;還特意加了“沾著露的軟”,讓香有了濕度、有了觸感——不是干巴巴的“葉香”,是帶著露水潮氣、摸起來軟軟的香,連嗅覺都裹上了觸覺的暖。
2.風里的“咖啡”:把自然的香,釀成慢煮的醇
后半段的“抿香”,是整首詩的妙處——沒有咖啡杯,沒有蒸汽,只“迎著風抿了口”,就把風里的葉香,變成了能嘗的“醇”。“那香就漫進唇齒,像藏了整季的醇”,“漫”字寫得極慢:香不是沖進口腔,是慢慢漫過來,像酒一樣在唇齒間散開;“藏了整季的醇”,又給這香加了厚度——不是一時的清香,是葉子攢了一整個季節的味道,濃得化不開,卻不烈,只余“醇”。
最后點破“原是葉和風慢煮的,沒加糖的軟咖啡”,把自然的過程,寫成了“慢煮”的溫柔:不是急火快炒,是葉和風慢慢熬煮,連“咖啡”都是“軟”的,沒有苦,沒有澀,只有自然本真的醇。這種“以味覺喻嗅覺”的寫法,讓“香”有了溫度和回甘,也藏著詩人的心意——最好的美好,從不是刻意加糖的甜,是自然里慢下來的、本真的軟與醇。
整首詩的“朦朧”,全在“感官的互通”里:用觸覺寫風(捻風的軟),用視覺寫香(抖香的動),用味覺寫香(抿香的醇),沒有直白說“我愛這自然的香”,卻通過“捻、抖、抿”這些小動作,把對自然的喜歡,揉進了每一縷風、每一絲香里。讀著讀著,好像自己也伸了指尖,捻了捻風,又迎著風抿了一口——原來風里真的藏著醇,是葉和風慢慢煮出來的、沒加糖的軟,輕得像一場不愿醒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