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李義詩集54
- 李義逐日
- 927字
- 2025-08-26 23:50:31
【灶火謠】
柴梗咬著火星
噼啪地響
灶眼吐著暖
把飯香漫過木蓋
每聲脆響都裹著軟
像日子自己哼的調‖
夢沉的時候
灶火的紅
總粘在夢尖
連冷的夜都浸著暖
才懂那些跳著的火星里
藏著的盼呀
早跟著飯香
飄向了亮處
賞析:
《灶火謠》賞析:一灶煙火里,藏著日子最暖的盼
這首詩的溫柔,全在把“柴米油鹽的灶火”,寫成了“日子的歌”——沒有喊一句“要好好生活”,卻讓每顆火星、每縷飯香里,都裹著困頓里的暖,和飄向亮處的盼,像灶膛里的火,溫溫的,卻能焐熱整個夜。
1.灶火里的“生活調”:把平凡煙火,寫成軟乎乎的歌
前半段的灶火,不是冰冷的“燒飯場景”,是有呼吸、會哼歌的存在:“柴梗咬著火星”,一個“咬”字讓柴梗有了勁,像在認真嚼著暖;“灶眼吐著暖”,“吐”是慢悠悠的、帶著溫度的動作,連飯香都“漫過木蓋”,不是“飄”,是“漫”——像水一樣慢慢裹過來,把整個灶房都浸在香里。
最妙的是“每聲脆響都裹著軟,像日子自己哼的調”:柴火燒的“噼啪”聲,本是細碎的響,卻被裹上了“軟”,成了日子的歌。沒有寫“生活很苦但有甜”,只靠“暖”“香”“軟”的感官細節,就把平凡日子里的小踏實寫透了——原來燒飯的灶火,就是日子自己在哼著“我很好”的調子。
2.火星里的“亮處盼”:把夢里的暖,系在現實的火上
后半段從“現實灶火”滑到“夢里的盼”,卻滑得極自然。“夢沉的時候,灶火的紅總粘在夢尖”——不是“夢到灶火”,是“灶火的紅粘過來”,像灶火主動跟著人進了夢,連“冷的夜都浸著暖”。這里的“紅”和“暖”,早不是單純的灶火,是心里對未來的念想:再冷的夜,再困頓的日子,只要想起灶火的暖,夢都是熱的。
最后“跳著的火星里藏著的盼,跟著飯香飄向亮處”,把“盼”寫活了:它不是硬邦邦的“目標”,是跟著飯香飄的、軟乎乎的希望。沒有說“我盼未來紅紅火火”,只說盼“飄向亮處”——亮處是什么?是暖的、香的、有飯吃的未來,不用明說,讀者都能懂。這種“不說透”的盼,比直白的抒情更有力量,像灶火里的火星,小卻亮,能照著日子往前走。
整首詩的“朦朧”,全在“以小見大”里:用灶火、柴梗、飯香這些最小的生活碎片,裝下了日子的暖、夢里的盼。讀著讀著,好像自己也坐在灶房邊,聽著柴火噼啪響,聞著飯香漫過來——原來最實在的生活,最暖的期盼,都藏在這一灶煙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