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8章 觀音篇(二):苦修證道觀自在

紫竹林的晨霧尚未散盡,妙善已在蓮池邊立了三個時辰。露水打濕了她素白的僧衣,貼在肩頭竟渾然不覺——此刻她指尖凝著一縷淡金色的佛光,正試圖將昨日林硯所授《金剛經》的首句“如是我聞”凝練成符。

這符并非洪荒常見的術法符箓,而是需以“心印”為骨、佛法為魂。她初凝練時,那縷佛光總在指尖炸開,細碎的金光濺在蓮瓣上,驚得池中游魚擺尾躲入蓮葉下。

“心有掛礙,故有恐怖。”

林硯的聲音自竹林深處傳來時,妙善指尖的佛光猛地一顫,竟真就穩住了。她回首望去,見林硯踏著青竹枝緩步而來,衣袂掃過竹葉,落下一串細碎的竹露。

“先生。”妙善斂衽行禮,指尖那道“如是我聞”符印雖仍微弱,卻已凝而不散,“弟子愚鈍,總難脫‘求成’之念。”

林硯在她身側立定,目光落在蓮池水面。池水中映著妙善的倒影,倒影旁竟浮著一圈若有若無的鴻蒙紫氣——那是前日他以鴻蒙大道為引,助她勘破“慈悲”與“渡厄”關竅時,無意間逸散的道韻所化。

“你可知為何要你先凝‘如是我聞’?”林硯問道。

妙善沉吟道:“《金剛經》以‘如是我聞’開篇,是阿難尊者記佛陀所言,弟子以為,是要先立信根。”

“不盡然。”林硯屈指一彈,一滴竹露落入池中,打散了那圈鴻蒙紫氣,“洪荒修士修‘力’,求‘道’,多是‘我要證道’;而佛法修‘心’,求‘覺’,當是‘道自證我’。‘如是我聞’,聞的不是經文字句,是‘諸法空相’時,你自身的回響。”

話音落時,他指尖凝出一道淡灰色的氣流——那是混沌本源所化,輕輕點在妙善眉心。

剎那間,妙善只覺識海炸開!無數過往畫面奔涌而來:她在興林國為救百姓舍身墜崖時的決絕,在普陀山初悟“慈悲”二字時的茫然,甚至是方才凝符時,因急于求成而亂了的呼吸節奏……所有畫面都清晰得如同昨日,卻又在混沌氣流的滌蕩下,漸漸褪去了“喜惡”“對錯”的色彩。

她忽然懂了。

所謂“如是我聞”,原是讓她以“旁觀者”觀“當局者”,以“空”觀“有”。她此前苦修,總想著“如何渡人”“如何證道”,卻忘了問自己:當渡人不成、證道無望時,“我”又當如何?

“原來……是我著相了。”

妙善輕聲呢喃,指尖的“如是我聞”符印驟然亮起!淡金色的光芒不再刺眼,反而溫潤如水,緩緩融入她的僧衣紋路中。蓮池中的鴻蒙紫氣也重新聚攏,這一次不再浮于水面,而是化作無數細小的光點,滲入她的四肢百骸。

林硯看著她周身漸漸泛起的佛光——那佛光中已隱隱有了“自在”之意,不再似從前那般帶著刻意的慈悲,反倒多了幾分“萬法隨緣”的從容。

“佛法之道,不在于你能救多少人,而在于你能否讓自己先‘自在’。”林硯收回手,轉身往竹林外走,“往后三月,你且在此地閉關中苦修:每日辰時觀蓮池映月(注:以神通引月華入池,觀水中月之虛實),午時誦《金剛經》百遍,子時以佛光煉化鴻蒙紫氣。三月后,若你能在‘蓮枯月落’時仍心不動,便可知‘觀自在’三字的真意。”

妙善望著林硯遠去的背影,深深行了一禮。待起身時,她已盤膝坐下,雙目輕闔。

紫竹林中,風過竹葉沙沙作響,蓮池水面波光粼粼。妙善的氣息漸漸與周遭融為一體,淡金色的佛光在她周身若隱若現,偶爾有鴻蒙紫氣從她指尖溢出,與佛光交織成淡淡的紋路——那是鴻蒙大道與佛法初融的跡象,雖微弱,卻已埋下了日后“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道基。

三日后,蓮池邊的青石上多了一行字,是妙善以指為筆、佛光為墨所書:

“心無掛礙,方得自在。”

字里行間,竟已有了幾分經文的韻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洛川县| 原阳县| 二连浩特市| 大悟县| 班玛县| 永靖县| 富源县| 独山县| 自贡市| 永德县| 休宁县| 东光县| 格尔木市| 安岳县| 防城港市| 瓮安县| 昌邑市| 吴川市| 翼城县| 个旧市| 阿拉尔市| 阳春市| 朝阳市| 大渡口区| 宁夏| 同德县| 电白县| 洱源县| 太仆寺旗| 阳朔县| 前郭尔| 大安市| 武安市| 慈溪市| 通榆县| 珲春市| 广州市| 六枝特区| 郴州市|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