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號”已連續飛行了一年多,已完全飛離了太陽系,穿梭在星際塵埃與恒星之間“打卡”。而飛船內部,一切運轉正常,科學家們也已完全適應失重生活。這一天,在指揮艙內,船長張毅飛,副船長里奇博士,及飛船監理彼得羅夫教授,正商討著航線調整的事宜。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教授是一位體型微胖,身高一米七八左右,鷹鉤鼻上承著一副大框眼鏡,謝頂的世界著名宇宙天文學家。是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大學終身教授,對宇宙黑洞頗有研究,曾發表過多篇關于宇宙黑洞的論文。
彼得羅夫教授一邊查看著導航屏幕,一邊說道,“張船長,里奇博士,我們現在飛行空域的星際塵埃密度較高,這可能會對飛船的傳感器造成一些干擾。”
“是的,我也認為應該加強此區域的監控,或者降低飛行速度,以保證飛船的安全飛行。”副船長里奇博士瞟了一眼彼得羅夫教授,立即回道。
“明白,我讓吳教授他們密切監控傳感器的狀態。”張毅飛點了點頭,目光堅定,“我們必須確保安全,這關系到我們這次航行成功與否。”
然而,宇宙中的危險總是這樣突如其來。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突然“砰”的一聲巨響,整個“探索者號”飛船劇烈地震動起來。飛船內立刻響起了警報聲,像一只瘋狂的野獸在嘶吼,指揮中心的紅色燈光也不停的閃爍起來。
張毅飛,里奇博士及彼得羅夫教授三個人都被震動彈出了一兩米,撞到飛船的船頂,不約而同地喊了一聲“哎喲”。還好處于失重狀態,否則彈到高處再摔下來會成重傷。其他科學家,有輕微擦傷的,也有流血的。
“出什么事情了?”張毅飛大聲問道。他顧不得疼痛,迅速飄向操作臺。
“船長,我們的飛船遭到隕石撞擊。”彼得羅夫教授則捂著疼痛處,趕緊飄到自己座位查看,并緊張地大喊道,“初步判斷是小行星碎片的撞擊,船體的左舷受損。”
“是我們的反應速度慢了,應該提前加強此區域的監控。”副船長里奇博士也捂著疼痛處,責怪道。
“損傷報告!”張毅飛大聲命令道。
“船體左舷防護罩被損壞,外殼出現一些裂縫,部分船員受傷。”技術總工程師吳教授快速匯報到,“還有,撞擊對飛船的動力系統也產生了不利影響,推進器的功率正在下降。”
“開啟備用推進器以穩定飛船。”張毅飛迅速下達指令,“啟用工程機器人立即前往受損區域,進行查看和維修,吳教授也隨去。”
“收到,”全體科學家都不顧疼痛,立刻行動起來。雖然他們個個緊張得眼睛似乎冒星星,但都鎮定自若,有條不紊地應對突來的危機。
吳教授和工程機器人A-1立即趕往了被撞擊的船體部位。
吳教授的全名叫吳宇翔,今年三十四歲,他雖面容清瘦,但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與專注,是航天推進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對航天發動機的燃燒過程、燃料噴注系統以及冷卻技術頗有研究,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到達飛船受損部位后,吳教授立即查看工程機器人A-1的手持終端,并說道:“撞擊點位于船體的左舷,防護罩受損。初步檢測,有一定程度的結構性損壞。我們必須盡快做進一步的檢查。”
工程機器人A-1機械聲回道:“明白,吳教授。剛剛已經調取了撞擊時的監控數據。隕石撞擊速度大約是每秒25公里,直徑約為1米。根據模擬,船體的防護層外殼出現了裂縫,但需要進行現場確認。”
吳教授點頭道:“好的,知道了。希望沒有把防護層撞出太大的裂縫。如果出現泄漏,就必需立刻進行緊急維修。”
工程機器人A-1機械回了一句“明白了”后,便打開艙門,進入受損區域,檢查受損區域后說道:“檢測到外層防護板出現凹陷,而且裂縫較大。內部結構似乎已難以承受,而且傳感器和線路似乎受到了電磁干擾。”
吳教授靠近受損部位,用手持掃描儀檢查,并命令道:“是的,A-1,進行數據記錄。”
工程機器人A-1機械聲回道:“收到,吳教授。數據已被記錄。”
吳教授隨即命令道:“做好準備,我到飛船外部進行檢查。”
工程機器人A-1機械聲回道:“收到,已做好準備。”
吳教授隨即穿好太空服,謹慎小心地靠近飛船左舷損壞區域。此時,太空環境也很惡劣,微弱的星光下,隕石撞擊的痕跡清晰可見。那塊巨大復合材料板,它由多層能量吸收層和高強度合金構成,有一個巨大的裂痕,夾層內的能量線路也出現了斷裂。宇宙的寒氣由此滲入船體,它會嚴重影響飛船的運行及船員的健康。吳教授立刻展開工作,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對裂縫進行焊接和修補。
此時,飛船指揮中心的氣氛也緊張得讓人感覺時間都“卡殼”了,一秒鐘似乎能被拉長成一年。船長張毅飛,副船長里奇博士,及監理彼得羅夫教授緊盯著飛船的各項數據。他們嘗試著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以使飛船回歸正常的航行。然而,備用推進器的功率太小,飛船正在漸漸的偏離正常軌道。
“不好,一股引力正在吸引飛船。”來自美國的高級工程師,艾瑞克·威廉姆斯博士帶著一絲顫抖地說道,“我們的飛船正在靠近一顆未知的行星。”
“不必恐慌!”副船長里奇博士朝工程師威廉姆斯瞪了一眼,厲聲喝道。
張毅飛緊握著操作臺說道,“開啟所有反向推進器,并試著調整飛行狀態,我們不能就這樣被吸引過去。”
“船長,這股吸引力太強,而我們飛船的反向推進器功率偏低。”彼得羅夫教授無奈地說道。
“知道了,”張毅飛隨即做出硬著陸的決定,“全體船員,準備緊急著陸。吳教授請回到座位,并檢查防護系統,確保飛船安全著陸。”
“請問船長,是否有必要進行緊急著陸?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副船長里奇博士嚴厲地問道。
“是的,硬著陸是無奈之舉,但是最安全的措施,全體船員安全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張毅飛隨即回答道。
里奇博士沉默不語。
“探索者號”飛船在那顆未知的行星引力的牽引下,朝著它飛去。飛船的外殼與該星球的大氣層摩擦,發出尖銳的聲響,外殼也開始“發燒”,溫度急劇上升。所幸的是,飛船的防護系統非常有效,它抵抗了高溫和摩擦的侵擾。
最終,“探索者號”飛船安全地降落在一片荒蕪的平原上。它的巨大引擎噴射出藍色的火焰,把平原上的巖石燒成赤色。飛船的外殼處處可見撞擊的痕跡,但幸運的是,船體結構無損,全體船員也都平安無事。
“成功著陸了!”彼得羅夫教授疲憊而又慶幸地說道。
“全體船員請注意,檢查好設備,準備星球探索。”張毅飛下達命令道,“弄清所在星球的坐標,以及這個星球是否適合我們生存。派出五名武裝機器人進行警戒及巡邏,并派出一名工程勘探機器人查看地形地貌,檢查是否有任何生物存在。”
隨即,飛船底部的艙門被打開,勘探機器人B-1緩緩駛出。
這臺具有高度智能的機器人仿佛是個全能學霸,激光雷達透視世界,傳感器感知一切,數據分析系統秒懂復雜問題。它的任務是探測和分析地形地貌,以及搜集生物數據。
勘探機器人B-1來到飛船降落點附近區域,并緩緩地來回移動,用它靈活的機械臂采集著巖石和土壤樣本。用雷達及傳感器不斷探測和掃描周圍的環境,分析著空氣成分和土壤結構,并時時同步把數據傳回飛船,供科學家們分析。
此時,吳教授帶領兩名維修機器人來到外部,迅速開始對飛船進行徹底地檢查和修復。
兩小時后,科學家們搜集到了充足的數據,也得出了初步分析結果。數據顯示,這個星球似如宇宙的荒漠,大氣輻射高,土壤干燥得連細菌都得“搬家”,幾乎沒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張毅飛點了點頭說道:“先把數據保存起來,明天再派幾架無人機進行更廣泛搜索,或許有其它的發現。”
隨后又說道:“請大家在座位上稍等,請隨船祁醫生為大家進行身體檢查。”
大家紛紛點頭說道:“好”。
祁醫生很快來到飛船工作區,逐一為每個科學家進行了檢查,并給流血的科學家進行了傷口包扎。
確定大家都無大礙后,回到了醫療艙。
最后,張毅飛又說道:“今天大家已很疲憊了,由彼得羅夫教授和威廉姆斯博士值班,監控整個飛船及指揮五名武裝機器人,其余人休息。”
里奇博士臉色沉重地看了張毅飛一眼,眉頭緊鎖往自己艙室走去。
張毅飛見狀,追上來,微笑著問道:“里奇博士,怎么臉色這么沉重?”
里奇博士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我有點不太理解今天加班的安排。為什么您安排了彼得羅夫教授加班,而沒有安排我呢?”
張毅飛微微一笑:“里奇博士,您是不是覺得作為副船長,這種加班任務應該由您來帶頭?”
里奇博士毫無避諱,直接就回道:“是的。您今天安排彼得羅夫教授加班,其他科學家會誤會,覺得我沒有承擔起副船長的責任。”
張毅飛微笑地看了里奇博士一眼,說道:“里奇博士,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您也要明白,安排工作不能只看職位高低,還要看具體的情況。安全方面的問題,男同事負責更合適。”
里奇博士瞪了一眼張毅飛,不客氣地回了一句:“這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
說完,就扭頭往自己的艙室走去。
張毅飛無奈地搖了搖頭,惆悵地回到自己的艙室。
他想起已三個月沒給父母發視頻了。隨即打開攝像機,錄制一段給父母的問候視頻,上傳至虛擬電腦上,通過量子通訊信號發送至地球指揮中心。然后,由他們代轉發給張毅飛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