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御廚戴富貴
書名: 戴樂通打王者玩君臨第二部作者名: 戴源源本章字數(shù): 4991字更新時間: 2025-08-27 08:38:03
嘉慶年間御廚事
乾隆六十年冬,紫禁城的雪下得比往年早,養(yǎng)心殿檐角的銅鈴裹著霜花,風(fēng)吹過便發(fā)出沉悶的響聲。戴富貴揣著燙得溫?zé)岬淖o膝,跟在父親戴老實身后,踩著積雪往膳房走。他剛滿二十,手上還帶著練刀工磨出的薄繭,指節(jié)卻比尋常廚子更穩(wěn)——方才父親說,今日要給即將冊立為皇太子的嘉親王颙琰試菜,若是合了口味,往后說不定能進御膳房當(dāng)差。
“待會兒見了主子,嘴要嚴,手要穩(wěn),主子問什么答什么,別多嘴。”戴老實壓低聲音,把一方干凈的白帕子塞進兒子手里,“咱戴家三代做菜,靠的就是不打聽、不摻和,你記牢了。”
戴富貴點頭,剛跨進膳房偏廳,就見暖閣里坐著個穿寶藍色錦袍的男子,眉眼間帶著幾分溫和,卻又藏著不易察覺的沉斂。那便是嘉親王颙琰,再過幾個月,他就要登基為帝,而乾隆爺會退為太上皇,仍掌著實權(quán)。戴富貴垂著眼,將精心烹制的“翡翠白玉卷”端上桌——白菜葉裹著嫩豆腐,澆上用火腿、干貝吊了三天的高湯,再撒上細如碎雪的蟹粉,賣相清雅,香氣卻醇厚。
“這菜是誰做的?”颙琰夾起一筷,入口便覺鮮而不膩,豆腐軟嫩得能在舌尖化開,忍不住多問了一句。
戴老實忙上前躬身:“回王爺,是犬子戴富貴。”
颙琰抬眼看向戴富貴,見他雖緊張卻不慌亂,手上的托盤端得紋絲不動,便微微頷首:“手藝不錯,往后就留在膳房吧,跟著你父親好好學(xué)。”
戴富貴心里一緊,忙叩首謝恩。他知道,進了這皇宮,往后的日子就不再是單純做菜那么簡單了。果然,沒過多久,乾隆爺下旨禪位,颙琰登基,改元嘉慶,可養(yǎng)心殿的龍椅旁,還是擺著太上皇的座位。每日早朝,嘉慶帝得先去乾隆爺?shù)膶帀蹖m問安,再回太和殿理政,連膳房的菜譜,都得先呈給太上皇過目。
這年除夕,御膳房忙得腳不沾地。戴富貴負責(zé)做“全家福”,正要往砂鍋里加最后一勺高湯,卻見總管太監(jiān)李德全匆匆進來,臉色凝重:“太上皇說,今日的菜要減些油膩,這鍋湯太濃,換清淡些的。”
戴富貴愣了愣——這高湯是按老規(guī)矩吊的,往年除夕都這么做。可他不敢多問,趕緊倒掉一半高湯,加了清水和冬筍重新熬煮。一旁的戴老實嘆了口氣,湊到兒子耳邊:“瞧見了吧?如今是兩個主子,咱們做奴才的,只能兩頭都伺候著。”
夜里守歲,戴富貴回了位于外城的家。妻子寧長蓮正抱著剛滿周歲的兒子戴進榮,在燈下縫棉襖。寧長蓮是寧澤春的女兒,寧家曾在朝為官,后來寧澤春因替人辯冤被貶,才回了江南,卻與戴家有舊,便將女兒許給了戴富貴。
“今日宮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寧長蓮見丈夫臉色不好,遞過一杯熱茶,“你往常回來都有說有笑的,今日卻悶得很。”
戴富貴接過茶,暖意順著喉嚨往下滑,卻解不了心里的堵:“太上皇改了菜譜,明明是合規(guī)矩的菜,說換就換。皇上雖沒說什么,可我瞧著,他心里也不好受。”
寧長蓮放下針線,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咱們管不了朝堂上的事,你只要把菜做好,別卷入是非就好。你忘了我爹說的?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如今這光景。”
戴富貴點頭,看著兒子熟睡的臉,心里暗下決心:不管宮里怎么變,他都要守著這門手藝,護著妻兒平安。可他沒料到,是非會主動找上門來。
嘉慶二年秋,和珅的管家來膳房傳話說,要給和珅做一道“紅燒鹿筋”。和珅是太上皇眼前的紅人,權(quán)傾朝野,連嘉慶帝都要讓他三分。戴富貴按規(guī)矩做了菜,可端去和珅府后沒幾天,就有人傳話回來,說和珅嫌鹿筋燉得不夠爛,要他去府上親自解釋。
戴老實急得直跺腳:“這分明是找茬!和珅向來眼高于頂,哪會真在乎一道菜?他是想借著這事,試探皇上的態(tài)度呢!”
戴富貴也慌了,他知道和珅與嘉慶帝素來不和,若是自己去了和珅府,說不定會被當(dāng)成皇上的人,可不去,又怕得罪和珅。正兩難時,寧長蓮來了,手里拿著一個食盒:“我爹托人捎來的,說這是江南的‘醉蟹’,讓你給和珅帶去。他說和珅愛吃江南菜,你再趁機說,鹿筋是按太上皇當(dāng)年賞的方子做的,若是不合口味,你再按和大人的意思改。”
戴富貴恍然大悟,趕緊提著食盒去了和珅府。和珅見了醉蟹,果然眼睛一亮,又聽戴富貴說鹿筋是按太上皇的方子做的,臉色緩和了不少:“算你識趣,往后做萊,多用心些。”
從和珅府出來,戴富貴后背都濕透了。他這才明白,御廚的刀工再好,也抵不過朝堂上的波詭云譎。往后的日子,他越發(fā)謹慎,做菜時不僅要合皇上和太上皇的口味,還要留意各位大臣的喜好,生怕哪一步錯了,就惹來殺身之禍。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爺駕崩了。消息傳來時,戴富貴正在給嘉慶帝做早餐——一碗小米粥,一碟醬菜,還有兩個素餡包子。嘉慶帝這幾年過得憋屈,飲食一直清淡,戴富貴知道他胃不好,便總做些養(yǎng)胃的吃食。
“皇上,粥好了。”戴富貴端著粥碗進了養(yǎng)心殿,卻見嘉慶帝坐在龍椅上,雙目通紅,面前擺著乾隆爺?shù)倪z詔。他心里一酸,輕聲道:“皇上,身子要緊,先喝點粥吧。”
嘉慶帝抬頭,聲音沙啞:“戴富貴,太上皇走了,往后這大清,就交給朕了。”他頓了頓,拿起筷子,卻沒立刻吃,“你跟著朕也有四年了,朕知道你老實,手藝也好。往后膳房的事,你多擔(dān)待些,別讓那些宵小之輩,借著吃食動手腳。”
戴富貴忙叩首:“奴才遵旨,定當(dāng)盡心竭力。”
乾隆爺駕崩后沒幾天,嘉慶帝就下旨查抄和珅府。一時間,朝堂震動,人人自危。膳房里也人心惶惶,有人說和珅倒了,接下來要查的人還多著呢;有人說皇上這是要整頓吏治,往后日子就好過了。戴富貴卻沒心思聽這些,他只想著,皇上親政了,往后做菜,終于不用再顧及兩個人的口味了。
可親政后的嘉慶帝,日子并不好過。民間爆發(fā)了白蓮教起義,清軍鎮(zhèn)壓了好幾年,卻始終沒能徹底平定。國庫空虛,官員貪污腐敗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嘉慶帝常常忙到深夜,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戴富貴看在眼里,便琢磨著做些既能飽腹又不費時間的吃食。他把面粉和雞蛋和在一起,做成薄餅,再用瘦肉、青菜、豆皮做餡,卷起來煎得金黃,取名“卷餅”。嘉慶帝吃了,贊不絕口:“這餅方便,味道也好,往后朕加班,就吃這個。”
有一次,嘉慶帝吃卷餅時,突然問戴富貴:“你家妻兒還好嗎?朕記得你兒子叫戴進榮,今年該有五歲了吧?”
戴富貴沒想到皇上會記得自家的事,心里一暖:“回皇上,妻兒都好,進榮這幾日還在學(xué)寫字呢。”
嘉慶帝笑了:“好,好好教他,往后若是他也想當(dāng)御廚,朕準(zhǔn)了。”
戴富貴忙叩首謝恩,眼眶卻有些發(fā)熱。他知道,皇上這是把他當(dāng)成了自己人。可這份信任,也讓他肩上的擔(dān)子更重了。
嘉慶八年閏二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在紫禁城門口行刺嘉慶帝。雖然刺客很快被拿下,但嘉慶帝受驚不小,連著好幾天都沒胃口。戴富貴急了,想起妻子說過,寧家有一道“安神湯”,用百合、蓮子、桂圓熬煮,能寧心安神。他趕緊做了一碗,端給嘉慶帝。
“皇上,這是奴才妻子家傳的安神湯,您嘗嘗。”戴富貴輕聲道。
嘉慶帝喝了一口,覺得清甜可口,心里的煩躁也消了些:“你妻子倒是有心。對了,寧澤春如今在江南可好?朕記得他當(dāng)年是個清官,可惜被冤屈了。”
戴富貴一愣,隨即道:“回皇上,岳父他在江南開了個私塾,教孩子們讀書,日子過得還算安穩(wěn)。”
嘉慶帝點頭:“朕知道了。等這事過了,朕讓人去江南查查,若是當(dāng)年的案子真有冤情,該平反的還是要平反。”
戴富貴心里又驚又喜,他沒想到,皇上會因為一碗湯,想起岳父的舊案。后來,嘉慶帝果然下旨重審寧澤春的案子,證實了他的冤屈,還恢復(fù)了他的官職。寧長蓮得知消息后,拉著戴富貴的手,激動得哭了:“我爹的冤屈終于洗清了,都是托了皇上的福,也虧了你這碗安神湯。”
戴富貴卻不敢居功:“是皇上英明,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戴進榮漸漸長大了。他從小跟著父親在膳房打轉(zhuǎn),對做菜有著濃厚的興趣。戴富貴便教他刀工、火候,還告訴他,做御廚不僅要手藝好,還要懂規(guī)矩、守本分。戴進榮聰明,學(xué)東西快,十歲時就能獨立做幾道簡單的菜了。
嘉慶十五年,戴進榮第一次跟著父親給嘉慶帝做菜。他做的是“清蒸鱸魚”,魚是剛從御河里撈上來的,新鮮得很。戴進榮按照父親教的方法,在魚身上劃了幾刀,放上姜絲、蔥段,蒸了一刻鐘,再澆上熱油和生抽。
“皇上,這是犬子戴進榮做的清蒸鱸魚,您嘗嘗。”戴富貴把魚端上桌,心里有些緊張。
嘉慶帝夾起一塊魚肉,入口鮮嫩,沒有一點腥味,忍不住贊道:“好!比你當(dāng)年剛進膳房時強多了。這孩子有天賦,往后你要好好教他。”
戴進榮忙上前叩首:“謝皇上夸獎,奴才定當(dāng)好好學(xué)。”
嘉慶帝看著戴進榮,又看了看戴富貴,笑道:“你們父子倆,倒是把御廚的手藝傳承下來了。朕希望,你們戴家能一直為朝廷做菜,做干凈的菜,做讓朕放心的菜。”
戴富貴和戴進榮一起叩首:“奴才遵旨!”
可誰也沒想到,嘉慶帝的身體會越來越差。嘉慶二十五年夏,嘉慶帝去承德避暑山莊,戴富貴也跟著去了。那時的戴富貴已經(jīng)五十多歲,頭發(fā)都白了不少,戴進榮則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避暑山莊的夜晚很涼,嘉慶帝突然發(fā)起高燒,咳嗽不止。戴富貴趕緊讓戴進榮做了一碗“銀耳雪梨湯”,自己則守在殿外,心里七上八下的。到了半夜,太監(jiān)突然跑出來,大聲喊:“快!皇上不好了!”
戴富貴和戴進榮趕緊沖進殿里,只見嘉慶帝躺在龍床上,已經(jīng)沒了氣息。殿里一片哭聲,戴富貴看著嘉慶帝的遺體,心里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了——這位皇上,他伺候了三十年,從太子到親政,從年輕力壯到日漸衰老,他見證了皇上的憋屈、隱忍、努力,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善待。如今皇上走了,他心里空落落的。
嘉慶帝駕崩后,道光帝即位,改元道光。按規(guī)矩,御廚要跟著新帝回宮。戴富貴因為年紀大了,想辭掉御廚的差事,回老家養(yǎng)老。可道光帝卻說:“戴師傅,你伺候先帝三十年,手藝好,人也老實。朕身邊,正需要你這樣的人。你要是身子吃不消,就讓進榮多做些,你在一旁指點就好。”
戴富貴推辭不過,只好留了下來。他看著戴進榮越來越熟練地處理膳房的事,看著他給道光帝做菜,就像當(dāng)年父親看著自己一樣。有時他會想起嘉慶帝,想起那個在養(yǎng)心殿里吃著卷餅、和他聊起妻兒的皇上,想起那個因為一碗安神湯,就為岳父平反冤屈的皇上。
道光元年春,紫禁城的雪又下了。戴富貴坐在膳房的角落里,看著戴進榮給道光帝做“翡翠白玉卷”——和當(dāng)年他給嘉慶帝做的一模一樣。戴進榮做好后,端到戴富貴面前:“爹,您嘗嘗,是不是和當(dāng)年一樣的味道?”
戴富貴嘗了一口,鮮美的味道在舌尖散開,仿佛又回到了乾隆六十年的那個冬天。他點點頭,眼里泛起了淚光:“一樣,和當(dāng)年一模一樣。”
戴進榮知道父親是想起了先帝,輕聲道:“爹,先帝要是還在,看到我做的菜,肯定也會喜歡的。”
戴富貴笑了,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是啊,先帝要是還在,肯定會喜歡的。往后,你要好好做萊,別辜負了先帝的信任,也別辜負了皇上的信任。”
戴進榮點頭:“爹,我記住了。”
窗外的雪還在下,落在紫禁城的紅墻上,落在膳房的屋檐上,一片潔白。戴富貴看著兒子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實了——他這一輩子,沒做過什么大事,只是守著一門手藝,伺候了兩位皇上,護著妻兒平安。如今,兒子接過了他的擔(dān)子,戴家的手藝,也能在這皇宮里繼續(xù)傳承下去了。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著,膳房的煙火氣從未斷過。戴富貴偶爾會給戴進榮講起嘉慶帝的事,講起當(dāng)年宮里的那些風(fēng)波,講起做人做事的道理。戴進榮聽得認真,把父親的話都記在心里。他知道,自己不僅要傳承父親的手藝,還要傳承父親的本分和初心——做干凈的菜,守本分的人,不卷入朝堂的是非,不辜負皇上的信任。
道光元年年底,道光帝設(shè)宴招待群臣。戴進榮負責(zé)做壓軸菜“滿漢全席”,從早晨忙到晚上,每一道菜都做得精致可口。宴席結(jié)束后,道光帝召見戴進榮:“進榮,今日的菜做得很好,群臣都贊不絕口。你爹教得好,你也學(xué)得好。往后膳房的事,就交給你了。”
戴進榮叩首謝恩,心里既激動又緊張。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戴富貴,戴富貴對著他點了點頭,眼里滿是欣慰。戴進榮知道,從這一刻起,他真正成了二代御廚,成了戴家手藝的傳承者。
夜色漸深,戴富貴和戴進榮一起走出膳房。月光灑在雪地上,亮得像白天一樣。戴富貴深吸了一口氣,覺得渾身都輕松了。他這一輩子,從乾隆末年到道光初年,見證了兩代帝王的更替,經(jīng)歷了朝堂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如今終于可以放下?lián)樱粗鴥鹤右徊讲匠砷L。他知道,往后的日子,雖然還會有風(fēng)雨,但只要戴家的人守著本分,好好做菜,就一定能平安度過。
“爹,咱們回家吧,娘還等著咱們呢。”戴進榮扶著戴富貴,慢慢往家走。
戴富貴點頭,看著前方溫暖的家的方向,嘴角露出了滿足的笑容。他的一生,就像他做的菜一樣,平淡卻醇厚,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卻充滿了煙火氣和人情味。而這份煙火氣,這份人情味,也會隨著戴家的手藝,在這紫禁城里,在這大清的歲月里,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