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借勢與筑巢
- 人神體驗
- 作家3LSjoN
- 1848字
- 2025-08-20 16:09:21
警笛的銳鳴劃破夜空,由遠及近,最終停在了樓下。紅藍閃爍的光透過窗簾縫隙,在天花板上投下不安的律動。我維持著坐在角落的姿勢,深呼吸兩次,將臉上殘余的興奮與算計徹底壓入心底,只留下符合一個“受驚居民”應有的、帶著疲憊和焦慮的表情。
敲門聲響起,沉穩而有力。“警察!請問是您報的警嗎?”
我跛著腳(繼續維持扭傷的人設),盡可能快地挪到門前,透過貓眼確認后打開了門。兩名警官站在門外,表情嚴肅而警惕。
“是我報的警,警察先生,你們可算來了!”我搶先用帶著后怕的語氣開口,側身讓他們進來,同時目光下意識地瞟向天花板。
“您別急,慢慢說,具體什么情況?”年長一些的警官目光迅速掃過客廳,確認沒有緊急威脅,語氣放緩但依舊專業。
“就是樓上,31樓!”我指向陽臺方向,語速很快,“那家一直是空著的,毛坯房!但大概半個多小時前,我偶然發現它窗戶里面在發光,一種……一種說不出來的顏色,還在晃,特別詭異!我一開始以為眼花了,但看了好久確實有!而且……”我適時地吸了吸鼻子,皺起眉,“我好像還聞到一點淡淡的糊味,像什么東西燒焦了,從通風口或者窗戶縫里飄下來的似的。我害怕是火災,或者……或者是不是有什么人溜進去了?但那光真的不像手電筒……”
我幾乎全部說的是真話。異光、空置、懷疑火災或非法入侵——這些擔憂是真實且合理的。我只是隱去了張承志的存在,并將“確定聞到焦味”弱化為“好像聞到”,給自己留了余地。我的恐懼和焦慮也是真實的,只是根源并非火災。
年輕警官立刻走向陽臺,抬頭觀察。年長警官則繼續問我:“您確定31樓沒人住?您自己沒上去看過?”
“絕對確定!這棟樓入住率不高,31樓從來沒人。我倒是想上去看看,”我指了指自己裹著的腳踝,苦笑,“可我這腳下午剛扭了,動一下都疼,實在沒辦法。我也打電話給物業了,沒人接,這才只能麻煩你們。”
真誠是關鍵。我的腳傷是真實的(雖然夸張),物業聯系不上是真實的,不敢上去也是真實的。我只是把“因為見鬼而不敢”替換成了“因為腳傷和害怕火災或歹人而不敢”。
年輕警官從陽臺回來,臉色凝重:“王哥,確實有光,一種很不正常的……紫綠色的光,在晃動,看不出來源。沒看到明顯煙霧。”
年長警官的眉頭徹底鎖緊了。異常的光+可能的焦味,足以觸發他們的應急預案了。
“先生,請您暫時待在室內,鎖好門。我們需要呼叫支援并上樓查看。”他果斷下令。
“好好好,麻煩你們了!千萬小心!”我連聲答應,表現出極大的配合與 relief。
他們退了出去,通過對講機呼叫支援并準備前往31樓。我關上門,反鎖,后背再次抵住門板。
第一關過了。我的敘述基本被采信,警方已將31樓視為潛在的物理風險源,而非居民的臆想。他們的介入成為了既成事實。
現在,是時候利用這個混亂的窗口期,為我自已的生存做實質性準備了。這些準備必須看起來合情合理,甚至是被警方行動“引發”的。
生存準備啟動(基于“火災/歹人”的合理延伸):
1.應急物資整合:我立刻走向廚房。一個巨大的登山包被我從儲物間拖出。往里塞入:所有高熱量、不易腐爛的食品(能量棒、壓縮餅干、罐頭),幾大瓶礦泉水,急救包(內含止痛藥、抗生素、鎮靜劑——這些是我以往為應對突發疾病或傷痛準備的),強光手電筒及其備用電池,多功能工具刀,一捆傘繩,便攜式防煙面罩(以往應對火災預案的遺留物)。所有這些行為都可以解釋為:聽到警方可能應對火災或暴力入侵,一個獨居且行動不便者的合理恐慌和自救準備。
2.文件與資金:身份證、護照、產權證、銀行卡、所有現金被迅速集中到一個防水文件袋里,塞入背包夾層。這是應對可能需要緊急疏散的標準流程。
3.信息裝備:主力手機、備用手機、充電寶、筆記本電腦、所有數據線被收入另一個隨身挎包。這是現代人生存的本能。
4.環境加固(有限度):我將沉重的餐桌拖過來,斜頂在門后。這可以解釋為害怕歹人從樓上逃竄下來沖擊我的房門。同時,我檢查了陽臺門鎖是否完好。
5.觀察點維持:陽臺的手機監控依舊在運行。這是我窺視真相的眼睛,絕不能關閉。
我做這些事的時候,手腳麻利,思維清晰,沒有任何多余動作。每一個物品的選擇和放置都經過瞬間的成本效益分析。沉重的家具只挪動最低限度的必要件,以防真的需要快速從陽臺逃生(雖然概率渺茫)。
窗外,更多的警車到了,隱約能聽到樓下警方布控和溝通的聲音。消防車可能也在待命。一片嘈雜中,我反而獲得了某種奇異的寧靜。
我將背包和挎包放在臥室門口最順手的位置。然后回到客廳角落,再次坐下,目光投向陽臺外。
警方正在上樓。第二枚,也是威力強大得多的一枚探針,即將送入31樓。
我能聽到自己沉重的心跳聲。
這一次,會帶回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