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死寂中粘稠地流淌。31樓窗戶內的異光依舊搖曳,無聲地嘲弄著物理定律。微型錄音筆垂在窗外,捕獲的只有城市遙遠的白噪音和偶爾掠過的風聲。論壇帖子如同石沉大海,只有兩個“蹲后續”和一個“樓主幻視了吧”的回復。
張承志沒有回來。電話無法再度接通。
基礎數據包A已獲取,但代價是探針永久性損毀,且未能傳回更深層的信息。投資回報率低于預期。
現狀評估:
1.實體具有高度危險性及信息隔絕能力。
2.其活動范圍似乎仍局限于31樓單元內部(目前未擴散至樓道或其他區域,環境參數無異常)。
3.我對它的了解依舊近乎于零。
生存概率重新估算(基于新數據):若其能力僅限于31樓內部,我固守29樓不主動招惹,短期生存概率較高(暫估70%)。但“明天中午12點”是一個巨大的未知變量,此概率在彼時將急劇暴跌。
我不能坐等那個時刻到來。必須在“12點”前獲取更多信息,以決定屆時是固守、逃離(如果可能)、還是……嘗試其他交互。
下一步行動規劃(風險與收益權衡):
選項A:親自進行有限度偵察(高風險,潛在高回報,極低生存率)
·否決。這是愚蠢的英雄主義或貪婪驅動的自殺。我與張承志的差距不足以抵消實體展現出的碾壓性優勢。實踐出真知,但無謂的實踐只出尸體。
選項B:引入更大外部力量——警方(中高風險,未知回報,可能引發不可控連鎖反應)
·這是目前最具操作性的方案。但必須精心設計。
·風險:
1.警方出動后,異常現象可能消失(概率不低),我被認定為報假警,留下不良記錄,打草驚蛇。
2.警方遭遇實體,發生大規模傷亡。我將成為間接責任人,面臨嚴重法律后果(明知危險卻誤導他人上前),甚至可能被某些“特殊部門”盯上。
3.異常被官方確認,現場被徹底封鎖,我失去所有后續接觸和獲取潛在利益的可能,甚至可能被控制、研究。
·收益:
1.借官方力量探明31樓現狀,獲得寶貴數據。
2.有可能借助官方力量暫時壓制或驅散實體,為我爭取時間或安全窗口。
3.最理想情況下,能將自己隱藏在“受驚嚇的普通報案人”身份之后,洗脫嫌疑。
決策:執行選項B,但必須進行風險對沖和故事包裝。
行動計劃(報警):
1.清理痕跡:我迅速但有條理地刪除與張承志的所有通話記錄、轉賬記錄(云端備份加密隱藏于多重網盤深處以備不時之需)。手機恢復出廠設置(備用機已準備好切換)。確保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我指使過他人前往31樓。
2.構建敘事:我需要一個更公共、更難以證偽的理由來解釋我的“發現”。我走到陽臺,用主力手機對著31樓窗戶的異光進行錄像(確保時間戳清晰),持續一分鐘。然后,我回到客廳,深吸一口氣,撥通了報警電話。
3.報警通話(表演開始):“喂?110嗎?我要報警!”聲音注入驚慌、恐懼、以及強裝的鎮定,“我住在XX小區X號樓29樓。我家樓上31樓是空置的,根本沒人住!但是剛才,我發現那家的窗戶里面在冒一種很奇怪的光,顏色非常嚇人,還在動!而且……而且我好像還聞到了一股淡淡的燒焦味,從通風管道傳下來的!”我語速很快,顯得十分不安。“我……我有點擔心是不是線路老化起火了?或者有什么人非法進去了?但那光真的不像正常的火……我膽子小,不敢上去看,物業也聯系不上。你們能趕緊派人來看看嗎?地址是……我真的害怕出事!”將超自然現象包裹在“火災隱患”和“非法入侵”這兩個最常見的、警方必須出警的理由之中。夸大“燒焦味”以增加緊迫性。強調“空置”和“無人”以撇清我與他人的關聯。我的恐懼是真實的燃料,只需引導其流向合理的方向。
掛斷電話。部署完成。
現在,我成為了一個“偶然發現異常并合理擔憂的普通市民”。警方是我的第二枚探針,更強大,更正規,但也更不可控。
我深知自己的弱小。與可能存在的國家力量或實體本身相比,我渺小如塵埃。狂妄自大是取死之道。我的核心目的始終是生存和信息,而非掌控。任何超出此范圍的“利益”,在目前階段都是鏡花水月。
貪婪警鐘:我在筆記本上新翻開一頁,用紅筆寫下:【最高優先級:生存>信息>潛在利益】【警告:80%安全率是奢侈,50%即需果斷行動,30%以下優先保命】【切記:你并非天命之子,你只是碰巧發現老虎的兔子】
我將這張紙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警笛聲由遠及近。來了。
我再次檢查了所有監控設備是否在正常運行備份,然后退到客廳最遠離門口的角落,確保自己不會在警方破門而入(如果發生最壞情況)時首當其沖。
我的心跳終于難以抑制地加速。這不是恐懼,而是高度興奮與緊張混合的戰前狀態。
一場豪賭開始了。賭注是我的安全、自由,以及窺視世界真實一角的可能性。
我屏息凝神,等待著第二枚探針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