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洪武七王亂世
- 星河萬里夢幻峰海
- 3137字
- 2025-08-17 11:28:54
**《七王歸位:靖難劫起》**
**第五章:龍鱗現世,血詔驚變**
---
**云南,梁王府。**
與北方諸王的躁動不同,梁王朱楩的王府靜得詭異。
白霧繚繞,古木參天,仿佛隔絕塵世。
地底深處,一座千年溶洞內,青銅鎖鏈纏繞著一具通體漆黑的巨獸骸骨——**龍骸**。
朱楩立于龍骸前,手持一卷殘破帛書,上書《**龍鱗錄**》。
“父皇臨終前說,七王之中,唯有我能‘**通靈馭古**’。”
“這龍骸,是上古應龍之遺,其心口處,藏有一枚‘**龍鱗印**’。”
“得印者,可號令天下龍脈,壓制其余六王魂力。”
他揮退侍從,獨自走入龍骸腹中。
骸骨中心,一顆拳頭大小、布滿龍紋的鱗片懸浮于血池之上,幽光流轉。
朱楩伸手欲取——
剎那間,龍骸雙目驟亮,血池翻涌,一道蒼老聲音在洞中回蕩:
“**竊鱗者,必承其劫。**”
“**七王爭龍,終將血祭蒼生。**”
“**你取此印,便是開啟‘靖難之劫’的罪魁!**”
朱楩不為所動,冷聲道:“天下大亂,非我所愿,乃勢所趨。”
“我若不取,他人亦會奪之。”
“與其讓狂夫暴君得之,不如由我執掌,以仁御暴!”
他猛然抓向龍鱗——
“嗤!”
鱗片如活物般刺入他掌心,鮮血淋漓,卻無一滴落地,盡數被鱗片吸收。
朱楩悶哼一聲,眼中閃過一道金紋,仿佛龍瞳初開。
“**龍鱗入體,命格逆轉。**”
“**你已非人,乃‘半龍之軀’。**”
“**壽千載,孤千年,終將被龍魂反噬,化為石像。**”
那聲音最后警告,隨即沉寂。
朱楩握緊龍鱗印,望向洞外昆明城:“孤寧可化為石像,也要止住這場血劫。”
“七王爭位,百姓何辜?”
---
**南京,皇宮。**
建文帝朱允炆正于文華殿批閱奏章。
連日來,北平、晉陽、長沙、遼東等地密報不斷:
燕王練兵、晉王擴軍、湘王造械、代王聚狼……
唯齊王與梁王“忠心可表”,一賑災,一獻祥瑞。
“叔王們……真的要反了么?”建文帝手指微顫,墨跡暈開。
他想起祖父朱元.璋臨終前的叮囑:
“**七子同胎,龍氣亂世。若見七星連珠,必有親王舉兵。**”
“**屆時,唯有‘血詔’與‘鎮國璽’,可救社稷。**”
他召來心腹太監:“取‘**血詔匣**’來。”
片刻,一赤金匣呈上,匣面以干涸血跡繪成太極圖。
建文帝割指滴血,血滲入圖中,匣子“咔”地開啟。
內藏一卷黃絹,上書四個血字:**“親王清君側”**。
背面,是七道朱砂符咒,封印著一道帝王龍氣。
“果然……”建文帝臉色慘白,“祖父早已預見今日。”
“所謂‘清君側’,實則是七王聯手,以‘鏟除奸臣’為名,行篡位之實!”
“而‘血詔’,是唯一能調動天下勤王軍的憑證……可一旦開啟,便是天下大亂的號角。”
他正欲合匣——
“轟!”
殿外驚雷炸響,一道赤光劃破長空,直落紫金山頂。
守陵太監飛奔來報:“陛下!**紫金山裂,鎮國璽現!**”
建文帝大驚:“鎮國璽?不是已被祖父封入‘龍脈鎖’中,鎮于鐘山地宮?”
他親率禁軍奔赴紫金山。
只見山體崩裂,一座青銅巨門暴露于外,門上刻著七道鎖痕,其中六道已斷,唯第七道——燕王朱棣的鎖痕,仍在微微發亮。
巨門緩緩開啟,一尊三尺玉璽懸浮而出,通體赤紅,如血浸染。
玉璽上刻八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正是秦始皇所制的傳國玉璽!
“鎮國璽……竟自行破封?”建文帝顫抖著伸手。
玉璽卻突然轉向,飛向北方——直指北平!
“它……認主了?”建文帝如墜冰窟。
“難道……天命,真在燕王?”
---
**北平,燕王府。**
朱棣正于密室參悟《龍氣圖錄》,忽覺心口劇痛。
他撕開衣襟——胸前竟浮現出一道龍形胎記,金鱗閃爍,與梁王所得的“龍鱗印”紋路竟有七分相似!
“這是……龍氣共鳴?”朱棣震驚。
“梁王已得龍鱗?可我為何也有感應?”
他閉目內視,識海中,秦始皇的虛影愈發清晰。
嬴政沉聲道:“**龍鱗非寶,乃鑰匙。**”
“**七王魂力,皆為鎖,龍鱗為鑰,開啟‘龍冢’之門。**”
“**冢中藏有‘始皇遺詔’與‘萬古兵俑’,得之者,可橫掃六合!**”
“**你既為朕之化身,速往西北——昆侖墟下,尋‘龍冢’入口!**”
朱棣正欲回應——
“報!”張玉疾步入內,“陛下!南京急報——**鎮國璽現世,飛向北平!**”
朱棣猛然起身,眼中金光暴漲:“天命歸我!”
“傳令——**燕山大營,全員戒備!**”
“**本王,要親赴昆侖!**”
“另——密召道衍和尚,孤有要事相商!”
---
**長沙,湘王府。**
朱柏正于地宮調試“飛鳶機甲”,忽見七盞血脈燈中,代表“鎮國璽”的那盞——
**轟然炸裂!**
“什么?!”朱柏瞳孔驟縮。
“鎮國璽破封?還飛向北平?”
他迅速推演星象,指尖劃過星盤:“七星連珠之日,提前了……”
“燕王已得天命征兆,若不阻止,七日之內,必起兵!”
他立即傳令:“**墨甲營,全員出征!目標——北平!**”
“**飛鳶機甲,三日之內,飛抵燕山!**”
“我要在燕王啟程前,將他——**釘死在北平城!**”
幕僚驚恐:“王爺!公開出兵,等同造反!”
朱柏冷笑:“**當世之人,只認結果,不問過程。**”
“我若敗,便是反賊;我若勝——”
“便是靖難功臣,中興之主!”
---
**遼東,代王府。**
朱桂正于獵場縱馬,忽見北方狼星黯淡,十八部族的狼旗無風自折。
“不好!”他怒吼,“誰動了我的狼魂?”
巫師跪地卜卦,驚恐道:“大王!**鎮國璽現,龍氣西移!**”
“**燕王得天命,其余六王魂力將被壓制!**”
“若不盡快行動,大王的狼騎將不戰自潰!”
朱桂雙眼赤紅:“天命?我呸!”
“傳令——**狼衛即刻南下,三日之內,踏平燕山大營!**”
“我要親手剝了朱棣的皮,祭我狼神!”
---
**山東,齊王府。**
朱榑接到密報,手中折扇“啪”地合上。
“鎮國璽飛向北平……好一個燕王!”
“他這是要名正言順地‘奉天靖難’了?”
他冷笑:“孤偏不讓你如意。”
“傳令——**百工坊,即刻啟動‘火龍計劃’!**”
“**三日之內,向南京運送‘霹靂火銃’三千具!**”
“我要讓建文帝相信——**唯有齊王,才是真正的忠臣!**”
“待燕王兵臨城下,我再‘勤王救駕’,一戰定乾坤!”
---
**云南,梁王府。**
朱楩感應到龍鱗印的劇烈跳動。
他望向北方,喃喃道:“鎮國璽動,龍冢將開……”
“七王爭龍,終不可免。”
他召來心腹:“傳我密令——**龍衛全員出動,目標昆侖墟!**”
“**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七王進入龍冢!**”
“若……若真有人開啟龍冢……”
“那便——**毀了它!**”
“**寧可天下無主,不可生靈涂炭!**”
---
**北平,燕王府密室。**
朱棣召見道衍。
道衍一襲灰袍,雙目深邃,仿佛能洞穿天機。
“殿下,鎮國璽來投,龍氣共鳴,此乃天命所歸。”
“但——**七王皆動,昆侖之行,兇險萬分。**”
“湘王有墨甲,代王有狼騎,齊王藏奸計,梁王通靈術……”
“殿下若孤身前往,恐遭圍殺。”
朱棣沉吟:“大師可有良策?”
道衍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卷古圖:
“此乃《**山河社稷圖**》,內藏‘**縮地成寸**’之術。”
“殿下持此圖,可一日千里,避開關隘。”
“另——老衲已命人在居庸關外,布下‘**七星伏魔陣**’。”
“七王若來犯,必被困三日,為殿下爭取時間。”
朱棣大喜:“大師真乃孤之子房!”
道衍卻目光深邃:“殿下,老衲助你,非為私情。”
“只為……**阻止那場‘萬古兵俑’出世的浩劫。**”
“若始皇兵俑現世,天下將成死域。”
“而唯一能毀兵俑者——”
“唯有‘七魂歸一’的天命之主。”
朱棣一震:“大師……你也知七魂之事?”
道衍合十:“老衲乃‘守陵人’之后,代代守護龍冢之秘。”
“而殿下……或許,正是那唯一能終結亂世之人。”
---
**夜,燕山大營。**
朱棣披甲執劍,立于點將臺。
三萬精銳燕軍,肅立如林。
張玉、朱能、丘福等將領,目光熾熱。
“諸君!”朱棣聲如洪鐘,“**建文昏庸,奸臣當道,削藩害親!**”
“**孤奉天子密詔,清君側,靖國難!**”
“此去昆侖,尋鎮國正統,還天下清明!”
“**愿隨孤者——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三萬將士怒吼,聲震九霄。
朱棣望向星空——七顆星辰連成一線,直指西北昆侖。
他翻身上馬,手持《山河社稷圖》,低語:
“嬴政,你的遺愿,由我來完成。”
“這天下……我朱棣,要定了!”
馬蹄聲起,如雷滾滾,破夜而去。
**靖難之劫,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