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崽崽 2 號發明剝玉米機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養崽記
- 月亮郵遞局
- 3691字
- 2025-08-23 12:21:00
秋老虎把日頭烤得毒辣,玉米地里的熱氣裹著土腥氣往上涌。蘇瑤戴草帽蹲壟溝里,指甲縫全是玉米須子的黃渣。剝到第三麻袋,右手虎口突然刺疼,抬手見磨破的水泡混著汗水,火辣辣地燒。
“娘,歇會兒。”陸星辰拎水壺跑過來,壺蓋沒擰緊,水順著胳膊肘往下滴,在滾燙的土地洇出一小片深色。
蘇瑤接水壺灌兩口,涼水滑過喉嚨,壓不住渾身的燥。不遠處打谷場上,社員們圍著玉米堆忙活,此起彼伏的捶腰聲和抱怨飄過來。王寡婦的手指頭腫得像胡蘿卜,舉鐮刀往玉米秸上磕硬殼:“這鬼天氣,再剝下去怕是要少層皮!”
二柱子媳婦往手心啐口唾沫,搓得咯吱響:“可不是,我家那口子昨兒夜里疼得直哼哼,拿熱水泡半宿才緩過來。”
蘇瑤望著堆成小山的玉米犯愁。今年雨水好,玉米收得多,光靠手剝,怕是得剝到霜降。正琢磨找老李商量雇人的事,眼角瞥見陸宇軒蹲玉米堆旁,不知在搗鼓啥。
小娃子撿了塊豁口木板,攥著顆生銹的釘子,對著玉米棒子比劃。玉米粒被他摳得亂七八糟,黃澄澄的碎渣落了一衣襟。
“宇軒,別玩了,去樹蔭底下歇著。”蘇瑤喊他。
陸宇軒頭也沒抬,小眉頭皺得緊緊的:“娘,我在想辦法。”他把釘子往木板上敲敲,釘子歪歪扭扭立起來,“你看,這樣能不能把皮刮下來?”
蘇瑤走過去一看,忍不住笑了。木板上釘著三顆釘子,間距剛好比玉米棒窄點。他拿個玉米在釘子中間來回蹭,外面的硬殼還真被刮開道縫。
“有點意思。”蘇瑤蹲下來幫他扶木板,“再試試?”
陸宇軒眼睛亮了,又找根細麻繩,把木板綁旁邊石碾子上。踮著腳抱起個大玉米,使勁往釘子上懟,硬殼“咔嚓”裂開道大口子,露出里面飽滿的玉米粒。
“成了!”他興奮地蹦起來,玉米粒順著衣襟往下掉,“娘你看,這樣不用使勁摳了!”
旁邊的社員們都圍過來看熱鬧。二柱子蹲下來試了試,嘖嘖稱奇:“這小玩意兒比手快多了!宇軒這娃,隨他娘,腦子靈光!”
陸宇軒被夸得臉通紅,埋頭又往木板上釘兩顆釘子。這次他把釘子敲得高低錯落,像排小牙齒。蘇瑤幫他扶著玉米,剛往釘子上一蹭,硬殼順著縫隙裂開,露出里面金黃的籽粒,剝起來省大半力氣。
“再加個木把手就更好了。”蘇瑤找根短木棍,用麻繩綁木板上,“這樣不用蹲地上,站著就能剝。”
陸宇軒照著樣子又做兩個,分給王寡婦和二柱子媳婦。兩個女人一試,笑得合不攏嘴:“這可比用手快多了!宇軒真是個小發明家!”
那天下午,打谷場上多了三個簡易剝殼器。社員們排著隊用,剝玉米的速度快了不少。陸宇軒守在自己的“發明”旁,誰用他都盯著看,時不時提醒:“慢點推,別把玉米粒蹭掉了。”
太陽落山時,蘇瑤清點麻袋,發現今天剝的玉米比昨天多近一半。她摸著陸宇軒的頭,掌心沾的玉米須子蹭他一臉:“我們宇軒立大功了!”
陸宇軒把臉埋她懷里,悶悶地說:“娘,我還能做得更好。”
接下來三天,陸宇軒像著了魔。放學就往大隊部的倉庫鉆,把里面堆的破木板、舊釘子全翻出來。陸星辰幫他找工具,陸詩涵搬個小板凳坐旁邊,給他遞釘子遞錘子,嘴里哼著不成調的歌。
蘇瑤忙完罐頭廠的活就去看他。倉庫地上鋪著層稻草,散落著各式各樣的零件:自行車上卸下來的鏈條,罐頭盒剪的鐵皮,從二柱子家借來的小鋸子。陸宇軒跪在稻草上,鼻尖沾著灰,正用砂紙打磨塊木板,專注得沒察覺蘇瑤進來。
“餓不餓?娘給你帶了窩窩頭。”蘇瑤把油紙包遞過去。
陸宇軒這才抬頭,眼睛里布滿紅血絲:“娘你看!”他舉起手里的東西,是個巴掌大的木盒子,上面裝著排鋒利的鐵皮齒,“我加了這個,能把玉米須子也刮下來。”
蘇瑤拿個玉米試了試,果然連須子帶殼一起剝下來,干干凈凈的。她驚喜地說:“這比之前的好用多了!”
陸宇軒咧嘴笑了,露出兩顆剛換的小門牙:“我還想再加個腳踏板,這樣不用手使勁,踩著就能剝。”
蘇瑤看著他滿是裂口的小手,心里又疼又暖。找出自己做針線活的頂針給他戴上:“別太累了,明天再弄。”
第四天一早,陸宇軒舉著個新做的剝殼器跑回家。這個比之前的大不少,下面釘著兩塊木板當底座,側面裝著個用自行車鏈條做的踏板,踩一下,上面的鐵皮齒就轉動。
“娘你看!”他踩得咚咚響,把玉米放進去,轉兩圈就剝得干干凈凈,“比手快三倍!”
蘇瑤趕緊叫上老李和二柱子來試。二柱子踩著踏板剝了十個玉米,只用平時一半的時間,高興得把陸宇軒舉起來轉圈:“好家伙!這玩意兒能頂三個勞力!”
消息很快傳到公社。李書記親自來看,拿著剝殼器翻來覆去地看,連連稱贊:“這可是個好發明!解決了大問題!蘇瑤,快把這玩意兒拍下來,寄給縣科研站看看!”
蘇瑤找公社通訊員借了相機,給陸宇軒和他的剝殼器拍了張照片。陸宇軒站在自己的發明旁,手里捧著個玉米,笑得露出豁牙,臉上還沾著沒擦干凈的木渣。
寄照片那天,蘇瑤在信封里附了封信,詳細寫了剝殼器的用法和效率。陸宇軒趴在桌邊,看著她寫字,突然說:“娘,我還想做個能剝花生的。”
“好啊。”蘇瑤摸摸他的頭,“等你做完,娘再給你寄出去。”
半個月后,公社通訊員騎著自行車來了,手里拿著個紅綢子包著的獎狀,還有一套嶄新的書。
“陸宇軒同學在嗎?”通訊員扯著嗓子喊,“縣科研站給你頒獎來了!”
陸宇軒正蹲院子里琢磨花生剝殼器,聽見喊聲趕緊跑出來。通訊員把獎狀遞給他,上面寫著“少年創造獎”,還蓋著鮮紅的印章。那套《十萬個為什么》有五本,封面上畫著火箭和地球,嶄新得能聞到油墨香。
“這是科研站的同志讓我轉交的,他們說要把你的發明推廣到全縣呢!”通訊員拍著陸宇軒的肩膀,“小家伙,真了不起!”
全村人都來看熱鬧,圍著獎狀和書嘖嘖稱奇。王寡婦拉著陸宇軒的手,笑得合不攏嘴:“這孩子,將來準有大出息!”
陸宇軒抱著書,小臉通紅,卻一本正經地說:“娘,我以后要造好多機器,讓大家干活都不累。”
蘇瑤看著他認真的樣子,眼睛有點濕潤。想起剛來時,這孩子怯生生的,見了人就躲,如今卻能站在人前說出自己的夢想。
那天晚上,蘇瑤把獎狀貼在堂屋最顯眼的地方。陸宇軒趴在燈下看書,時不時指著上面的圖畫問蘇瑤:“娘,火箭為什么能飛上天?”“地球真的是圓的嗎?”
蘇瑤耐心地給他講解,心里卻在想,該送他去縣里的中學讀書了,那里有更好的老師,能教他更多知識。
夜深了,陸宇軒抱著書睡著了,嘴角還微微上揚,像是在做什么美夢。蘇瑤給他蓋好被子,轉身去拆今天收到的信。信封上的字跡她很熟悉,是陸戰野寄來的。
信里還是短短幾句話,說他一切都好,問孩子們最近怎么樣,罐頭廠的生意好不好。蘇瑤看著看著,手指突然觸到個硬硬的東西。把信紙抖了抖,一張照片掉了出來。
照片上的陸戰野穿著嶄新的軍裝,站在一個巨大的機器旁,背景是高高的廠房。他比以前黑了些,也瘦了些,但眼神依舊明亮,嘴角帶著淡淡的笑。蘇瑤拿著照片,看了又看,忍不住用指尖輕輕碰了碰他的臉。
照片背面有行小字:“這是我們基地的新設備,等你來了給你介紹。”
蘇瑤的心跳突然快了些,她把照片小心翼翼地夾進陸宇軒的書里,藏在《十萬個為什么》的第一本里。
第二天一早,蘇瑤去找李書記,說想送陸宇軒去縣里讀中學。李書記很支持:“這孩子是個好苗子,該好好培養。學費的事你別擔心,公社可以出一部分。”
從大隊部回來,蘇瑤路過打谷場,看見社員們正用陸宇軒發明的剝殼器剝玉米,說說笑笑的,再也沒人抱怨手疼了。二柱子踩著踏板,剝得飛快,嘴里還哼著小曲。
“蘇知青,你家宇軒真是個天才!”二柱子媳婦笑著說,“這玩意兒比城里買的還好用!”
蘇瑤笑著點頭,心里卻在想,該給陸戰野回信了。要告訴他,宇軒得了獎,要去縣里讀書了;告訴他,罐頭廠的生意很好,玉米罐頭很受歡迎;告訴他,孩子們都很想他,她也……
她突然停下腳步,臉頰有點熱。遠處的玉米地里,陸宇軒正和哥哥妹妹追逐打鬧,笑聲像銀鈴一樣清脆。蘇瑤看著他們,心里滿是希望。
日子就像這秋收的玉米,飽滿而實在。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有鄉親們的互幫互助,還有遠方那個人的牽掛,這樣的生活,真好。
蘇瑤轉身往家走,要趕緊給陸戰野回信,把這里的一切都告訴他。還要告訴她,等他回來,讓宇軒給他演示那個剝玉米機,讓他看看,他們的孩子,有多棒。
路上,她碰見陸宇軒抱著書跑過來,興奮地說:“娘,我知道火箭為什么能飛上天了!是因為有燃料!”
“是嗎?那你將來也造個火箭好不好?”蘇瑤笑著問。
“好!”陸宇軒用力點頭,“我還要造能飛的機器,帶著娘和哥哥妹妹,還有陸叔叔,一起上天!”
蘇瑤看著他認真的樣子,忍不住笑了。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暖洋洋的,像陸戰野軍大衣的溫度。
她知道,孩子們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而她的夢想,或許也不遠了。只要守著這個家,守著這些可愛的人,等待就不是煎熬,而是充滿希望的期盼。
晚上,蘇瑤坐在燈下給陸戰野回信。寫了宇軒的發明,寫了他得的獎,寫了他要去縣里讀書的事。還寫了罐頭廠的新產品,寫了村里的玉米豐收了,寫了孩子們都很想他。
寫到最后,她猶豫了一下,還是加上了一句:“我們都盼著你早點回來。”
放下筆,蘇瑤看著窗外的月亮,心里暖暖的。仿佛能看到陸戰野收到信時的樣子,看到他拿著宇軒的獎狀,露出欣慰的笑容。
夜深了,蘇瑤把信放進信封,貼好郵票。知道這封信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他手里,卻不著急。好的等待,值得花時間。
就像地里的莊稼,要經過春種夏長,才能在秋天收獲滿滿的希望。他們的感情,也在這一天天的等待和牽掛里,慢慢成長,終將迎來屬于他們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