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帶山:獨角神駒與四首忘憂魚

帶山的晨霧總比別處更纏綿,像仙女遺落的素紗,輕輕裹著滿山的玉石。山民說,這霧是山神的呼吸,在黎明前最濃,濃得能擰出水分來——把草帽放在霧里,半個時辰就能兜起半瓢水。當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太陽剛探出半張臉時,霧氣里便會浮動著細碎的玉色光點,像誰把星星揉碎了撒在里面。那是山巔的白玉在吞吐晨曦的靈氣,山腰的青碧色玉石則在霧中泛著幽幽的光,仿佛一群蟄伏的綠精靈,要等霧散了才肯睜開眼睛。

山腳下的石匠鋪里,李老爹正用帶山的玉石打磨硯臺。他手里的青碧石硯坯,在晨光下泛著湖水般的漣漪,石面上天然形成的云紋,像被風吹動的輕紗。“這山的玉有靈性,”李老爹蘸著清水磨著硯臺,石屑混著水在木盆里積成青綠色的泥,“春天挖出來的玉,硯臺里會滲出細水珠;秋天的玉,磨出來的墨汁帶著桂花香?!彼干蠑[著塊巴掌大的白玉,是三年前在山澗里撿到的,玉里裹著片枯葉,葉脈清晰得像畫上去的,陽光透過時,能在墻上投出楓葉的影子。

帶山的玉石會隨四季變換顏色,這是山民們世代相傳的秘密。春分那天,采玉人要帶著杏花酒上山,在玉礦洞口灑三圈,才能開采新礦。那時的玉石是新柳抽芽的淺綠,攥在手里能聞到青草的氣息;夏至的玉是深潭映月的幽藍,放在水里會與碧波融為一體;秋分的玉是麥田翻浪的金黃,磨成的粉末能給年糕染色;冬至的玉是寒梅覆雪的瑩白,雕成的玉佩貼在胸口,能感覺到絲絲涼意。去年冬天,張秀才的娘子難產,穩婆束手無策,他把祖傳的白玉佩系在娘子腕上,玉佩竟滲出冷汗般的水珠,沒過多久孩子就平安降生了,那玉佩從此蒙上了層淡淡的粉暈,像抹胭脂。

從現代地質的視角俯瞰,帶山“多玉”的特征與太行山北段的石英巖礦脈分布有著驚人的吻合。那里的巖石在億萬年的地質運動中,經歷了高溫高壓的淬煉,形成了晶瑩剔透的瑪瑙與玉石。考察隊曾在帶山的礦脈中發現距今 2.3億年前的菊石化石,玉化的螺殼上還能看見細密的生長紋,像被時光凝固的波浪。至今,當地的采石人仍能在山澗里撿到被水流打磨得圓潤光滑的玉塊,這些“水沖玉”常被制成孩童的平安鎖,據說能擋災避禍。

雚疏(huán shū)的蹄聲總在霧最濃時響起,輕得像落葉飄在水面,卻又帶著一種穿透霧氣的清亮。它通體雪白,鬃毛長及腳踝,跑動時像一團滾動的白云,唯有頭頂那只獨角泛著青灰色的寒光,鋸齒狀的角刃鋒利得仿佛能劈開火焰。山民們說雚疏住在山巔的白玉礦洞里,洞口有株千年古柏,樹干上的疤痕像匹奔跑的馬,那是雚疏蹭癢時留下的印記。

百年前那場吞噬村落的大火,至今仍清晰地刻在李家祠堂的族譜上。泛黃的宣紙上,用小楷記錄著光緒二十三年的旱情:“自春至夏,百日無雨,河底龜裂(jūn liè),草木自燃?!蹦悄晗奶?,地里的玉米桿干得能點燃,東頭的柴房不知被哪顆火星引燃,火勢借著西風迅速蔓延。噼啪作響的烈焰像一條瘋狂的火龍,舔著茅草屋頂,將木梁燒得滋滋冒油,濃煙滾滾,把半個天空都染成了灰黑色。

村民們提著木桶、端著瓦盆往火里潑水,可剛澆下去就被蒸騰的熱氣化作白霧,連井里的水都被烤得發燙,井底的蛤蟆都蹦到了井臺上。有個叫栓柱的少年,為了搶出家里的糧食,沖進火場時被掉落的橫梁砸中了腿,慘叫聲被噼里啪啦的燃燒聲吞沒。正當人們跪在地上哭求山神保佑時,霧中傳來一陣清亮的嘶鳴,像玉石相擊,又似風鈴輕響,穿透了火場上空的嘈雜。

雚疏踏霧而來,四蹄踩著看不見的臺階,每一步落下,腳下的火焰就像遇到寒冰般蜷縮消退。它的獨角在霧中劃出一道青色的弧線,所過之處,滾滾濃煙竟化作了細小的水珠,淅淅瀝瀝地落下來,打濕了村民們的衣衫。有個叫狗剩的少年,膽大得像只初生的牛犢,他抹了把臉上的煙灰,追著雚疏跑進了山林。只見它躍過一道燃燒的火溝時,鬃毛上沾的火星飄落地面,竟在焦黑的泥土里長出了一片青石。石縫中滲出汩汩(gǔ gǔ)的清泉,水流過處,燒焦的野草竟抽出了嫩綠的芽。

狗剩追了三里地,直到雚疏鉆進云霧繚繞的山坳才停住腳。他回頭望去,火場的濃煙已經散去,露出了焦黑的屋頂,而他腳邊的青石上,印著四個月牙形的蹄印,每個蹄印里都盛著清水。如今那片青石被村民用石塊圍起來,稱為“鎮火壇”,壇邊的清泉至今不涸(hé),水質清冽甘甜,據說喝了能消災避禍。每年干旱的季節,村里人都會帶著祭品來這里祭拜,老人會指著青石上天然形成的蹄印,給孩子們講雚疏救火的故事:“那神駒的角能分水,蹄子能生泉,是山神派來護著咱們的。”

地質學家說,這種防火的傳說或許與當地的石灰巖地貌有關——碳酸鹽巖遇熱會分解出二氧化碳與水汽,在特定條件下能抑制燃燒,古人便將這種自然現象附會為神獸的神力。帶山的巖石中確實含有大量碳酸鈣,遇火時會釋放出滅火氣體,那些從石縫中滲出的清泉,實則是被熱氣蒸騰的地下水。但山民們更愿意相信是雚疏的庇佑,他們在鎮火壇邊種了圈柏樹,每棵樹上都系著紅布條,那是祈愿平安的信物。

鵸余(qí yú)總在午后的柏樹林里棲息,那時的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它的身形比烏鴉稍大,卻披著一身五彩斑斕的羽毛,紅色的斑紋在羽翼間流轉,像燃燒的火焰;綠色的尾羽拖得很長,末端鑲著金色的邊,展開翅膀時像撒開一把綴滿寶石的扇子。陽光穿過羽毛,會在地上投下流動的光斑,像誰打翻了裝著彩虹的匣子,引得山腳下的孩童追著光斑奔跑。

柏樹林深處有塊平坦的青石,是鵸余的“曬羽石”。每天正午,數十只鵸余會聚集在石上,展開翅膀曬太陽,羽毛上的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遠遠望去像石上開滿了花。采藥人王二柱經常在這時候來砍柴,他說鵸余的羽毛有安神的功效,落在地上的羽毛撿回去燒成灰,拌在茶里能治失眠。有年他的小孫子夜里總哭鬧,他就用鵸余的羽毛灰泡水給孩子喝,果然睡得安穩了。

王二柱至今記得二十年前那個悶熱的夏天,他背著藥簍在帶山深處采藥,不小心被草里的毒蛇咬了腳踝。那蛇有碗口粗,鱗片閃著黑亮的光,三角頭上的眼睛像兩顆綠豆,咬過之后,傷口處立刻紅腫起來,像吹了氣的皮球,很快就發黑流膿。王二柱頭暈眼花地倒在地上,迷迷糊糊中感覺有柔軟的羽毛拂過臉頰,帶著一股柏樹葉的清香。

他費力地睜開眼,看見一只鵸余正用尖尖的喙(huì)啄著一種紫色的草藥,往他的傷口上涂抹。草藥的汁液涼涼的,瞬間緩解了灼痛感,傷口處的黑紫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等他完全清醒時,鵸余已經飛走了,只留下幾片彩色的羽毛和一株帶著露珠的紫草藥。王二柱把草藥嚼爛了敷在傷口上,沒多久腫脹就消了下去,連疤痕都沒留下。

后來他把這種草藥稱為“鵸余草”,發現它專治惡瘡(chuāng),而且只在鵸余棲息的柏樹下生長。每年谷雨,王二柱都會帶著徒弟來采鵸余草,采的時候要先對著柏樹作揖,嘴里念叨著“借草治病,不傷生靈”。他還發現,鵸余草的花期總與鵸余的繁殖期重合,仿佛是專門為它們準備的食物。

更讓山民稱奇的是鵸余的繁衍方式。它無需配偶,自身兼具雌雄兩性,能獨自孕育后代。繁殖季節,鵸余會用尾羽編織一個精致的巢穴,巢穴像個倒懸的葫蘆,掛在柏樹最高的枝椏(yā)上,里面鋪著柔軟的柏葉和自己脫落的羽毛。它在巢里產下一枚帶花紋的蛋,蛋殼上的紋路像幅微型地圖,標著帶山的河流與山峰。這蛋不用孵化,只需曬夠七七四十九天太陽,蛋殼就會裂開,爬出一只毛茸茸的小鵸余,剛出生就會飛,只是羽毛是單調的灰褐色,要過三個月才會長出五彩的羽毛。

現代鳥類學家研究發現,太行山區的紅腹錦雞常被古人神化,其五彩斑斕的羽毛與“鵸余”的特征高度相似,而鳥類的孤雌生殖現象在自然界偶有發生,尤其是在環境惡劣時,某些雌鳥能獨自繁殖后代,或許正是這一傳說的現實原型。帶山的柏樹林里至今生活著大量紅腹錦雞,每到繁殖季節,雄鳥會展開華麗的羽毛求偶,那場景與古籍中對鵸余的描述驚人地相似。

彭水里的四首魚總在月圓夜浮出水面,仿佛在接受月光的洗禮。它們的身形像只肥碩的紅毛雞,卻長著三條分叉的尾巴,六條短短的腳劃水時像踩著細碎的舞步,最驚人的是它有四個腦袋,每個腦袋都長著圓圓的眼睛,朝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仿佛能同時觀察四方的動靜。魚身覆蓋著細小的鱗片,月光照在上面,像撒了層碎銀,游動時鱗片摩擦的聲音像沙錘輕響。

彭水兩岸長滿了蘆葦,月圓時,銀白色的月光灑在水面上,四首魚就會成群結隊地游到淺灘,用四個腦袋同時吞食水面的浮游生物。它們的叫聲像喜鵲般清脆,數百條魚同時鳴叫時,整個山谷都回蕩著“喳喳”的聲響,與蘆葦叢里的蟲鳴交織成奇妙的夜曲。山民們說,四首魚是水神的使者,能感知人的心事,誰要是有煩惱,只要在月圓夜對著彭水傾訴,四首魚就會游來安慰。

書生柳明遠那年落榜后,就是在這樣的月夜遇見了它們。他穿著洗得發白的長衫,坐在彭水岸邊的青石上,望著水中的月影流淚。十年寒窗,三次落榜,他覺得自己愧對父母的期望,連死的心思都有了。隨身帶的盤纏早已花光,包袱里只剩下半塊干硬的窩頭,和一本被翻得卷了角的《論語》。正當他悲戚(bēi qī)不已時,忽然聽見一陣喜鵲般的鳴叫,清脆悅耳,驅散了些許愁緒。

柳明遠抬頭一看,只見一群四首魚正圍著月光在水中打轉,四個腦袋同時吐出泡泡,像在跳一支奇特的舞蹈。其中一條最大的魚,足有三尺長,四個腦袋上的眼睛像四顆黑珍珠,竟搖著三條尾巴游到岸邊,將一個腦袋湊到他的手邊,冰涼的鱗片輕輕蹭著他的指尖,像是在安慰。柳明遠鬼使神差地解下腰間的漁網,輕輕一撈就捕到了這條魚。

回到破廟里,他生起一堆火,把魚煮熟了。魚肉剛下鍋,整個屋子就飄起一股濃郁的桂花香,聞著就讓人心里敞亮。吃下第一口,魚肉鮮嫩滑爽,帶著點淡淡的甘甜,他忽然覺得十年寒窗的苦累都煙消云散了,那些對功名的執念,像被清水洗過的墨跡,漸漸淡去。第二天一早,柳明遠把魚骨埋在廟后的土里,竟長出了一株桂樹,那年秋天就開了花,香氣飄出三里地。

后來柳明遠在山下的村子里開了間學堂,教孩子們讀書寫字。他常對學生說:“帶山的魚知道,人這一輩子,忘憂比記仇好?!彼媒虝嵉腻X重修了破廟,在廟里供奉了一尊四首魚的木雕,木雕的四個腦袋分別朝著東南西北,寓意“心向四方,無往不快”。每年月圓夜,他都會帶著學生到彭水邊放花燈,花燈上寫著孩子們的煩惱,讓流水把它們帶走。

彭水“西流注于芘(pí)湖”的走向,與永定河支流的流向完全一致,而古人對四首魚的夸張描述,可能是對多鰭魚等罕見物種的藝術加工——那些魚背上的鰭在水中擺動時,遠遠望去就像多個腦袋,在沒有相機的年代,先民們只能用豐富的想象力來描繪所見的奇觀。現代生物學家在永定河流域發現了多鰭魚的化石,其背鰭分化成多個小鰭,與傳說中四首魚的形象不謀而合。

如今的帶山,晨霧依舊裹著玉石的靈氣,雚疏的蹄聲偶爾還會在霧中響起,鵸余的彩羽仍在柏樹林里閃爍,四首魚的鳴叫依然在月圓夜回蕩。山民們延續著與這些生靈共處的智慧:采玉時不貪多,遇火時祭鎮火壇,采藥時不傷鵸余草,捕魚時放走四首魚。這些傳說與習俗,像帶山的玉石一樣,在時光的打磨中愈發溫潤,成為這片土地最珍貴的記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个旧市| 育儿| 洛宁县| 无棣县| 镇平县| 岳池县| 永宁县| 尖扎县| 乌恰县| 乌鲁木齐县| 胶州市| 犍为县| 林州市| 朔州市| 舟曲县| 万载县| 吉安县| 宁晋县| 贡觉县| 社旗县| 昌平区| 拉孜县| 芜湖县| 昭通市| 醴陵市| 漠河县| 洪湖市| 兴文县| 五家渠市| 临朐县| 平和县| 大港区| 宿松县| 宜宾县| 荔波县| 黎平县| 江阴市| 天门市| 喜德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