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商道衛所,盾護絲路

  • 治國穿邦
  • 四庫土
  • 2817字
  • 2025-08-19 12:29:39

【場景一:非洲海岸的“焚船案”】

章和五十一年,夏。

非洲東海岸的基爾瓦港,火光沖天。

沈括的遠洋船隊剛卸下一半貨物,就遭遇了當地部落聯盟的突襲——他們趁夜燒毀了兩艘運絲綢的貨船,搶走了三車寶鈔,還打傷了十多個船員。部落首領在岸上叫囂:“這片海是我們的!要過就得交‘海神稅’,不交就燒光你們的船!”

消息傳回泉州港,商人們炸開了鍋。

“非洲人太野蠻了!”一個絲綢商拍著桌子,“咱們的寶鈔在那兒不好使,蒸汽船也嚇不住他們,再這么下去,誰還敢去貿易?”

沈括盯著海圖上的基爾瓦港,指節發白。他想起林宸說的“商道就像水渠,光挖渠不行,得修堤岸”,忽然起身:“去京城!咱們得請朝廷設‘護商衛所’——不光要護船,還得在關鍵港口駐軍,讓他們知道,欺負大夏商人,就是打朝廷的臉。”

【場景二:御書房的“衛所策”】

沈括的奏報擺在御書房案上,旁邊堆著各地送來的“商道危機錄”:波斯內亂時,商隊被亂兵搶劫;東羅馬邊境,關卡故意刁難,勒索“過路費”;連真臘的瀾滄江沿岸,都有土司截留貨物,說“要按老規矩分三成”。

“以前覺得,有鐵路、有寶鈔,商道自然通。”林宸嘆了口氣,“現在才明白,沒實力護著,再好的規矩也白搭。”

張弛指著地圖上的商道樞紐:“得在這些地方設點——不是駐軍打仗,是‘衛所’,像西域的鎮西府一樣,既管調解糾紛,又能保護商人。名字得改改,不叫‘軍營’,叫‘通市衛’,對外說‘幫著維護集市秩序’,讓當地人容易接受。”

“衛所里該有什么?”林宸追問。

“得有三樣東西,”張弛掰著手指,“一是‘調解廳’,由大夏官員、當地首領、商人代表三方坐堂,誰欺負人就按‘萬國通商志’斷案;二是‘護船隊’,配蒸汽炮艦,專門巡邏商道,遇襲能支援;三是‘儲備庫’,存著糧食、藥品、寶鈔,商人遇困能接濟,也能當‘信用擔保’——讓當地人知道,跟著咱們做生意,有錢賺,被欺負了有人撐腰。”

沈括補充道:“衛所的人不能多,每處駐三百精兵就夠,但得帶‘硬家伙’——后裝炮、連發銃(新學館造的早期機槍),平時不亮出來,真遇刺頭,得能鎮住場子。”

林宸拍板:“就這么辦!先在基爾瓦港、波斯灣巴士拉、東羅馬安條克設三個通市衛,讓陳默從西域調得力將官去主事,對外只說‘協助維護商道安全’,對內立下規矩:能調解的不打仗,能賠錢的不動武,實在沒法子了,再亮家伙——咱們的槍桿子,是盾,不是矛。”

【場景三:基爾瓦港的“通市衛”】

半年后,基爾瓦港的海邊,立起了一座青磚城堡。

城堡上飄著“大夏通市衛”的旗幟,門口架著兩門后裝炮,卻沒見士兵耀武揚威,反而掛著“公平交易,糾紛調解”的木牌。

衛所主事是陳默的老部下,姓趙,臉上帶著疤,說話卻和氣。他沒去找燒船的部落算賬,先讓人在港口開了個“惠民市”——用寶鈔平價賣糧食、鋼刀、藥品,還教當地人用新學的“打井法”挖淡水井。

一開始,部落首領帶著人在城堡外叫罵,說“大夏人想占地”。可看著惠民市的糧食比他們搶來的還便宜,看著打井法真能打出甜水,慢慢沒人罵了,有膽大的甚至來換東西。

這天,趙主事讓人請部落首領來調解廳,桌上擺著兩樣東西:一是被燒毀的貨船清單,算下來值五百貫寶鈔;二是一張“合作契”——部落派向導幫商隊找安全航線,商隊按利潤分他們一成,衛所保證他們的村子能用上惠民市的藥品。

“燒船搶錢,只能賺一次。”趙主事指著契約,“合作,能賺一輩子。你選哪個?”

首領盯著契約上的“一成利潤”,又看了看惠民市排隊換糧的族人,忽然把手里的長矛往地上一戳:“我選合作!但你們得保證,這契算數!”

“通市衛的契,比寶鈔還管用。”趙主事笑著伸出手,“以后你的人護著商隊,我的人護著你們——誰不守規矩,咱們一起收拾他。”

當天下午,部落就把搶來的寶鈔送回了衛所,還幫著打撈沉船貨物。趙主事讓人按契約分了他們第一筆紅利,看著首領拿著寶鈔去惠民市換鋼刀時的笑臉,忽然懂了“盾”的意思——不是把人打服,是讓人覺得“跟著你比對著干強”。

【場景四:巴士拉的“三堂會審”】

波斯灣的巴士拉通市衛,調解廳里正鬧得不可開交。

波斯商人阿里告東羅馬商隊“用劣質玻璃冒充水晶”,東羅馬商人反告阿里“用摻雜的香料充好貨”,兩邊吵著要“各打五十大板”。

調解廳里坐著三方:趙主事(大夏方)、波斯銀號掌柜(當地方)、泉州商棧代表(商人方)。

趙主事沒急著斷案,先讓人拿出“萬國通商志”,指著上面的條款:“志上寫得明白,貨物得標‘成色’,玻璃就是玻璃,水晶就是水晶,敢冒充的,罰三倍貨款。”他又讓人請來算學館的“鑒定師”,當場驗出東羅馬的玻璃里摻了沙,阿里的香料里混了鋸末。

“東羅馬商隊,罰三百貫寶鈔,賠給買主;阿里,罰兩百貫,以后不準進巴士拉商棧。”趙主事一拍驚堂木,“雙方服不服?不服可以找你們蘇丹或使者來評理,但只要在通市衛的地界,就得按這規矩辦。”

兩人都蔫了。東羅馬商隊怕通市衛的炮艦不讓他們進港,阿里怕失去大夏的貿易渠道,乖乖認了罰。

消息傳開,巴士拉的商人都說:“通市衛的調解廳,比蘇丹的法庭還管用——他們只認規矩,不認人情。”

衛所的護船隊也沒閑著。有次黑汗殘部想搶波斯商隊,剛靠近就被護船隊的炮艦警告,幾發空彈打在船邊,嚇得他們掉頭就跑。商隊掌柜感激道:“以前走夜路總提心吊膽,現在看到衛所的船燈,比看到星星還踏實。”

【場景五:御書房的“衛所圖”】

章和五十二年,冬。

林宸和張弛看著新送來的“通市衛分布圖”:基爾瓦港的衛所護著非洲商道,巴士拉的衛所管著波斯灣,安條克的衛所盯著東羅馬邊境,連美洲剛開辟的小港口,都設了個“前哨站”,駐著五十個兵,配著蒸汽小艇。

“你看這組數據,”張弛指著賬冊,“衛所設立后,商道損失降了七成,寶鈔在非洲的流通量漲了一倍,連波斯的蘇丹都求咱們在他的都城也設個衛所,說‘有大夏人在,叛亂都少了’。”

林宸拿起安條克衛所送來的“合作書”,東羅馬皇帝承諾“對大夏商人免征關稅”,條件是“衛所幫著訓練他們的‘商隊護衛’,教他們用新學的‘警戒法’”。

“這才是‘駐軍’的真諦。”林宸笑道,“不是占別人的地,是讓人覺得‘有你在更安全’。就像西域的鐵軌旁,衛所的士兵和波斯的牧民一起巡邏,誰也不覺得誰是外人——因為他們護的是同一條路,同一份生計。”

窗外,算學館的學生正在造“信號塔”模型,說要在各衛所之間架起“電報線”(早期有線電報),“讓基爾瓦港的事,當天就能傳到京城”。

張弛看著模型,忽然道:“等電報線通了,衛所就更像‘千里眼’‘順風耳’了——不是為了盯人,是為了讓商道上的人知道,不管離京城多遠,朝廷都能護著他們。”

林宸點頭,目光落在地圖上那些小小的衛所標記上。它們像一顆顆釘子,釘在漫長的商道上,釘住的不是土地,是信任——讓不同國家的商人相信,在這里能公平交易,被欺負了有人撐腰,這才是“萬國來朝”的底氣:不是靠兵強馬壯讓人怕,是靠守規矩、護民生讓人敬。

夜色漸深,衛所分布圖上的燭光跳動,像一串溫暖的燈,照亮了那條由鐵軌、寶鈔、通市衛共同守護的路。這條路,還在往更遠的地方延伸,而守護它的盾,也會越來越堅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原阳县| 城固县| 进贤县| 小金县| 和静县| 宁阳县| 象州县| 施甸县| 镇坪县| 航空| 忻城县| 临沂市| 凌海市| 星子县| 卢氏县| 长垣县| 繁昌县| 通榆县| 呼伦贝尔市| 绥中县| 绥滨县| 庆阳市| 雅安市| 怀柔区| 登封市| 平遥县| 文昌市| 临安市| 昂仁县| 苍溪县| 阳春市| 罗甸县| 金山区| 修文县| 广平县| 侯马市| 万盛区| 鹿泉市| 南靖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