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雙線破局
- 盛唐操盤手:從阻止安祿山開始
- 老蝦人
- 4258字
- 2025-08-17 11:04:56
靈州的晨露打濕了盔甲,李明遠望著校場上整裝待發(fā)的士兵,他們的鎧甲上還帶著范陽戰(zhàn)場的血漬,卻個個眼神如炬。新帝的金鑾殿里,兵分兩路的詔書已經擬好,朱砂印泥在晨光里泛著刺目的紅。
“明遠,河西走廊就交給你了。”郭子儀的手掌重重拍在他肩上,老將軍的指節(jié)纏著繃帶,那是范陽之戰(zhàn)留下的傷,“吐蕃人善用騎兵,你帶的新式弩箭一定要藏好,不到萬不得已別亮出來。”
李明遠點頭,將改良后的連弩圖紙塞進懷里:“將軍放心,我會讓他們知道,大唐的土地不是那么好占的。”他看向遠處的河西地圖,系統(tǒng)標注的紅點密密麻麻——吐蕃贊普親自坐鎮(zhèn)涼州,兵力是他們的三倍。
【系統(tǒng)提示:吐蕃主力囤積涼州,糧草囤積于張掖,防御漏洞在居延澤】
【解鎖裝備:三段式連弩,射程 300步,可穿透吐蕃重騎兵鎧甲】
新帝李亨親自送到城門口,手里捧著兩壇御酒:“這壇敬郭將軍,早日收復長安!這壇敬李愛卿,把吐蕃人趕回老家!”年輕的帝王眼眶泛紅,龍袍的袖口磨出了毛邊,顯然在靈州的日子并不好過。
郭子儀單膝跪地,將酒壇高舉過頭:“臣定不辱使命!”他起身翻身上馬,長槍直指東方,“兒郎們,隨我殺回長安去!”三萬騎兵如潮水般涌出城門,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李明遠望著他們的背影,突然想起趙毅說的話——長安百姓在李林甫的屠刀下苦苦支撐,每天都有人在城墻上偷偷懸掛大唐的舊旗幟。他握緊手里的酒壇,對身邊的士兵喊道:“我們也出發(fā)!讓吐蕃人知道,大唐的將士不好惹!”
河西走廊的風帶著沙礫,刮在臉上像刀割。李明遠的軍隊穿行在祁連山脈的峽谷里,兩側的山崖上不時有吐蕃的游騎探頭探腦,卻被連弩射出的箭簇逼退。
“公子,前面就是居延澤了。”向導指著遠處的湖泊,蘆葦蕩在風中起伏,像片綠色的海洋,“吐蕃人在這里放了不少眼線,據說還有支精銳騎兵藏在湖對岸的沙丘后。”
李明遠舉起望遠鏡,鏡片里果然看到沙丘后有金屬反光。他冷笑一聲,對親兵說:“傳我命令,前軍繼續(xù)前進,后軍悄悄繞到湖西,把他們的退路堵死。”
當吐蕃騎兵以為能偷襲得手,從沙丘后沖出來時,迎接他們的是早已布好的連弩陣。箭雨如蝗蟲般掠過湖面,將沖在最前面的騎兵射成了刺猬。剩下的人想掉頭逃跑,卻發(fā)現后路已被唐軍截斷,只能乖乖投降。
從俘虜口中得知,吐蕃贊普正在涼州召開軍事會議,要在三日后對靈州發(fā)動總攻,糧草卻還囤積在張掖,由五千老弱看守。
“真是天助我也!”李明遠一拍大腿,“我們去張掖!”
張掖的城門緊閉,城頭上的吐蕃士兵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他們顯然沒料到唐軍會來得這么快,看到李明遠的軍隊時,還以為是自己人,直到連弩射穿了城樓的木柱,才慌慌張張地敲響警鐘。
“開城門!”李明遠的陌刀指著城頭,“降者不殺!”
城樓上的吐蕃將領是個絡腮胡大漢,舉著彎刀嘶吼著,卻被突然飛來的弩箭射穿了喉嚨。失去指揮的士兵頓時亂作一團,有人竟真的放下了吊橋。
唐軍涌入張掖時,發(fā)現糧倉里的糧草堆積如山,足夠吐蕃大軍吃半年。李明遠讓人在糧包里摻上巴豆粉,又在糧倉的梁柱上涂了火油,然后帶著軍隊撤出城外,只留下十幾個士兵埋伏在暗處。
三日后,當吐蕃的運糧隊趕到張掖,看到完好無損的糧倉時,還以為是虛驚一場。他們歡天喜地地開始裝運糧草,卻沒注意到梁柱上的火油被火星點燃。
李明遠在遠處的山頭上看著火光沖天,對身邊的士兵說:“這把火,算是給吐蕃贊普的見面禮。”他轉身下令,“我們去涼州!端了他的老巢!”
與此同時,郭子儀的軍隊已經打到了長安城外。李林甫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黑壓壓的唐軍,臉色慘白如紙。他身邊的侍衛(wèi)突然低聲說:“相爺,安祿山的舊部派人來了,說愿意里應外合,只要我們殺了郭子儀,長安就歸他們。”
李林甫眼睛一亮:“快讓他們進來!”他沒注意到,侍衛(wèi)的袖口閃過半朵海棠花——那是蘇婉兒的人。
深夜,長安城西墻的暗門悄悄打開,一群穿著黑衣的人溜了進來,手里舉著彎刀,直奔郭子儀的大營。他們以為能偷襲得手,卻不知蘇婉兒早已將消息傳給了郭子儀。
當黑衣人的彎刀快要砍到郭子儀的帥帳時,周圍突然亮起無數火把,唐軍從四面八方涌出來,將他們團團圍住。領頭的黑衣人見狀,突然高喊:“我們是來投奔郭將軍的!李林甫才是真正的叛賊!”
郭子儀冷笑一聲:“晚了!”長槍一揮,將黑衣人首領挑落馬下。
城樓上的李林甫看到這一幕,知道大勢已去,連忙帶著親信想從北門逃跑,卻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蘇婉兒攔住。
“李相,別來無恙?”蘇婉兒的弓弦上搭著三支箭,“你以為安祿山的舊部真會幫你?他們不過是想借你的手除掉郭將軍,再趁機占領長安罷了。”
李林甫看著她身后的弓箭手,突然癱倒在地:“我投降...我愿意歸順新帝...”
“晚了。”蘇婉兒的箭應聲射出,穿透了他的咽喉,“這是你欠長安百姓的。”
收復長安的消息傳到涼州時,吐蕃贊普正在大發(fā)雷霆。張掖的糧草被燒,運糧隊全軍覆沒,靈州的總攻計劃成了泡影。他看著地圖上步步緊逼的唐軍,突然一拍桌子:“傳我命令,撤回吐蕃!”
李明遠的軍隊追到玉門關時,吐蕃大軍已經狼狽不堪。士兵們吃了摻巴豆粉的糧草,個個腹瀉不止,連馬都騎不穩(wěn)。李明遠沒有下令追擊,只是在關樓上豎起了大唐的旗幟。
“公子,為什么不追?”親兵不解地問。
李明遠望著遠方的雪山:“窮寇莫追。讓他們回去告訴吐蕃贊普,大唐不是好欺負的,再敢來犯,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當李明遠的軍隊返回靈州時,郭子儀已經帶著收復長安的捷報在城門口等候。兩人翻身下馬,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我們贏了!”郭子儀的聲音哽咽著。
“我們贏了!”李明遠重復著,心里卻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勝利。大唐的根基已經動搖,要想重現往日的輝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帝李亨在靈州的皇宮里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酒過三巡,他突然起身,舉起酒杯:“這杯酒,敬所有為大唐犧牲的將士們!”然后將酒灑在地上。
宴會上,趙毅被任命為史官,負責記錄這場平叛之戰(zhàn)。他看著眼前的景象,提筆寫下:“至德二年,唐軍收復長安,擊退吐蕃,大唐復興有望。”
李明遠看著趙毅奮筆疾書的樣子,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的歷史課本——上面記載的安史之亂持續(xù)了八年,讓大唐由盛轉衰。而現在,因為他的到來,歷史已經被改寫。
【系統(tǒng)提示:主線任務完成度 80%,安史之亂被平定,吐蕃入侵被擊退】
【新任務:重建大唐,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獎勵“現代農業(yè)技術大全”】
李明遠的心猛地一跳。土地兼并,這是困擾大唐多年的頑疾,也是安史之亂的根源之一。他知道,這將是比平定叛亂更艱巨的任務。
宴會結束后,蘇婉兒找到李明遠,遞給她一個錦盒:“這是從李林甫府里搜出來的,上面有你的名字。”
李明遠打開錦盒,里面是半塊玉佩,另一半正好能和他身上的那塊拼合。玉佩的背面刻著一行小字:“姚崇之孫,婉兒。”
“你是...”李明遠驚訝地看著她。
蘇婉兒微微一笑:“前宰相姚崇是我祖父。我做這一切,只是為了完成祖父的遺愿,守護大唐。”
李明遠握緊兩塊拼合的玉佩,突然明白了什么。歷史的車輪雖然被改寫,但總有一些人,在為守護家國而默默付出。
數日后,李明遠向新帝遞交了一份奏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均田制、科舉改革、府兵制復興...新帝看后,激動地拍著他的肩膀:“李愛卿,這些改革就交給你了!朕相信你一定能讓大唐重現貞觀之治的輝煌!”
李明遠站在靈州的城樓上,望著遠方的田野。春耕已經開始,農民們使用著他推廣的曲轅犁,田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他知道,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系統(tǒng)提示:大唐復興指數 60%,土地兼并問題緩解中】
【終極任務:開創(chuàng)超越開元盛世的新時代,獎勵“時空穿梭權限”】
李明遠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回到未來,但他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這個時代,愛上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他轉身走下城樓,腰間的陌刀發(fā)出輕微的碰撞聲。前方的道路還很長,還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去克服,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是李明遠,是來自未來的操盤手,是大唐的希望。
在他身后,夕陽的余暉灑在靈州的城墻上,將“大唐”兩個字映照得格外耀眼。一個屬于大唐的新時代,正在緩緩拉開序幕。而李明遠,將是這個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和守護者。他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澆灌出一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的大唐。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明遠的改革措施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開來。均田制讓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科舉改革打破了士族的壟斷,選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寒門子弟;府兵制的復興則加強了大唐的軍事力量。
百姓們的生活漸漸好轉,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長安的街道上,商鋪林立,車水馬龍,恢復了往日的繁華。吐蕃和周邊的少數民族看到大唐的復興,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朝拜,與大唐建立了友好的關系。
李明遠站在長安的城樓上,看著這一切,心里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但他也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大唐的復興之路還很漫長。
這天,李明遠收到了一封來自范陽的信,是王二狗寫的。信中說,范陽的百姓們非常感激他的改革,現在的范陽國泰民安,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王二狗還說,他已經成了范陽的守將,一定會好好守護這片土地。
李明遠看完信,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那個曾經嫉妒他的老兵,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將領。他提筆給王二狗回了一封信,鼓勵他好好干,為大唐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在這時,蘇婉兒走了過來,手里拿著一份奏折:“這是李光弼將軍送來的,說渤海國最近有些不安分,可能會對大唐發(fā)動進攻。”
李明遠接過奏折,仔細看了起來。渤海國是東北地區(qū)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一直以來都與大唐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但最近卻在邊境集結了大量的軍隊。
“看來,我們又有新的挑戰(zhàn)了。”李明遠說道。
蘇婉兒點了點頭:“是啊。不過我相信,以大唐現在的實力,一定能夠應對。”
李明遠看著蘇婉兒,微微一笑:“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蘇婉兒的臉頰微微泛紅,轉身看向遠方:“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好這個大唐。”
李明遠點了點頭,心里充滿了信心。他知道,無論未來還有多少挑戰(zhàn),只要他們同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因為他們是大唐的子民,是這個時代的守護者。
在長安的皇宮里,新帝李亨看著李明遠送來的奏折,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沒有選錯人。李明遠不僅平定了叛亂,擊退了外敵,還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讓大唐重新煥發(fā)出了生機。
“傳朕旨意,加封李明遠為大唐丞相,總攬朝政。”新帝說道。
當圣旨送到李明遠手中時,他并沒有感到興奮,而是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他知道,這個職位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犧牲,但他無怨無悔。
“臣,李明遠,接旨謝恩!”他跪在地上,聲音堅定。
起身的那一刻,李明遠仿佛看到了大唐未來的輝煌。他知道,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他將繼續(xù)為了大唐的復興而努力奮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為他是李明遠,是來自未來的操盤手,是大唐的希望,是這個時代的傳奇。